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和香道的聯絡
茶道和香道之間的關係經世彌久。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古代漢人焚香起於黃老之學、道玄之術,讀書、打坐、唸經、撫琴、看雲、喝茶皆焚香以雅,後經扶桑人效仿,鄭而重之,整理出一套繁瑣的規矩,把喝茶焚香神祕化,把人的世俗行為提升到神或抽象的道的高度,實際上是對神格的一種模擬和想像,境界頗小。
香道和茶道、花道似乎更加接近一些,聞香品茗,可以增加香茶的韻味,可以調節品茶的氛圍,可以增進品茶的樂趣。兩者都崇尚自然和健康,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待客禮儀。一支妙香可以提升主人的生活品味,給客人一個舒適的環境。而一杯好茶可以敬客,拉近彼此的距離。
花是愛美人士生活的必需品,品一支好香和賞一盆好花,都需要閒情雅緻,才能品出滋味,賞得美意。賞花不乏兩種,一是觀賞,二是品香。香道也就是品與賞的結合。
茶道與香道的關係
一、品
茶和香都有一個品的過程。首先是鼻觀的過程。鼻觀,是對香味的直接把握,準確嗅出香的甜味、涼味、苦味、清香、奶味等,為感知香味打好基礎。對香品,宋人即有“清、甘、溫、烈、媚”五品之標準,而茶品也一樣有各種不同的香型,如花香、果香、木質香、陳香等,品茶“香、清、甘、活”的標準也早已廣為人知。
一、韻
香品與茶品對“韻”也很有講究。當香品的香氣充盈時,會帶至喉部,所以會有喉韻的感受,繼而擴散在胸腔,行氣在體內。優質的茶品,也講究“韻”這個字,如觀音韻、高山韻、巖韻等。
二、悟
香藝師點起一爐上好的沉香,茶藝師靜心素手,一套完整的茶藝一氣呵成,爐中升起的嫋嫋細香,與懸壺高衝激起的茶煙相結合。一時間,屋內盈溢著沉香與茶香,沁人心脾。“慢與靜,是品茶與品香的共需。而在品的過程中,每一轉分別又是非常細微的。當茶與香交融時,需要我們在身心安寧的狀態細細品味、靜心悟道。”
香與茶的結合。
焚香與飲茶,在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裡,香道與茶道的結合似乎只有一種方式。實際上,香道和茶道的結合可以是多維度、跨介質的融合。
沉香泡茶
用沉香來泡茶,沉香水泡出來的茶水色澤稍重,用沉香水沖泡的茶湯帶有幽幽香氣,能去除茶的澀味,使茶葉口感更好。沉香與大紅袍是絕配,用沉香來泡大紅袍,大紅袍所特有的鮮爽香氣被沉香水淡化,更細柔悠長,後味持久。”
飲茶品香
飲茶的時候點上一支沉香線香,在享受茶葉苦澀的時候,品聞沉香的甘甜,茶葉的苦與沉香香韻的甜完美的配合給人碰撞衝擊的享受。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選一個幽靜雅緻的小舍,飲茶品香,放鬆自我,得到靈魂與肉體的昇華。
不管是飲茶還是品香,都要藉助其他工具來配合,這類工具統稱為茶具和香具。香席入座,用香具配合點香,呈茶上桌,一套合自己心意的器具能使自己心情更加愉悅,更能進入香氛之中,所以茶具跟香具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
茶與香,數百年的完美配合。泡上一壺茶,點上一炷香,看輕煙嫋嫋,聞香氣蒸騰。飲一口茶,脣齒留芳。賞香品茶,人生樂事。
茶道與禪道的關係
古代《茶詩》雲:“雖是草木中人,樂為大眾獻身。不惜赴湯蹈火,欲振萬民精神。”茶禪之道的精神,體現了大乘佛教悲智雙運、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的真諦。每一個人,都是一片茶葉。只有投入沸水,將小我提升為大我,將大我轉化為無我,才能留下一份經久彌醇的餘香。
淺談:茶道精神的“和、敬、清、寂”,以出世的品格標舉著普世的道德:為人平和、處世恭敬、品質清潔、身心靜寂,這是傳統的儒、道、釋最高的修身養性的境界,通過茶道禪道,在現代生活中的典型運用,是現代人精神生活的一個範本。
“茶”字的字型是“草木之中有一人”,即人在自然之中。“人非有品不能閒”。只有有品之人,才能放下身心,融入自然。“一杯為品,二杯為解渴。” ***《紅縷夢》中妙玉論飲茶***品茗,其妙處正在於“品”。飲酒為“醉鄉”,品茶為“醒鄉”。從“醉鄉”中覺醒過來,進入清純的“醒鄉”,才能體驗人生,品味人生。
“佛法存於茶湯”,存在於日常生活中。在一杯茶中感受到禪意,吃茶時吃茶,將我們的身心安住於當下,同時終日吃茶不沾一滴水,灑脫無執,即可將生命的每一個瞬間化為永恆,“萬古長空, 一朝風月”,這就是“茶禪一味”的三昧。
茶,清淨茶;心,平常心。以平常心品清淨茶,以清淨茶養平常心。佛法、禪機,人生的妙諦,盡在區區的杯茶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