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三冊第二單元作文中學生看武俠小說的利弊

  武俠小說是中國舊通俗小說的一種重要型別,多以俠客和義士為主人公。小編整理了一些,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1

  武俠小說,顧名思義,是小說的一種。擁有“小說”這種文體的各種特點。比起其他種類的小說,武俠小說較容易讓人入迷,深受男孩子的喜愛。但它到底適合學習負擔比較重的中學生嗎?

  首先,中學生較小學生和大學生來說,閒暇時間是比較少的,基本上午、下午、晚上都在學校,而且大部分學校都是不讓帶小說這種課外書的。就算帶進了學校,課間那麼短的時間也是不宜看武俠小說的,否則就會影響聽課的效果,學習總是要優先於玩樂的。放學後的休息時間也不是很多,大概就幾個小時,如果看武俠小說的話,你會發現時間過得很快,要是再控制不好時間,就會誤事,比如說看書看到深夜才發現作業還沒寫。我建議那些非常想看武俠小說的同學,等到放假吧,無論是雙休日還是長假都行,完成了一天的學習任務再去看,這樣家長肯定不會阻攔你看小說了。由於看武俠小說容易入迷,所以一定要先去學習,再去看書,順序一顛倒,可能就沒有心思去學習了。

  其次,並不是所有的中學生都適合看武俠小說。武俠小說中有許多的打鬥場面,更有琳琅滿目的武術招式,而青少年的想象力和模仿力都比較強,有些人可能就會幻想自己是某某英雄,去模仿某些比較“帥”的招式、動作,輕則鬧笑話,重則會給自己和別人的身心造成傷害。幾乎每個中學生看過幾部武俠小說之後,總有想模仿的衝動,本人也不例外。我就曾經幻想過自己衝向迎面駛來的汽車,跳到車頂上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也曾經想過怎樣一下就把人絆倒。我幻想的同時,也有另一種思想牽制著我,使我認為那中想法是愚蠢的、危險的和不切實際的,就不會去“實踐”。不過有些模仿能力過強的中學生還是不宜看武俠小說,要是看過之後就打人,就從高處往低處跳,這是沒資格看武俠小說的,不如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總之,大部分中學生都不需要故意迴避武俠小說,放假期間看看也無妨,畢竟它是小說的一種,自有起存在的價值。

  篇2

  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在漫漫的歷史長河流淌了五千年,其間更不乏璀璨的明星。振古爍今的***離騷***、家喻戶曉的“床前明月……”、更不必說“四大良史”、“左馬班莊”,無一不是文壇精華之絕唱。於“正史文化”的至尊至極之餘,作為“在野文化”的“武俠”一派,卻也有它獨到的魅力所有。

  從“唐傳奇”到“宋話本”再到“明清小說”,“武林”中的“英男俊女”也佔據了整個文學的主體。1952年,香港的金庸先生又一次拉起了這面旗幟,一時間,“武俠小說”便再次以其特有的藝術感染力而風靡文壇。就這樣,“武俠小說”猶如雨後春筍般地得以繁榮發展。究其原因,不難發現,我們廣大的中學生群體是它的忠實的讀者。

  十五六歲的中學時代是人生中的“花季”、“雨季”,是好夢的季節。而武俠小說正恰好以其曲折離奇的環境、事件和人物,適應了我們中學生的閱讀心理。我們很容易就會投人到書中人物的命運中去,從而想“他”之所想、急“她”之所急;更有甚者還往往以“某某”而自居。於是人迷者甚多,他們則茶餘飯後、課上課下對其愛不釋手。

  考試裡是不會出現有“郭靖”、“張三丰”、也不會有“東方不敗”的,於是眾多“書迷”自然地或多或少地經歷著成績下降的悲痛。老師家長的忍耐過後便把這些書統統列為“禁書”之類,加以杜絕,然而卻也並不奏效——誰對?誰錯?回答是困難的。

  其實武俠小說也並非只能是娛樂性的“無聊”東西,好的作品也書寫著悲歡人生、情趣哲理,更還有風土人情、歷史事態。無論是金庸、古龍,還是樑雨生、臥龍生,都無一不是通曉古今的“文化人”,他們所寫小說也各具特色,頂天立地、披肝瀝膽的英雄豪傑,會讓你熱血沸騰、心潮澎湃;你更會為某些行為掌聲喝彩,也會為某些糾纏淚苦心酸;“責任”、“義務”於此都是人性的必須……

  當然,在茫茫的“武海”中,自然也會有著這樣那樣的糟粕成分,而難就難在面對此類毒害之時,我們採取的是怎樣的心態?“錯”,也往往就由此產生。有些同學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會很好地把握,而不自覺地跌人了它的深淵。

  總而言之,書是死的,人是活的。武俠小說有其利也有其弊,至於如何把握,就要看你動機何在了。

  篇3

  看一個人讀的書,就知道他的生活。看一個人的語言,就知道他什麼書,請看下面的話語:

  “刀是什麼樣的刀,金絲大環刀;劍是什麼樣的劍,閉月羞花劍;人是什麼樣的人,飛簷走壁的人。”杜子同在大聲地朗誦《刀劍於江湖》的引言,只見他聲情並茂、豪氣沖天。周圍還有一群圍觀的聽眾,興致很高地跟著念此刀此劍此江湖。“我乃天機老人座下弟子殘曉風是也。”“何方狂徒,竟如此狂妄,還不速速下馬受擒。”“俠義之聲”此起彼伏,直到上課後,這種聲音轉為地下,變成眼睛在行動,刻苦地默讀。

  這些還不夠沉迷,還有比這更沉迷的人。唐吉訶德先生就是看武俠小說的最大沉迷者,他把一份家產看光,還嫌不夠,進而出去行俠,要實現騎士夢想,終於把自己生命賠上完事。在武俠迷中,他也實在夠偉大的,始終不動搖,如果這種勁頭放在其他某個領域,他肯定是傑出非常。

  不同的是,有些人拿起小說來讀,便在心裡說“小說家言,豈能當真”,於是帶著局外人的微笑,站著看下去。當然有時候也跟書中人物一起笑,一起哭,但在笑完之後,哭完之後,他依然生活,走向現實,或許增加一份坦然。

  讀一本好書,如同和高尚的人談話,讀一本好的武俠小說,也是一樣。試想,在緊張學習之餘,捧起一本武俠小說,馬上就是置身於刀光劍影、俠骨柔情之中,可以暫時忘掉周圍的一切,金庸先生的一招一式都有來歷,他的古詩文功底相當濃厚,什麼“凌波微步”,什麼“倚天劍”,什麼“亢龍有悔”等,都是來自古代詩文,真正的一招一式都有來歷。

  當然,看武俠小說還要選擇時間和地點,在校期間最好不要看,有人說“在課外看”,那只是慌言,這麼厚的磚頭,靠“課外時間”來攻讀,即使不是撒慌,也只能是自欺欺人。我們看武俠小說,最好選擇在假期裡看,研究研究其中的俠義精神,那才有樂趣。

  我認為,看武俠小說,可以看,但不可以沉迷。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