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化學如何有效複習
在高三化學複習階段,大多數學生感覺化學知識點多,易懂難記.那麼怎樣使學生在複習階段經過對知識點的系統梳理、深化拓寬而達到概括化、網路化、程式化,並能靈活遷移到習題或實踐中解決問題呢?
1、誤認為有機物均易燃燒。
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燒,而且是高效滅火劑。
2、誤認為二氯甲烷有兩種結構。
因為甲烷不是平面結構而是正四面體結構,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種結構。
3、誤認為碳原子數超過4的烴在常溫常壓下都是液體或固體。
新戊烷是例外,沸點9.5℃,氣體。
4、誤認為可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乙烯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後產生二氧化碳,故不能達到除雜目的,必須再用鹼石灰處理。
5、誤認為雙鍵鍵能小,不穩定,易斷裂。
其實是雙鍵中只有一個鍵符合上述條件。
6、誤認為烯烴均能使溴水褪色。
如癸烯加入溴水中並不能使其褪色,但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時卻能使其褪色。因為烴鏈越長越難溶於溴水中與溴接觸。
7、誤認為聚乙烯是純淨物。
聚乙烯是混合物,因為它們的相對分子質量不定。
8、誤認為乙炔與溴水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的速率比乙烯快。
大量事實說明乙炔使它們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9、誤認為塊狀碳化鈣與水反應可制乙炔,不需加熱,可用啟普發生器。
由於電石和水反應的速度很快,不易控制,同時放出大量的熱,反應中產生的糊狀物還可能堵塞球形漏斗與底部容器之間的空隙,故不能用啟普發生器。
10、誤認為甲烷和氯氣在光照下能發生取代反應,故苯與氯氣在光照紫外線條件下也能發生取代。
苯與氯氣在紫外線照射下發生的是加成反應,生成六氯環己烷。
11、誤認為苯和溴水不反應,故兩者混合後無明顯現象。
雖然二者不反應,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層顏色變淺或褪去,而苯層變為橙紅色。
12、誤認為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於苯,仍難分離。應再用氫氧化鈉溶液使苯甲酸轉化為易溶於水的苯甲酸鈉,然後分液。
13、誤認為石油分餾後得到的餾分為純淨物。
分餾產物是一定沸點範圍內的餾分,因為混合物。
14、誤認為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能區分直餾汽油和裂化汽油。
直餾汽油中含有較多的苯的同系物;兩者不能用酸性高錳酸鉀鑑別。
15、誤認為鹵代烴一定能發生消去反應。
16、誤認為烴基和羥基相連的有機物一定是醇類。
苯酚是酚類。
17、誤認為苯酚是固體,常溫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故大量苯酚從水中析出時產生沉澱,可用過濾的方法分離。
苯酚與水能行成特殊的兩相混合物,大量苯酚在水中析出時,將出現分層現象,下層是苯酚中溶有少量的水的溶液,上層相反,故應用分液的方法分離苯酚。
18、誤認為乙醇是液體,而苯酚是固體,苯酚不與金屬鈉反應。
固體苯酚雖不與鈉反應,但將苯酚熔化,即可與鈉反應,且比乙醇和鈉反應更劇烈。
19、誤認為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碳酸只能使紫色石蕊試液微微變紅,於是斷定苯酚一定不能使指示劑變色。
“酸性強弱”≠“酸度大小”。飽和苯酚溶液比飽和碳酸的濃度大,故濃度較大的苯酚溶液能使石蕊試液變紅。
20、誤認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
苯酚的電離程度雖比碳酸小,但卻比碳酸氫根離子大,所以由複分解規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鈉溶液能反應生成苯酚鈉和碳酸氫鈉。
21、誤認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濃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澱過濾除去。
苯酚與溴水反應後,多餘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雖不溶於水,卻易溶於苯,所以不能達到目的。
22、誤認為苯酚與溴水反應生成三溴苯酚,甲苯與硝酸生成TNT,故推斷工業製取苦味酸三硝基苯酚是通過苯酚的直接硝化製得的。
此推斷忽視了苯酚易被氧化的性質。當向苯酚中加入濃硝酸時,大部分苯酚被硝酸氧化,產率極低。工業上一般是由二硝基氯苯經先硝化再水解制得苦味酸。
23、誤認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
酚類也能形成對應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對於醇而言,酚成酯較困難,通常是與羧酸酐或醯氯反應生成酯。
24、誤認為醇一定可發生去氫氧化。
本碳為季的醇不能發生去氫氧化,如新戊醇。
25、誤認為飽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
當羥基與叔碳連線時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26、誤認為醇一定能發生消去反應。
甲醇和鄰碳無氫的醇不能發生消去反應。
27、誤認為酸與醇反應生成的有機物一定是酯。
乙醇與氫溴酸反應生成的溴乙烷屬於鹵代烴,不是酯。
28、誤認為酯化反應一定都是“酸去羥基醇去氫”。
乙醇與硝酸等無機酸反應,一般是醇去羥基酸去氫。
29、誤認為凡是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機物一定是羧酸,都能使石蕊變紅。
硬脂酸不能使石蕊變紅。
30、誤認為能使有機物分子中引進硝基的反應一定是硝化反應。
乙醇和濃硝酸發生酯化反應,生成硝酸乙酯。
31、誤認為最簡式相同但分子結構不同的有機物是同分異構體。
例:甲醛、乙酸、葡萄糖、甲酸甲酯CH2O;乙烯、苯CH。
32、誤認為相對分子質量相同但分子結構不同的有機物一定是同分異構體。
例:乙烷與甲醛、丙醇與乙酸相對分子質量相同且結構不同,卻不是同分異構體。
33、誤認為相對分子質量相同,組成元素也相同,分子結構不同,這樣的有機物一定是同分異構體。
例:乙醇和甲酸。
34、誤認為分子組成相差一個或幾個CH2原子團的物質一定是同系物。
例:乙烯與環丙烷。
35、誤認為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一定是醛或一定含有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