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經典教育故事

  “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瀰漫於宇宙,洗盪於乾坤,普及眾生,人人有得呼吸。”這是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一


        新安旅行團‛的故事

  1933年的一天,上海大廈大學校園內,一群群大學生正向著大禮堂走去。他們三三兩兩地議論著今天將要舉行的報告會:‚聽說是一些小孩子來演講。‛‚是的,叫‘新安旅行團’,聽說是蘇北淮安新安小學的學生,大的十五六歲,小的才十二歲。‛‚小孩子來跟我們講課,能講什麼呢?不是開開玩笑吧!‛‚去聽聽吧,聽了再下結論嘛!‛大學生們向禮堂走去,帶著好奇、懷疑。會場裡漸漸坐滿了人。講臺上出現了一位戴眼鏡的先生,中等身材,穿著學生裝。有人認出來了:‚是陶行知先生。‛陶先生開始講話:‚諸位都是大學生,也許會說,叫他們聽小孩子講課,真是笑話。這七個小孩子從淮安一路演講到上海。‘沒有父母帶,先生也不在’,靠演講旅行,作抗日宣傳。這個兒童旅行團的價值,是新時代之無價寶,如果一定要定個價值,或者姑且定為萬萬萬萬金元吧。這樣偉大的寶藏,世界上誰也沒有,都為新安小朋友所得。而‘新安’不敢佔為私有,願公諸天下後世。講得如何,請大家一試。‛不同凡響的開場白,激起了會場上的一片掌聲。小玉站在講臺前,他穿著漿洗得乾乾淨淨的粗布衣服,圓圓的小臉因緊張而漲得通紅,兩手十個手指下意識地搓來搓去。陶先生輕輕地拍了他一下,在他耳畔說了幾句話,就走下臺去了。小玉定了定神,開始講起來:‚我的老家在鳳陽,鳳陽是個窮地方,十年倒有九年荒。媽媽生了八個孩子,死了六個,只剩下我和姐姐。爹爹被抓去當壯丁,活活折磨死了。媽媽活不下去,流著眼淚把姐姐賣給了人販子……‛孩子的臉頰上滾動著淚珠,他抽泣了一下,悲憤地接著說:‚我們為什麼這樣窮,為什麼這樣苦?我們曾經問爺爺奶奶,我們曾經問爸爸媽媽,他們的回答是:我們命苦啊!可是,學校的老師告訴我們:根本就不是什麼命苦,是我們的國家太落後,外有列強,內有國賊,生產落後,經濟衰敗,這一切是帝國主義、反動派造成的啊!‛清脆的童聲震動了每個大學生的心,一些人激動地站了起來,大聲附和:‚說得好!‛會場上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接著,另一個孩子小林走上講臺:‚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們!我們國家落後,列強就要欺侮。日本帝國主義就侵佔了我們的東三省,苦難的中國人民身上又加上了侵略者的鐵蹄,這樣的痛苦我

  們還能忍受嗎?有良知的中國人是決不願意做亡國奴的,大家一致起來,要反抗萬惡的侵略者,要用我們的血肉築成一道新的長城!‛全場爆發出更加熱烈的掌聲,有人帶頭高呼:‚打倒侵略者!‛‚團結抗日,一致對外!‛陶行知先生走上臺,把孩子們抱在一起,連聲說:‚講得好!講得好!‛他帶著孩子們走下講臺,問身邊的一位教授:‚小孩子講得如何?‛教授風趣地說:‚講得比我們好,幾乎把教授的飯碗打破!‛陶先生哈哈大笑說:‚小孩子能教大學生,幾乎把教授的飯碗打破,這雖然是千古奇聞,但卻是事實啊!‛陶行知接連幾天安排新安旅行團的孩子們去中小學演講,去光華、滬江、震旦大學演講,所到之處,無不引轟動。陶行知逢人就說:‚在這些小孩子的鐵證之下,時代是分成了兩個:一個是瞧不起窮光蛋和小孩子的時代,那已永遠成為過去;一個是新時代,窮光蛋和小孩子有不可抵估的力量。‛他特意寫詩稱讚:一群小光棍,數數是七根。小的十二歲,大的未結婚。沒有父母帶,先生也不在。誰說小孩小,劃分新時代。在陶行知先生的鼓勵下,淮安新安小學在1935年又第二次組織了‚新安旅行團‛,在抗日的大後方,宣傳抗日,宣傳愛國,走遍了全國十幾個省市,行程五萬裡,足跡遍及城市、農村、草原、邊疆,被人們稱為‚民族的小號手。‛

  二

  要又學又問

  1939年夏天,有人介紹一位青年詩人到育才學校半工半讀,介紹信上寫道:‚劉文偉,詩人高歌的學生……‛陶行知一看,風趣地說:‚喔,文――偉,你詩文偉大呀?‛青年忙說:‚不,相反――很渺小,我已經把偉字改成葦,蘆葦的葦。‛

  陶行知笑了,說:‚對呀,不要自封為偉大,要大眾承認才是真偉大。你願意做蘆葦,好,蘆葦做成船,也可以渡人到達彼岸呀!‛

  過了一會,陶行知又說:‚你是高歌的徒弟,一定是個小詳詩人吧?‛

  青年人答:‚不,我是土人,從小是孤兒,做過童工,愛唱勞動號子,自己編詞兒,是地道的‘杭唷’派‛。

  陶行知‚哦‛了一聲說:‚那我們是同志呢,我也是‘歌謠派’,你讀過我的詩麼?‛ 青年人說:‚讀過,很喜歡。聽說你跟唐代詩人白居易一樣,寫了詩先讀給老媽子聽。我還喜歡唱您編的歌。如,《鋤頭舞歌》、《鐮刀舞歌》、《手腦相長歌》等等。‛

  陶行知立刻喜歡上了這個叫劉文葦的青年人,對他特別關心,經常問他學習、生活的情況。

  當時小劉才18歲,學習興趣很高,而且愛好廣泛。在育才學校,他感到什麼都新鮮,樣樣都想學想問。陶行知工作很忙,平時住在北碚,到學校來一趟不容易,要處理的事很多。但小劉見縫插針,一有機會就去向陶行知請教,陶行知也總是熱情耐心地回答他的問題。

  有人責備小劉‚不懂事‛,但陶行知鼓勵小劉說:‚做學問就是要學要問。我過去寫過一首詩:‘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學問,學問,光學不問只是一半,光問不學也只是一半,又學又問才是完整的學問。好比一個人,不能光有右手右腳,也不能光有左手左腳,要左右配合才是完整的人。‛

  陶行知的教誨給小劉很大啟發,他也寫了一首詩,題為《學問》:

  學問學問,既學又問。

  光學不問,半截理論,

  死啃書本,用時不靈。

  光問不學,一半是零,

  不成條理,低階水平。

  又問又學,真正聰明,

  又學又問,才是完整的活的學問。

  在陶行知和育才學校文學組主任艾青的幫助教育下,小劉後來成為我國著名的詩人。

  三

  四塊糖的故事

  一天,陶行知在校園裡看到學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學,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並讓他放學後到校長室去。

  放學後,王友早早地來到校長室門口準備挨訓。這時,陶行知走過來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塊糖果遞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了,而我卻遲到了。‛

  王友驚愕地接過糖果,目不轉睛地看著陶行知。這時,陶行知又掏出一顆糖果遞給王友,說:‚這塊糖果也是獎給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的時候,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勵你。‛

  王友更驚愕了,他不知道校長到底想幹什麼。

  這時,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果放到王友的手裡說:‚我已經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守遊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證明你很正直善良,並且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應該獎勵。‛

  王友聽了非常感動,他失聲叫了起來:‚校長,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呀!‛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塊糖果遞給王友,說:‚你能正確地認識錯誤,這塊糖果值得獎勵給你。現在我已經沒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陶行知的教育讓王友明白了,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換個角度想想問題。可見,父母應該教育孩子經常問自己:‚要是我處在這種情況下,我會怎麼想呢?又會怎麼做呢?‛‚我現在應該為他做點什麼,他的心裡會感覺好受一些呢?‛這樣,孩子往往會看到問題的另一面,從而產生寬容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