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味道抒情散文

  家鄉的味道,還是撲面而來的水蒸氣的味道。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家鄉的味道

  小時候只知道呆在家鄉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她總能使不成樣的哭臉變成一副可愛的笑臉;她總能使一顆跳動不安的心漸漸地平靜下來。家鄉有一種神祕的色彩,而那時的我對她的瞭解彷彿披上了一層面紗——朦朧而清淡。

  對於一個追逐世俗的人來說,家鄉只是一塊不值錢的土地。她沒有城市的一小塊地那麼值錢,但對於我,家鄉則是一塊藏著金礦的沃土。她讓我懂得一個人的價值,生命的真正內涵。

  最喜歡在春天時躺在翠綠的草地上,那裡充滿著草的芬芳。那是家鄉的體味,讓我留念與陶醉。在這時到處都是放牲口的孩子,看他們的表情,準是被這芬芳給樂壞了。這讓我想起許多草的珍貴。如薰衣草可用來裝飾,車前草可以做藥,這些草早已被藥農視為掌上明珠。雖然家鄉的草沒有沁人心脾的香味也無他用之處,但那種淡淡的香使你覺得彷彿與自然溶為一體了。所以每當春天時我都要在草的懷裡躺一會——那是一種享受。

  蔚藍色是我最喜歡的顏色。它有水一樣的清澈卻不乏色彩之美,沒有紅那樣讓人眼花繚亂,它是一種飽覽滄桑的色彩。當你睜大眼睛注視著它時,你會感到一種偉大並幾分崇敬之情溶於你的血液。所以每當仰望家鄉的天空時,這種激情燃燒了我。在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幾件或許多件事讓其充滿激情。如未上學的你對書本的渴望,青春期的你對異性的渴求,青年的你對理想的追逐等這些曾讓你付出許多精力與時間,但當激情之後又是怎樣的生活。就像老年人一樣,漸漸被時間磨去了壯志的稜角,沒有了太多的激情,只有回憶已去的往事。我正年輕,喜歡家鄉那種激情,我不想看到我將激情丟失時是怎樣地痛苦,所以我加倍地努力,去捕捉時間的饋贈。

  時間可以使一棵小樹長成參天大樹。瞧,東邊的小樹已蔚然成林了。還不時有燕雀的叫聲。這給家鄉添了一些生氣。那翠綠的樹葉盡情地歡唱,引起我無盡的遐想。我想幾十年之後家鄉便籠罩在一片翠綠之中了。我們又能歌頌大自然的美,領略大自然的風光了。那時人們就真的會去珍惜這些,而不去做違背自然的醜事了。

  微風喚醒了沉睡的種子。往日的喧譁也已經被寧靜所代替。每次進入樹林都是令人回味無窮的感覺。鳥語花香的日子趕快回來吧。

  故鄉哺育了我,故鄉的變遷牽著我的心。願故鄉慢慢地沉睡在寂靜的夜空下,不要被時間所吞噬。

  :家鄉的味道

  父母親居住的家鄉是一個環境優美,空氣新鮮的農場,每到夏季來臨,四面都是繁茂的樹木,清風習習,濃蔭鋪地,讓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農場的周圍是一望無際肥沃的莊稼地,四季的更迭總會演繹不一樣的美麗風景。距離農場幾裡外都是小小的村落,像一雙雙溫暖的大手輕輕的託著農場這個小小的島嶼,生活在農場的一百多戶人家,除了農忙的季節,其餘的時間大都會悠閒自在的享受著平常人最簡單的幸福。。。 在離父母居住的院落不遠的地方,有一片菜地,一年四季,這裡都會有新鮮的蔬菜,每次回去,父親都要帶上一把鏟子,一隻大大的袋子去剜些時令的蔬菜讓我帶回來,怕父親麻煩,可是父親卻執意說,咱自己種的菜,百分百的綠色,沒有任何汙染。其實家裡只有父母倆人,是吃不下的,可是父親每年都會不辭辛苦的翻地,種菜,灑水,隔段時間會給在鎮上的弟弟再送去一些,看著我們大包小包的帶走了,他卻總會心滿意足的笑了。

  眼下正是蔬菜旺長的季節,看著父親又拿著袋子準備下地,就跟著父親一起去菜園看看。放眼望去,從東到西,春意盎然,生機勃勃,濃濃的綠色,好養眼!青翠欲滴的上海青,鮮嫩透亮的生菜,玉樹臨風的蒜苗,濃綠肥嫩的油麥菜,剛剛冒出嫩芽的玉米菜。。。春天的綠色已成為我們心中最亮麗的風景,看著都是一種舒服的感覺。

  跟父親一邊剜菜,一邊聊天,父親很喜歡跟我聊天,總會把跟母親之間的點點滴滴告訴我,甚至還會小小的告母親一狀,說母親有時候太較真,固執,愛操心。這些年來,我真的明白,七十多歲的老父親為了母親付出了最大的精力,當母親孩子一樣的疼著,愛著,吃什麼買什麼,穿什麼買什麼,父親的話說,一個月三四千塊錢,吃得起,穿得起,母親的話說:只要能夠得著,哪怕是天上的星星,你爸也會摘給我!母親說這些話的時候,一臉的幸福!對於母親,父親是嬌慣的,可是每當輪到他自己,卻是一分一毫的吝嗇了。

  母親雖然七十多歲了,牙口不是太好,卻一直喜歡吃菜饃,兩張薄薄的烙饃攤上新鮮的蔬菜,在平底鍋裡三翻兩翻就成了。還記得小時候,家裡條件不是太好,那時候也沒有這麼多品類繁多的青菜,能吃上一頓菜饃也算是件很開心的事了。隔段時間,母親就會去野地裡挖一些野菜回來,洗乾淨了,撒上鹽,再滴幾滴只有過年才能聞到的芝麻油,和一盆面,看著小小的擀麵杖上下飛舞著推開白白的麵糰,一會的功夫就成了一張薄薄的餅,然後攤一些菜在裡面,再烙一張蓋上去,放在鍋裡。不一會廚房裡就飄起了誘人的清香,於是我跟弟弟就會眼巴巴的瞪著準備出鍋的菜饃,母親就會笑著說:小饞貓,有你們吃的。當那鬆軟可口的菜饃進***中,那滋味,現在想想還是那麼的記憶猶新,回味無窮!

  可是現在生病在床的母親再也無力拿起小小的擀麵杖了,每次回去,我都會趕時間給母親烙幾個菜饃,看著母親津津有味的吃著,就會想起小時候我的樣子。。。因為不能常常在他們身邊,弟弟們也離得遠,所以每次母親想吃菜饃的時候,父親總會央求左鄰右舍,時間長了也覺得不好意思。

  在跟父親剜菜的時候,聊著天,父親突然興高采烈的說:惠,知道嗎?我學會烙菜饃了!一次比一次烙的好,圓圓的了!你媽還說很好吃的。嗯?停住了雙手,看著一身樸素衣裝的父親,再看看他一臉的喜悅,我的眼睛溼潤了,七十六歲的老父親臨老卻學會了烙菜饃!為了母親他是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為了母親,他是做到老學到老。

  其實問問現在那些年輕人,有幾個會烙饃的?一是手懶,二是不喜歡吃,玲琅滿目的漢堡,披薩,蛋撻,麵包已經讓他們不願意再品味這些最普通的農家飯菜了,烙饃卷菜,菜饃這樣的口感卻只能是我們這樣年齡段以上的人們,永遠難以忘懷的家鄉的味道了。

  看著滿滿一大袋子的新鮮蔬菜,我想:今天一定給母親多烙幾張菜饃。

  :故鄉的味道

  故鄉,是一個人行走天地間扯不斷的根。無論是在曉風殘月的異鄉,還是月黑風高的夜晚,不覺然就有種種熟悉的味道悄然潛入心底,那是故鄉特有的味道,幽幽的,悠悠的。是玉米那“甜杆杆”的味道,愈嚼愈甜;是黃豆炒熟了的味道,愈嚼愈油;是白瓜子炒調料的味道,愈嚼愈香……

  故鄉的味道,是早春麥辣辣的味道。冰雪還沒有完全消融,麥苗還沒有返青,心急的麥辣辣菜便頂起枯葉窺伺這個世界,不幾天,就將自己漂亮的綠衣衫抖了出來,飽受冬天煎熬的人們欣喜若狂,哪會不接受大自然的恩賜,老人小孩捉鏟提籃,奔向麥田。與其說是撿拾麥辣辣菜,實是放飛心情。麥辣辣菜那辣辣的甜絲絲的鮮嫩油香滋味,沁脾入肺。在這春寒料峭的早春,帶給人們的是春意、是喜氣、是溫情、是生機、更是希望。

  故鄉的味道,是杏花桃花的味道。三月的鄉村,遠遠望去,被一抹或白或紅的雲霧繚繞著,近前始知,那是家家戶戶房前屋後的杏樹桃樹正逢花事,風過村莊,落英繽紛,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杏花桃花的香氣,漫步樹間,愜意無比,吸一口清爽新鮮的空氣,所有的不快和疲勞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故鄉的味道,是洋槐花的味道。當桃花殘紅退盡,布穀聲裡,村莊的溝溝坎坎,院落路邊,洋槐花獨領風騷。那一嘟嚕一嘟嚕的如雪的花絮,忙壞了蜜蜂,醉了鄉親。大人小孩都格外興奮,提竿挎藍,樹上樹下,忙的不亦樂乎。槐花糕那是地地道道的家鄉菜,甜甜的、麻麻的、爽爽的清香可口,回味綿長,在哪饑荒的年代,可救過不少鄉親的命。

  故鄉的味道,是黃花菜的味道。麥收之後,一行行一排排一片片待採的黃花,如將出閣的黃花閨女,是家鄉一道亮麗的風景。清晨,穿著高筒雨靴,提筐挽籃,摘一籃黃花,打落的是露珠,灑溼的是心情。一包包一把把黃花菜,將家鄉的愛和溫暖帶向山南海北,翻山越嶺,趟河過江,把友情傳遞,把鄉情相系。

  家鄉的味道,是嫩玉米棒子的味道。秋天的鄉村,被綠色包圍著。綠油油的玉米,鬱鬱蔥蔥,微風吹過,似萬頃碧濤湧動。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好使舟行波濤盪漾的海面上。藍天、白雲、麗日、綠色,你會深深地被這一派田園風光陶醉。最誘人的,是那或燒或蒸或煮熟的嫩玉米,那嫩嫩的、甜甜的、油油的味道,透骨爽心,餘味無窮。

  家鄉的味道,是地軟軟的味道。冬春之時,草枯葉落。田野空曠冷清,村莊蕭瑟荒涼。在這少見生機的季節,地軟軟就是老天對伺弄黃土地人的最大恩賜。無風而溫暖的日子,小孩們呼朋引伴,說說笑笑,打打鬧鬧,一路歡歌,一路笑語,走到地軟軟多的地方,便散開,貓腰蹲身,一手挽籃,一手在枯草間不停翻撿。撿拾地軟軟是個細心活,心急不得,得用拇指和食指輕輕夾起,用勁稍大,乾燥的就會捏碎。地面潮溼的時候最好撿,地軟軟膨脹發軟,但夾雜著羊糞、草屑和泥土,每撿一片,都得抖抖。拿回家先用水灑溼,抖落草屑泥土,一遍一遍地清洗,出水後的地軟軟,黧黑髮亮,泛著幽幽的紫綠光澤,讓人饞涎欲滴。用地軟軟做包子或是做湯,其味俱佳,那滑滑的膩膩的軟軟的溜溜的味道,直叫人滿口生津,餘香不絕。

  咀嚼故鄉,那清幽幽的泉水,是聖水,喝一口滋肝潤肺,心靈也為之洗滌;那泥泥的黃土,是淨土,聞一聞開竅通絡,靈魂也隨之有了皈依;那濃濃的鄉音,是天籟,無論天涯海角,都會魂歸故里。

  日暮黃昏,家家屋裡煙熏火燎,溫暖升騰。戶戶屋外青煙嫋嫋,愛意綿綿。村莊便瀰漫在淡淡的芬芳中。那是溫馨的味道、情愛的味道、家鄉的味道。嗅著她,不會迷失回家的路。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