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化療的代表藥物

  輔助化療是對身體的腫瘤進行手術治療和放療的前後,應用化療,使原發腫瘤縮小,同時可能消滅殘存的微小轉移病灶,減少了腫瘤復發和轉移的機會,提高治癒率而進行的化學藥物治療。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輔助化療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輔助化療的歷史

  結直腸癌輔助化療始於20世紀50年代,經歷探索、爭論近30年,直至1988年Buyse等發表了第一個結直腸癌輔助化療有效的薈萃***meta***分析報告,大家對結直腸癌輔助化療的有效性才達成共識。10多年來,眾多學者致力於結直腸癌輔助化療的新藥開發和新方案設計,並開展了一系列大規模臨床研究,結直腸癌輔助化療從而取得長足進步,並逐漸改變了人們的一些傳統觀念。

  輔助化療的適應症

  輔助化療的目的在於殺滅手術無法清除的微小病灶,減少復發,提高生存率。因此,轉移復發可能性較大的腫瘤患者術後均應接受化療。傳統的觀念是:對於結腸癌,僅III期行化療可延長生存期,是化療的適應症;而對於直腸癌,I期也不需要進行化療,II、III期術後最好同時進行化療和放療。Michael等研究了各種結直腸癌化療方案的效價比,結果發現對所有的II、III期結直腸癌進行輔助化療最為合理。

  輔助化療的時限

  化療時限的長短涉及藥物治療、價格、效應以及生活質量等問題。大多數有效的治療都是對結直腸癌積極治療1年。NCCTG的一項研究就是完全針對用藥時限的,患者隨機納入下列四組:①5-Fu+Lev***左旋咪唑***1年;②5-Fu+Lev***左旋咪唑***6個月;③5-Fu+Lev***左旋咪唑***+Levl年;④5-Fu+Lev***左旋咪唑***+LeV6個月。總共915例,隨訪5年。結果表明5-Fu+LeV6個月的效果與5- Fu+Levl年的效果是相同的。3種藥加在一起用l年並不能提高總的生存率。當前國際上已將5-Fu+Lev應用6個月作為結直腸癌術後輔助化療的標準方案。

  

  1、氟尿嘧啶5-Fu及其衍生物

  氟尿嘧啶類抗腫瘤藥***5-Fu***自1957年由Duschinsky等合成以來,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藥物之一。包括結直腸癌在內的多種惡性腫瘤***尤其是消化道腫瘤***的治療,5-Fu均扮演著重要角色。5-Fu屬於抗代謝腫瘤藥物,能模擬正常代謝物質,與有關代謝物質發生特異性拮抗作用。5-Fu的作用機制主要是抑制脫氧胸苷酸合成酶***TS***,被活化轉變為氟脫氧尿苷酸***FdUMP***,FdUMP替代脫氧尿苷酸***duMP***與TS及5-Fu,10-甲酸四氫葉酸***CH2FH4***形成不易解離的三聯複合物,不能合成脫氧胸苷酸***dTMP***,影響DNA的合成,從而發揮抗腫瘤作用。5-Fu主要作用於細胞的S期,但也可以在體內轉化為5-氟尿嘧啶核苷後,干擾蛋白質合成,所以對其他各期細胞也有作用。影響5-Fu的幾個酶:***l***脫氧胸苷酸合成酶***TS***:據前所述和大量的臨床及臨床前研究證實:TS與腫瘤對5-Fu化療敏感性有關,是以氟尿嘧啶睫為基礎化療療效和預後指標的。氟尿嘧啶耐藥的主要機制是Ts過表達。可以說在結直腸癌術後患者中,無論期別,以5-Fu為基礎的化療,TS低表達的的患者有更高的有效率和中位生存時間。但是在2005年ASCO年會上一項回顧中, 1326例II、III期術後患者,僅在IIIC期亞組發現TS低表達患者能從5-Fu為主的化療中獲益。這可能與微轉移灶的Ts表達有關.所以說Ts高表達患者僅行手術治療是不夠的,還需要輔助化療。***2***二氫吡啶脫氫酶***DPD***:DPD是5-Fu代謝的限速酶,進入人體的5-Fu多在肝臟代謝,超過80%經過DPD代謝成二氫氟尿嘧啶,再分解,排除體外。它與5-Fu的清除率、化療的毒性、化療的療效密切相關,DPD缺乏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致命性的毒性。有報道,在體外和體內轉移瘤模型中均證實了腫瘤中的DPD活性是決定腫瘤是否對5-Fu敏感的重要因素。McLcod等報道結腸腫瘤組織與正常結腸組織的DPD活性比值約為0.76,這可作為預測腫瘤是否對5-Fu耐藥的一個標誌,比值越高耐藥的可能性就越大。關於腫瘤組織中DPD表達與輔助化療獲益關係的研究,有文獻記錄II、III期結直腸癌中DPD低表達患者,術後接受5-Fu為基礎的輔助化療較單純手術可提高5年生存率,這主要是DPD低表達腫瘤生長較快,對5-Fu化療敏感。

  5-Fu衍生物包括三類:***l***需經肝藥酶代謝的氟化嘧啶衍生物:喃氟啶***FT-207***、雙喃氟啶,它們都是5-Fu的無活性前體,在體內經肝藥酶及細胞色素***P-50***系統降解逐漸轉變為5-Fu發揮作用。其他的如優福啶***UFD***、替吉奧***S-l***等。UFD是FT-207與尿嘧啶1:4的複合製劑,尿嘧啶可阻斷FT-207的降解而特異性地提高腫瘤組織中的5-Fu及其活性代謝產物的濃度。S-l是由日本開發的,已被美國FDA批准用於結直腸癌II、III期臨床研究。S-l是由FT-207加5-氯-2,4-羥吡啶 ***CDHP***和Oxonic酸組成,CDHP能夠抑制在二氫嘧啶脫氫酶作用下從FT釋放出來的5-Fu的分解代謝,有助於長時間維持血中和腫瘤組織中5-Fu有效進而延長5-Fu血濃度維持時間,從而取得與5-Fu持續靜脈輸注類似的療效。Oxonic酸能夠阻斷5-Fu的磷酸化.口服給藥之後,Oxouic酸在胃腸組織中具有很高的分佈濃度,從而影響5-Fu在胃腸道的分佈,進而降低5-Fu的消化道毒性。抗癌作用超過5-Fu或UFD,與順鉑有高度協同作用。Ohtsu報道日本初治結直腸癌62例臨床II期研究結果,S-1用法:體表面積<1.25 m2者,40mg,bidx28d;

  2、生化調節劑

  亞葉酸鈣***LV***是核酸合成的重要輔酶,本身對腫瘤沒有作用。自1978年Waxmans首次報道它作為dUMP摻入的抑制增強劑而增強5-Fu的活性,被認為是近20年來發現的最有效的生物調節劑。LV主要通過與5-氟尿嘧啶脫氧核苷酸***5-FdUMP***和TS形成穩定的三重複合物,從而抑制DNA的合成,增強5-Fu對結直腸癌和其他腫瘤的細胞毒作用,臨床有效率18.8%~48%,比5-Fu單劑***7%~16.9%***有明顯提高,中位生存期也有所延長。Lv給藥2小時血中濃度可達到峰值,此時採用5-Fu靜脈滴注,使其不斷的作用於癌細胞的S期,可增加抑制作用。兩者聯合用藥己成為結直腸癌化療的基礎用藥。其他如氨甲碟吟***MTX***、順鉑***DDP***、干擾素、左旋咪唑等作為5-Fu的生化調節劑,同樣也可產生細胞毒作用。

  3、鉑類抗癌藥物

  主要代表是順鉑、卡鉑、奧沙利鉑***L-OHP***,其中順鉑[順式二氯二氨合鉑 ***II***cisplatin]是第一代鉑類抗癌藥物,具有明顯的抗癌活性,並通過臨床驗證,其對多種腫瘤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已成為目前世界各國臨床上最為有效的抗癌藥物之一,但受其對於腎功能損傷,胃腸道反應,耳毒性等毒副作用影響,使用受到限制。卡鉑[l,l-環丁烷二羧酸二氨合鉑***II***,Carboplatin]是第.二代鉑類抗癌劑,於1986年上市,並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與順鉑相比,卡鉑水溶性較好,對神經和腎臟毒性較小,但在臨床研究中,與順鉑存在交叉耐藥性。 奧沙利鉑***L-OHP***是繼順鉑、卡鉑之後的第三代鉑類抗癌藥,分子式C8H14N2O4Pt,順鉑結構上的氨基環被l,2-二氨環己烷基團取代,以DNA為靶點,與DNA鏈上的G共價結合形成鏈內、鏈間交聯及DNA蛋白質聯,損傷DNA,阻斷其複製和轉錄,導致癌細胞死亡。在體外及體內的臨床前研究表明,L-OHP對多種腫瘤細胞有抗腫瘤的作用,包括對順鉑耐藥的細胞株,尤其對結直腸癌的細胞株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臨床研究也顯示,L-OHP與氟尿嘧啶類藥物有協同或相加作用,包括對5-Fu耐藥的腫瘤也有效。L-OHP主要的毒副作用是神經毒性,表現為感覺異常,末梢和外周感覺遲鈍、麻木甚至疼痛,寒冷可誘發加重,治療間歇期一般可以消退,患者可以耐受,骨髓抑制輕,沒有腎毒性,常規劑量不需水化,噁心嘔吐發生率比順鉑低,不產生心臟毒性及嚴重聽力障礙。由於L-OHP具有水溶性高、毒性低、抗癌譜廣等特點,國外已進入II期臨床試驗,研究證實單藥奧沙利鉑***L-OHP***一線治療已進入II期臨床試驗,研究證實單藥奧沙利鉑***L-OHP***一線治療晚期結直腸癌有效率20%~25%,二線治療晚期大腸有效率10%,聯合5-氟尿嘧啶***5-Fu***與亞葉酸鈣***LV***二線治療晚期結直腸癌有效率32%~58%。國內的多中心II期臨床試驗結果,聯合治療的有效率為34.4%。含L-OHP和5-氟尿嘧啶***5-Fu***+亞葉酸鈣***LV***的化療方案被認為是現階段治療結直腸癌的經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