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票人和背書人行使追索權的限制

  追索權在金融活動和票據流通過程中,票據持有人在付款人拒絕付款時,向票據的背書人和出票人索回票款的權利。你對追索權有多少了解?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追索權的相關法律知識。

  

  對於下述情況,出票人或背書人不能向法律規定的特定物件行使追索權:

  ***1***出票人在回頭背書中成為持票人時,如果票據被拒絕承兌或被拒絕付款的,該出票人不享有對前手的追索權。同時,出票人在被追索的過程中先於他人清償票據債務而成為持票人時,也不享有再追索權。

  這是因為,出票人是簽發票據的人,承擔著最終的付款義務。不論是背書人、保證人,只要履行了票據債務,都可以向出票人行使再追索權,其最終物件是出票人。

  為此,當出票人成為持票人時,追索程式到此為止。另一種情況是,在出票人同他人進行交易活動時,收進一張自己簽發的遠期匯票而成為持票人,他在票據到期時,可以行使付款請求權。如果付款請求遭到拒絕,他也不能向其前手行使追索權,只能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要求返還其在承兌人或付款人處的資金。

  ***2***背書人成為持票人後,對其後手不享有再追索權。這是因為,票據經背書轉讓後,形成連續背書的關係,背書人對其後手承擔保證票據的承兌和付款的義務。當該票據不獲承兌或付款時,還應當承擔清償票據債務的責任。由此可見,追索權是持票人對前手行使的權利,不能向後手行使。

  相關閱讀:

  追索權的時效

  追索權的時效問題也是需要注意的一大內容。一是追索權本身的時效,二是行使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時效。

  前者指的是《票據法》第65條的內容,持票人應按規定期限提供合法證明進行追索,否則喪失對其前手的追索權。上述“規定期限”按照理解應是指《票據法》第 17條規定的行使權利期限,分為三種:

  1.針對出票人和承兌人的是2年;

  2.一般前手的是6個月;

  3.如果是票據債務人付款後獲得票據權利而再行追索的,則為3個月。

  雖然《票據法》第65條規定了持票人喪失追索權的情況下仍可以要求承兌人或付款人承擔責任的補救措施,以為持票人行使追索權的前提就是承兌人或付款人拒絕承兌或拒絕付款,甚至於死亡、逃匿、破產、被責令停止業務活動等情況。

  因此,前述補救措施的實際意義存在疑問,也就是說即使承兌人或付款人承擔責任,持票人也可能無法獲得實際的受償。而且,喪失了對前手的追索權也造成持票人的保障範圍縮小。所以,及時進行追索以儘可能在最大範圍內保障權利是持票人應當加以注意的。

  後者是指《票據法》第66條強調的持票人在規定期限內履行追索通知義務的規定,雖然該項規定並不影響持票人行使追索權,但是對於延期通知造成前手或出票人的損失***主要是逾期付款利息的損失***仍要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