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佈

  馬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馬姓姓氏源流

  1、由“馬服”氏改變而來。馬服本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塊土地,位於今天河北省邯鄲市西北。戰國時趙國大將趙奢於公元前270年率軍在秦、趙瘀氏之戰中大敗秦軍,趙惠文王因此把馬服一地分封給趙奢,並賜其號為“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等。趙奢的子孫後代便以“馬服”為姓,後又改為單姓“馬”。此後,馬家後代又在西漢武帝時期從馬服遷到了當時的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定居下來,所以《姓譜》一書中記載說,“馬”姓的發源地是扶風。

  2、據《姓氏考略》記載,西域古有“馬”姓,後西域有姓“馬”者入內地,即以“馬”為姓。

  3、又據《姓氏考略》載,元代禮部尚書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馬步指揮使,而改姓“馬”,名祖常。回族中的“馬”姓是“馬”姓來源的重要方面。人常說:“十個回回九姓馬,另外還有沙、喇、哈”。用這句俗語概括回族的姓,雖不十分準確,但大體符合事實。

  4、回族中馬姓這麼多,主要與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譯,特別是與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譯有關,因為馬與穆諧音,所以明代許多著述中都將穆罕默德譯作馬哈麻。這種譯法對清代及後代影響很大,如清代徐珂《西域水道記》、魏源《海國圖志》等均將人名中的首音“穆”譯為“馬”。甚至有人稱穆罕默德為“馬聖人”。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再加上“馬”姓是皇帝賜姓,回族又不似漢族那麼重視姓氏譜系,而是可以自由選姓使用,故很多回族人便選用了“馬”姓,大大增加了“馬”姓的人數。

  5、出自清代,滿族人中的馬佳氏,改姓為馬。在我國東北聚集著許多滿族馬姓,努爾哈赤建立金國後,在八旗中就有許多滿族馬姓。滿族的馬姓跟地名有關,據說在西漢時期,在現在的吉林省境內,有一個夫國,這個國呢,他們也是以養名馬出名,而且他們還把官叫馬加、狗加、牛加,以六畜為官名,遷入這個地區的女真族,都以這個地名為姓了,所以它也算是同姓不同宗。

  6、出自他姓改馬姓。如漢代有漢戚人馬宮,本姓馬矢,至馬宮以仕學顯,改姓馬。

  馬姓遷徙分佈

  馬姓最初發祥於河北省邯鄲市一帶。在戰國末期,馬姓子孫就已有一些遷居陝西省咸陽,在此後的時期內,馬姓不斷得以發展,並且有許多成為當朝高官。家族逐漸得以興旺,並且最終使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成為馬氏的發展繁衍中心。在西漢時,馬姓中又增添了由馬矢姓改姓馬而來的一支,也逐漸得到壯大。兩漢至南北朝時期,馬姓除在扶風茂陵成為望族外,還分佈於今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甘肅、江蘇、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同時漢代時期,馬姓宗族大舉西遷到西北地區,後來再度東遷到黃淮地區。唐朝末年,王潮、王審知入閩,有河南馬姓人隨同前住,在福建省安家落戶,後發展成為大族。許州鄢陵***今屬河南省***人馬殷從軍作戰,在唐末,五代十國時期被封為王,建立楚國,包括現今湖南全省,廣西大部及廣東、貴州部分地區,從而使馬姓在廣大的地區內得到巨大發展,分佈於各地。宋代以後,閩、粵地區馬姓逐漸增多,到了明代,馬姓族人得以進一步發展,遍佈於福建。至清代,馬姓開始有些移居於臺灣省,進而又遠徙東南亞及歐美。當今,馬姓為中國第十九位大姓,擁有人口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並且主要生活在北方,特別是西北地區。馬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十九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是全國回族十三大姓之一。

  馬姓歷史名人

  馬融:東漢右扶風茂陵人,著名哲學家。為馬氏家族史上第一位很有學問的人,經學家、文學家,對古代經典研究非常之深,學生有千餘人,他講課時座在高堂,有女子奏樂,很有氣派。一生注群經外,兼注《老子》、《淮南子》。

  馬良:東漢文士,學問好,才氣又高,文章動人。馬良還有四個弟弟,也是當時的才子,他們兄弟五個中馬良最才高,他眉毛花白,人們說:“馬氏五常,白毛最良。”

  馬 援:東漢扶風茂陵***今陝西省光平東北***人,東漢名將。建武十七年***41年***被任為伏波將軍,後歷任太守,發展了相馬法。年六十餘仍征戰沙場。嘗謂賓客曰:“丈夫立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又言:“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著有《銅馬相法》等。

  馬 武:南陽湖陽***今河南省唐河南***人,一代名將,新莽末,參加綠林起義軍,歸劉秀,被封為揚虛侯。

  馬 騰:右扶風茂陵人***今陝西省興平東北***,初為涼州刺史司馬,曾與韓遂割據涼州,後被曹操所殺。

  馬超:字孟起,馬騰之子,右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人。三國名將,出身於涼州豪強家族。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西征關隴,超據潼關拒守,操用離間計,使超與韓遂相互猜疑,一舉擊敗之。超率羌胡退出關中,轉戰隴上,殺涼州刺史,並其眾,自稱徵西將軍,督涼州軍事。不久,原刺史故吏楊阜起兵,殺其妻子,超遂奔漢中依張魯,不得志。建安十九年歸劉備,助備擊破劉璋於成都。諸葛亮稱他文武全才,勇猛過人。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官至驃騎將軍,領涼州牧。次年卒。

  馬謖:字幼常***190-228***,襄陽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南***人。初從劉備取益州,官至越嶲太守。謖才氣過人,好論軍計,深得諸葛亮器重,而劉備臨終對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亮不以為然,以謖為參軍。蜀漢建興六年***228年***,亮出軍祁山,不理眾人反對,以謖為先鋒。謖違反亮之法度,結果在街亭為魏將張郃所敗,士卒離散。亮進退無據,引軍還漢中,第一次北伐失敗。亮下謖於獄中,按律處死。亮為之流涕。

  馬 鈞:扶風***治今陝西省興平東***人,魏時機械製造家,因改革綾機而聞名,曾製造翻車,指南車等,其所用機械原理比國外早七、八百年。

  馬 周:博州茌平***今屬山東省***人,唐代大臣,被唐太宗賞識,任監察御史,主張少興徭賦,反對實行世封制,成為當時有名的政治家。

  馬 殷:許州鄢陵人***今屬河南省***,五代時楚國的建立者,在位二十七年。

  馬 鈺:宋代進士。傳說,大定年間他遇重陽子王嘉,授以道術,與妻孫氏同時出家,孫先仙去。鈺後遊萊陽,入仙宮羽化,賜號丹陽順化真人。

  馬 遠:祖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濟縣附近***人,南宋時著名畫家。擅畫山水。初師李唐,能獨闢蹊徑,自成一家。多作“一角”、“半邊”之景,構圖別具一格,有“馬一角”之稱。與夏圭、李唐、劉松年合稱“南宋四家”。與夏圭並稱“馬夏”。

  馬 琬: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人,元末明初畫家,曾官至撫州巡府。擅畫山水,兼工書法,能詩。

  馬 注:雲南保山人,明末清初伊斯蘭學者,回族,對佛學和伊斯蘭教義頗有研究,著有《臣權》、《樗樵》、《清真指南》。

  馬 歡:今浙江紹興人,明代航海家,曾多次參加鄭和的下西洋航行,任翻譯,著有《瀛涯勝覽》。

  馬 荃:清女畫家,字江香,江蘇省常熟人,馬逸妹,龔克和妻。工花卉,設色妍雅,恣態靜逸,有濃麗冷豔之韻而無媚俗之風騷。夫亦工書畫,夫婦形影不離,同遊京師,以繪事自給殊怡然。後夫亡歸裡,仍事書畫,藝名日高,四方以縑素兼金前往求畫者益眾,好畫者亦皆來求授指法。傳世作品有康熙五十年***1711年***作《花卉圖》軸,圖錄於《神州國光集》;雍正十二年***1734年***作《觀音像》軸著錄於《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乾隆元年***1736年***作《春花爭豔圖》軸現藏南京博物院;九年***1744年***作《桃花飛燕圖》軸由周懷民先生收藏;二十年***1755年***作《花鳥圖》軸藏常熟市博物館;《花鳥草蟲圖冊》十頁,藏南京市博物館。從藝活動約於康熙、乾隆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