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財務報表方面論文範文
財務報表作為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重要反映,作為公司定期公佈的法定資料,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論財務報表舞弊的審計對策
摘 要:目前,財務報表的舞弊已經成為困擾全球 經濟的重大問題,如果發生財務報表舞弊,不僅僅會造成 會計資訊失真,對相關利益者產生不利影響還會造成社會誠信危機。為了有效地 發展社會經濟,要嚴厲打擊財務報表舞弊行為。此文就是在分析財務報表舞弊行為產生的原因及危害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治理策略。
關鍵詞:財務報表舞弊;相關利益者;審計對策
一、財務報表舞弊定義
財務報表,是會計主體對外提供的反映會計主體財務狀況和經營的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或者是財務狀況變動表、附表和附註。
財務報表舞弊是指通過對財務報告中列示數字或報表附註進行有主觀性錯報或忽略,從而達到欺騙報告使用者的目的。一般而言,財務報表舞弊包括多種多樣不同的手法,最常用的手法有誇大資產和收入;錯誤不充分披露或披露遺漏;少報負債和費用。在財務報表審計實踐中,註冊會計師按照規則,通常只關注下列兩類舞弊行為:由於編制虛假財務報告而產生的錯報和由於侵佔財產所導致的錯報。
編制虛假財務報告的舞弊包括故意的財務報表金額錯報和故意的財務報表披露遺漏兩項內容。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管理層出於利潤最大化動機,企圖通過操縱利潤達到影響使用者對被審計單位業績和盈利能力看法的目的;二是壓力和動力可能使這些行為上升到編制虛假財務報告的程度;三是由於承受迎合市場預期的壓力或者追求以業績為基礎的個人報酬最大化,管理層可能故意通過編制存在重大錯報的財務報表而導致虛假財務報告。
侵佔資產,是指被審計單位資產被審計單位管理層或員工以非法手段佔用,包括員工盜取較小金額且非重要資產和管理層通過難以發現的手段掩飾或隱瞞侵佔資產的行為。侵佔資產的方式主要有:貪汙收到的款項;盜竊實物資產或無形資產;使被審計單位對未收到的商品或未接受到的勞務付款;將被審計單位資產挪為私用。
二、財務報表舞弊的成因
在資本市場效率方面向投資者提供一個公司未來前景的相關有用資訊的重要角色是盈利數字。當公司試圖滿足或者超過分析盈利預測的戰略迫使管理層達到盈利目標或者當管理層的花紅與報告盈利相關聯時,管理層選擇可能導致盈利錯報的會計行為會受到鼓勵。由於管理層在從事財務報表舞弊時可以獲得諸如提高薪酬,增加個人所持公司股票的價值,獲得職位提升等個人收益,因此管理層通過凌駕於控制之上實施財務報表舞弊。
有些上市公司為了獲得在正常經營渠道下無法得到的超額利益,在股票市場上“圈”到更多的資金,導致目無法紀,肆意編造虛假會計資訊行為。因此,超額經濟利益也是財務報表舞弊產生動因之一。使公司獲得信用長期融資或額外的資本投資;維持或創造有力的股票價值;隱瞞績效方面的不足;隱瞞虛構的銷售或錯報的資產;臨時解決各種財務困難,這些都是促使財務報表舞弊產生的原因。
由於財會人員是財務舞弊的直接參與者,長期不夠重視會計的職業道德 教育,公司沒有制定會計職業準則,且財會人員的 法律意識不強,為了滿足公司領導的不良心理,從而違反了實事求是和客觀公正的道德規範。此外,個人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也導致部分財會人員故意偽造,變造,隱匿和毀損會計資料,利用職務之便進行舞弊。
三、財務報表舞弊的危害
財務報表舞弊行為對上市公司本身健康生存和長遠的發展產生危害,例如“原野”、“瓊民源”、“紅光”、“鄭百文”、“張家界”等公司的倒閉,都是源於財務報表舞弊氾濫與 企業內控機制癱瘓。當前企業管理決策層依賴於財務會計提供的資訊實現對企業過去的成績與不足評價,並以此為基礎對企業未來經濟活動做出合理預測、決策和有關規劃。企業管理層通過財務報告提供虛假的會計資訊進行財務舞弊行為,這是出於自身利益最大化考慮。
但是應當看到,從長遠來看如此虛假的會計資訊顯然不足以滿足未來管理決策要求,也嚴重削弱了會計應有職能;最終會導致管理當局決策失真,如果長期持續下去,這必然會削弱企業的基礎管理與內控機制,制約企業競爭力提高。
不僅如此還會對相關利益者的有關利益造成嚴重損害。利益主體多元化趨勢是市場經濟的客觀現實;而經濟利益則是多元化利益主體經濟活動的驅動力,包括潛在投資者,企業員工和政府部門。投資者可以據此決定是否投資企業;企業員工可以以此爭取他們應有權益並瞭解企業目標與自己的目標契合度,以此做出職業發展決策;政府部門則可以實現對巨集觀經濟執行態勢掌握,並以此為依據制定經濟發展計劃和實施調控政策,從而實現社會經濟有序執行。虛假的會計資訊會掩蓋經濟執行中潛在問題,政府部門如果以此作依據,勢必會破壞正常經濟環境,同時也會對社會經濟秩序造成嚴重影響。
最後對市場經濟秩序造成破壞,也不利於誠信體系建設。會計誠信是社會誠信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虛假會計資訊將嚴重降低經濟執行效率,對市場經濟秩序造成破壞;此外,社會風氣也會因此惡化,增加社會經濟危機爆發的潛在可能性,對社會的經濟發展造成極大負面影響。
四、財務報表舞弊的審計對策
首先,審計人員應恪守職業道德,保持客觀的懷疑態度,積極識別有關預警訊號,包括管理層面預警訊號:高管人員有舞弊或其他違反 法律法規的不良記錄;會頻繁改組;會離職率居高不下;個人財富和 企業的業績和股價聯絡密切;處於達到盈利預期或其他財務預測的壓力;對不切實際的財務目標做出承諾;報酬以財務業績為基礎;決策受制於債務契約,且違規成本高昂;過分熱衷於維持或提升股票價格、稅務籌劃;重大決策由少數關鍵人物左右,且常逾越決策程式等。
關係層面的預警訊號:貸款或其他債務契約的限制對企業經營或財務決策構成重大問題;銀企關係異常;高管層或董事會與主辦銀行高層過去存在密切往來;頻繁更換 金融服務機構或商業信用惡化;在缺乏正當合理商業理由情況下將主要帳戶、子公司或業務設定在一些海外避稅天堂;向金融機構借入高風險的貸款並以關鍵資產抵押等。組織結構和行業層面的預警訊號:組織機構過於龐雜;企業主要子公司或分支機構地域廣泛,同時缺乏有效溝通與內控機制;內部審計機構缺乏或不能發揮實質作用;董事會成員主要由內部執行董事或灰色董事;董事會的作用過於被動,受制於企業高管層;
未設立審計委員會或其成員缺乏獨立性或勝任能力等。財務成果與經營層面的預警訊號:公司增長迅速,擴張過快;業績出奇的好;企業利潤過度依賴非主營業務;舉債過度;過激的薪酬制度;資產、負債、收入與費用計量涉及難證實的主觀判斷或不確定事項等。
結合這些預警訊號捕捉疑點,審計師可以通過聽管理層對單位基本情況的介紹,聽往來客戶以及工商、銀行、稅務等部門對企業的看法和評價,聽廣大職工對企業或相關人員的評價等來了解情況,發現疑點。還可以通過對已掌握的部分資料、證據及其他線索的運用,對被審計單位當事人、證人及其他相關人員進行口頭質詢,瞭解核實有關情況,以此獲取有關新的證據和線索。觀察是審計取證過程常用方法之一,是對被審計單位經營場所、實物資產和有關業務及其內控執行情況等實地察看行為。在審計工作實踐中,有的審計人員靈活運用觀察取證法,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一手資料和證據;有的則效果不佳,原因在於未真正掌握審計觀察的方法核心。還需要通過主要分析財務資訊各構成要素之間、財務資訊與相關非財務資訊之間的異常的或難以令人信服的程式或關係,包括交易或事項的發生或地點異常;執行人異常;程式、政策或方法異常等。
除此之外,還包括交易的規模過大或過小、金額過高或過低、發生的頻率過高或過低、導致的結果過分嚴重或過分輕微。在審查各種票據時,審計師應先從企業內部控制入手,檢查票據的購買、領用、銷燬、存根的儲存等一系列行為,看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存根聯是否完整,並運用判斷或者是統計抽樣法,從中抽出一定數量的存根聯,看其是否全部入賬。還可以從被審計單位調查取得的收據聯作為證據,要求核對相應的存根聯,以此作為突破口,檢查是否存在收費不入賬問題。在審計中應特別注意是否如有無篡改原始資料,收款收據不按順序號使用,使用非法票據,偽造 經濟事項的行為,從資料,賬務處理和收款收據,經濟往來,字跡的使用等非正常現象中,去發現問題並及時查詢線索。
在分派和督導專案組成員時,考慮承擔重要業務職責的專案組成員所具備的知識,技能和能力並考慮由於舞弊導致的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結果。如果是重大風險要考慮修改或追加審計程式。評價被審計單位對 會計政策涉及主觀計量和複雜交易的會計政策選擇和運用,是否可能表明管理層通過操縱利潤對財務資訊做出虛假報告。
在選擇審計程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範圍時注意增加審計程式的不可預見性。在與治理層溝通時注意如果治理層已獲知管理層的違反法律行為,註冊會計師可以不再與其溝通但需要獲取管理層已獲知該違反法律行為的有關審計證據。如果根據判斷認為需要溝通的違反法律行為是故意和重大的,註冊會計師應該儘快向治理層通報。如果懷疑違反法律行為涉及管理層和治理層,註冊會計師應該向被審計單位審計委員會或監事會等更高層通報。最後,註冊會計師應該根據違反法律行為是否對財務報表有重大影響及是否做出恰當反映,謹慎出具審計報告。
五、小結
中國目前尚處於市場經濟初期,財務報表舞弊現象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也是深層道德層次信念的彰顯。所以,對財務報表舞弊行為的治理是一項系統工作,不僅需要企業還需要社會和政府三位一體的監管體系中各部門相互協調。只有採取綜合措施治理,才能使中國經濟 發展更上一層樓,創造良好的環境。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參考 文獻
[1] 朱保東.中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舞弊的手段及危害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09,36.
[2] 馮群英.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及審計對策[J].財會研究,2010,20.
[3] 王廣亮,李秀華.論財務報告舞弊的審計責任[J].商業研究,2004,03.
[4] 黃世忠,黃京菁.財務報表舞弊行為特徵及預警訊號綜述[J].財會通訊,2004,23.
篇2
論現行財務報表的改進
一、現行財務報表改進的路徑
對現行財務報表的改進是沿著兩條路徑進行的:一條是充分披露方向;另一條是簡化披露方向。沿著前一方向的改進成果蔚為大觀:一方面報表附註越來越豐富,已進入“附註 時代 ”;另一方面其他財務 報告的 內容 和品種也越來越多,可能涉及的有 管理當局的討論與 分析 、中期報告、簡化年度報告、 社會 責任報告、增值報告、人力資源報告、財務預測報告、分部資訊報告、物價變動 影響 報告、財務情況說明書我國特有,等等。這都是為了彌補財務報表的侷限所作的努力和嘗試,受到了資訊使用者的歡迎。因此,這種改進成為改革財務報表的主流,可以預見這一改革方向並不會改變,只是對現有改革成果的完善與豐富應是有增有減,並對報告方式進行創新。
然而,一味地朝充分披露方向改進,有可能滑入資訊過量的泥潭,反而導致資訊有用性的降低。為了防止資訊過量化,財務報表改進的另一方向——簡化披露應運而生, 目前 的成果主要是提供簡化的年度報告。在不減少年度報告資訊量的前提下,另外提供一份簡化的年度報告,是否真的能降低披露成本和防止資訊過量呢?除非使用者只需閱讀簡化的年度報告且 企業 也只提供簡化的年度報告。由此可見,這一方向的改革僅是伴隨充分披露進行的,作為對資訊過量傾向的矯正手段而已,難以成為改革的主流。也許正因為如此,簡化的年度報告也融入了其他財務報告中,與充分披露方向合流了。
上述對財務報表的改進,將財務報表擴充套件為財務報告,是對這一改進效果的最簡煉概括。這些改革措施均是從財務報表尤其是基本財務報表外部推進的,很少觸及財務報表內部。追溯財務報表形成的 歷史 ,人們不難發現,現行財務報表的框架體系基本上成型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此之後,財務報表的改革只是“小修小補”,最大的變化是加入了“財務狀況變動表”或“現金流量表”,但仍然沒有從根本上觸動資產負債表和收益表本身的內容與結構。在財務報表本身的改進方面,英國、美國、國際 會計 準則委員會所取得的成就最為引人注目,下面對其中兩個方面的改進作一簡要評述。
二、第四財務報表:收益表的擴充套件
一英國增設“全部已確認利得和損失表”早在1976年7月,英國特許會計師協會ICAEW就公佈了一份討論稿《公司報告》,其中涉及企業經營業績資訊的改進。1991年6月,由英國和蘇格蘭兩個特許會計師協會的 研究 組聯合 發表了一份題為《財務報告的未來模式》,提出了一整套改進的財務報表,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在傳統損益表之外,增加一個“利得表”Gains Statement,以便全面地反映企業的全部業績。利得表的主要特點是按資產/負債觀來定義利潤,且用“現行價值”Current Value為基礎來計量淨資產的變動,還考慮到消除物價變動的影響。這樣勢必增加了利得表編制的複雜性。因此,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ASB考慮另一思路:堅持“滿計當期全部損益”觀點,把一部分未實現的利得損失,繞開損益表,在資產負債表的業主權益——“準備”Reserves部分予以確認。
同時,設計一個與損益相互配合的新的財務業績表,作為企業業績報告的重要補充。1992年10月,ASB正式公佈了財務報告準則第3號《報告財務業績》,使上述思路變成了現實。該準則規定一個企業的財務業績是由“損益表”和“全部已確認利得和損失表”Statement of Total Recognized Gains and Losses共同表述的。1995年12月,ASB重新發表的《財務報告的原則公告》徵求意見稿繼續推薦上述作法。在全部已確認利得和損失表中報告的主要內容有:1淨損益來自損益表;2未實現的資產重估價盈利損失;3未實現的交易中投資利得損失;4外幣淨投資上按現行匯率折算的差額。這樣一來,ASB設計的“全部已確認利得和損失表”可起第四財務報表的作用,從而成為基本財務報表之一。
二美國要求在收益表之外報告“全面收益”
1980年12月,美國FASB首先提出一個不同於傳統的“收益”新概念——全面收益Comprehensive Income,並將其定義為“企業在報告期內,由企業同所有者以外的交易及其事項與情況所產生的淨資產的變動”。1984年12月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5號再一次指出:全面收益的報告,應當成為一整套財務報表的組成部分。其後,在一些財務、會計、投資等 組織團體和學者們的共同努力下,FASB 參考 了英國的 經驗,在1986年10月11日釋出的一份《報告全面收益》的徵求意見稿的基礎上,於1997年6月正式公佈了財務會計準則第130號《報告全面收益》。至此,報告全面收益的報表便成為美國企業一整套財務報表中的第四財務報表。
全面收益也是建立在資產/負債觀基礎上的實際上把資產負債表又恢復到第一報表的地位,實現了“否定之否定”,並將全面收益的報告分成兩個模組:全面收益=淨收益+其他全面收益。其中淨收益仍由收益表提供,仍然只反映已確認及已實現的收入利得和費用損失;其他全面收益則涵蓋那些已確認但未實現,平時不計入收益表而在資產負債表部分表述的專案,例如外幣折算專案上的未實現利得或損失、最低退休金負債調整、在特定債券或權益證券上投資的未實現利得或損失等。這樣,全面收益較好地將“當期經營業績觀”和“滿計當期全部損益觀”結合起來了,比淨收益更能幫助使用者預測企業“所有”未來現金流量,也增進了財務報表關於企業財務業績資訊的完整性和有用性,並提升了財會資訊的質量。
目前,全面收益報告沒有強制的統一格式。它可採用下列三種格式之一:1與收益表合併為一份報表,稱作“收益與全面收益表”,其上部分為收益表,下部分列示其他全面收益;2與收益表分開,單獨編制一張報表,即“全面收益表”,使第四財務報表名副其實;3在業主權益變動表中詳細報告其他全面收益,收益表仍是單獨編制。
三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設計了表述已確認未實現利得損失的表式
1997年8月,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對國際會計準則第1號IASI進行了重大修訂。修訂後的IASI題為《財務報表的表述》,它要求補充編制“已確認利得和損失表”同英國的“全部已確認利得和損失表”基本一致,可見IASC借鑑了英國ASB的經驗或在業主產權變動表中詳細披露已確認的未實現利得,並在其附錄中提供了相應的表式,便於人們操作。
綜上所述,可見英國ASB、美國的FASB和IASC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均先後採取了相同的步驟;增加 企業 的財務業績報表。這一改革表明:改進財務報表都要服從財務 會計 目標,努力提高財務資訊的有用性。為何率先改進企業業績 報告?這是因為:1實證 研究 表明收益指標仍然是使用者特別是投資者最為關心的會計資料;2收益同現金流量資訊是緊密相關的,全面收益比淨收益資訊更能為使用者預測未來現金流量提供可靠的基礎。
三、財務報表結構的改進
1994年,美國AICPA 發表了一份題為《改進企業報告:著眼於使用者》的研究報告,其中關於財務報表的改革建議中最有新意的是改革財務報表結構,即將財務報表資訊劃分為“核心資訊”Core Information與“非核心資訊”Non?core Information。前者為企業核心活動即主要的、正常和持續經營的業務所形成;後者則為企業非核心活動,即次要的、非正常和不再持續經營的業務所形成。為此,公司應在資產負債表上區分核心活動的資產與負債、非核心活動的資產與負債;在收益表中區分核心活動盈利、非核心活動盈利;還在現金流量表中區別核心活動現金流量、非核心活動現金流量。
AICPA的新模式還要求計量每股核心盈利和每股淨收益,並相應地計量每股的現金流量。區分核心活動與非核心活動,既要在表內反映,又要在報表附註中用較詳細的標題或文字說明。這樣做,必能向用戶提供更有用的、可比的核心活動資訊,準確表達公司的核心競爭能力。如果這些建議在未來能付諸 實踐,就可望提高會計在資訊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唯有持續不斷的改進,會計 職業才能長盛不衰,永葆活力。
此外,對資產負債表專案排列順序也在進行改革,基本的趨勢是再次重視按重要性排列的 方法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籌劃小組於1995年3月公佈的“財務報表編制”的原則說明書草稿就將資產負債表的專案排列改為:無形資產列在固定資產之前,固定資產列在流動資產之前。IASC在1997年修訂的國際會計準則第1號中,對美國模式和英國模式進行調和與折衷;它一方面強調資產、負債的流動和非流動的劃分,另一方面又列示了一份以英國模式為主的資產負債表格式。我們可以預見,隨著知識 經濟 的蓬勃 發展 ,人力資源成為第一資源,人力資源的重要性凸現無疑,反映到資產負債表就是將人力資產排在首位,其次就是與人力資產密切相關的無形資產。
四、對改進財務報表的努力的評論
最後,我們想對上述改進財會報表的努力作一簡要評論,並試圖回答:為什麼迄今為止的所有改進措施都沒有從根本上改造基本財務報表呢?
面向未來,是使用者對財務會計改進的要求,但保證資訊相對可靠則是財務會計的固有特色。為了調和二者的矛盾,人們對財務報表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改進意見。總的方案將不外乎下列三者中擇一:
1保持現行財務會計模式,但應作必要改進,使財務會計報告更多的未來資訊;
2徹底否定現行財務報告模式,在財務會計資訊為誰Who、何時When、如何How、提供什麼資訊What等方面進行重新研究;
3繼續保留以面向過去、主要提供 歷史 資訊為特徵的傳統財務會計,另外創新並發展一個面向未來、主要提供預測資訊為特徵的新的經濟資訊系統。稍加對照,我們發現,現有對財務報表改進的努力均是在第一種方案內進行的。
對此,我們的解釋是:財務會計及財務報表的缺陷其實從相關性方面來衡量的,但若從可靠性方面來衡量,其缺陷反而成為它的資訊優勢,因此對財務會計的任何改進都不能改掉財務會計的可靠性特徵。道理很簡單,不可靠的資訊怎麼會具有相關性呢?!依據不可靠的資訊就可能甚至必然導致決策失誤。 財務會計發展到現在,並不是“一次革命”就完成的,它是循序漸近、逐步改良的。 科學 發展具有繼承性,而且可靠性始終是人們在決策過程中衡量資訊質量所要考慮的一個主要特徵。我們相信,對財務報表不論作怎樣的改進,都不會偏離如下的基本方向:可靠性、相關性和可比性缺一不可。其中:可靠性是財務會計的本質屬性。這一點針對我國會計資訊嚴重失真的現實,顯得尤為重要,即先要著力解決會計資訊可靠性 問題 ,方能談得上為決策提供有用資訊。
- 關於財務報表方面論文範文
- 學校致家長的一封信怎麼寫
- 開業慶典政府領導致辭範文
- 家長想跟老師說的話語
- 巨蟹座女生的性格特點分析
- 水瓶女對待心愛的人的態度如何
- 關於獅子座的女生圖片
- 生肖屬龍人的婚姻與命運
- 關於辯論賽的總結報告
- 初中生上課說話檢討書
- 和女朋友分手後說的話
- 讓人心疼的傷感個性簽名語錄
- 星座巨蟹座男吃醋的表現有哪些
- 勵志學習的名言警句關於學習的勵志名言
- 初簡單的腦筋急轉彎題目帶答案
- 人生勵志成功經典語錄
- 關於減肥的英語對話閱讀
- 幼兒園學雷鋒活動方案範文精選
- 可愛的火焰簡筆畫要怎麼畫
- 寫給老師的中秋問候語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