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明朝歷史事件

  明成祖朱棣在位的永樂年間是明朝歷史上較為強盛的一段時期,發生了很多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郡縣安南”和“鄭和下西洋”今天小編給大家找來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明朝統一戰爭的歷史背景

  建立了江南政權之後,開始進攻湖廣、浙閩一帶,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割據勢力,為北伐戰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而在北伐戰爭上的的戰略部署和進軍路線,是朱元璋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判斷。他將自己的意見說給眾將領聽,然後又耐心的聽取了眾將領的建議。

  常遇春提出應該長驅直入,直搗元朝大都的主張。朱元璋聽後,覺得這個方案太過輕敵冒進,不可取。當時元朝在中原、西北的兵力部署比較多,況且元朝再不濟,建都也已經將近百年,大都城肯定是守得非常牢固的。如果朱元璋的軍隊沒有能力做到一舉拿下大都,那麼軍隊肯定會被困在城中,陷入被動之中。

  所以朱元璋提出北伐戰爭要穩紮穩打,漸次推進。用朱元璋的原話就是:“先取山東,撤其遮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雲中、九原以及關隴可席捲而下。”最終制定出了完整的北伐計劃,明朝統一戰爭也由此開始。

  午門血案經過

  午門血案經過:1449年8月23日,監國郕王朱祁鈺攝朝朝議時,右都御史陳鎰上奏請求誅殺王振全族,眾大臣當時紛紛響應陳鎰的號召。於是朱祁鈺只得下令抄沒王振家,並且下令讓錦衣衛指揮馬順前往執行這項任務。群臣都反對朱祁鈺的這一決定,認為馬順是王振的同黨不能讓馬順前往,並且群情激憤,甚至是要毆打傳旨讓百官退下的太監金英,金英脫身而出。馬順走上來斥責百官,戶科給事中王竑突然站起來上前猛擊馬順,激憤中的眾大臣紛紛跟隨王竑上前毆打馬順,馬順當即斃命。眾大臣又要求將王振黨羽毛貴、王長二人受到懲罰,金英迫於無奈將兩人踢出,於是這兩人也被群臣群毆致死。三人死後群臣又逮捕了王振的侄子錦衣衛指揮王山,讓王山跪在朝堂之上,大臣紛紛對王山進行唾罵。王山看到群情激憤,也不敢反抗,百官們打死馬順之後也感到非常的恐懼,害怕自己將會受到懲罰。

  監國郕王朱祁鈺看到這種情況之後非常恐懼,所以起身想要離去。這個時候兵部侍郎于謙擋住了郕王的去路,抓住朱祁鈺說“馬順等人罪當死,不殺不足以洩眾人憤怒。況且群臣心為社稷,沒有其他想法,請不要追罪於各位大臣。”於是郕王朱祁鈺接受了于謙的建議,下旨獎諭百官,馬順死有餘辜,不再追論,於是眾大臣拜謝後走了。

  通過午門血案經過可以看出一個道理,那就是法不責眾,也可以看出一個規則,那就是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

  午門血案結果

  午門血案的直接結果就是群臣義憤填膺殺死了宦官王振的同黨馬順、毛貴和王長,三人被圍毆致死之後群臣甚至是將其屍體掛到東安門上,軍人士兵看到三人的屍體後都爭相擊打不止。群臣殺死三個人之後在於謙的急中生智的斡旋之下,群臣沒有得到任何的懲罰。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在任何時候都是有一個原則的,那就是法不責眾。

  群臣在朝堂之上殺死了馬順等三人之後,陳鎰奉監國郕王朱祁鈺的令旨,將王振以及其黨羽彭德清等家抄沒,王振有很多的宅邸都予以查封入官,王振的這些宅邸壯麗奢華甚至是可以比肩皇帝的皇宮,家中的器服珍玩數不勝數,玉盤直徑達到一尺多的有十面,珊瑚七八尺的有很多,金銀達到了十餘庫,馬一萬多匹,這些財務被查抄之後都歸入了國庫。王振的侄子王山最後在集市中被凌遲處死,王振全族無論老少全部被斬首。奉太后的命令于謙做了兵部尚書,將王振黨羽清除掉之後,明朝的眾大臣全部回到京師保衛戰的籌備工作中,眾志成城最終取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可以說午門血案的處理結果為京師保衛戰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