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力學解題思路

  力學是高考物理探索的重中之重,需要學會解題思路,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1審清題意,弄清物理過程,明確研究物件,畫好兩圖:物理過程示意圖和研究物件受力分析圖。

  2對涉及求速度和位移的問題,先從能量觀點入手分析往往會帶來方便:即對各個力所做的功,物體速度的變化情況作出分析,如果研究物件是一系統,且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則應用機械能守恆定律解;如果研究物件是一物體,且還有其他力做功,則應用動能定理解。

  3對涉及求時間和速度的問題,先從動量和衝量觀點入手分析較方便:即對各個力的衝量,物體動量的變化情況作出分析,如果研究物件是一系統,且所受合力F=O,則應用動量守恆定律解;如果研究物件是一物體,且F≠O,則應用動量定理解。

  4對涉及求加速度和時間的問題,往往先從牛頓運動定律入手分析,即對研究物件分析其運動狀態和受力情況後,選準物理規律,列出方程解之。

  選用上述三把金鑰匙解題是相對的,要視具體問題來定,有時需同時用之,有時可分別用之,這就需要通過不斷總結經驗,才能深刻領會、靈活運用。

  高考物理力學公式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別,實際應用:反衝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 {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於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於巨集觀物體,不適用於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於微觀粒子。

  注: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或者是勻速轉動。

  7.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8.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餘弦定理 F1⊥F2時:F=F12+F221/2

  9.合力大小範圍:|F1-F2|≤F≤|F1+F2| 10.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注:

  1力向量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合力與分力的關係是等效替代關係,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圖法求解,此時要選擇標度,嚴格作圖;

  4F1與F2的值一定時,F1與F2的夾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線取正方向,用正負號表示力的方向,化簡為代數運算。

  高考物理力學實驗

  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實驗的設計探究

  本節課主要講解三個方面。第一、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實驗的原理:利用“整體法”分析小車和砂桶一起加速運動受合外力為砂桶的重力,再利用隔離法計算出小車受的合外力即拉力,最後得到拉力等於小車重力的近似條件。第二、利用極限法分析實驗影象產生截距的物理解釋和誤差原因。第三、簡單瞭解使用氣墊導軌光電門等進行實驗改進、創新實驗的方法。

  實驗: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

  研究平拋運動實驗是利用描跡法探究問題的一個重要實驗。學生在實驗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是:1.實驗的原理理解不到位。2.實驗的控制條件把握不好。3.實驗的資料處理有障礙。通過本課學習可突破解決以上幾個困惑,實現高效學習,並且加深對平拋運動的理解。

  實驗:探究動能定理

  探究動能定理實驗,是新課標增設的一個實驗,瞭解實驗思想、實驗方法是完成實驗的基礎,在學習該實驗時往往會出現對實驗的原理、控制條件、資料處理、誤差分析理解不夠深刻現象。對實驗的延伸、拓變不夠靈活,因此造成實驗題的失分。通過本節課教學可以解決存在的問題,提升實驗能力和探究能力。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