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為什麼要姓孫

  孫悟空為什麼姓孫? 菩提祖師是根據什麼來取名的?下面小編就告訴大家,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

  四大名著之所以為四大名著,就是因為作品不但具有很強的文學性,還有很強的思想性。在四大名著當中,《三國演義》戰略層面最高,《紅樓夢》在兼具思想性的同時藝術性最足。

  《水滸》則在人物描寫方面無出其右。那麼,《西遊記》最大特點是什麼呢?他為何能被列為四大名著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西遊記》在所有小說當中,思想境界最高,須通釋儒道。因此,把《西遊記》稱作哲學鉅著也不為過,它不僅僅是一本小說,而是一個思想寶庫。我們知道,《西遊記》的第一主角其實不是唐僧,它是假借了玄奘取經的故事,重點塑造了“孫悟空”這個人物。並最終以“孫悟空”成為“鬥戰勝佛”而結束。

  相比其他佛,鬥戰勝佛可能更容易被人所理解,因為鬥戰勝就是跟自己鬥,然後戰勝自己,最後成佛。既然我們知道了《西遊記》是一部思想鉅著,那麼第一主角的名字定然不是隨便取來的。所以,“孫悟空” 為什麼姓“孫”名“悟空”定有大講究。那麼,孫悟空為什麼姓“孫”?而不是姓趙、姓李或姓張呢?又為什麼一定叫“悟空”呢?其實,祕密就在原著當中,只是作者安排巧妙,將真諦隱晦於文字之中了。

  在進行解讀之前,我們有必要將原著文字列在下面,以便於我們進行解讀和讀者進一步對照理解。

  原文:······祖師道:“既是逐漸行來的也罷。你姓什麼?”猴王又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祖師道:“不是這個性。你父母原來姓什麼?”猴王道: “我也無父母。”祖師道:“既無父母,想是樹上生的?”猴王道:“我雖不是樹上生,卻是石里長的。我只記得花果山上有一塊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

  祖師聞言暗喜道:“這等說,卻是個天地生成的,你起來走走我看。”猴王縱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兩遍。祖師笑道:“你身軀雖是鄙陋,卻像個食松果的猢猻。我與你就身上取個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個獸旁,乃是個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陰也。老陰不能化育,教你姓‘猻’倒好。

  猻字去了獸旁,乃是個子系。子者兒男也,系者嬰細也,正合嬰兒之本論,教你姓‘孫’罷。”猴王聽說,滿心歡喜,朝上叩頭道: “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萬望師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賜個名字,卻好呼喚。”祖師道:“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個字?”祖師道:“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

  排到你,正當‘悟’字。與你起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好麼?”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也!”正是:鴻蒙初闢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

  孫悟空簡介:

  孫悟空是中國著名的神話角色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遊記》。相傳他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號稱為 "美猴王"。後來在西牛賀洲拜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七十二變 、筋斗雲等高超的法術。

  神通初成的孫悟空先後大鬧地府與天宮,後被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溫。因感覺職位低而返回花果山自封為齊天大聖並迫使天庭承認該封號。因醉酒鬧天宮,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煉成了金剛之軀,陰差陽錯間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煉就火眼金睛。之後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對其圍剿亦不能將其打敗,後來在與如來佛祖的鬥法中失利,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悔過自新。經觀音菩薩點化,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在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後,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鬥戰勝佛。

  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中國民間文化中成為了機智與勇敢的化身。

  十方無影像,六道絕形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一著高一著,一步闊一步。坐斷佛祖關,迷卻來時路。孫悟空[1]***sūn wù kōng***又名齊天大聖,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中人物,靈根仙石孕育而生,混世四猴之一靈明石猴。孫悟空剛出生時,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後成為眾猴之王,群猴稱之為 “美猴王”。後來拜菩提祖師為師學藝法號悟空,學會七十二變、筋斗雲;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定海神針***從東海龍宮搶得,能大能小,隨心變化,小到繡花針塞入耳朵,大到頂天立地,上伸可到三十三重天,下伸可以至十八層地獄;身穿一副鎖子黃金甲,頭戴一頂鳳翅紫金冠,足踏一雙藕絲步雲履,這身披掛亦是從龍宮得來;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一雙火眼金睛,是為在太上老君煉丹爐中經七七四十九天煉化而成,能看穿一切妖魔鬼怪的偽裝。

  到天界時所封官職—弼馬溫。後來因為感覺受騙反下天庭,回到花果山中,自封齊天大聖,迫使天庭承認該封號。然後大鬧天宮,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萬年金丹,打敗十萬天兵天將,又與如來佛祖鬥法,後被壓在五行山***又名兩界山***下五百年。經觀音菩薩點化,被唐僧救出,賜其佛號悟空,故又名孫悟空。名號行者,故又稱孫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觀世音菩薩賜其三根神奇的救命毫毛在後腦勺,可化萬物,以助其取經。孫悟空一路上保護唐僧降妖伏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回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鬥戰勝佛。在《西遊記》目錄或書中詩賦裡,孫悟空也常稱作心猿或金公。別稱也有者行孫、行者孫等。為人堅持正義、嫉惡如仇,勇敢好鬥、勇往直前,機智靈活,執著略帶倔強,但有些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