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對日本茶道的影響
日本受中國的影響,飲茶的歷史早在陸羽的《茶經》誕生之前就已開始,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我國古人把飲茶從最初的單純飲用、解渴、提神昇華為通過飲茶獲得某些精神上的需要、反映人生信仰、追求人生的崇高境界和寄託、表達對朋友的情誼等。日本的茶道和茶文化,無論從其形式還是從實質來說,都同中國茶文化有著不可割裂的聯絡,茶道是中日文化交融的一端。日本有學者指出,日本茶道是以中國茶道為母親而成長起來的茶道,並且是在古代佛教文化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日本茶道之所以出色完成的深層原因,必須歸功於陸羽寫了《茶經》,建立了其它飲料所沒有的理論上的豐碑這個史實。
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自成體系,有嚴格的程式。但都是取茶的清心、靜氣、養神、助智等精義,應該說都是健康向上的。
中國茶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融儒、道、佛為一體,三者之間是互相補充的多、相互牴觸的少,從而中國的茶文化內容非常豐富,從哪個層次、哪個方面講都可以做出巨集篇大論來。日本茶道則主要反映中國禪宗思想,當然也融進了日本國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識。中國人“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這四條都是通過飲茶貫徹儒家的禮、義、仁、德等道德觀念以及中庸和諧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和”,即溫和之心,也就是指“和”的精神,在茶道之中則指主人與客人之間和客人與客人之間的和睦;“敬”則指互相有禮有節、尊敬謙恭真誠地交往;“清”即清潔、整齊,構成茶道精神的這一要素,可說是日本人心靈的獨特貢獻。凡是觀賞過茶道表演的人都知道,日本的茶室茶院和茶具是相當清潔的,可說是一塵不染的。當然,“清”亦指飲茶者要心靈清白;“寂”指茶事中恬靜的氣氛和茶人們莊重的表情。人們在茶室中不需言語,只需通過茶壺燒水的咕嚕聲和彌滿整個房間的茶香,就能進行精神方面的交流,產生共鳴。另外,“獨坐觀念”也是日本茶道思想的一個主要概念。所謂“獨坐觀念”是指客人走後,主人獨自坐在茶室裡“靜思”、“熟思”,回味當日的茶事,又可湧起一股充實感。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四則,幾百年來一直成為日本茶人們的行動指南。
日本茶道程式嚴謹,強調古樸、清寂之美;中國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隨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於佛教禪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靜之美是順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規”、“七則”似乎過於拘重形式,打躬靜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暢快自然的。中國茶文化最初由飲茶上升為精神活動,與道教的追求靜清無為神仙世界很有淵源關係,作為藝術層面的中國茶文化強調自然美學精神便成了一種傳統。但是中國的茶道沒有儀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無道了,影響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發揮和規範傳播。所以一說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中國茶文化包含社會各個層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備全民文化的內容。中國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階層,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鎮廣泛興起的茶樓、茶館、茶亭、茶室。在這種場合,士農工商都把飲茶作為友人歡會、人際交往的手段,成為生活本身的內容,民間不同地區更有極為豐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許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眾中亦很有影響,但其社會性、民眾性尚未達到廣泛深入的層面。也就是說,中國的茶道更具有民眾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中國茶文化對日本茶道的影響
日本茶道的源流,應上溯至8世紀上半葉。那時日本從中國引進茶文化,完全是照搬中國貴族書院式的茶道模式。可是,經過四五個世紀的吸收消化,到了16世紀,千利休提倡茶道應以“無中萬般有”、“一即是多”的禪宗思想為根底,去掉一切人為的裝飾,追求至簡至素的情趣。他首先改革了茶室,由書院式的茶道,發展為草菴式的茶道,從茶室建築、裝飾和擺設,到煮茶方法、使用茶具樣式和吃茶禮儀,進一步融入禪的簡素清寂的精神,俗稱“空寂茶”。由此在日本有“茶禪一昧”的說法,茶道也因此成為修煉精神和交際禮法之道。
這些年來,我多次出入茶室,感受到茶室的特殊韻味。草菴式茶室是原木結構、草葺人字形屋頂,內外均為土牆。窗框是葦編的,不鑲玻璃,糊上白色的日本紙,一切保持原色,順其自然。茶室都很狹窄,僅有二鋪席乃至一鋪席半的面積。但整個茶室色彩沉靜,使茶人容易達到純粹的精神交流。
作為茶室組成部分的庭園,叫做露地,地形細長,是進出茶室的必經之路。在前庭置石燈籠和踏腳石,底部和周圍綴滿苔蘚。踏腳石由約7至15塊的奇陣列成,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擺法順其自然,以不引人注目為度。同時種植鬆、竹,日本人認為鬆是純潔的表現,青竹是“清寂”的表現。茶室與露地相配合,營造出一種枯淡的氣氛。
茶室室內的惟一裝飾就是設有一個壁龕,內掛一畫軸或字幅。畫軸一般多是日本水墨山水畫,其最大特色,就是畫面留下很大的餘白,這種餘白不是作為簡單的“虛”的“無”,而是一種充實的“無”,即用“無心的心”來填補和充實。也就是滲進了強烈的禪的“無中萬般有”的藝術思想。不擺脫虛妄之念,是無法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豐富內容的。比如畫風,風本是無色,作為無色的色,在水墨畫面卻存在無限的色。有如清代畫家金冬心所言:“能畫一枝風有聲”,以無聲、無色而達到“繪聲”、“繪色”的藝術效果。在柔和的線與色中潛藏著敏銳的禪機,不用禪的“心眼”是感受不到的。
壁龕內還置一個花瓶,多為竹製,上面吊一支花或插上一朵小花。小花瓣上點一滴水珠子,在茶室昏暗的光線下,像是散落的一顆珍珠,晶瑩欲滴,托出一朵小花比百花更加生輝。
總之,草菴式茶室裡裡外外,與茶道的“空寂”的精神,以及“和敬清寂”的理想是完全協調一致的。正如南坊宗啟的茶道書《南坊錄》所說的:“一宇草菴二鋪席,充滿了空寂”。
以“心”來感受,禪也在茶中
現代以來,茶室雖多非草菴,惟其茶道的簡素精神不變。有一回,筆者出席一年一度的明治神宮的傳統春季茶道儀式,到了茶室***,那裡置有一個利用天然石鑿成的石缽,缽內滿是苔蘚,盛滿純淨的水。進入茶室之前,用石缽裡的水洗手和漱口,以起到淨化精神的作用。走進茶室,室內的光特別柔和,置身其間,首先就給人一種平和寧靜的感覺。室內別無其他擺設,不繁不麗,席地而坐,將視線投向壁龕,壁龕裡掛著一幅古字殘片,置身於這種獨具匠心的藝術空間,會引起人們一種難以名狀的感動。茶道儀式就在這樣靜寂低徊的氛圍中開始了。
這時候,如果將視線投落在窄小的榻榻米上,在自然的光照下,庭園的竹透過紙窗投在鋪席上的影子,簡直就像潑上去的一幅竹水墨畫!也許惟有這時候,茶客落入冥想,就會心生一種美的“空寂”與“幽玄”。置身於這種境界,對千利休“徑通茶室來品茗,世人聚此絕俗念”這樣一首和歌就會有更深切的體味。
據說,上述提及的《南坊錄》的作者,是千利休的高足。他親錄了從千利休那裡習來的“空寂茶”的心得,是一部難得的茶文化經典著作。其中一段話很好地闡述了千利休的“空寂茶”的精神,他寫道:“空寂本意,是表示佛的清淨無垢的世界。草菴式茶道乃拂卻塵芥,主客誠心相交,不言規矩和法式,惟生火、煮水、吃茶而已,別無他事。亦即佛心顯露之所在也。只拘泥於禮法,則會墮入於凡俗。……皆不可悟得茶道之髓也。”如果不是身臨其境,以“心”來感受,是體會不到南坊宗啟所云:“一盅茶,品味,禪也在茶中”。
平衡現代人的身心
如今日本茶道流派紛呈,最著名的是表千家、裡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三家。不少茶室的內外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茶道的精神本質不變,仍然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本人將茶道完全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一是作為禮儀教育,以提高國民的文化素質。茶道是日本中小學生課餘學習的重要科目,就像我國許多家庭將自己的小孩課餘送去學習鋼琴或其他樂器一樣,起到了修身養性的作用。此外姑娘出嫁前,還要經過特別的茶道程式訓練,以作為主婦有條不紊地操持家務的基本訓練之一。二是作為心理輔導的重要一課,是白領階層緩解壓力、尋找心理平衡、消除身心疲勞的好方式。這類茶道活動,尤以年輕職業女性居多,她們在節假日或上茶道教室,或去庵堂參加茶道儀式,以達到清爽精神、淨化心靈和交誼的目的。日本各寺廟也都開有坐禪班,週末總是爆滿。白領階層的高階管理人員還利用舉行茶道這種形式,進行社交活動和公關活動。三是茶道作為一門文化學科的分科,列入了大學教程。我所熟悉的一位女生留日攻讀這門課程,還榮獲茶道學博士學位。
- 中國傳統文化對日本茶道的影響
- 對小學生活的總結的報告
- 關於執行力勵志名言_有關執行力的名言
- 告別小學生活隨筆
- 怎樣才能健康瘦臉女人如何瘦臉最健康
- 保護生態環境建議書格式範文
- 小學生關於紅色故事演講稿
- 優秀油畫棒作品圖片
- 適合孕婦吃的水果
- 我國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 成功女性的故事
- 四川省省級行政事業單位差旅費管理補充規定
- 初三英語第一學期期末試題及答案
- 關於換位思考的高中作文
- 簡單漂亮的小學四年級讀書手抄報圖片資料
- 練太極拳對大腦的好處
- 雞翅的菜譜做法有哪些
- 含人生哲理名言警句
- 秋天適合種植的蔬菜有哪些
- 冬季孕婦如何正確護膚冬季孕婦正確護膚技巧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