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詩人岑的正確讀法

  岑參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代表之一,那麼岑參的讀音是什麼,怎麼讀才是正確?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岑參的讀音

  岑參***cénshēn***:岑***cén***新華詞典解釋有兩個意思,第一是小而高的山,有岑寂,岑岑等詞語。第二個解釋就是姓氏,姓岑,就是岑參的姓。參,在字典裡是個多音詞,有cān,shēn,cēn,sān四種讀音。岑參的參是讀shēn,詞典解釋是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有參商,參辰卯酉等詞。參shēn也是一種中藥名字,如人蔘,黨蔘。

  岑參生卒年約為公元715-公元770年。中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代表。南陽人,是大唐宰相岑文字的曾孫。與唐代邊塞詩人高適並稱高岑。現存的代表作約有四百零三首,其中有七十多首是邊塞詩。另外還作又《感舊賦》、《招北客文》兩篇墓銘。

  岑參幼年喪父,所以岑參幼年過得很是孤苦。五歲跟隨他的兄長讀書,天資聰穎,九歲便能吟詩作賦。二十歲的時候考取進士,仕途坎坷,兩度前往邊塞施展自己的報國之志。可是現實總是不如人意,岑參的邊塞詩大多都是在那段時期完成的。晚年的岑參罷官後渴望回到自己的家鄉,公元755年12月至公元763年2月,安史之亂爆發,蜀中戰火紛飛,路不能行,岑參最終也未能回到自己的家鄉,最終卒於成都。

  岑參的作品極其賦有浪漫主義色彩,用詞雄偉,想象比較豐富奇特,詩歌基調熱情奔放。

  岑參的作品涉獵很多領域,山水,邊塞,贈答等等。《逢入京使》、《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西征》是岑參邊塞詩的傑出之作。

  岑參資料簡介

  岑參,南陽人,唐代的邊塞詩人,工詩,擅長寫七言歌行,有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現存於世的詩歌有三百六十首,其中邊塞詩居多,因風格與高適相似,因此後人將二人並稱“高岑”。

  岑參出生於公元715年,出身官僚貴族家庭,他的曾祖父岑文字、伯祖長倩、伯父羲都曾為唐朝的宰相,後長倩被殺,他的五個兒子均被賜死,岑氏親族數十人被流放。而岑參的父親岑植曾做過仙、晉二州的刺史,不幸早逝。岑參自幼家境貧寒,只能從兄就學,但岑參聰慧,五歲就開始讀書,九歲能賦詩寫文。

  岑參於公元744年中進士,初任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在唐代宗時期曾做過嘉州刺史,故世稱岑嘉州。公元770年,岑參客死成都舍,終年五十六歲。他的詩歌富有浪漫主義,氣勢雄偉,色彩瑰麗,主要作品有《岑嘉州集》《岑參集》十卷等。

  岑參代表作

  岑參是中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代表之一,與同朝的高適並稱“高岑”。岑參的邊塞詩代表作有《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暮秋山行》、《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是岑參早期山水詩中的佳作。

  岑參約生於公元715年,卒於公元770年。是東漢正南大將軍岑彭之後。因為岑彭是南陽郡棘陽縣***今天的河南南陽、新野兩縣城之間***人,所以他的後代就一直被稱為南陽棘陽人。祖上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曾出任過大唐宰相,父親岑植曾出任仙‘晉二州的刺史,不幸岑植去世得早,所以岑氏家道衰落,岑參幼年很是孤苦。不過岑參天資聰穎,九歲便能吟詩作賦了。二十歲獻書闕下後曾奔波於長安洛陽長達十年。岑參的第一首詩作於何時已經沒有清楚的記載。但是岑參早期的詩歌題材很是廣泛,感嘆身世,嗟嘆坎坷經歷,贈答朋友,還有不少山水詩。詩歌風格和謝兆,何遜等人有幾分相似,但是意境更新奇。如其山水代表作《暮秋山行》中的“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

  後來岑參兩次前往邊塞求報國之路未果,但是六七年的邊塞生活讓岑參的詩歌風格有了很大的轉變,岑參的邊塞詩變得空前開闊,更加雄偉瑰麗,抒發的感情也更加強烈和透徹。如《走馬川行》《輪臺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