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創新好青年的故事

  幸運佔一半,另一半要靠人的智慧,勤以創業,儉以聚財,誠以待人,遜以自處。看看那些創業好青年的故事,學習他們,激勵自己的創業鬥志。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三個大學生拍畢業照賺錢,兩個月入賬40萬

  大學畢業只有一次,而千篇一律的畢業照,已無法滿足現在追求個性的大學生的胃口。當你看到網路上一張張充滿創意的畢業照時,卻有三個小夥子為了這精彩的一瞬間付出了兩個多月的努力,而且也收穫了巨大的回報。安慶師範學院生物技術專業的大四學生楊凱、姚其義和宋若敏,在畢業之際利用創意畢業照這一商機,僅用了兩個月時間就賺得40萬元。

  4月份是學校大四畢業生集中返校論文答辯和拍攝畢業照片的時候。從這一時間開始,楊凱每天早上都被電話叫醒——畢業班的同學紛紛找他諮詢和聯絡拍照事宜。召集攝影團隊之後,從早上七點半開始,按照流程單上的班級逐個拍攝畢業照,擺造型、想創意,每天幾乎從日出拍到日落,晚上分類整理完拍攝服裝已經快零點,然後整個團隊還要商量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凌晨才能睡覺。“就這一段時間,整個人感覺像打了雞血一樣在工作。”楊凱說道。

  畢業季開始後,安慶師範學院100多個畢業班級中,有73個班級找到楊凱團隊拍畢業照。不僅僅提供服裝拍畢業照,他們三個人還負責將照片製作成相簿,同時還將其中一些照片製作成紀念品,最後還承擔班級畢業聚會的拍攝任務。“整個***,忙完一個班級,已經累得不行了。”姚其義說道,最忙的時候他們一天拍了20個班級的畢業照。在安慶師範學院,他們每個學生收費120元,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他們三個人已經收入30多萬元。不僅如此,他們三人還到黃山學院去拍攝畢業照,掙得10多萬元。

  “雖然那段時間異常辛苦,但這也是我人生第一桶金。”楊凱說,隨著畢業季的逐漸離去,生意也會迎來淡季。去年他給畢業十年後回到母校的思政專業校友做過服務。今年他也從中受到啟發,想到了校友服務這一新業務,把業務範圍從“在校時”拓展到了“畢業時”和“畢業後”,去做校友們的回校“接待員”,給他們安排衣食住行遊購娛***。

  創業創業好青年的故事二:

  王桂娣:女大學生兼職當導遊月入萬元

  有位女生相當出名寒假兼職掙得萬元,學旅遊的她,要給導遊正名,不當野導也能賺錢

  春節,不少大學生還“混跡”在拿紅包的梯隊裡,浙江師範大學職教學院旅管專業大三學生王桂娣,已經是第6年,給父母置辦好裡裡外外的新衣裳、新鞋子,還給他們每人包了一個大紅包。

  出手大方,需要有堅強的經濟基礎。王桂娣是個學生,但在國內導遊圈裡,她已是有6年“導齡”的老導遊了,從17歲在紹興景區兼職做解說員開始,她的行情一路看漲。如果假期持續做兼職導遊,她一個月能賺一萬多元,賽過不少專職導遊的月收入。2012年元月,她的收入就過萬元了。

  這讓她在浙師大,成為很多學弟學妹膜拜的物件。

  月入萬元,錢是這樣賺來的

  月收入平均過萬,野導吧?一般人聽到,都容易這樣質疑。

  “像我們做兼職導遊,一般會掛靠某家旅行社,不會單獨找客源。”王桂娣很大方地與記者分享了她的萬元收入組成:

  行業裡,給兼職導遊每日的導服費用,在100元~200元之間浮動,能拿多少,看歷年來的聲譽、客人口碑。像王桂娣這樣的“老導”,一般都能拿下每個旅行社的上限。有的旅行社,甚至在帶團結束後,忍不住嘉獎她,給到300元一天。

  所以按照一個月帶團出遊20天算,導服費,就有5000元左右。“如果不是帶散團,帶政府團或者企業團,一般我還能拿到1000元左右的小費。”

  然後才是大家最關心的導遊佣金,“這部分費用,我們都會和遊客說明白,一般是帶他們到定點商鋪消費,我們提取3%~5%的佣金。”

  很多人覺得,導遊帶團出去,“油水”吞到盆滿缽滿,其實佣金這部分費用,並不是導遊賺錢的大頭,“一來,很多遊客希望去的地方,跟我們沒有分成協議。比如我剛剛帶的海南團,遊客到最後要求買水果。旅行社就沒有特定的商家,也沒有安排這個行程環節,但是我看航班時間還早,於是就和司機師傅商量,帶著客人去了一個大型水果市場,這樣的服務都是沒有額外收入,甚至要貼錢的。”

  對導遊來說,要拿高薪,最關鍵還是要做好服務,“這就跟出場價一樣,幹得好,在行裡就有資格叫板,自然不愁收入。”

  導遊地位,她是這樣幹出來的

  什麼樣的服務在導遊行裡算精湛?

  王桂娣舉了個例子。有一年夏天,她帶了個53人的大團,從紹興出發,到朱家尖玩。原本夏日去海邊避暑,想著很清涼,沒想到趕上出遊高潮,去的路上大堵5個小時。

  遊客都快揭竿起義了。

  “夏天堵車,遊客非常心煩,抱怨持續不斷。”王桂娣帶這個團的時候還不到20歲,她冷靜下來,先向旅行社申請,大巴全程要開空調。“因為旅行社早就跟司機結了賬,所以,出現這樣大堵車的意外情況,司機如果全程開冷氣,損失會非常大。但當時的情況是,再把遊客關在"蒸籠"裡,大家都得吃不了兜著走。”

  車內一清涼下來,遊客有點安靜了。王桂娣還不能閒著,她得讓這漫漫無期的堵車時間變得生動。於是她拿起話筒,使勁渾身解數,載歌載舞,拉客人表演、遊戲,“哎,我"個人演唱會"開完,三小時過去了,居然還在堵喲。”

  於是,王桂娣先讓一車玩HIGH了的客人休息,自己還得緊繃著神經,一邊關注路況,一邊下車買了一箱礦泉水上來。這邊,王桂娣又給旅行社掛了個申請電話,要求改變中餐地點,“得離咱們堵著的地方近一點,另外,餐標要上調,得撫慰客人"受傷的心靈"嘛。”

  “其實吧,當了導遊才發現,雖然我去過全國90%的城市,亞洲也跑了不少國家,但要正兒八經遊覽一個地方,憑導遊的身份,還是安不下心的。”王桂娣自稱她現在提前進入更年期,出行時非常焦慮,客人的吃、住、行、購……都要反覆思量。

  “我的閱歷、收穫,確實很大。走了那麼多地方,還和各行業、各年齡段的人打了交道。有閒錢來旅遊的人,肯定是收入穩固、素質還不錯的,他們的很多日常言行,都給我很多啟發。”

  王桂娣曾經帶過一個飛機團,一家三口和爺爺奶奶一道出門,奶奶和媽媽都出自教師家庭,非常有教養,“每次吃航空餐,奶奶都會要兩份飯,她是為我拿的,她說幹導遊特別辛苦,不吃沒力氣……這些小舉動,真是讓我很感動,也是我人生的大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