小班家園共育育兒文章_幼兒園小班家園共育育兒文章

  家園合作共育有利於幼兒教育質量的提高和幼兒的健康成長。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班家園共育育兒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小班家園共育育兒文章:家園合作共育,轉變教育觀念

  家園合作共育有利於幼兒教育質量的提高和幼兒的健康成長。幾年來,我園深入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家庭是幼兒園重要合作伙伴”精神,與時俱進,開拓思路,開闢了家園合作共育的新途徑,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加強宣傳,促進家園資訊交流。我們通過多渠道的宣傳活動,使家長了解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常規,促進家園間的資訊交流。1、宣傳櫥窗。我園在顯要位置設定了家園宣傳欄,每學期根據教育要求出2-3期,向家長介紹園內發生的大事、學前教育動態、孩子的各項活動以及有關科學育兒等方面的知識;每個班級在門口也設定了“家園聯絡”欄,每月一期,內容涉及到幼兒衛生保健、家教成功經驗、幼兒園教育內容和資訊等多方面。通過宣傳櫥窗,向廣大教師和家長宣傳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保教知識等,同時也成為了家長和老師的溝通渠道。不少家長利用接孩子的時間、教師利用課餘時間,認真閱讀、接受資訊並付諸實踐。

  2、書刊宣傳。我園為讓家長從理論上較系統的瞭解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更科學的教育孩子。我們定期向家長髮放了《家庭教育活頁文選》等多種書刊,並堅持為家長們訂閱了《早期教育》、《幼教園地》等雜誌,開拓家長視野,增長知識。

  3、材料宣傳。我園通過每月一期的《幼教資訊》、各班每週一期的《家長園地》,每週一反饋的《家園聯絡冊》,定期向家長宣傳保教知識,並進行例項指導。我們還創辦了《家園共育》小報,內容有教師的“教育心得”、家長的“育兒經驗”、孩子的“佳作欣賞”等多個專欄,成功架設了家園溝通的橋樑。

  二、開展活動,促進家園合作共育

  為了實現家園兩輪互動,協調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我園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采的活動,開創了家園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1、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專門成立了“家長委員會”,並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定期開會、座談、探討家教工作、幼兒園管理工作和家園聯絡等情況,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解決家園溝通中的障礙,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家園互動。

  2、定期開展家庭教育講座。針對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重視智育,忽視德育; 超前教育,任其發展;濫用獎勵 ,關照過度等問題,我園認為要提高保教質量,必須首先從更新家長的觀念入手,為此,我園每學期都通過講座、報告、看錄象等形式向家長進行育兒指導,組織家長觀《金色童年》系列講座,《0歲方案》以及王才貴教授的新經典導讀活動錄象,使家長們受益非淺,從根本上提高了家長的育兒水平。

  3、定期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我園定於每年的三月、十月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請家長們來園觀看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聽課、評課,瞭解幼兒在園的種種表現和發展情況,親身感受幼兒在園的成長和進步,也及時發現幼兒的不足,同時,和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聯絡和探討,以尋求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教育達到最優化。

  4、開展家園聯歡會。每年的“六一節”、“元旦”等重大節日,我們都組織家園共慶活動。每個孩子都準備精彩的節目,並在和家長的共同合作中,讓家長了解孩子的興趣和需要,以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和行為。而且通過家園同樂活動,促進孩子與孩子、孩子與家長的交流,為每位幼兒都提供了表現的機會,深受家長的歡迎。

  5、開展運動會等比賽活動。我們每年召開春、秋兩次運動會,每次運動會都邀請家長一起參加,並設計了“趕小豬”、“踩氣球”等多項親子活動,使家長和孩子在緊張而

  又愉快的氣氛中完成比賽,既鍛鍊了孩子體質,又增進了親子間的交流。另外,我們還組織了“生活技能比賽”、“歌詠比賽”等活動,在家長與孩子的合作中,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又讓家長們學會了如何與孩子相處。

  6、新學期的家長會。家長會是增進家園合作的重要途徑。新學期開始,我園各班都要針對不同階段幼兒的發展情況和家長的思想狀態,召開家長會。會議內容主要包括園裡的工作彙報、孩子的分析評定、需要家長配合的事情,最後要請家長提出意見和建議。教師和家長在這一段時間內,共同對幼兒在家、在園出現的種種問題,進行現場分析,研究並找出對策,以確保各項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

  7、“家園銜接”親子活動。為使新入園的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我園開展了“家園銜接”親子活動。本活動採取家長陪伴的方式,通過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讓幼兒在熟識幼兒園環境及班內老師,慢慢消除幼兒在陌生環境中的恐懼心理。這一活動的開展不僅使幼兒很順利的度過了家與園之間的銜接,而且還可以使家長從中瞭解到幼兒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老師在與家長的交談中也瞭解了孩子的個性特點,為更好的開展保教工作做好了準備。

  通過以上 各項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幫助家長及時瞭解孩子的發展情況,不斷增強對教育的重視度,提高教育素質,更重要的是,在家園間的相互交流合作中,教師與家長建立起了真誠的夥伴、互動關係,使教育形成合力,促進了幼兒健康、全面的發展。三、及時反饋,促進家園共同提高.

  我園十分重視家長的反饋意見,通過開展多途徑的反饋活動,及時分析家長們反饋回的資訊,認真整改,來促進家園的共同提高。

  1、發放“家長評教表”。我園每學期末都發放“家長評教表”,通過書面形式向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包括對幼兒園各項工作的建議,教師的“育兒觀念”、“奉獻精神”、“幼兒在園發生的安全事故”等多個層面進行調查,並及時收集反饋資訊,從中瞭解幼兒園教育存在的問題和整體水平,適時調整我園的目標、計劃及管理方法。

  2、各項活動後的反饋。在每次活動開展後,如“六一”、“元旦”、“開放日”結束後,我們都請每一位家長提出意見和建議,教師整理、彙總家長的反饋資訊,及時瞭解家長的心聲,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和家長攜手教育好孩子。

  3、建立“家長信箱”。我園在門口設立了“家長信箱”,請家長隨時向我們反饋情況、意見及建議,並定期開箱,彙總資訊,及時改進工作。

  4、家訪與家園聯絡冊的運用。我園要求教師必須進行家訪,瞭解孩子們在家的表現情況,並向家長們及時反映孩子在園的情況,做好家訪筆記;我們還利用家園聯絡冊的發放,進一步促使了教師隨時瞭解幼兒的家庭教育狀況,有的放矢的實施教育,更好的與家長建立情感。

  我園的家園共育,既提供機會使教師和家長之間互相交流,共同學習先進的教育經驗,又通過恰當的方式讓家長以更科學的教育觀念、方法開展家庭教育,搭建了家園聯絡的橋樑,使幼兒園與家長沒有了距離,共同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使我園的教育再上新臺階。

  小班家園共育育兒文章:家園共育“安全苗”

  摘 要:每個孩子的安全是家園的重中之重,只有在確保幼兒健康成長的條件下我們才可以順利地開展其他活動。家園將幼兒的安全教育納入到幼兒一日生活之細節中,做到寓教於樂。讓幼兒在各種活動中自己去體會什麼是安全,逐漸形成安全意識、自我保護能力等。

  關鍵詞:家園共育;安全教育;自我保護;健康成長

  《幼兒園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首位。”幼兒的安全牽動著每位家長的心,幼兒的安全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家園如何使幼兒在娛樂中獲得安全知識,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以及保護他人的能力,這是所有幼教同仁及家長的難題,也是我園全體教職工正在探索的課題。

  一、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有所增強,自我行為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斷出現,這些意識和行為的出現,使得幼兒能夠不斷地適應生活環境。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家長如果不加以注意和引導就會出現問題。比如:幼兒吃飯時,不正確地使用筷子,容易導致筷子戳到喉嚨。再如:一些幼兒出於熱心,會學著大人的模樣,主動給周圍的小朋友倒熱水亦或用水果刀削水果招待小夥伴,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而“禍及自身”;幼兒在一起相互玩耍追逐奔跑過程中,因未能注意路滑而導致摔倒;也有的由於忘情地遊戲致使相互間發生碰傷,結果則是“樂極生悲”。防止幼兒意外受傷的根本就是需要教師及家長的隨機教育,讓幼兒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二、創造環境,提高幼兒安全意識

  1.教師勤於動腦,為幼兒營造一個“安全樂園”。幼兒園環境應是關注幼兒的健康和安全的。教師與幼兒共同創設相應的物質環境,對幼兒進行直觀、形象而又綜合的教育。有一次,筆者發現幼兒常常在室內亂跑,發生相撞的事情,於是與幼兒進行商量,決定在室內佈置一些安全標記,提醒幼兒注意。但幼兒不瞭解安全標記。我們就從認識安全標記入手。在認識的基礎上,我們在班內的電視機、空調、錄音機等地方張貼了禁止觸控的標記;在窗臺張貼了禁止攀爬的標記;在樓道張貼了下滑危險的標記,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在活動區,各班還開設了安全形,牆上貼有安全圖、110、120、119標記。玩具櫃內擺有救護車、救火車、警車等,還有電話等。在進行活動區活動時,通過遊戲訓練了幼兒遇到困難如何救助的方法。

  2.與家長溝通,為幼兒創造一個“安全窩巢”。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時刻刻在影響自己的孩子。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較多,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對孩子的行為不分正確與否,一概無原則地支援,又生怕孩子出事,對孩子過度呵護,弱化了孩子的自主、自理的能力,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我們定期召開家長會,同時把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適時地傳達給家長,要求家長要堅持嚴與愛的統一,嚴得合理、愛得有分寸,努力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和安全的家庭環境,以利於幼兒的健康成長。

  三、通過活動,進行逼真的安全演練

  教師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進行不同的安全教育。如對於小班幼兒以“靜聽”的方法為主,藉助於一些寓言故事中的動物形象深化其內容,講述“小紅帽”的故事告訴幼兒不能同不認識的人走、不要吃不認識的人給的東西等。同時,引伸生活中的一些不安全行為,教育他們不能隨意玩尖物,不要把鈕釦等小物件塞進耳朵、鼻子裡,更不能玩火、玩電……中大班則採用“動靜相宜”的教學方法,通過認識常用安全標記如交通安全標記、電力安全標記、防火安全標記等,讓他們知道危險所在,同時我園各班級每月都要進行一次安全演練活動,如防地震、防火災、防暴力等,通過各種安全演練,讓孩子從小就掌握逃生的方法。

  四、利用隨機教育,提高幼兒安全活動質量

  現在的幼兒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裡受到精心的照顧和保護,但他們只是被動接受保護和照顧。經常聽到家長說不許跑、不許跳,久而久之使幼兒只知道不能這麼做,而不知道為什麼不能這麼做。如中班幼兒有的不敢從小椅子上跳下來,還有一種屬於天不怕地不怕的,兩種幼兒的反差很大。作為教師要想到,這樣的幼兒往往會發生意外,因此在體育遊戲活動中,教師眼中要有孩子,照顧到頑皮好動的,又要鼓勵膽小的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首先,教師在活動前提出具體要求,如跑的活動要注意什麼,眼睛裡要有其他人。還可以讓幼兒自己說說注意些什麼,在幼兒頭腦中樹立安全觀念。

  其次,在活動過程中要對個別幼兒進行隨機教育。如:小銘玩綜合滑梯時,總喜歡從一個離地面不算太高的平臺上往下跳,這時提醒他,從這麼高的地方跳下來,不僅自己會摔倒,還會碰到在底下玩兒的小朋友。教師的語言提示十分重要,他們只有在教師反覆的指導下才能加深記憶,知道怎樣去參加集體活動,才能玩得開心,得到快樂。

  總之,幼兒的安全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做好幼兒的安全教育工作,需要幼兒園、家長、整個社會共同關注,讓我們把“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的口號落到實處,讓幼兒在安全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小班家園共育育兒文章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