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
由於茶的自然科學已形成獨立的體系,因而,現在常講的茶文化偏重於人文科學。那麼中國的茶文化經過了哪幾個階段的發展?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發展階段,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的發展階段
① 三國以前的茶文化啟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
③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中唐時,陸羽《茶經》的問世使茶文化發展到一個空前的高度,標誌著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經》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
④ 宋代茶文化的興盛
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
⑤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晚明時期,文士們對品飲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講究“至精至美“之境。
⑥現代茶文化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茶葉從1949的年產7500T發展到1998年的60餘萬T。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為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茶文化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傳播知識 增進交流 促進發展
中華茶文化因其特定的內涵,具有很強的民族性,在不斷的豐富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延伸繁榮,在國內普及推廣。也不斷向周邊國家傳播,不斷影響著這些國家的飲食文化。中國茶與茶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最為深刻,尤其上日本茶道的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淵源關係。日本代表團井摩紀小姐學過茶道,她表示日本的茶文化源於中國,“中國的茶文化是一門了不起的藝術”。日本傳統文化也源自中國,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可以促進兩國青年友好交流。同時也傳入朝鮮、俄國等周邊國家,從不同時期的茶禮、茶具、茶宴、茶道、品嚐方式等等,跟中華茶文化有不少相同之處。
臺灣的烏龍茶製作技術本是安溪人於清代傳入的。在臺灣的一些茶事活動都具有相同之處,在大陸流行的茶王賽、茶藝、茶歌、茶舞等文化也在臺灣不斷地演繹和發展。如今在閩臺農業合作的推動促進下,臺商又將臺灣先進的製茶技術傳回了安溪。以茶文化等方式交流往來,互相傳播知識,如今已成為兩岸加深聯絡和鄉情的重要方式。據初步統計,臺商已在安溪登記註冊臺資企業有60多家。其中茶葉企業有24家,投資總額976萬美元。隨著大片臺資茶葉基地的建立,臺資茶廠的開辦,臺商不僅帶來了資金、裝置、知識和技術,而且帶來了新的觀念,新的管理模式,安臺的經貿合作,達到了傳播知識,互相交流,促進發展的蓬勃發展的態勢,大大的推動了安溪茶產業的發展,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深遠的社會效益。
同時,還通過“茶藝表演”、各類“茶王賽”、“茶業萬人培訓”、“安溪鐵觀音神州行”、“海峽兩岸茶文化交流會”“中華茶產業國際合作高峰會”等交流活動,全面普及、傳播茶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知識,使之達到傳播知識,促進交流,發展經濟的效果。如:1996年11月,安溪茶藝到北京獻演,第二天北京日報一篇報道顯眼寫著“安溪茶藝一夜傾倒北京城”。產生極大的轟動效應。
樂中求智 修身養性 有益健康
人類通過茶文化的活動,如茶藝表演、茶王賽,休閒品嚐,茶歌、茶舞、茶詩等等,在娛樂中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哲理,人們在身心愉悅的同時,滿足求知需求;提高感知記憶能力、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藝術欣賞水平;激勵人們智力的開發,啟迪智慧,增強智慧,促進思維嚴密活躍,提高邏輯思維能力;舒暢了心情,掌握了技能,激發豐富了想像力,發掘創造力,使人變更聰明能幹,更能適應社會要求,因而越來越被人重視。如通過茶王賽以後。茶農在激烈的競爭中,啟發瞭如何改變傳統制作方式;如何用空調器來調製溫度;如何發展生態茶園等等,以提高質量,製作精品,樹立品牌,使茶產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中國人飲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開始是將其作為食物,然後作為藥物,後來成為飲料,隨後發展為一門生活藝術。隨著茶藝的成熟,古代至今,曾有一大批文人騷客介入茶事活動,撰寫了很多的茶作品,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茶詩,提高了飲茶的文化品位,使品茗成為一種藝術享受。如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陸羽的《茶經》、徐謂的《徐文長祕集》、許次紓的《茶疏》等等。特別是羅廩的《茶解》專門談到品嚐意境:“山堂夜坐,手烹香茗,至水火相戰,儼聽松濤,傾瀉人甌,雲光縹渺,一段幽趣,故難與俗人言。”真正的茶人品茶,最好是山堂夜坐,親自動手,觀水火相戰之狀,聽壺中沸水發出像松濤一般的聲音,香茗人杯,茶煙嫋嫋,恍若置身於雲光縹渺之仙境,這樣的幽人雅趣是難以和俗人講清楚的。 真乃靜神養性,如脫俗塵之境界。
日本高僧把中國的茶藝帶到日本後,把它作為修行佛法追求得道的一種手段,並將其作為佛門清規的組成部分,被嚴格的傳承下來。我們現代人,在緊張的勞作之後或節假日之中,也常帶著家人、朋友或單身一個,尋找一處清靜幽雅的環境,泡著香茗,或慢斟細品、或看書閱報、或揮毫潑墨、或吟詩作對,拋棄一切世俗之舉,人間憂煩,潛心養性,達到美的享受和更高的精神境界,陶冶了情操,有利於身心健康的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精神境界。
人類從發現茶到利用茶,已有幾千年,一直把茶當作治病、保健之良藥。據記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源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荼”是茶的古稱,歷代著名的醫書皆記載了茶的功效,包括明目、令人思維敏捷、輕身換骨等。人類在獲取生產資料的過程中付出了繁重的體力或腦力勞動,使人們在一段時間內身心處於緊張狀態,而這種長期的緊張狀態,會嚴重地損害勞動者的生理、心理健康,這就需要人們在緊張勞作之餘安排休息時間來進行精神和體力的調理,中華茶文化的泡茶和品嚐過程所創造的輕鬆愉快的氛圍,使人們的緊張狀態得到鬆弛,勞累得以消除,體力得到恢復。有效的幫助和促進勞動者的心理、生理、身體的健康。公元1211年日本僧侶榮西在其著作《吃茶養生記》一書中寫道:“茶是養生的神奇良方,對延年益壽具有超凡的力量,從古至今,它一直是山居者長壽的萬靈丹。”
茶的藥用成分關於茶葉的藥用功效,早在2000多年前已被公認。但由於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茶在藥用上很大程度還屬於經驗性質的。20世紀後期以來,茶葉生物化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醫學研究的參與,使得對茶葉的藥用有效成分及其藥理功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目前已經證實,茶葉中和人體健康關係的成分主要有以下幾類:
1、咖啡鹼。是一種中樞神經的興奮劑,因此具有提神作用。
2、多酚類化合物。
3、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B族、葉酸、維生素C、E、K等。
4、礦質元素。如磷、鉀、鈣、鎂、錳、鋁、硫等。
5、氨基酸。
6、其他。如二苯胺、a-氨基丁配、還有脂多糖等,它們含量雖然不高,但具有獨特的藥效。
醫學界的人士和茶家們,根據對茶長期研究中,把中國茶的藥用總結有十個方面。
1、茶能使人化痣潤膚,振奮精神,增強思維和記憶力。
2、茶能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並有維持心臟、血管、等正常機能的作用。
3、飲茶對防止齲齒有很大的好處。
4、茶葉有抑制惡性腫瘤的作用,飲茶能明顯地抑制癌細胞突變。
5、茶葉含有妊娠婦女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鋅。
6、茶葉中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7、飲茶能抑制細胞衰老,使人延年益壽。
8 、飲茶能防止動脈硬化,高血壓和腦血栓。
9 、飲茶能興奮中樞神經,增強運動能力,提高運動員的比賽成績。
10、飲茶有良好的減肥和美容效果,特別是中國的烏龍茶效果尤為明顯。
茶家在長期從事茶產業中,體會、掌握了科學技術、科學管理和利用茶文化來提高茶的質量,有利身心健康,搞活產銷渠道,發展經濟的重要性。他們積極參加各種培訓班,大力發展生態茶園,樹立品牌意識,從茶樹種植、施肥、病蟲害防治、茶葉製作的全過程,到產品包裝,都要求技術過硬,細心操作,認真檢驗,作到產綠色、自然、健康的生態茶。發揮茶文化的功能,讓消費者更瞭解,更放心、更廣泛的去接受它,達到全民促進身心健康的效能,讓人類的明天更和諧健康幸福。
發展經濟 情繫民生 構建新生活
茶文化最明顯的特點和最大的功能,除了它具有中華民族大文化的功能,還具有很強的促進經濟發展,繁榮經濟市場,推動社會效益的功能。因為一般精神文化的社會效益和功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開展活動,陶冶情操,潛移默化的長期作用產生的。而茶文化不但具有大文化的功能,還具有它的獨特性:就是通過一定的茶事活動,直接和經濟掛鉤,立即取得經濟效益。在今天的商品經濟社會裡,這種效能發揮的越來越明顯,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人們發展經濟的特殊手段。如“鐵觀音茶王賽”在香港舉辦中,評出的茶王在激烈的競爭中,100克鐵觀音身價竟達11萬港元的天價,這就是通過茶文化的功能所起的經濟效應。還有“茶藝表演”“茶文化節”等等,就是運用了這種效能,使社會生活出現了“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