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中的中國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

     [摘 要]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全球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同的文化之間需要有理解精神和博大的胸懷,以這種精神和胸懷來化解彼此之間的不解和衝突,電影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從代表中國特色的張氏電影,到現階段融合了西方元素在內的電影,其在國際上獲得的成就無一不見證了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本文從描述張藝謀的中國元素電影到融合了中國元素的國際電影的特色,來展示中國電影取得的發展和西方人對中國電影認知過程的變化。
  [關鍵詞] 中國電影;中國元素;西方元素;中西文化
  
  隨著各種文化相互交流日益頻繁,交流、融合已成為當今不同文化之間相互存在和發展的大趨勢。電影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也反映著時代變遷和歷史文化的演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融合也在電影中得到展現。
  在中國文化向外傳播的過程中,中國電影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近年來,中國電影在本民族特色的基礎上,也開始融入諸多的西方元素。同樣,西方的電影製作者也開始納入中國文化元素進行創作。如迪斯尼就以中國家喻戶曉的“花木蘭替父從軍”創作了卡通片《花木蘭》;《功夫熊貓》也揉進了功夫、筷子、熊貓、包子、龍、鞭炮等中國意象,成為獨特的風景。中國文化在這些電影的推動下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播。
  一、中國本土傳統特色的電影綜述
  電影作為最直觀的藝術形式,人們往往通過異域電影瞭解異地的人文風情。西方人通過帶有中國本土傳統特色的電影,可以直觀瞭解到中國的特色文化。中國電影要走向世界,出路是在電影中突出自己的民族特色。
  在展現中國本土特色的電影創作者中,中國的第五代導演中有許多佼佼者,兩位最具代表性的導演是陳凱歌和張藝謀。他們都致力於在電影中展現一種獨具中國特色的樸素而又唯美的感情。陳凱歌的一系列電影,如《黃土地》《邊走邊唱》《霸王別姬》《梅蘭芳》,張藝謀的《紅高粱》《秋菊打官司》《活著》《我的父親母親》等莫不如是。這些影片分別從不同角度將中國獨特的民俗文化、戲曲文化等運用一定的電影語言和表現意象一一展現在世人面前。
  張藝謀在創作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電影方面是十分成功的。他早期創作的一些電影始終從中國的鄉土特色出發,來構築中國人獨有的精神世界。張藝謀在1988年根據莫言同名小說《紅高粱》改編拍攝的電影就是一部代表性的作品。《紅高粱》為張藝謀也為中國贏得了諸多的榮譽,一舉奠定了張藝謀在國際影壇的地位,並深受廣大影迷的追捧。《紅高粱》以孩童的視點回憶“我爺爺”與“我奶奶”的故事,是一個具有神話意味的傳說。整部影片在一種神祕的色彩中歌頌了人性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讚美生命是該片的主題。“是要通過人物個性的塑造來讚美生命,讚美生命的那種噴湧不盡的勃勃生機,讚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張藝謀***。當我們欣賞《紅高粱》時,首先就會被全片那輝煌的紅色所浸透。紅色是太陽、紅色的血、紅色的高粱酒,張藝謀在色彩運用上採用了高度風格化的處理方法,從影片一開始,整部影片就展開了紅色的意象世界。首先是年輕漂亮、靈氣逼人的“我奶奶”那張充滿生命的紅潤的臉,接著就是一系列的紅色意象事物:佔滿銀幕的紅蓋頭、熱烈飽滿的紅轎子、男女主角野合時那在狂舞的高粱稈上閃爍的陽光、似紅雨般的紅高粱酒、血淋淋的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後天地通紅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紅色籠罩。這些獨具中國風特色的一系列意象事物,凸顯了一種對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與讚美。這不是一個完全現實時空的再現,而是我們內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影片結束在那神祕的日全食中,紅色的擴張力獲得了一種凝固的近乎永恆的沉寂效果。黑紅色的高粱舒展流動充滿了整個銀幕空間,極為輝煌、華麗、壯美。正是影片所展現的各種中國元素以及獨具特色的電影色彩運用,讓觀影者觀賞時如痴如醉。也正是這種對生命的禮讚以及影片那精湛的電影語言的運用,使得《紅高粱》獲得了諸多的國際榮譽,開創了中國電影的新紀元。
  二、西方元素融入中國電影
  在中國電影中將獨具本土特色的文化展現在世人面前,很多導演都做了成功的嘗試,這些作品旨在通過中國電影將極富有內涵的中國元素展示在全世界觀眾面前。西方人也正是通過一部又一部中國電影在逐漸瞭解中國。在傳播中國文化這方面,中國電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文化的交融從來就是雙向的,近年來,中國電影在製作過程中也開始越來越多地融入西方元素。中國的電影觀眾也希望通過我們自己製作的電影瞭解到西方的一些東西,這種觀眾欣賞口味的變化,已經影響到了一些中國電影的製作理念。在融入西方欣賞口味和電影題材方面,馮小剛導演的《夜宴》就是一個代表作。首先,在演員上,無論是在演員表的排序上,還是在電影海報宣傳中,章子怡的名字與形象都十分醒目。之所以這樣,馮小剛導演也坦承在演員選擇上選用國際知名度高的大牌演員來出演,可以更多吸引西方觀眾的眼球,更好地把中國電影推向世界。 其次,在題材選擇上,《夜宴》被稱為“中國版的哈姆雷特”,電影隨處都可以捕捉到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的影子。但是,這部電影也不是純粹的將西方的經典題材拿過來直接運用,導演對其進行了許多富於中國特色元素的改編,《夜宴》的基本創作理念就是“中國元素為體,西方題材為用”,走的是悲劇路線,影片始終被一種壓抑沉重的氣氛所籠罩,讓這部大製作、大投入的電影沒有一絲的華麗感。用西方經典悲劇題材加以中國元素的成功運用,這是中國電影的創新和突破。《夜宴》所展示的合乎西方悲劇標準的故事情節,極得西方人的認可,為其走向國際電影舞臺奠定了基礎。
  《夜宴》之後,很多導演也在探索國產大片的進一步創作,張藝謀在這方面也做了大膽的嘗試。張藝謀開始有意融入一些更現代的元素,以此來增加電影的觀賞魅力,《滿城盡帶黃金甲》就是這樣一部作品。該片演員陣容強大,不僅有在國際電影界享有盛名的中國演員周潤發、鞏俐,還有華語歌壇的重量級人物周杰倫的加盟。在電影畫面上,依然延續了張導的那種極具感染力的電影色彩表現方式,鋪天蓋地的黃色,為電影的整體氣氛做了很好的烘托。此外,在電影場面上也極其巨集大,不可勝數的菊花、巨集偉的宮殿等都給觀者以極大震撼。這部電影採用了國際大片通行的“全球同步”上映的方式,是張藝謀導演在商業大片上的巨大成功,引起了國外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美國四大核心平面媒體對其表現出極大的報道熱情,可見中國電影創作的革新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三、電影中的中西文化融合
  中西文化之間存在諸多的差異,這是客觀存在的,並不以人們的意願加以轉移和改變。承認差異,是文化之間進行交流和融合的前提。在差異的基礎之上,不同的文化之間需要有理解精神和博大的胸懷,以這種精神和胸懷來化解彼此之間的不解和衝突,中國電影對此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伯爵夫人》是一部融合中西文化的代表作品,由上海電影集團公司和英國莫吉安特-艾沃裡製片公司聯合出品,改編自旅英日本作家石黑一雄***Kazuo lshiguro***同名小說。講述在1936年至1937年間動盪的上海,美國盲人外交官傑克遜***拉爾夫•範恩斯Ralph Fiennes飾演***與一位來自俄國的伯爵夫人索非亞***娜塔莎•理查德森Natasha Richardson飾演***之間一段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影片除了愛情故事,還夾雜著日本間諜為準備戰爭進行的陰謀,各路黑幫分子的爭鬥和各種政治派別的鬥爭。中國人、美國人、英國人、日本人、法國人以及猶太移民在那個***年代紛紛登臺,有高階會員俱樂部、賽馬場、舞廳、酒吧等各種奢華的聲色場所,也有各國難民居住的貧民窟以及俄國的鄉村風光,更有獨具中國特色的事物穿插其中,像裹小腳的女人、抽大煙的癮君子,等等,影片對這些中國元素做了客觀正確的把握。尤值一提的是影片中借鑑一段中國美術片段落,通過一個小女孩把玩西式的萬花筒,透過萬花筒卻看到一個水墨畫的世界來表現中西文化的交融。
 李安也是這方面電影創作的一個高手,他的“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系列電影,就注重展示現代都市人的生存現狀,在中西文化衝撞中開掘人性,生動形象地描寫家庭的解構和重組,並在表現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差異與隔膜中探討各種倫理道德關係。以《推手》為例,該片著重描寫太極拳高手老朱從中國內地退休後被在美國工作的獨子曉生接到紐約家中生活,因語言不通,外出不便,整日在家打拳練功。從事文學創作的洋媳婦瑪莎正為思路不暢而苦惱,面對無法溝通的公公更覺壓力很大,不時發生矛盾糾葛。老朱星期天到附近的中國學校教太極拳時,認識了喪偶的陳太太,兩人彼此都有好感。夾在父親和妻子之間左右為難的曉生想借此撮合兩位老人走到一起,但老朱不想“為老不尊”,因而搬離兒子家到唐人街餐館打工。在那裡又與老闆發生衝突,因用中國功夫摔傷打手和警察而被關進警察局。雖然兒子把父親從警察局接回家裡,但家裡的矛盾仍無法解決。老朱最終還是搬出去獨住,以教授太極拳為生,並和陳太太重逢。影片以中西文化差異和兩代人的代溝作為基本矛盾衝突來展開故事情節,風格樸素真摯,內容令人深思。
  不僅中國電影融入對於中西文化的思考,探討兩種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共生。西方電影在這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嘗試。《功夫熊貓》就是一部代表作品,主角熊貓阿波(Pow)是個愛吃麵條的夢想家,整天活在白日夢裡。夢想成為傳奇的龍戰士。除了功夫這一獨具中國特色元素外,故事以中國為背景,從景觀、佈景、服裝以致道具均充滿中國元素。美術總監Raymond Zibach為此花了8年時間,鑽研中國文化、藝術、建築、山水風光,務求做好動畫中每個細節,忠實反映中國特色。這樣一部將中國的元素完美地融入西方電影創作的作品,一經推出就受到廣大影迷的熱捧,並在國際影展上屢獲殊榮。
  四、結 語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全球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同文化之間,存在差異和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承認這種差異,進而在差異的基礎上將各自文化中精華相通的東西有機融合起來,是人類共同文明發展的大勢。作為文化載體的電影,應讓人們更直觀地看到這種交流和融合的必要和光明前景,對今後中西文化的進一步融合、共生充滿信心和期待。
  
  [參考文獻]
  [1] 黃鳴.從電影《刮痧》看中西文化衝突與融合[J].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08***.
  [2] 周斌.在中西文化衝撞中開掘人性——評李安的“父親三部曲”系列影片[J].華文文學,2005***05***.
  [3] 歐靜玉.電影欣賞——瞭解西方文化的有效途徑[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2***.
  [4] 張霽月.奇觀電影背後的文化因素[J].社會科學,2008***07***.
  [5] 金元浦.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6] 彭吉象.影視鑑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 姚汝勇.發掘電影語言的表現潛力[J].電影文學,2007***16***.
  [8] 尹鴻,唐建英.馮小剛電影與電影商業美學[J].當代電影,2006***06***.
  [9] 張頤武.張藝謀與全球想象[J].文藝爭鳴,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