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聞編輯方面論文投稿

  新聞編輯是新聞的重要策劃人與把關者,真實、高質與正面的新聞不僅受到廣大受眾的普遍歡迎,而且對社會道德的回升與精神文明的打造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論媒體新聞編輯的主體作用

  【摘要】網路時代,編輯工作出現了新趨向,編輯的主體性即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編輯 主體性 主觀能動性 創新

  媒體傳播的效果越來越取決於編輯的工作。編輯的主體行為決定媒體的內容,決定媒體的質量。媒體質量是一種系統化的產物,編輯將個別分散的資訊效應化為整體效應。

  現代媒體除了傳統的平面媒體和視聽媒體以外,還增加了網路。由於編輯操作範圍的延伸,編輯的主體行為特點出現了新的趨向,在編輯工作中表現為編輯的主觀能動性,在媒體上則表現為編輯的主體意識。

  編輯的主體意識具體表現為:

  1、判斷處理龐雜的資訊並進行甄別與篩選,體現出主體化選擇功能。

  網際網路的介入使編輯工作更為便捷,網際網路的傳播速度使得新聞一經發生就可以為編輯所掌握,由於時空限制而造成的新聞盲區幾乎不再存在。連續不斷的從網際網路上湧來的資訊使編輯的選擇餘地更為寬泛,把握資訊更為主動,但卻使同業競爭更為激烈,做獨家新聞越來越難。

  另一方面網際網路資訊的龐雜和真偽難辨使編輯面臨抉擇,對資訊進行快速甄別成為編輯的首要任務,也對編輯的主體判斷能力提出了考驗。這就要求編輯一要從新聞上判斷資訊的真偽性;二要從政策上判斷資訊的重要性;三要從法律上判斷資訊的合法性;四要從影響力上判斷資訊的社會滲透性。在選擇過程中,編輯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價值標準去規範、評價物件物即編輯客體。

  2、策劃、制定媒體一定時間區間內的報道思想和報道計劃,形成獨立報道風格並予以實施。

  媒體獨立的報道思想,是一個巨集觀原則,是從世界觀上對媒體方向的把握。而節目、版面、欄目是諸多資訊的組合,是最後體現媒體風格的載體,是編輯在遵循媒體風格的前提下確定的發言方式。策劃是編輯根據社會不斷變化的形勢與讀者不斷變化的接受興趣,對傳播內容和表現形式謀劃於心,對節目、版面、欄目及其包含的因素進行定位,這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是編輯主體意識的中心,是編輯文化背景、想象力、思想深度的綜合體現。組稿、約稿、與採寫人員的溝通,將報道思想落實為畫面、聲音、文字與圖片,均屬於策劃活動的一部分。

  在編輯策劃中,編輯既是策劃師,又是方案的設計者與執行者。比如,在每年的節日策劃,編輯會在一個月前對節日的節目、版面、欄目進行設想,確定主題和重點內容,設計圖片、圖象與文字的比例和節目、版面、欄目的樣式。以此為指導,組織通訊員採寫,向記者提出用稿要求,蒐集有關資料。

  3、優化資訊,將紛繁複雜的資訊進行處理加工使之達到釋出要求。

  來源於網際網路的文稿,記者、通迅員、群眾來稿,各種檔案中選擇出來的具有新聞價值的資訊只是半成品,在編輯的精細加工後才具有使用價值。一個主體意識強的編輯,選出好稿,見其眼力;做出好稿,才顯其功力。編輯通過審讀、研究、分析,以新聞價值為原則,從標題、導語、主體、結構、色彩、體裁等方面加工。有人認為編輯只是修修剪剪,縫縫補補。事實上,除了極少數富有經驗的記者、作家的文章可以直接刊登外,大量的來稿是必須修改的,而且很多需要編輯改寫或者重寫,保留的只是新聞事實罷了。發表出來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已變成了編輯的作品,默默無聞為他人做嫁衣是編輯工作的寫照。

  4、物件化即物化。編輯將策劃理念變為媒體的節目、版面、欄目,編輯不只是物化的前奏,而是物化的主體。表現為編輯在欄目設定過程中的獨立性與整體性,在運作中的創新性和連貫性。

  節目、版面、欄目最後體現媒體的風格。在內容未通過節目、版面、欄目發表以前,所有的工作都是為它們做準備。只有節目、版面、欄目與讀者見面了,才是成品。讀者從節目、版面、欄目上閱讀新聞,瞭解社會動態的同時,也通過文章的質地、水平與品位,節目、版面、欄目的編排方式瞭解媒體的品位與風格,從而瞭解編輯的能力與價值取向。目前,在新聞內容、新聞時效性相近的環境下,編輯工作的個性化才是吸引讀者的主要手段。只有目光遠大,判別能力強,新聞敏感度高的編輯才能選出有價值的文章;只有文字功夫過硬,才能化平淡為神奇,使文章出彩,並通過包裝做出新穎別緻的節目、版面、欄目。

  5、社會化,即對社會的深入瞭解,對不同的人物廣泛接觸,將作品和作者推向社會是編輯的責任,是編輯主體意識的昇華。

  這有三層意思:

  一是除了駁雜的編輯業務,編輯也應該經常性地外出採訪、寫作,使思維時刻保持活躍,提高自己的知識含量和社會積累。知識的積累具有漸進性、滲透性,知識積累到了接近淵博的程度,必然化為一種編輯氣質和情調、一種功底和胸懷,而後積薄發則是這種積累的終極目標;

  二是要經常與各種行業,各個階層的人員進行交流,既可把握社會動態,又可以得到很多新聞線索,為可能進行的有關的策劃作好材料準備,使組稿時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三是建立編輯個性化通聯網路。主體性強的編輯在工作流程中會捕捉作者的閃光點,洞察作者在文稿中顯露出來的各種能力,並堅持與有較高素養的通訊員保持聯絡,建立自己的、儘可能廣泛的通訊員隊伍。對每個人的能力、文風、特長、所處領域都心中有數。到策劃組稿時自然能因人因地而異,提高編輯效率。

  6、創新能力。編輯創新是對固有模式和秩序的突破與重組。創新是對編輯主體意識的高階要求,表現為編輯行為的獨特性。

  創新是對存在的某種文化氛圍的突破和對新的文化氛圍的營造。優秀編輯的創新行為總是在不知不覺中體現出來。編輯捕捉新資訊的敏捷性以及思維的流暢性,都是創新意識的體現。

  創新性必須立足於淵博和包容性之上。淵博就是對世態永珍見多識廣,包容性就是以不偏不倚的思想去對待觀點不同、手法各樣的各種物件。編輯發現和培養有才華的新人的過程更離不開包容性。包容性還應該包括在編輯行為中儘量保持作者的風格和習慣。

  總之,編輯的主體意識就是編輯的主觀能動性,是編輯在一定時期內的個性化的思想和觀點。編輯過程始終離不開主體意識的指導和制約,也反映編輯的生機和活力。

  主體意識體現了編輯的主體地位。主體意識強的編輯有獨特的編輯思想、意圖和構思,是以節目、版面、欄目、稿件有無創新性來衡量編輯物件的價值,以能否孕育新思想、新觀點、啟人心智為選擇標準。

  媒體的質量和編輯的關係密切,在一定程度上,編輯水平決定媒體的水平,媒體間的競爭將成為對編輯人員的競爭。

  篇2

  淺論廣播電臺新聞編輯的責任

  摘 要 :隨著資訊化時代的到來,人們渴求獲取到更多的資訊。為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作為大眾傳播媒介之一的廣播媒體,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作為編輯首先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身肩負著的責任,明確廣播電臺新聞編輯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才能更好地為群眾服務。本文主要圍繞著廣播電臺新聞編輯在社會、政治、職業等幾方面所擔負的責任進行討論分析,加深明確廣播電臺新聞編輯身上所擔負的多重責任。

  關鍵詞 :廣播電臺;新聞編輯;責任

  廣播電臺是我國新聞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關注民生、體現民情的一個重要平臺。而廣播電臺新聞編輯的水平對廣播新聞的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編輯的水平影響著廣播新聞節目的導向、新聞資訊量以及新聞節目的真實性與感染力。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廣播新聞編輯的編排水平就代表著其媒體單位的編排水平。同時,廣播電臺承擔著宣傳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路線的任務,發揮著“喉舌”作用,因此,綜合來說,廣播電臺的新聞編輯肩負著重大的責任。

  1 廣播電臺新聞編輯所肩負的社會責任

  廣播電臺編輯身份的多重性決定了其擔負的責任也是多重性的。

  1***作為一個公民,首先電臺編輯要履行的便是公民的義務。廣播電臺編輯要在社會中明確自己的地位,在享有公民權利的同時還要自覺地履行社會責任,為社會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比如在播報涉及國家與集體利益的社會新聞時,電臺編輯不能為了吸引受眾的關注而對事實進行誇大扭曲報道,首先要考慮的是維護國家的利益,電臺編輯需要將自身真正融入到社會中,沉澱到基層去,深刻地認識到自身公民的身份,這樣才能真正做出高水準的節目;

  2***廣播電臺的新聞編輯要嚴格要求自己,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廣播的受眾千千萬萬,電臺編輯直接製作解讀報道內容,編輯的語言以及新聞節目中所體現出的資訊導向將直接對廣大受眾產生影響。所以為了避免造成負面影響,新聞編輯必須要有正確的是非觀念。在報道具有爭議性的新聞事件時,雖然,作為個體,廣播電臺的編輯記者都有著自身的觀點和判斷。但是,作為公眾媒體人,在編輯新聞的時候就要謹言慎行,要考慮到自己的言行一經播出會給公眾帶來怎樣的影響,如果妄加判斷很可能會加劇事件的混亂程度。但是,是非判斷能力並不是一項可速成的能力,這需要廣播電臺的編輯在工作當中不斷地加強自身的內在修養,拓寬視野,不斷地用綜合知識來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進而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

  3***廣播電臺的編輯可以接觸到大量的社會材料,並且通過自己的視角對事件進行選擇報道,所以廣播電臺編輯還肩負著啟蒙、引導社會大眾的責任。廣播新聞編輯有通過策劃節目來引導受眾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義務。電臺編輯要對社會上的一些新聞熱點以及頗具爭議性的新聞現象進行深刻思考,並且通過設計節目欄目形式展示對這些新聞現象的思考,從而提供一定的討論視角給受眾,進而引導大眾的理性思考,一方面還能增加媒體與群眾間的良好互動。

  2 廣播電臺新聞編輯所肩負的政治責任

  廣播電臺的新聞編輯作為新聞“把關人”的一個組成部分,不但要對稿件進行編排,還擔任著對新聞的“把好關”工作,尤其是把好政治關。任何時期的新聞傳播,任何一種新聞媒介的新聞傳播都是帶有政治屬性的,廣播電臺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新聞宣傳是黨政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廣播電臺的新聞編輯在編輯稿件過程中,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全域性意識,把握好一定時期內的政治氣候,用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對新聞事件做出準確的判斷。在這個過程中編輯還要注意,不能忽略新聞當事人的權利,對國家負責的同時也要對人民負責,注意對當事人的自由、人格尊嚴、名譽權等的保護,履行電臺編輯肩負的政治責任,嚴把稿件政治關、質量關,發揮好廣播電臺新聞“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紐帶作用。

  3 廣播電臺新聞編輯所肩負的職業責任

  1***編輯崗位職責的第一要務是把握傳播方向。電臺新聞編輯在新聞的選擇、節目的製作中要不斷強化自己的政治意識,站穩立場,把握好政治方向,對新聞來搞進行認真的稽核,把握好傳播的度與方向,不能讓新聞傳播失去靈魂;

  2***保證節目質量的責任。在保證電臺新聞傳播的政治原則前提下,電臺編輯要通過對稿件的選擇、編排、節目的修改及製作等各個環節的優化,來保障及不斷提高電臺新聞節目的質量。首先,在選擇稿件環節上,編輯要遵守新聞稿件選擇的政策性、新聞性及時宜性等基本原則,確保稿件的選擇不能違背宣傳紀律和基本政治原則,也要保證新聞事件的選擇滿足新聞傳播的價值,通過新聞價值的顯著性、趣味性、接近性、時效性等因素以及稿件的獨家性,對來稿進行擇優選擇,在稿件選擇的時候要強化“三貼近”原則,即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原則,使廣播電臺的新聞傳播不僅能夠實現宣傳、教育的功能還能實現其服務職能、娛樂職能甚至是公益職能;另外對稿件的選擇要保證其時宜性,編輯在對稿件選擇時要考慮到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與形勢,判斷新聞播發的合適時機以及搶發與否,要保證新聞傳播的效果實現最大化。

  最簡單的例子:在重大喜慶的節日不適合播發悲劇色彩較重的新聞,應考慮緩發或延遲播發。其次,是在編排技巧方面,電臺編輯在編排稿件時首先要考慮的是突出節目的重點,這樣才會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編排中突出重點,如果是將單條新聞作為重點,就要使其編排位置靠前一些,且長度要適當長於其他新聞;如果是對一個事件進行多角度報道,那麼就要突出事件的主體,然後再播發相關背景的分析等;而對相關新聞組合報道的編排,則要突出主體新聞事件,再將與主體新聞事件有關聯的事件用導語串聯起來。在對新聞進行編排中要掌握好節奏,長、短新聞的播報要相互交叉的進行,軟新聞與硬新聞要相互調節交叉的播放。對節目進行修改後要注意重新審查,配音環節要注意保持節目的清晰流暢。節目的製作形式要不斷進行豐富,進行多樣化製作,如採用口播穿插錄音的形式播報、主持人與現場連線進行報道等,編排製作過程中可對多種報道進行靈活運用,以增強節目的吸引力。

  4 結論

  作為傳媒人,廣播電臺新聞編輯身上擔負著多重責任,需要其在履行好公民基本責任的基礎上還要承擔引導社會公眾價值觀使命以及完成新聞傳播“喉舌”的使命,廣播電臺的新聞編輯需要保持本身的感染力與活力,做好電臺新聞節目,使得節目深入到基層百姓的生活實際中去,做深受群眾喜愛的新聞節目,同時不忘豐富電臺節目形式,增添電臺新聞節目的活力,使廣播電臺在日益激烈的媒體競爭中活力煥發。

  參考文獻

  [1]朱秀卿.論廣播電臺新聞編輯的責任[J].價值工程,2011***24***.

  [2]吳瓊.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的職業素質要求[J].赤子,2013***13***.

  [3]趙凱.試論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素質提升策略[J].科技資訊,2013***17***.

  [4]李樹茂.提升基層廣播電視編輯業務水平的幾點思考[J].商情,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