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的龍有幾種
龍是帝王的象徵,也用來指至高的權力和帝王的東西:龍種、龍顏、龍廷、龍袍、龍宮等。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其與白虎、朱雀、玄武一起並稱“四神獸”。而西方神話中的Dragon,也翻譯成龍,但二者並不相同。
龍,在古代中國人的信仰中是最神異的靈獸。它神奇、威嚴、吉祥、靈動,寄託著人們的瑰奇的想像。數千年來,人們在創造和完善龍的形象的同時,還為它創造了一個龐大的家族。
太昊伏羲氏,相傳是人類的始祖,同時他也是第一個以龍紀官的帝王,是龍圖騰的創造者。所謂“以龍紀官”,就是以龍作為官職的名號。《左傳·昭公十七年》講到,郯國國君郯子訪問魯國,魯昭公設宴招待,在席間,郯子講到上古歷代的紀官制度,從他的先祖少昊一直上溯到“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他說,少昊登位時,適逢鳳鳥出現,所以少昊以鳥紀官。而在少昊之前,黃帝以雲紀,為雲師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太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這是古代文獻中太昊伏羲以龍紀官的最早記錄。
《竹書紀年》上說,太昊伏羲時有龍馬負圖出於河,因而伏羲以龍作為自己的名號,始以龍紀官,號龍師。他用龍為他麾下的大臣命名,讓他們各司其職:命朱襄為飛龍氏,造書契;昊英為潛龍氏,造甲歷;大庭為居龍氏,治屋廬;渾沌為降龍氏,除民害;陰康為土龍氏,治田裡;慄陸為水龍氏,繁滋草木,疏導泉源。太昊伏羲氏族統領著一個龐大的龍部落。
翻開的《左傳》,《昭公十七年》此段文字。淮陽太昊陵,手捧八卦圖的伏羲塑像。塑像四周朱襄、昊英等雕像。***
古人按照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觀念,為龍安排了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敷上青紅白黑黃五種顏色。於是在龍的家族中,有了五方龍、五色龍的形象。
傳說伏羲確立了五官:春官為青龍氏,居東方;夏官為赤龍氏,居南方;秋官為白龍氏,居西方;冬官為黑龍氏,居北方;中官為黃龍氏,居中央。
在五色龍中,黃龍最為尊貴。“黃龍者,四龍之長,四方之正色,神靈之精也。能鉅細,能幽明,能短能長,乍存乍亡。”以黃龍為貴,與崇拜黃帝有關,在五方帝中,黃帝居中央,黃帝是一條黃龍。《史記·五帝本紀》說:“黃帝得土德,黃龍見。”***黃帝塑像***
中國古人認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構成的,他們以五行的不同組來解釋自然的變化。戰國秦漢時期的陰陽家提出以五行之間相剋相勝的關係來解釋朝代更替的“五德終始說”說。不同的朝代分屬五行中的不同“德”,即所謂的“五德”,而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木勝土,土勝水,朝代更迭興替其實都是“五德”的迴圈。
秦始皇當上了皇帝,有人告訴他:“黃帝得土德,天上有黃龍出現;夏朝得木德,有青龍在郊野出現;今天秦朝從周朝得到天下,按照五行的排序,應該是水德。從前秦的君王秦文公在打獵時,曾經捕獲過一條黑龍,這是秦朝水德的徵兆啊!”按照“五德終始”的排列順序,黃帝是土德,尚黃色;夏朝為木德,尚青色;商朝為金德,尚白色;周朝是火德,尚赤色;排到秦朝,水克火,秦朝在五行中應該屬於水德,顏色就變成黑的了。五色龍你方唱罷我登臺,共同演繹出五彩斑斕的中國歷史。***身穿龍袍的秦始皇形象,龍袍黑色***
不過到了西漢末年,這個“五德終始”的順序又發生了改變。王莽為了篡漢,把原來土、木、金、火、水五行相剋相勝之序改為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的新五德終始說。五行相剋相勝,則在政權更替上傾向於革命。而王莽為了從劉氏手中取得政權,要效法上古帝王“禪讓制”,通過和平過渡的方法完成王朝更替。為了給新莽代漢提供合法依據,儒生們按照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的順序,重新排列古代帝王的世系:太昊伏羲氏為木德,炎帝神農氏為火德,黃帝軒轅氏為土德,少昊金天氏為金德,顓頊高陽氏為水德;帝嚳高辛氏為木德,帝堯陶唐氏為火德,帝舜有虞氏為土德,伯禹夏后氏為金德,成湯為水德;周武王為木德,漢朝為火德。王莽自稱是虞舜後裔,帝舜土德,於是他和黃帝、舜帝一樣,為土德,成了一條黃龍。
人們在創造龍的形象時,加進了各種奇思妙想,從而創造了大小形象各具特色、長幼尊卑各有差別、角色分工各不相同的龐大的龍的家族。
前人分龍為四種: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者稱虯龍,無角者稱螭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