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中國夢的時代脊樑

    因為採訪,近年來我有機會多次走進大慶,認識了1205鑽井隊第18任隊長——李新民。去年9月,我前往伊拉克,專程採訪正在那裡打井的他。

在營地,沒見到李新民,工友告訴我,他肯定在井場!果然,在那裡,我見到了他。

9月的伊拉克,熾熱的陽光彷彿能烤化大地,地表溫度高達60多攝氏度。站在遮陽傘下一動不動,我臉上的汗水還是止不住地往下流,沙漠地區刺眼的陽光反射,使周圍幾乎是白茫茫的一片。爬上鑽塔,這時的李新民正穿著厚實的工服,神氣十足地站在十多層樓高的鑽塔上指揮著鑽井作業。走近李新民,才發現其實他的衣服也早就被汗水浸透,緊緊粘在了身體上。

看著我汗流浹背的樣子,他憨憨一笑,說:“那年從大慶出發來哈法亞,家裡還是冰天雪地。到了伊拉克,有點像把孫猴子扔進了太上老君的煉丹爐,確實熱的要命。但日子長了,也煉就了我們打井、找油的‘火眼金睛’。”

在伊拉克,李新民帶領他的隊伍,已經打下了23口井,井深都在3000米以上,還創下了6項哈法亞鑽井紀錄。

李新民和他的隊友們,兩三個月才能回一次家。來到伊拉克三年,每天在兩個足球場大的營地中工作。晚上,高塔上探照燈的燈光不斷旋轉射在營地的每一個角落,可是李新民看起來卻早就習慣了這些,他說,“打井、找油本來就不容易,這是我們的本分,只要能打出油,孤獨、寂寞又算得了啥?”

在李新民的營房裡,我看到了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輛曾經縱橫於沙漠公路的防彈汽車,這是一輛AK47 十二連發都打不穿的越野大吉普,然而一個觸目驚心的大窟窿赫然出現在車後身,車皮向外翻卷,有燒焦的痕跡。李新民告訴我,那是2010年的一天,幾個中方員工乘車去井場,一枚火箭彈緊貼著車後排座兒,穿車而過。萬幸的是,車上的人只受了點輕傷。不敢想象,如果當時車稍慢一點點,火箭彈就會穿人而過;如果彈道稍低幾公分,就會擊中油箱,車毀人亡。看著照片,我的嗓子眼兒發緊,半天說不出話來。中國石油人到伊拉克創業,正趕上伊拉克戰後武裝襲擊頻發,許多無辜的生命遭到傷害。這些年,中石油在海外留有40多名將士的忠骨。和平年代的犧牲,讓我進一步懂得了什麼叫“我為祖國獻石油”。李新民說,“身在國外,我更加懂得什麼叫真正的愛國;走出國門,我更能體會到找油的艱辛。”

採訪中,一位外籍甲方監督對我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Manager Lee,是我們見過的意見、建議最多的平臺經理,但卻贏得了我們最多的尊重。”哈法亞一位中方專案經理說,“新民經常跟我們講,打井就要像鐵人老隊長那樣,為子孫後代負責一輩子。今天我們出國打井,代表著大慶,代表著祖國,把甲方的井打好,為中國人的信譽負責一輩子。”當年,大慶鑽井隊不是最早進入哈法亞的隊伍,但目前,卻是哈法亞擁有最多鑽井訂單的隊伍。

在從伊拉克返回北京的飛機上,望著漸漸遠去的沙漠,我再次翻開了採訪本,看著這幾天的採訪記錄,李新民的故事一個又一個不斷在我眼前縈繞,我想,李新民只是百萬石油人中的一員,這些我接觸到的海外石油人,大多是70後、80後,他們,大寫尊嚴,燃燒激情,生動詮釋了新時期中國石油人的責任與擔當。

(原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