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耶穌出來傳道前

  主耶穌受洗之後,經歷了一個特別的事件,那就是受試探。《路加福音》也記載了主耶穌受洗之後,緊接著就出來傳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耶穌出來傳道前受洗

  耶穌為什麼受洗,祂為什麼要受施洗約翰的洗禮。我們看3章1-12節的經文中,作為耶穌開路先鋒的施洗約翰,他所作出的宣告。他勸那些人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之後就有一些人到他那裡承認他們的罪,並且在約旦河裡受他的洗。很明顯我們看到,施洗約翰的洗禮是悔改的洗禮。施洗約翰的洗禮是指向了人的認罪和悔罪。然而,我們看到耶穌雖然降世為人,但是祂並沒有犯罪。既然祂沒有犯罪,祂又如何需要悔罪呢?如何需要認罪呢?如何需要接受施洗約翰悔改的洗禮呢?所以我想這是我們很自然會提出來的問題。祂是無罪的,為什麼要接受這與罪相關的悔改的洗禮呢?在主耶穌來到施洗約翰那裡的時候,當祂要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的時候,施洗約翰也想要攔阻祂。施洗約翰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到上我這裡來嗎?”面對施洗約翰對祂的攔阻,面對施洗約翰所說的話,我們看到耶穌所做出的迴應。祂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禮當這樣盡諸般的義。”這是耶穌的迴應,這也是耶穌要接受施洗約翰洗禮的根本所在。也就是說,我們禮當這樣盡諸般的義。對於耶穌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其實有很多的意義在其中。

  這是耶穌對施洗約翰的肯定。是耶穌對施洗約翰的工作和職分的尊重與成全。這也是耶穌肯定施洗約翰,為祂施洗作為神執義的顯明。所以當施洗約翰作為耶穌的開路先鋒,作為上帝差遣的使者的時候,耶穌非常清楚祂與施洗約翰都要完成神的旨意。而且還提到說:‘他要盡諸般的義’的時候,其實也是在顯明耶穌是受苦的僕人,祂要順服神的旨意,完成救贖的工作。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關於耶穌受洗的意義,也都是非常重要的關乎耶穌所說的“我們禮當盡諸般的義”的一個解說。當然在這之中,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耶穌在這樣的一個話語之中,不單單是顯明祂願意承擔祂作為僕人的角色,更願意而且也是必須與祂的救贖的百姓認同。這是一個更加重要的一點。當耶穌接受施洗約翰洗禮的時候,當祂說:“我們禮當盡諸般的義”的時候,其實祂也是在與祂要拯救的百姓認同。

  在《希伯來書》中,作者告訴我們,祂凡事與祂的弟兄相同,為要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耶穌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祂就是以此來表明與祂要拯救的百姓的認同,與他們的相同。也是要盡一個生在律法之下的人,當盡的本分。同時也是代表了在亞當裡面的整個人類,接受悔改的洗禮。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當耶穌受洗的時候,固然祂無罪,然而祂為了來表明祂與人的認同,所以祂就盡了這諸般的義,盡了一個生在律法之下的人所當盡的本分。這也是一種降卑,也是一種屈尊,是一種俯就。

  我們來看,在耶穌開始出來傳道前這樣一個特別的舉動的時候,在我們每一個弟兄姐妹的生活之中,我們又如何的應用呢?我們又怎樣來實踐呢?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實實在在的,像耶穌那樣的身份,沒有像耶穌那樣的地位。然而今天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是上帝的兒女,我們也都是基督的門徒。當我們給別人傳福音的時候,當我們跟其他人宣告說我們是基督徒的時候,我們的內心之中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呢?當我們在告訴其他人‘我們是基督徒’的時候,我們是在炫耀?還是在告訴他們‘我和你曾經是一樣的’? 當我們在告訴別人說“我們是基督徒”的時候,我們是在自誇?還是俯伏到卑微的一個地位?其實我們都可以去思考的。當我們說:“我們是得救的人”的時候,我們也需要思考。尤其在還沒有信主的人的面前,我們說我們是得救的人的時候,說我們是天上的國民的時候,我們也需要思考,我們是存著什麼樣的心態這樣說的。

  昨天晚上我在微信的朋友圈裡看到一段翻譯的文字,覺得非常有啟發,和我今天的講道也有非常吻合的地方,所以我就來和弟兄姐妹們分享其中的一部分,內容是這樣的:

  當我說我是基督徒時,我並不是在叫喊著我是得救的,而是在低聲說我曾經迷失過,所以我選擇了這條路;當我說我是基督徒時,我並不是因為覺得比你高一等,而是承認我一直在蹣跚而行,所以我需要一位生命中的嚮導;當我說我是基督徒時,我並不是在顯示自己很強壯,而是在承認自己的軟弱,並禱告尋求繼續前進的力量;當我說我是基督徒時,我並不是在吹噓我的成功,而是在承認自己的失敗,並且沒有能力償還所揹負的債;當我說我是基督徒時,我並不是在自我宣稱我是完美的,而是在讓你看到我生命中的瑕疵是這麼明顯。但神相信,我是有價值的。

  我選擇了其中的一部分來與弟兄姊妹們分享,這是作者在向別人宣稱說他是基督徒的時候,他內心之中所發出的一種感慨。這種感慨,不是說我比你好、比你強、比你完美、比你……而是我曾經如何,其實這就是一種俯就,一種謙卑,一種屈尊。雖然站在一個得救者的地位上,雖然站在上帝兒女的地位上,但是卻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真正的俯伏下來;不僅僅是俯伏在上帝面前,而且還謙卑地俯伏在人的面前,表明自己也曾經是迷失的、軟弱的、失敗的、不完美的,和你是一樣的。所以我說,這就是我們在看耶穌受洗這一事實的時候,我們所要學習的,我們所要應用的。耶穌本無罪,然而祂卻同我們這有罪的人認同。這是我們分享的第一個方面,就是耶穌受洗。

  耶穌出來傳道前接受聖靈膏立

  第二個方面,我們要看到在耶穌受洗之後所發生的兩件事:第一件事是神的靈彷彿鴿子落在耶穌身上,這是講到耶穌接受了聖靈的膏立。而且這裡記載說聖靈降在耶穌的身上的時候,也是要顯明與舊約中很多先知的呼召相吻合,因為先知在接收上帝的呼召和差遣的時候,他們先要接受膏油的膏立。當然,不僅僅是先知,祭祀和君王也是如此。而耶穌接受了聖靈的膏立,這也是在宣稱祂是彌賽亞。這也意味著,長期沒有賜給的說預言的靈感,又得以恢復,更是指著那應許賜給彌賽亞的靈在耶穌身上的應驗,以此來顯明耶穌就是《以賽亞書》第42章1節、11章2節、61章1節裡預言的應驗,也是非常明確地向世人顯明耶穌就是以賽亞所預言的那位彌賽亞。因此當神的靈降在耶穌身上,來指向耶穌接受聖靈膏立的時候,非常突出的讓我們看到了這是耶穌履行祂彌賽亞職分與工作的開始。神的靈降在耶穌身上,這在耶穌以後的傳道事工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實踐和侍奉之中的時候又該如何呢?其實,我們可以將這看成是侍奉之前的裝備。耶穌在祂出來侍奉之前,接受聖靈的膏立,接受聖靈的充滿、澆灌,這也是一種裝備。

  今天當每一個弟兄姐妹接受耶穌的吩咐,傳福音給萬民聽的時候;當我們決意來參與不同層面的侍奉的時候,無論是以生命、以恩賜、以我們的其他來侍奉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在真理上、在生命上、在能力上的裝備呢?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實踐和思考的,沒有任何一個人不接受裝備就能夠服侍得很好。牧師如此、神學生如此,每一個弟兄姊妹也是如此。而且這個裝備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是要不斷地裝備。

  耶穌出來傳道前天父上帝的宣告

  這是神為耶穌所做的見證,“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耶穌降世為人,在接收洗禮的時候表明了祂對罪人的認同。然而在上帝的眼中,神向當時的世人做出宣告“這是我的愛子,這事我所喜愛的”。這樣的宣告對於耶穌來說,也是事關重大的。這個宣告對於當時在場的人來說,也是事關重大的。藉著這樣的宣告,我們的天父上帝再一次向耶穌和世人說明耶穌的身份。藉著這樣的宣告,向當時的人來顯明這位和他們一樣接受了施洗約翰洗禮的人,確實是上帝的愛子,而且是上帝所喜悅的。

  祂不是毒蛇的種類,不是將來不能逃避憤怒的,而是上帝所喜悅的愛子,這個宣告是為耶穌,也是為當時的所有人。在後來耶穌受試探的時候,魔鬼就指向了耶穌這樣的身份,讓耶穌懷疑祂作為神兒子的身份。也讓耶穌藉著神蹟來證明這樣的身份,所以在兩次試探當中都強調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因此說,這個宣告對耶穌非常關鍵,對當時在場的人也非常關鍵。對於我們今天的每一個弟兄姐妹來說,這樣一個宣告有怎樣的意義呢?我們每一個弟兄姐妹在接受耶穌基督的時候,我們都深深地確信我們得成為上帝的兒女,但是之後我們是否懷疑過呢?我們肯定會有很多次的懷疑。當我們軟弱的時候;當我們灰心的時候;當我們經歷不順的時候;當我們經歷艱難和挫折的時候;當我們的禱告沒有得應允的時候,我們就會懷疑,上帝還看護我這個孩子嗎?上帝還愛我嗎?是的,我們有時會懷疑。然而,擁有這份確信就非常重要,在我們接受耶穌基督併成為上帝兒女的時候,這個身份就不會改變,不會因著你軟弱而失去,不會因著你灰心而拿走,也不會因著你經歷了艱難和挫折,似乎沒有感受到上帝的看護,我們就不是上帝的兒女了。

  在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當中,我們在無論何時、何地、何境遇之中,我們都能夠確信,我們是蒙神所愛的兒女,我們是蒙福的兒女。因為這樣的確信,是我們的保障,是我們的安慰,也是我們的力量。

  當我們從三方面來分享耶穌出來傳道前,這受洗的事件的時候不是無關緊要,而是非常重要。因為耶穌在受洗之後,就開始了祂準備已久地必須去完成的使命,也因為這洗禮將使命與舊約的期望聯絡在一起,也因為這段特殊的經歷,向我們顯明瞭耶穌是誰!在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盼望耶穌受洗這個事件和耶穌受洗所帶來的意義,都成為我們的幫助,成為我們的引導,讓我們在傳福音給萬民聽的過程中能夠俯就卑微,能夠裝備自己,並且無論在何種境況下,都能夠堅信我們是蒙神所愛的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