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五味養生原文

  黃帝內經中對於五味“酸、甘、辛、苦、鹹”有著詳細的論述,五味對應著五臟,五味又影響著五臟,我們來看看具體的黃帝內經是如何論述五味與五臟的關係的。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五味養生原文

  【原文】黃帝問於少俞日五味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悅心。餘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願聞其故。少俞答日酸入於胃,其氣澀以收,上之兩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即留於胃中,胃中和溫,則下注膀胱,膀胱之胞[1]薄以懦,得酸則縮綣,約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陰者,積筋之所終也,故酸入而走筋矣。

  黃帝日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何也?少俞日鹹入於胃,其氣上走中焦,注於脈,則血氣走之,血與鹹相得則凝,凝則胃中汁注之,注之則胃中竭,竭則咽路焦,故舌本千而善渴。血脈者,中焦之道也,故鹹入而走血矣。

  黃帝日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少俞日辛入於胃,其氣走於上焦,上焦者,受氣而營諸陽者也,姜韭之氣薰之,營衛之氣不時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辛與氣俱行,故辛入而與汗俱出。

  黃帝日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何也?少俞日苦入於胃,五穀之氣,皆不能勝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閉而不通,故變嘔。齒者,骨之所終也,故苦入而走骨,故入而復出,知其走骨也。

  黃帝日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悅心,何也?少俞日甘入於胃,其氣弱小,不能上至於上焦,而與谷留於胃中者,令人柔潤者也,胃柔則緩,緩則蟲動,蟲動則令人挽心。其氣外通於肉,故甘走肉。

  【提要】本篇主要論述了五味同人體經絡、臟腑的關係,以及五味偏嗜、太過所出現的病理變化。

  【註釋】胞俗稱"尿脬",即現代醫學的膀胱。

  【白話解】黃帝問少俞道食物進人人體後,五味分別進入相應的臟腑經絡,在其影響下也會發生各自的病變。如酸味進入筋,食酸味偏多,會引起小便不通。鹹味進人血液,食鹹味過量,能引起口渴。辛味進入氣分,食辛昧太過,可引起內心有空虛感。苦味進入骨骼,食苦味太多,使人發生嘔吐。甘味進入肌肉,過食甘味,使人感到心胸煩悶。我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想了解其中的道理。少俞回答說酸味入胃以後,由於酸味澀滯,具有收斂的作用,只能行於上、中二焦,而不能迅速吸收轉化,便停滯在胃中。若胃中和調溫暖,促使它下注膀胱,膀胱的尿脬薄而柔軟,遇到酸味便會收縮捲曲,導致膀胱出口處也緊縮約束,影響水液的排瀉,從而形成小便不利的病證。前陰是宗筋匯聚的地方,肝主筋所以說酸走筋。

  黃帝問道鹹味善走血分,食鹹味過多會使人口渴是什麼道理呢?少俞回答說鹹味人胃後,氣味行於中焦,輸注於血脈,與血相合,使血液濃稠,需要胃中的津液不斷地補充調和。這樣胃中的津液就不足,影響咽部的津液輸布,使得咽部和舌根部均感到乾燥,而出現口渴的現象。血脈是中焦化生的精微輸布周身的通道,血液也出於中焦,鹹味上行於中焦,所以成味入胃後,就走人血分。

  黃帝問道辛味善走氣分,多食辛味,使人覺得心中空虛是什麼道理呢?少俞回答說辛味人胃後,它的氣味行於上焦。上焦的功能是將來自中焦的水谷精微佈散到體表。過食蔥、姜、蒜、韭之類的辛味就會燻蒸於上焦,使營衛之氣受到影響,如果辛味久留於胃中,就會出現內心空虛的感覺。辛味常與衛陽之氣同行,所以辛味入胃以後促使衛陽之氣外達而汗出,辛味也隨汗而排洩,這就是辛味走氣的道理。

  黃帝問道苦味善走骨分這又是什麼道理呢?少俞回答說苦味人胃後,五穀的其他氣味都不能勝過它。當苦味進入下脘後,三焦的通路都受其影響而氣機阻閉不通利。三焦不通,胃內食物不得通調、輸散,胃氣因而上逆形成嘔吐。牙齒是骨的外露部分,苦味經過牙齒進入體內又隨嘔吐通過牙齒外出,也說明苦走骨的道理。

  黃帝問道甘味善走肌肉,過食甘味,使人感到心胸煩悶,是什麼原因呢?少俞回答說甘味入胃後,膩礙胃中氣機,使胃氣小而柔弱,不能達於上焦,而經常與食物一同停留在胃中,所以胃氣也柔潤。胃柔則氣緩,容易化溼生蟲,寄生蟲因食甘味而在胃中蠕動,所以使人心中煩悶。甘味可以入脾,脾主肌肉,甘味外通於肌肉,所以,甘味善走肌肉。

  五音五味原文

  【原文】右徵與少徵,調右手太陽上。左商與左徵,調左手陽明上。少徵與大宮,調左手陽明上。右角與大角,調右足少陽下。大徵與少徵,調左手太陽上。眾羽與少羽,調右足太陽下。少商與右商,調右手太陽下。桎羽與眾羽,調右足太陽下。少宮與大宮,調右足陽明下。判角與少角,調右足少陽下。鈦商與上商,調右足陽明下。鈦商與上角,調左足太陽下。

  上徵與右徵同,谷麥,畜羊,果杏,手少陰,髒心,色赤,味苦,時夏。上羽與大羽同,谷大豆,畜彘,果慄,足少陰,髒腎,色黑,味鹹,時冬。上宮與大宮同,谷稷,畜牛,果棗,足太陰,髒脾,色黃,味甘,時季夏。上商與右商同,谷黍,畜雞,果桃,手太陰,髒肺,色白,味辛,時秋。上角與大角同谷麻,畜犬,果李,足厥陰,髒肝,色青,味酸,時春。

  大宮與上角同,右足陽明上。左角與大角同,左足陽明上。少羽與大羽同,右足太陽下。左商與右商同,左手陽明上。加宮與大宮同,左足少陽上。質判與大宮同,左手太陽下。判角與大角同,左足少陽下。大羽與大角同,右足太陽上。大角與大宮同,右足少陽上。

  右徵、少徵、質徵、上徵、判徵。左角、鈦角、上角、大角、判角。右商、少商、鈦商、上商、左商。少宮、上宮、大宮、加宮、左角宮。眾羽、桎羽、上羽、大羽、少羽。

  【提要】本篇繼上篇二十五類人的分類方法,提出不同型別人的治療應取的經脈和腧穴,以及與之相通應的五穀、五果、五畜、五時之氣。

  【白話解】對於火音中的右徵和少徵型別的人,應調治右側手太陽小腸經的上部。對於金音中的左商和火音中的左徵型別的人,當調治左側手陽明大腸經的上部。對於火音中的少徵和土音中的大宮型別的人,應當調治左側手陽明經脈的上部。對於木音中的右角和太角型別的人,調治右側足少陽膽經的下部。對於火音中的太徵和少徵型別的人,調治左側手太,腸經的上部。對於水音中的眾羽和少羽型別的人,調治右側足太陽膀胱經的下部。對於金音中的少商和右商型別的人,調治右側手太陽小腸經的下部。對於水音中的桎羽和眾羽型別的人,調治右側足太陽膀胱經的下部。對於土音中的少宮和大宮型別的人,調治右側足陽明胃經的下部。對於木音中的判角利少角型別的人,調治右側足少陽膽經的下部。對於金音中的鈦商和上商型別的人,調治右側足陽明胃經的下部。對於金音中的鈦商和木音中的上角型別的人,調治左側足太陽膀胱經的下部。上徵與右徵同屬於火音型別的人,用五穀中小麥、五畜中的羊肉、五果中的杏子等苦味食物調養,屬於手少陰心經,表現為赤色,適宜苦味的食物,適應夏季的氣候。上羽與大羽同屬於水音型別的人,可以用五穀中的大豆、五畜中的豬肉、五果中的栗子等鹹味的食物調養,屬於足少陰腎經,表現為黑音型別的人,用五穀中的稷米、五畜中的牛肉、五果中的大棗等甜味食物調養,類屬足太陰脾經,表現為黃色,適宜甜味的食物,適應長夏的氣候。上商與右商同屬於金音型別的人,用五穀中的黍米、五畜中的雞肉、五果中的桃子等辛味的食物調養,類屬手太陰肺經,表現為白色,適宜辛味食物,適應秋季。上角與大角同屬於木音型別的人,用五穀中的芝麻、五畜中的狗肉、五果中的李子等酸味的食物調養,類屬足厥陰肝經,表現為青色,適宜酸味的食物,適應春季的氣候。

  大宮屬土音,上角屬木音,這兩種型別的人均可調治右側足陽明胃經的上部,木音的左角與大角型別的人,都可以調治左側足陽明胃經的上部。水音的少羽和太羽型別的人,調治右側足太陽膀胱經的下部。金音的左商與右商型別的人,調治左側手陽明大腸經的上部。土音的加宮與大宮型別的人,調治左側足少陽膽經的上部。火音中的質判和土音中的太宮型別的人,調治左側手太陽小腸經的下部。木音中判角與太角型別的人,調治左側足少陽膽經的下部。水音中的大羽與木音中的大角型別的人,調治右側足太陽膀胱經的上部。木音的太角與土音的太宮型別的人,調治右側足少陽膽經的上部。

  右徵、少徵、質徵、上徵、判徵等五種屬火音的不同型別。右角、鈦角、上角、太角、判角等五種屬於木音的不同型別。右商、少商、鈦商、上商、左商等五種屬於金音的不同型別。少宮、上宮、太宮、加宮、左宮等五種屬於土音的不同型別。眾羽、桎羽、上羽、太羽、少羽等五種屬於水音的不同型別。

  【原文】黃帝日婦人無須者,無血氣乎?岐伯日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背裡,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脣口。血氣盛則充膚熱肉,血獨盛則澹滲面板,生毫毛。今婦人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血[1]也。衝任之脈,不榮口脣,故須不生焉。黃帝日士人有傷於陰,陰氣絕而不起,陰不用,然其須不去,其故何也?宦者獨去何也?願聞其故。岐伯日宦者去其宗筋,傷其衝脈,血瀉不復,面板內結,脣口不榮,故須不生。

  黃帝日其有天宦[2]者,未嘗被傷,不脫於血,然其須不生,其故何也?岐伯日此天之所不足也,其任衝不盛,宗筋不成,有氣無血,脣口不榮,故須不生。

  黃帝日善乎哉!聖人之通萬物也,若日月之光影,音聲鼓響,聞其聲而知其形,非其夫子,孰能明萬物之精。是故聖人視其顏色,黃赤者多熱氣,青白者少熱氣,黑色者多血少氣。美眉者太陽多血,通髯極須者少陽多血,美須者陽明多血,此其時然也。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多氣少血,陽明常多血多氣,厥陰常多氣少血,少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血少氣,此天之常數也。

  【提要】本段論述了鬚眉和麵色與經脈氣血的關係。重點指出婦人、宦者、天宦無須的原理。指出還可以從觀察面色和眉須來了解人的稟賦即氣血的盛衰。

  【註釋】[1]數脫血即婦女月月行經。[2]天宦即先天生殖器發育不全的人。

  【白話解】黃帝問女性不長鬍須,是沒有血氣的緣故嗎?岐伯答道衝脈和任脈都起於胞中,沿脊背裡側向上循行,是經脈和絡脈氣血匯聚的場所。循行外部表淺部位者,循腹部上行,在咽喉部交會,其中的一個分支,別出咽喉,環口、脣循行。血氣充盛則肌膚得到氣血溫煦和濡養而肌肉豐滿,面板潤澤,只有營血亢盛且滲灌到面板中,毫毛才會生長。但是,女]生的生理特點是氣有餘而血不足,因為每月都有月經排出體外,衝任之脈的血氣,不足以營養口脣周圍,所以女性不生鬍鬚。

  黃帝又問道男性中有人損傷了陰器,造成陽痿而不能勃起,喪失了性功能,但他的鬍鬚仍然繼續生長是什麼原因呢,而宦官的鬍鬚因受閹割便不再生長了,這又是什麼原因呢?請你講講其中的道理。岐伯回答說宦官受閹割是將睪丸切除,傷及衝脈而使衝脈之血外洩,傷口癒合後面板乾結,導致衝任二脈血液不能正常循行。口脣周圍得不到血液榮養,所以不再生鬍鬚。黃帝問有人是天閹,宗筋沒受外傷,也不像女性那樣定期排出月經,但是也不長鬍須,這是什麼原因呢?岐伯回答說這屬於先天性生理缺陷,這類人衝脈和任脈都不充盛,陰莖和睪丸發育也不健全、宗筋無勢,雖然有氣,而血不足,不能上行榮養口脣四周,所以也不能生長鬍須。

  黃帝說講得太好了!具有高度智慧的人能通曉萬事萬物,就像口月的光芒,立其竿就能見其影,擂鼓作響,聽到聲音就能知道它的形狀,由此可以知彼,除你之外,誰還精通這些事理呢?所以有才智的人,看到他人容顏和氣色的變化,便知道體內氣血的盛衰。如面色黃赤,便知體內氣血有熱。出現青白色,就是氣血有寒。黑色,是多血少氣。眉目清秀是太陽經多血。鬚髯很長是少陽經多血。鬍鬚美好是陽明經多血。上述是一般規律。人體內各經脈氣血的一般情況是太陽經通常是多血少氣,少陽經一般是多氣少血,陽明經多血多氣,厥陰經多氣少血,少陰經多血少氣,太陰經也常是多血少氣。這是人體生理的正常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