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調研文章

  隨著統籌城鄉工作的迅猛推進和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城市規模越來越大,城市管理壓力越來越大,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城市社群調研

  隨著統籌城鄉工作的迅猛推進和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城市規模越來越大,聚集單位和人口越來越多,這一結果直接導致社會管理的重心和難點向城市轉移。城市社群是城市社會的重要組織部分,因其區位和功能的特點成為上聯政府部門,下系社群群眾的平臺,成為城市社會基層管理眾多關係鏈中極重要的一環。因此加大投入加速城市社群建設力度,完善社群硬體配套,開發城市社群可持續發展的創收平臺,充分發揮社群的管理和服務功能,對於做好城市社會管理和城市的發展意義非常重大,作用非常明顯。

  一、我市城市社群的基本情況

  我市城市社群18個,分兩種型別:一種是在老城區居民基礎上建立的9個社群,輻員面積約10平方公里,人口約12.4萬人,設臵居民小組236個,如文昌宮、甕亭、北壇等。因處於城區中心地段,駐社群的行政、企事業單位、商店和各種中介服務機構、社會組織眾多,流動人口多,人員型別呈現多樣化、複雜化,給社群社會管理工作帶來較大壓力;另一種為隨著城市規模擴大,原來城郊結合部村組被徵地拆遷,村民整體轉居後建立社群,融入城市社群管理體系的9個社群,輻員面積約27.6平方公里,人口約5.7萬人,設臵居民小組139個,如玉帶、黃壩、馬蹄、金鼓等。轄區人口多為原村民,整體素質相對不高,部分入住集中安臵居住區,部分居住原地或城市的其他社群,人口聚散不一。經歷徵地拆遷後,他們願望較多, 要求過多,對政府依賴性較強,社會管理也呈現複雜化。

  各社群靠建、租、借等方式暫時解決了辦公場所,設臵了辦公室、會議室,解決了社群幹部辦公和會議需要。根據服務社群居民需要,設臵了圖書室、黨員活動室、黨員遠端教育工作站、為老服務站、文體活動站等服務站室;加上市級部門職能延伸到基層的需要,配臵了醫療計生服務站、勞動保障站、流動黨員管理站、警務室、信訪調解室等各種功能室,開展了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工作。經過第八屆居民委員會選舉,各社群配備了專職居委幹部4-6人,財政直髮月工資主任1430元,委員1320元***均含年遞增10%***,

  財政配套社群年辦公經費1萬元。各社群也選舉成立了居務監督委員會、居民議事會等群眾性自治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群眾自治工作。社群也依託駐社群各種企事業、商業單位和社會組織,開展了共駐共建活動,豐富了社群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社群的凝聚性和居民歸屬感。

  二、我市城市社群存在的問題

  因國家經濟體制轉型和工作重心向“三農”轉移,加上我市徵地拆遷和城市建設需要,行政職能部門工作延伸等眾多原因歷史性地存在,使我市各城市社群自治功能弱化,行政化傾向嚴重,存在著辦公場地差、經費來源難、工作開展難,社群超負荷執行等問題,這與城市社群社會管理急需加強之間反差越來越大。

  ***一***辦公場地狹小或嚴重不足,影響社群整體功能發揮 省、市民政部門對新農村社群辦公用房規劃標準為,建築和活動場所面積分別不低於300平方米和600平方米。而我市城市社群辦公場所則處於很尷尬境地:18個城市社群中擁有明確產權辦公用房7個,佔總數39%,這其中處於拆遷區1個,還有2個的面積狹小遠低於300平方米。其餘11個社群靠借、臨時佔用來解決辦公場所問題,如漁箭社群配合臨邛工業園區建設兩度搬遷,現借用臨邛鎮原東安辦事處一間約40平方米辦公室進行辦公;再如考棚社群原位於大同街辦公用房2004年被拆後,一直借用西倉糧站內一處30平方米房子辦公;還比如東南社群幾度搬遷後現“強行”佔用文南安臵小區幾間房子進行辦公;三好社群雖被拆遷後安臵在洪川小區內,但一直未明確產權歸屬。社群活動陣地的缺失,嚴重製約了社群服務和管理功能的發揮。

  ***二***部門下移社群工作較多,導致社群自治功能弱化

  城市社群從本質上講,也是一個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群主要功能是充分發動居民,通過發揮自治功能實施基層社會的管理,如環境綜合整治、安全保衛等,並提供社會保障、就業、衛生和計劃生育、文化、教育服務等日常物質和文化生活多種服務。很多政府職能部門將部門審批服務功能下移到社群,居民不出社群就可獲得服務,其出發點是好的。但職能部門下移工作的同時,“人”、“財”卻沒有跟進,把社群當作下屬“行政事業單位”使用,下達各種工作目標任務,靠行政手段推進工作。據社群反映,現已承擔各級政府部門審批稽核專案達200多項。同時,各部門

  為避免工作風險,將本是由自身完成的稽核認定職責交給社群,辦事物件到社群開證明蓋章的材料種類煩多,數量眾多,社群為了避免出錯,入巷入戶,多方求證,花費很多人力資源。同時,部門為迎接檢查,通常將迎檢點直接設在社群或社群的某個點位上,給社群安排很多迎檢工作。甚至有些工作是部門通過發文直接安排社群完成交辦工作。社群主要工作重心從服務居民轉到了接受各個職能部門的檢查、考核、驗收方面,疲於應付,無精力開展服務,社群行政部門角色凸顯,自治功能弱化, 同時社群還要完成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以現有人財物條件社群已呈現超負荷狀態。

  ***三***工作經費嚴重不足,社群發展明顯放緩

  在社群承載越來越多部門工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工作的同時,工作經費卻嚴重短缺。幾個社群算了一筆賬,一般城市社群配備3臺為職能部門工作的電腦網費年支出2400元,報刊雜誌費2300元,水電氣費2400—3600元,電話費1200元,組織社群居民參加各種部門組織活動工作經費約4000元,購買辦公用品,資料、表冊影印費,製作公示欄、宣傳欄,宣傳標語費用等,黨員和居民代表會務費,過節慰問困難群眾、黨員和退休社群幹部費,退休社群幹部工資補差費,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等各種活動工具費、材料費,迎接各種檢查支出工作經費,組織文化體育活動和競賽費等。如因工作人員不足,聘用2名兼職人員費用為9600元,有影印機還會增加支出約1萬元。而財政為每個社群每年區配工作經費僅1萬元,這與農村社群動輒幾十萬的村公經費反差較大。據調查,18個城市社群中,僅2個社群因有房屋、鋪面出租收益補充工作經費,其它社群一種是靠透支以前積蓄開展工作,一種是靠駐社群單位自願幫扶彌補工作經費不足,還有一種是靠借錢維持現狀。一方面社群沒有創收平臺,另一方面支出越來越大,這種狀況下,社群已經談不上發展,社群建設舉步維堅。

  三、促進城市社群發展的對策措施

  就我市城市面臨的眾多實際困難,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應首先解決亟等解決的辦公用房、工作經費、職能還原等基本問題。

  1、加強城市社群辦公用房配套,建好社群陣地

  按照《關於進一步做好社群組織的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服

  務設施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民發[2005]85號***檔案精神,城市社群辦公用房應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根據我市老城市社群目前現狀,可在社群轄區範圍內調劑閒臵國資給社群,按社群功能規劃改造後作為社群辦公用房使用,此舉還可有效地盤活國資;也可在老城區拆遷改造進行商業開發時,由規劃部門為社群預留辦公用地進行建造,或直接在商業開發專案中建造社群辦公場所,其建造費用在土地出讓金中扣減。對新城市社群,按集中居住區安臵人口數確定規模,在安臵區修建時統籌規劃修建。

  2、建立創收和扶持平臺,促進社群可持續發展

  為我市城市社群建立“造血”功能,是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首先是我市財政要逐步加大經費投入,除增加辦公經費外,要比照村公經費標準為城市社群匹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經費;其次是相關職能部門要將服務性專案按屬地化原則,交由社群管理扶持社群創收,比如收費停車場和公廁;再次,各社群要充分利用社群資源,創辦社群服務業,相關部門要進一步放低創辦社群服務業的准入門檻。在社群內興辦非盈利和微利的便民服務網點,安臵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等達到一定比例後,工商、稅務等部門應提供一些減免稅收政策,衛生、城管、規劃等其他相關部門也應為扶持社群服務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幫助。駐社群單位要將後勤服務和福利供給工作交由社群來完成,促進專業的社群服務組織的形成,共同促進社群可持續發展。

  3、理順社群體制,逐步推行“費隨事轉”

  要還原城市社群自治職能,避免社群處於責任大,權利小、事務多、經費少的尷尬境地。建議首先以政府的名義出臺社群工作“准入制”和“費隨事轉”的硬性檔案,建立完善的工作準入制度,要求相關職能部門在確需移交工作給社群協助完成時,應按職責、工作量、時間長短實行“費隨事轉”。同時,在解決由誰“准入”的問題上,可由邛崍市社群建設指導協調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市民政局***來負責,所有部門需要交由社群完成的工作,應先報請邛崍市社群建設指導協調委員會,由協調委員會與臨邛鎮協調銜接確認後,不屬於社群工作範疇的,應按“費隨事轉”的原則,根據工作量大小,將工作經費撥付給社群,然後再由社群負責完成,確保社群管理規範化。

  社群作為城市的“細胞”,是社會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

  社會管理,重心在基層,基礎在社群。因此,需要社會提高對城市社群的認識,共同呵護和推進我市城市社群的發展,鋪墊好社會管理基礎。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九日

  :市城市管理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推動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和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難”點問題,建立健全長效的城市管理機制、著力促進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根據XX市城綜局的指示精神,我局就“如何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建立規範高效的現代化城市管理體系”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 目前XX市城市管理體制、機制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體制的改善,城市管理也應與之同步,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逐步由單一的管理理念向多種方法並行進行轉化,建設城市新形象。

  ***一***體制情況***管理部門***

  市政局成立於1993年 5月,為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管理的正科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內設辦公室、法制股、工程股,下轄市環境衛生管理處、園林綠化管理處、路燈管理處以及城市建設管理監察大隊四個單位,除城監大隊是市政建設管理局管理的副科級參照公務員管理單位外,其他三處均為市政建設管理局管理的副科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局機關及三處一隊經費來源均為財政核撥。市政局主要職責是組織、協調、監督市政建設管理工作,涉及到城市道路、市政設施、燃氣管理、環境衛生、照明亮化、園林綠化、城市管理等方面。

  ***二***機制情況***管理模式***

  現我市城市道路、市政設施、燃氣管理、環境衛生、照明亮化、園林綠化等均為“建管合一”模式,即建設、養護、管理均由我局負責。這種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政府包攬、投資渠道單一、政企不分、建管合一的體制,缺乏有效的監督,存在吃大鍋飯、工作效率不高等諸多弊端,加上我市地方財政下撥公用事業經費嚴重不足,嚴重阻礙了我市公用事業發展步伐。

  ***三***運營情況

  1、市政配套設施的基本情況。***1***城市道路建設:建成82條街道,全長約51公里,全市人行道72公里,面積43萬平方米,其中已鋪設環保磚的有16條街道,總長約27公里,25萬平方米,各種排水管道及其配套設施基本完善。***2***公共設施建設:建有市區公共汽車候車亭11個,施劃停車位2500個。***3***燃氣建設:我市共有3家燃氣企業,其中1家城市管道燃氣公司,2家液化氣貯罐站,25間瓶裝液化氣供應門市部。目前完成了XX市燃氣專項規劃編制工作,落實lng儲存氣化及汽車加氣一體站場塊,燃氣管道敷設6公里。***4***環衛設施:現使用生活垃圾填埋場1座和東嶽路、番禺路兩座垃圾壓縮中轉站,現在建龍頭山生活垃圾填埋場和城西垃圾中轉站各一座,公廁23間全部免費開放,保潔面積約150萬平方米,上門收垃圾2.7萬戶,日產135噸年產4.9萬噸垃圾的清運、填埋處理。***5***園林綠化:現有生產基地453畝,市區內有1個廣場,9個公園,總面積約99萬平方米,街頭小遊園綠化面積6.2萬平方米。目前,XX市建成區綠化面積為628.93公頃,城市綠地率為45.6%,綠化覆蓋面積為666.568公頃,綠化覆蓋率為48%,人均公共綠地為 10.3平方米,街道樹9831株。***6***路燈設施。至今,市區路燈共有2715杆8742盞,線路總長為167.5公里,市區亮燈率保持在95%以上。

  2、養護資金情況。市政設施***含園林、路燈、環衛***養護經費由政府撥付。市政養護經費一年約60萬元,負責路面、排水管道、集水口、水溝蓋板等的維護。園林處一年生產經費約32.3萬元,含公園廣場的綠化、設施維護及市區公共綠地的養護;路燈處生產經費約20萬元,包括路燈設施及市區紅綠燈的維護。環衛處生產經費約106萬元,含車輛、生產工具、垃圾場、中轉站、公廁等的維護。

  3、機械化情況。環衛處添置了掃路車一輛、清洗掃路車一輛、3噸垃圾壓縮車一輛及兩輛微型垃圾收集車,對市區番禺路、慧光路、連州大道等主要街道和部分內街小巷***可入車輛的內街***進行清掃保潔和上門垃圾收集,使XX市主要道路清掃機械化率達到30%。

  ***四***人才結構

  整個市政系統共有幹部職工572人,正式工213人,臨時工275人,退休84人。其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69人,中級專業技術職稱6人,初級專業技術職稱10人,技術工人 39人,設黨支部五個,有黨員106人。

  二、存在突出問題及原因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城市規模的迅速擴張,城市管理依然存在許多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城市管理體制不夠順暢。城市管理涉及多個部門,由於職能交叉,管理缺乏全域性性、統一性。由於管理的許可權和義務混淆不清,出現有利的事搶著幹,問題繞著轉,工作生搬硬套,部門間缺乏協調配合。部門扯皮、推諉現象時有發生,直接影響到工作合力的形成。如夜宵早餐檔、修***洗***車檔、廢品收購站等審批管理涉及工商、交通、城監部門;農貿市場管理涉及工商、衛生和城監部門;市區交通秩序維護、車輛亂停放、亂營運等問題涉及交通、交警和城監等部門。另外,我市城監大隊一直都是部門為主的“條狀管理”模式,鎮、社群與居委會的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二***城市管理力度仍然欠缺。一是因綜合市場建設和功能配套不到位,缺少規範的和方便市民購物的室內市場,加上市民長期貪圖方便的習慣使然,“促使”不少 “散”戶在市場外圍擺攤或遊動佔道經營,以路為市、以街為市的情況比較普遍,亂擺亂賣、亂停亂放的現象未能得到有效根治;二是由於市民素質參差不齊,城市市政設施遭受破壞情況嚴重,城區水溝蓋板、路牌、路燈線路等市政設施被毀被盜的現象時有發生,給群眾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且存在安全隱患,嚴重影響了市容市貌。

  ***三***城市專項規劃不夠完善,執行不夠到位。一是專項規劃大多未制定。現我市已完成《燃氣專項規劃***2008—2020***》修編初稿,但市區綠化、環衛保潔等尚未制定完整的配套專項規劃,致使規劃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佈局、功能不能得到完整體現。二是規劃實施過程中,由於受到行政干預而改變原來規劃設計,造成規劃建設的隨意性和不統一。

  ***四***市政配套設施維護資金投入相對不足。近年來,雖然市政府加大了基礎配套設施的投入維護力度,但與城市建設和維護的要求仍有相當大的距離,存在“重建輕管”現象。目前,城市維護費還有相當大的缺口,造成損毀的市政設施得不到及時修復,影響了配套設施的完好性和功能性,且存在安全隱患,嚴重製約了市政建設管理事業的發展。

  三、對策及建議

  1、推行多元化城市管理模式***重心下移、屬地管理、市場化***。結合我市城市管理的工作實際,城市管理不能再是傳統的“建管合一”模式。一是建立類似於行政服務中心的權責集中的城市管理機構,變多頭為一統,賦予相應執法權、處罰權等。二是強化社群管理職能,各部門涉及城市管理的監督、檢查許可權要向社群延伸。三是將環衛、園林、路燈等部門推向市場,逐步實行環衛保潔、園林綠化、路燈管理市場化運作。按照“事企分開、幹管分離”原則,合理界定職能,逐步將城市管理作業部分推向市場,公開招標發包,進行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職能部門負責對承包公司作業質量檢查、考核、評比,並按考核結果撥付作業經費,同時強化管理職能作用,進行指導協調、監督管理。

  2、制定完善城市管理相關規範性檔案***管理標準及考核辦法***。參照省、XX市的管理標準,結合連州實際,制定完善環衛保潔、園林綠化、路燈照明的管理標準和考核細則,確保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完善城市管理相關專項規劃,加快城市市政配套設施建設。規劃部門制定和完善城市管理各項專項規劃,進一步提高認識,著力維護城市規劃的可持續性。在執行城市規劃方面,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有充分的認識,做到“規劃一張紙、審批一支筆”,嚴格依法、依程式辦事,不能隨意改變,職能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對不按規劃實施的要敢於叫停,真正體現城市規劃的法律性、科學性和可持續性。

  4、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城市管理人才。根據現代城市管理工作的特點和任務需要,加強管理隊伍建設。一是制定實行激勵機制,對思想品德好、年輕、有文化、有才幹的同志進行培養提拔使用,對工作出色的進行表彰。二是提高福利待遇,關心關愛幹部職工的工作、生活,相應提高他們工資和福利待遇。三是加強學習培訓,除按時參加市裡組織的各項學習培訓外,還可組織管理人員參加相應的專業技術***技能***培訓,到管理先進的城市參觀學習,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做法。

  5、加強宣傳力度,激發社會參與熱情。城市建設和管理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加強對城市的管理,不但需要市政建設管理部門廣大幹部職工的努力,而且更需要全體市民的支援和參與。要在全體市民和廣大幹部群眾中樹立“城市管理,人人有責”的理念,各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宣傳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設的法律法規,只有不斷地提高市民的綜合素質,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加大對城市管理違法行為的曝光力度,提高居民的城市意識、參與意識,使市民群眾自覺告別不文明行為,提高市民素質,徹底摒棄以往城市髒亂差的形象,才能使城市管理工作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城市建設管理調研報告

  近三年來,我主要負責單位幾個建設專案的報建工作,對政府職能部門的管理現狀有深刻親身體驗與感受。現就城市建設管理的現狀、分析及建議淺析如下:

  一、報建手續的現狀。

  有國家下達的年度建設計劃、在自有使用土地上建設的一般性建築物。通過正常途徑辦理,從報建到開工所需過程與手續的情況。

  1、必經的報建手續太煩瑣、辦案時間太長。

  下面我將有關手續按報建順序一一列舉如下***其中黑體部分為在政府部門辦理的,帶下劃線的是在相對指定的企事業單位辦理的,為說明問題,有些羅嗦***:根據計劃和土地條件找設計院設計圖紙***15個工作日***;更改規劃設計條件***規劃局40工作日***;根據規劃設計條件調整設計***10個工作日***;申報修建性詳細規劃***規劃局,40個工作日***;根據修建性詳細規劃設計建築方案***10個工作日***;申報建築設計方案***規劃局,30個工作日***;[根據方案批覆設計建築施工圖紙、並按規劃局要求設計消防、人防圖紙、製作環評報告後***這些工作可以同步進行需要20個工作日***];[申報人防設計意見***人防辦***、衛生學預評價***疾病預防中心***、申報環保批文***環保局***、申報消防意見***消防局******這些部分可以同時辦理,最長的需要30個工作日***];[初步設計審查手續***建委***,基坑設計審查***科技委***共計需要25個工作日];申報規劃放線製作放線冊***15個工作日***;申報詳細面積指標表***3個工作日***;後備齊資料申報建築工程規劃許可證***規劃局,30工作日***,辦理配套設施費減免***建委,15個工作日***,交費、辦理檔案移交手續***2個工作日***;詳細的施工圖設計並找另一個施工圖審查出具施工圖審查報告***15個工作日***,後準備所有資料報建委辦理施工圖審查備案***5個工作日***;申報人防設計圖紙審查***10個工作日***。確定招標代理機構,製作公告、投標資格預審檔案、工程量清單,攔標價、招標檔案等、***20個工作日***,報招標中心審查同意、招標公告、接受報名、資格預審、搖珠、發招標檔案、答疑、開標、發中標通知書、簽定施工合同和監理合同***約50個工作日,施工和監理可同時進行***。制訂施工方案、監理方案等資料***15個工作日***後準備資料申報餘泥排放、辦理質量監督、繳納勞保金等等***共計10個工作日***。準備資料***3個工作日***申報施工許可證。***15個工作日***。開工。共計428個工作日。按每月20個工作日計算是21個月有多。這裡還沒有計算市裡面要求的使用國家資金投資的專案設計方案招投標的時間,且上面所說的是在完全順利,不存在任何周折的情況下,事實上是不可能的。因為各辦案視窗會經常挑你毛病不收案***下面會提及***,辦案過程會讓你補充材料等等,加上申報單位自身的一些蓋章審批、設計單位的出圖總會浪費一些時間。那樣真是整整兩年時間啊!如果在加上徵地、竣工驗收、辦理產權,呵呵,整整一個跨5年規劃。

  ***二***職能部門收案條件所要求提供的資料太多、不盡合理。

  一是各部門在收案上的條件上要準備的資料太多。一般都超過10項,有的甚至達到近30項,而且所要求準備的資料全部是該單位、或者各政府職能部門相關批文的影印件。***本想附上各職能部門收案的條件,但由於太多,就略了***例如向規劃局申報《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還要提交該局自己審批過的規劃設計條件、詳細規劃批文、方案規劃批文,這些相關資料在報建的路上不斷需要提交給各職能部門。有些部門還會將這些紙質文件掃描入電腦供經辦人調閱。二是要求提供的資料不盡合理。在我在辦理一個配套設施費減免的案子上,由於需要提供減免依據,在視窗遞案的時候我是提供了國家建設部頒發並下發給各地建委的管理辦法列印件***網上下載的***,視窗竟然要求我提供原件核對,否則不受理,當時我開玩笑的說“是否需要我提供一份法律的原文給你呀?”,後面找了關係打了招呼才肯收案,還有一次竟然要我提供市政府內部行文並已轉發建委的原件進行核對,讓我去把市政府的原件借出來給他們核對。說真的,當時的心情是既氣憤又感覺悲哀。在我們廣州這個國際化大都市,難道還要處處找關係才能辦成合理、合法的事?

  ***三***辦案過程反覆。

  幾乎每個案子遞送以後,經辦人員都會去看現場***像規劃局,從申報規劃設計條件到工程規劃許可證一共4趟來回,每趟都要求有兩個經辦人員一起來看現場***。所以即使在最順利的情況下,每報送一個案子,都要去該部門4次***一是送案、二是接經辦人員、三是送經辦人員、最後是去取案,有時要補充資料或一些其他周折,一個案子要來回6、7趟***雖然不是必須接送經辦人員,但一般情況下都會做的。當經辦人員發現報送的資料不符合規範或還有什麼缺陷的時候,會讓經辦單位補送資料,使辦案的工作日不斷延長的情況也是十分普遍。

  ***四***繳納有關費用手續繁雜。

  我個人是支援政府收費,畢竟政府收費最終還是用之於民的,但是現在的收費手續太繁雜,許多部門都有收費的專案,而且收費的時候還必須報送大量的檔案資料,否則不收,也無法辦理下一步手續,搞得交費都要到處求人、交費都交得鬱悶,真是讓人費解。

  二、利弊分析。

  這種報建的管理有它的可取之處,一是現在的政府職能部門均設定了辦案視窗,整個辦案過程均有相關規定與內部程式,比較規範;二是在整個申報的過程中,各部門、人員之間可以起到相互監督的作用,能一定程度的預防腐敗。

  但從實踐來看存在更大的是弊端和負面影響:

  1、造成大量社會資源的浪費。這種浪費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手續繁雜、報送資料及來回次數多導致報建人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費大量的紙張、交通費用支出。二是由於報建時間太長,延緩了建築物投入使用的時間所造成的社會效益的損失,特別是涉及貸款的專案,增加了投資人的成本。三是將這些紙質批文掃描入電腦,浪費政府的人力物力及計算機儲存空間。

  2、導致建設計劃沒辦法在所下達的年度計劃裡完成,嚴重影響國家及地方按照計劃執行。一般建設計劃都是以年度下達,按現在的手續,不要說年度能完成了,本年內連啟動都不可能,一個計劃要拖後三四年才能執行完畢。這是非常不合理的,根本不符合國家或地方計劃部門的投資意願。但現狀就是這樣。

  3、導致政府的改革、精簡機構成為了一句空話。由於手續一直沒有簡化,而是越來越多,所以政府的改革、精簡機構人員就變成一句空話,編制少了,人員多了***大量的編外人員和下屬企事業機構***,事也多了。這種情況從另一個層面講增加了政府的運作成本,也是一種浪費社會資源行為。

  4、在人員編制少、工作量大的條件下,無法真正把好關。按照我的觀察,各職能部門的辦案人員都很忙,工作也非常努力,但是廣州的基本建設真的管好了嗎?城市規劃真的管好了嗎?我看未必。記得某局有個處長說過,“我們現在十幾個人,管著香港上百個人管的活,我們忙不過來,也管不了那麼多了”。我想,既然管不了那麼多,那管那麼多幹嗎呢?

  三、個人見解與思路。

  ***一***個人見解

  我認為,政府是提供公共服務、指引社會發展的,不是處處設關卡、設門檻阻礙社會發展的。政府要管,要把好關這是肯定的,但需要象現在這樣如此煩瑣的管理嗎?政府在公共管理過程中管了太多不該管的事了,一個問題設定了太多的管理機構了,而且各機構各自為政無法做到有機的聯絡。

  1、政府管了太多不該管的東西,而且管的太煩瑣了。

  建一棟一般的樓房,沒動工之前要在規劃局報送4個案,在局裡的時間共計120個工作日,加上設計、修改和準備資料等環節,整整近一年。人家會認為,廣州市的規劃局管的那麼細,廣州的規劃應該很好。這裡我想問一句,廣州的規劃真的管好了嗎?有個案例:市中心區的一塊地,申報規劃設計條件的時候給定了40米的限高***約13層***,1.8的容積率,退縮馬路20米。為什麼呀?周圍的建築都是沿街而建,而該建築卻要退入20米,拉出個不象樣的空缺;周圍幾乎都是3以上的容積率,為什麼給我定了1.8這麼低呢?有什麼依據呢?為什麼重新申請調整,又給調高了?難道城市規劃真像人家說的,就是領導的一句話嗎?我認為一個好的城市規劃應當是一個整體的規劃,一個區域,一條街,應該是一個整體的思維,是這個區域這塊地不能建什麼,容積率不能高於該區域的整體容積率是多少,應具備多少的綠化率、應按原有街道形成的退縮規定退縮,限高是多少,外觀要避免什麼,這些巨集觀的條件確定了不就可以了,規劃局成立那麼多年,象這些整體的規劃條件應該早就有了,一個案子進來一查屬於哪條街,哪個區域,一套上去就可以批覆了,為什麼還要去查什麼60米的主幹道退縮20米,40米的道路退縮15米等等無用的規劃條文呢,難道東風路這樣的主幹道的邊上的樓都拆了,往兩邊退20米嗎?如果規劃部門把每一個區域、每條街按現狀結合實際早就制定了規劃要求,不就不需要老申請調整了,這可以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政府不要自己給自己預留太多的空間了,那樣不但會折騰人,而且會給腐敗創造條件。

  建委的一個施工圖審查備案,我的理解,就是讓有資質的設計院進行施工圖設計,並經另一個有資質的設計院審查,有這兩條,就可以備案了吧。但是要提供的資料是包括所有的批文、設計合同,審查合同等等,甚至讓出具由交易中心出具的設計招標中標通知書。建委難道連人家籤的合同也要審查?連一些一般的建築物也要強制進行設計方案公開招標,這種招標起到什麼目的?是節約還是浪費社會資源?這是備案該管的事嗎?

  2、同一條線上的各職能部門資源沒有共享。

  這就是為什麼每報送一個案件需要影印那麼多的相同的批文和資料並提供原件核對,那就是各職能部門不能在同一條業務線上的其他部門獲取這些資料,甚至同一個局的不同處室。而政府每年在各職能部門的網路建設花費了大量的經費,現在的政府職能部門都擁有技術含量相當高的硬體裝置,而這種費用究竟是為了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呢?這些裝置起到它真正的作用了嗎?難道真的就是為了實現現時政府部門根本無法實現的無紙化辦公嗎?而實際最節約的這些資訊共享竟從來沒人去考慮、去做,從和職能部門的人員閒聊的時候知道,我們現在報送的紙質資料他們要將它掃描進電腦,一個WORD文件一般只有幾十KB大小,而一張掃描圖片一般是幾百甚至幾千KB,如果每個部門都這麼做,那將浪費多少計算機儲存空間啊。

  3、所有的手續只增不減。

  一般,每發生一件意外事故,政府部門領導重視,要加強管理,那麼該線上的部門就又增設一些關卡來“加強管理”,但是,極少會將一些不需要提供的手續減掉,導致手續越來越多,提供的資料也越來越多。我在想最近泥頭車的問題,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無牌無證的泥頭車呢?說明登記的車輛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為什麼那些車不登記呢?是不是因為我們所設的門檻太高,收費太高,導致難辦理且利潤太少呢?加上執法又不到位,人家認為反正難以辦理,而你又不來捉我,那麼就冒冒險羅。***這只是我的推測,無根據***。我認為,如果一味的抬高門檻,設定關卡,只會導致惡性迴圈。

  ***二***改進工作的思路。

  我所接觸的只有城市建設這條線上的部門,所以也只對這條線上的工作該怎麼改善進行思考過,只是個人思路,不盡完善。

  1、規範政府給職能部門的聯絡,共享資源。

  這件事由於涉及各職能部門的協調問題,應由市政府直接牽頭來做。主要有兩步工作:一是一個案件一報送,就應該有一個編號,之後所有職能部門對該專案的批文都圍繞這個編號來,可以根據該編號查到所有的批文。二是基於各職能部門現有的網路裝置和硬體的基礎上,設計一套軟體系統將這些批文共享,並根據各職能部門審批的需要設定調閱許可權,審批的時候調閱該編號所需其他部門有關批文。三是政府僅在檔案館儲存一套完整的紙質檔案資料。這樣可以避免重複影印大量的紙質文件,浪費大量的紙張、政府的檔案庫空間和計算機儲存空間。

  2、進行改進後減少有關手續、減少辦案時間。

  按報建部門順序逐步羅列如下

  ***1***規劃局。一棟建築未開工就要在規劃局出入4次實在是不合理。主要改進如下:一是規劃局應當根據現有的航測圖、地形圖、建築物情況等資料綜合將廣州市的地塊進行統一的規劃,根據現實的情況平均確定各區域用地的容積率、馬路及周邊退縮、高度限制等硬性指標***這些指標不應定得太低,至少應當是現有狀況的平均值,容積率應除去規劃路來計算***;二是根據現狀確定某些地塊不能建設哪些型別的建築物並明確它,至於該用地能建什麼建築我們則不要給予明確,可以由土地使用單位根據自己的立項自行調整;三是將上述的用地規劃資料提供給市民進行查詢。這樣一來,在規劃局申報的手續可簡化為兩次:一是根據公佈的規劃條件與限制和單位的立項批文申報規劃方案,規劃局可以對方案是否違背規劃條件進行稽核並提出修改意見***15個工作日***,二是根據規劃局的修改意見進行修改方案並取得各專業部門意見後申報工程規劃許可證***10個工作日***。

  ***2***人防辦、疾病預防中心、環保局、消防局。這幾個部門的手續可以同時辦理,基本也是必要的,縮短一些辦案時間即可,在15個工作日以內。當然對於一些特殊用途的建築物則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時間,但也必須明確。

  ***3***圖紙審查工作,包括初步設計審查、基坑支護審查、施工圖審查,這些工作屬於政府部門不該管的事,但可規定那些工程必須要有就行,讓有資質的設計單位、有資質的另一家審查單位將各自的責任負起來。但是建委可以出臺相關的規定,加大對設計和審查機構的約束和嚴厲的違規處罰力度。

  ***4***建委和招標中心。一是建委可聯合招標中心做一些稽核工作,在申請招標的時候稽核必要的圖紙審查工作。可減少施工圖審查備案的手續;二是建委作為建設的主管部門,是否可以將所有應繳納的所有費用在申報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的時候一次性根據有關圖紙、有關規定計算清楚,同時能夠辦理減免的也同時辦理,所有應繳納費用***包括配套設施費、質檢費、勞保金、餘泥排放費等等***一一用列明後一次性繳納,再進行分配呢?這樣可以減少大量的手續,減少政府、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大量的工作量。節約大量的社會資源。

  ***5***對於一些政府部門下屬企業,象招標中心、規劃設計院等部門,也應當規範其相關手續及行為,現在這些部門由於成了必走的手續,辦起事來比政府部門還煩瑣,收費標準也太高了。

  如果按這種手續改進一下,估計在上述前提下經10個月左右的報建就可以動工。雖然有些理想化,有些短時間內還暫時無法實現,但可以按這種方向發展,總能有所改進。

  國家在提倡節約型政府、節約型社會,我想應當是在保證節約型社會的前提下再考慮節約型政府,如果政府多花一元可以讓社會節約十元,那麼政府應當多花這一元,各職能部門不應為了各自的利益去浪費大量的社會資源,這樣才是真正的節約。雖然有些學者認為政府收費也是應該取締的,但是我卻支援政府收費,畢竟政府收費還是用之於民,如果適當提高一些政府收費能夠減少這種浪費社會資源的目的,可以適當提高。

  廣州這幾年發展很快,並且都是大手筆,這都很好,為廣州市民創造了優越的生活、工作環境。但是,上述這些問題也不容忽視,我的接觸面比較窄,比較瞭解的也只有城市建設這條線。提出的改進措施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不盡完善。我相信,其他的政府職能部門應該也會存在類似的問題。也應當可以通過資源共享、簡化手續來改進。還有一些政府遺留問題:例如購買商品房沒有取得房產證,許多單位歷史遺留下來的房屋都沒有產權證等等,都需要政府下決心去解決的問題,不要讓這些個體到處去碰壁仍無法解決問題了,也不應讓這些由於以前政府監管不力而產生的社會問題責任和風險轉嫁給這些小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