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為什麼要大鬧天宮

  齊天大聖孫悟空為何要偷蟠桃盜御酒竊仙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孫悟空不想當弼馬溫,反出了天宮。玉帝為了安撫“跳槽員工”情緒,尊重群眾意願,又讓孫悟空當了齊天大聖。

  這個官職有名無實,終日吃吃喝喝,遊山玩水,訪朋問友。對老孫來說,卻是一樁好差事。對天上那班天天加班、累得吐血且經常挨批的老同志來說,可有點“紅眼”了。老真人許旌陽向玉帝建議,說這個孫大聖太閒了,終日遊手好閒,會影響天宮的正常工作秩序,影響幹部們的工作熱情,還是讓他做點事為好。

  世人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如果沒有老人家這個干預,我估計孫悟空肯定會高高興興當他的齊天大聖的。這下好了,玉帝叫孫悟空去管蟠桃園。猴子最喜歡吃什麼水果?桃子!這叫讓貓去管魚,哪會不偷腥的?

  孫悟空一接管桃園,看到紅果垂枝,口水橫流,“心裡要吃個嘗新”,就像貓看到魚一樣心裡難受。從此之後,老孫天天去上班,天天去偷桃子。

  某天,孫悟空得知天上大擺蟠桃宴,打聽了半天沒有自己的份,就偷偷地離開工作崗位,潛入了瑤池。看到那麼多玉液瓊漿,老孫又流口水了,變著戲法偷喝,“就著缸,挨著甕,放開量,痛飲一番”,酒量不太好,喝得有些醉意,一晃盪又跑到了太上老君的兜率宮,看到了五個裝著仙丹的葫蘆,也不客氣,一骨碌統統吃光,身體健康!仙丹是好,但是吃多了上火,老孫那個火眼金睛是不是吃仙丹的後遺症?

  這就是孫悟空臭名昭著的“偷蟠桃、盜御酒、竊仙丹”的故事。整個過程就是一個“偷”字,作為一個神仙,本來應該沒有什麼慾望,至少不應該對食慾有那麼崇高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孫悟空離當一名真正的神仙還有很大的距離,至少來說,他還是“欲界”中的猴子!

  如果從禪宗的角度來說,主要是講一個大問題,概括起來說,就是“偷心不死,不得悟禪”。孫悟空此時的心,就像普通人的心一樣,是“猿猴的心”,不斷翻騰著,才有“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的心理狀況。這時的孫悟空,不管是當了弼馬溫,還是齊天大聖;不管是吃素食花果,還是龍肝鳳髓,他都不會滿足的,何況是區區的水果蟠桃、酒水和仙丹。這三種“馳名產品”的共同特點是可以再生,蟠桃摘了吃了,幾千年可以再長;酒喝完了,可以再釀;仙丹吃掉了,同樣可以再煉。可以再生再釀再練的東西,就是人世間的東西了,怎麼會那麼金貴呢?這就是孫悟空沒有悟道的原因,也是沒有真正得到長生不老的原因,所以他才必須迴歸老君的丹爐“鍛鍊”,迴歸取經路重頭再來修煉。

  關於“偷心”的問題,則是孫悟空必須解決的問題。否則,是成不了佛的。

  那麼,“偷”什麼“心”呢?簡單來說,就是還是一顆有所得的心。六祖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有偷心,就有一個目的在追求。佛法是本無所得的,以為有得,都是偷心。例如,每個人想得神通、得道行、得長壽等等,這些都是偷。偷心不死,也叫“腳跟不穩”、“心未死透”,就是還在想得到某些東西。

  南 懷瑾先生說,一般人靜坐時,有個很糟糕的心理,一邊在打坐,一邊想成佛成道,禪宗叫做“偷心不死”,貪便宜,偷巧。人有很多壞心理,包括玩聰明,這些就是偷心。

  從前,有一位僧人在一個池塘邊打坐,初定後看到池中有很多荷花,但見花朵鮮豔,花香飄拂,這位僧人沉醉在美景中,聞花香,賞花朵。這時,池塘中的水神現身了,告訴僧人,你為什麼偷看我的花,偷聞我的花香呢?僧人覺得奇怪說,我剛才看到有人荷花,聞了花香,甚至還摘走了荷花,你卻不聞不問。我沒有那你的花,只是欣賞了一下,怎麼說我是偷聞偷看呢?

  水神說,你剛才在這裡打坐,一身光明,現在你偷聞偷看我的花,身上的光明消失了!修行是不容易的事情,你要珍惜!因此我特意來告訴你。剛才那位過路人,渾身煩惱習氣很重,對他講了也沒有用!

  由此可見,這個“偷”區別很大。假如是燒火的童子偷吃了仙丹,估計也就算了,孫悟空偷吃仙丹,事情就大了。

  “偷心”這個事情,區分很多。比較粗的我們都知道,例如偷稅漏稅,盜竊別人財物;拖欠別人的財物,在乘車時逃票,甚至是託運時超重等,這些既有道德行為上的,也有違法犯罪的,在禪宗的角度來說,都是犯戒。

  真正能稱得上“偷心”的,是指比較細微的行為。首先,從我們的眼睛、鼻子、耳朵、舌頭、身體、意識等,很容易出問題,偷聽是不對的,偷看別人的東西不對,看到別人漂亮偷偷多看幾眼,也是犯戒的。再微細的,就是連念頭都不應該有。

  《西遊記》是講悟道的書,通過講孫悟空的偷盜行為,其實是講了一個大道理。一切修行之初,必須力戒“偷心”,如果看到好的就想吃,聽到好的想佔有,學道修行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人生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