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是一個怎樣的人

  吳起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作為一名將領,吳起在戰場上沒有一次敗績。吳起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才會有如此的戰績?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吳起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吳起是一代名將,是被供奉在武廟裡的十哲之一,可以說吳起是一個一流的謀略家,任何一個人都是有兩面性的,吳起為了追求名利,也是一個不擇手段的人。似乎吳起每次登上神壇,都會被人暗算,可以說吳起在魯、魏、楚三國的故事就是一個三起三落的故事。

  回顧兩千多年的歷史,吳起雖然和孫武並稱,但是人們總是對孫武讚賞有加,而吳起的“殺妻求將”、“爭名奪利”這些惡行,總是被人詬病可以說在吳起身上我們看到了他輝煌的一面,同時他的陰暗面也一覽無餘,所以吳起可以說是才能大於德行的人。吳起對待將士他可以與他們同甘共苦,會親自為士兵吸毒瘡,但是作為兒子和丈夫確實非常殘忍的,古代重視孝道,自古父母去世是要服喪的,但是吳起不僅因求官毀掉了家庭,在母親去世的時候還沒有回去。作為丈夫,為了求得將位,殺妻以明自己不會偏向,正是他自己埋下的因,才會結下死於非命的果。

  戰國時期的吳起其實給我們作出了一個警示,能成聖者必定是德才兼備之人,在與吳起齊名的孫武身上我們看到了,孫武的著述確實強於吳起,但是論武是比不上吳起的,可我們後人卻常把孫武作為學習榜樣,可見人們看到一個人還是以德為主,才為輔的。

  戰國吳起的生平介紹

  吳起,是中國戰國初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是兵家的代表人物。吳起是出生在衛國的,但是吳起出生於富足的家庭,通曉兵、法、儒家的思想,在衛國耗盡家財求官不成,最後殺了譏笑自己的鄉人出逃。來到魯國的吳起本來想在這裡功成名就的。齊宣王在攻打魯國的時候,魯穆公本想任用吳起為將,但是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所以對吳起懷有遲疑,結果吳起殺掉了自己的妻子,魯穆公就讓吳起為將,打敗了齊國。吳起以為自己可以得到魯穆公的重用,結果被人挖了吳起的老底,吳起不但沒有被獎勵反而被免去官職,他的主公季孫氏也被殺,吳起就離開魯國投奔了魏國。

  來到魏國的吳起被魏文侯重用,先後任吳起為主將,多次打敗了秦國,將秦國的西河地區納入魏國的版圖,吳起成為西河郡守,改革魏國兵制,創立武卒制,期間率兵南征北戰,為魏國爭奪土地,據說大戰76次,大勝64次,其餘都是不分勝負,沒有敗績。但是國相天文死後,公叔為國相因嫉妒吳起的才能,在魏武侯面前設計陷害了吳起,此後吳起離開了魏國去了楚國。

  楚悼王非常仰慕吳起的才能,吳起在楚國實施了變法,僅僅8年左右的時間,楚國從一個不斷捱打的國家成為一個強國,公元381年,楚悼王命吳起統領大軍救援趙國,一路捷報不斷傳來,楚悼王卻突然病逝,吳起不得不從前線回到都城結果遭到楚國貴族的襲擊,結果吳起急中生智,臨死臥在楚悼王身邊,在亂箭中貴族們不但射中了吳起還射中了楚悼王的遺體,結果這些人都被處死。

  吳起對後世的影響

  吳起在政治、指導戰爭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把這些經驗深化為軍事理論。《漢書·藝文志》著錄《吳起》48篇,已佚,今本《吳子》六篇***《圖國》、《料敵》、《治兵》、《論將》、《變化》、《勵士》***,系後人所託。其主要謀略思想是:“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他一方面強調,必須在國家和軍隊內部實現協調和統一,才能對外用兵,提出國家如有“四不和”,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強調必須加強國家的軍事力量。

  吳起繼承了孫武的“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思想,在《料敵》篇中強調了瞭解和分析敵情的重要意義,並且具體指出了處於6種情況的國家,不可輕易與其作戰。他懂得戰爭是千變萬化的,要根據不同的情況而採取應變的措施。在《應變》篇具體論述了在倉卒間遭遇強敵、敵眾我寡、敵拒險堅守、敵斷我後路、四面受敵及敵突然進犯等情況下的應急戰法和勝敵的策略。

  《治兵》《論將》和《勵士》3篇主要闡述了他的治軍思想。他認為,軍隊能否打勝仗,不完全取決於數量上的優勢,重要的是依靠軍隊的質量。質量高的標準是:要有能幹的將領,要有經過嚴格訓練的兵士;要有統一的號令;要有嚴明的賞罰。他重視將帥的作用,尤其是重視將帥的謀略,強調好的將帥應有優良的品質和作風。重視士卒的訓練,提高實際作戰能力。強調賞功以勵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