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學習的現狀分析

  [摘 要]:藝術本應像一座金字塔,逐層上升地良性發展,呈現一種階段性的沉澱和積累。如果違反它的規律,將會出現多處斷層,嚴重影響對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這種現象不加以控制,就像揠苗助長一樣,欲速則不達。民族文化是由幾代人、幾十代人不斷地積累而沉澱下來的,不是由金錢和一窩蜂的做法打造出來的。古箏學習更是如此。

  [關鍵詞]:學琴意義踏踏實實 急功近利

  社會現狀 習箏方法改革開放30年,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文明建設的加快,人們從崇洋媚外的心態冷靜下來,逐漸迴歸到民族文化的本位上,從而出現了一股古箏學習的熱潮,其人數的劇增,使古箏一躍成為民族樂器學習中首屈一指的選擇物件。

  據初步統計,珠江三角洲古箏學習者的數量已達到十萬之多,而且還出現一種與日俱增的趨勢。在眾多古箏學習者中,年幼的有五六歲的稚氣琴童,年長的有白髮蒼蒼的耄耋老者。前者,或源源不斷地成為各大音樂院校的專業人才,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或成為藝術類特長生,考級、比賽的優勝者:後者則各取所需,或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陶冶情操,達到自娛白樂的目的,或完成兒時未能學習音樂的夢想……對於古箏的學習,大多數學習者的心態都是比較健康的,為的是得到良好的美育教育,將來不一定成為專業的古箏演奏家,但卻能在古樸高雅的音樂中陶冶情操。但也有一部分古箏學習者對古箏學習的理解不夠透徹,抱著比較功利的心態和不正確的思想來學習,以為付出了學習時間就一定能功成名就;只關心用多少時間便能學會多少首曲子。 “未學走,先學飛”的現象非常普遍,學習過程中也走了很多的彎路。“萬丈高樓平地起” ,古箏的學習也是一樣,要打好堅實的基礎, 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往前走,一點也馬虎不得。孔子隨師襄學琴的故事告訴我們,古箏的學習不僅包括彈,還包括聽和理解。

  眾多的古箏學習者中,不外乎業餘和專業的兩種,存在的問題也不盡相同。

  一、業餘古箏學習者存在的問題1、深陷考級的泥潭。

  有些家長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就問: “老師,我的孩子學多長時間就能考級?”,可見學琴的動機不純。學習古箏只是為了拿一張考級證書,把考級和獲得藝術特長生的資格作為學習的唯一目的,多少影響了學習的正常心態,忽略了音樂學習的正確目的。

  在現今高度商業化的社會裡,一些教學機構和教師為了迎合這種功利的心態,無視古箏學習的規律,不重視藝術質量,單純追求高難度曲目,讓學生在短期內猛練一兩首曲子去應付,個別的考級機構只考一首曲子,不考練習曲,也免考視奏的現象屢見不鮮,輕而易舉就能獲得合格證書,而實際上這些學生根本沒有達到合格的水準,考級是對古箏學習者某一段學習的總結,這樣的做法無疑已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

  2、弄虛作假。

  社會上各種比賽多如牛毛,各種機構都打著不同的旗號,舉辦各種各樣不同年齡段的比賽。主辦單位以贏取高額報名費為目的,只要能交錢,就可以進複賽、決賽甚至獲獎,藝術的含金量可想而知,這已經失去了大賽給選手展示自我,鍛鍊自己和印證水平的意義。

  二、專業古箏學習者存在的問題

  1、專業學習時間不夠大學的擴大招生,造成師資的短缺,一個專業老師要帶十幾個學生***古箏學習本應採取的是一對一的上課形式***,使本來每週兩個課時的專業課改為一個課時,選修課則用半個課時來完成。沒有足夠的時間供學生更好地學習,學習質量勢必受到影響,作為古箏專業學習的課程,這樣的課時安排顯然是不夠合理的。

  2、文化課成績與專業水平的不平衡狀態現今某些學生中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專業水平較好者,文化課成績偏低。文化課成績較好者,則專業水平偏低,較難有兩全其美者。演奏專業是很強調童子功的,有很多是從附中甚至附小就開始接受正規的專業訓練,每天數小時的練琴,多少會影響到文化課的學習。到了本科入學考試前,又以文化課的學習為主,在專業上只是猛練一、二首曲子,這樣矇混過關的大有人在。他們以往曲目練習的範圍非常窄,又欠缺傳統曲目和練習曲方面的訓練,結果往往是招進一些文化課達標,但專業只勉強過關的學生,所以會出現專業水平與文化課成績不平衡的現象,大大削弱了藝術特性的含金量。這種現象在研究生考試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3、不合理的考試製度 一

  在應考人數眾多的情況下,為縮短考試時間,現代曲、傳統曲、練習曲各一首,再加一首視奏這樣的傳統考試法有時會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每人五分鐘或者一人只彈一曲的取巧做法。這也大大滋長了專業學習者不練基本功,彈奏的曲目只有難度,沒有深度的不良風氣。

  以上各種不正常的現象衍生於急功近利,心浮氣躁,社會商業化以及對藝術的錯誤理解上,把修身養性的藝術演繹到經濟博弈層面上去。

  藝術本應像一座金字塔,逐層上升地良性發展,呈現一種階段性的沉澱和積累。如果違反它的規律,將會出現多處斷層,嚴重影響對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這種現象不加以控制,就像揠苗助長一樣,欲速則不達。民族文化是由幾代人、幾十代人不斷地積累而沉澱下來的,不是由金錢和一窩蜂的做法打造出來的,是由科學合理的發展觀決定的,可持續的發展才是根本的出路。

  由於古箏學習者的迅猛增長,站在民族音樂普及教育和培養專業頂級人才的角度,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學習者的增長必然會帶來師資需求量的劇增,濫竽充數的教師,誤人子弟的現象頻頻出現。有感於這良莠不齊的古箏教學現象,給廣大的古箏學習者提些建議,給少兒習箏者提點建議,希望能掌握正確的古箏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練琴習慣,進行正確的練習,在學習古箏的路上能少走彎路。

  三、給業餘古箏學習者的建議

  l、聽箏曲錄音或看錄影現在的學習條件比較好,資料容易找,版本也比較多,選擇空間比較大,只要用心就可以找到有水準的演奏家版本***CD、DVD等多媒體資料***。先入為主很重要,通過視聽,得到第一印象,而且這個印象是相對準確的,對以後理解樂曲起到正確的示範作用。

  2、看譜

  根據正確的視聽示範,認真閱讀樂譜,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對樂譜的感情處理記號***強f、弱p、漸強<、漸弱>等***要特別加以留意。

  3、打拍子

  看著樂譜打拍子, 加深對節奏的認識,慢慢積累樂曲分段、段落分句的感覺。

  4、讀譜

  看著樂譜打拍子,把譜唱出來,這個過程要帶著感情去做,像朗讀詩歌文章一樣,是對上面l、2、3點的綜合展示。同時也要留意右手指法的特點以及左手技巧的要求。

  以上四點是一個視唱練耳的過程,有了這個過程,才避免我們走更多的彎路,這個過程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到是否能儘快達到第一次有效練習。 ***所謂有效練習,就是以較慢的速度,正確的節奏和音準的練習***5、慢練很多人一拿到樂譜,就急著開始練。我認為那是浪費時問,是錯誤的。因為你在對一切不熟悉的情況下進行練習的話,就像瞎子找路,到處碰壁,事倍而功半。但是如果能對以上四項先進行預備練習的話,獲得相對準確的視唱練耳效果,那將事半功倍。就像建樓房一樣,良好的地基是樓房質量的重要保證, 良好的視唱練耳能為我們的演奏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打好基礎後再著手練習,就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一次有效練習,這才是樓房的第一層。

  6、對著節拍器進行練習

  在獲得第一次有效練習之後,利用節拍器,從慢速到快速,依次練習。這就猶如樓房建築,要一層一層往上蓋。在這個過程中,要多看圖紙***即樂譜***,避免出現施工錯誤。這個有效練習過程,既是熟練的過程,也是最艱苦的過程,更是最重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出現錯音、錯節奏的情況,請耐心地把節拍器的速度降下來,重頭彈一遍。如果能順利通過的話,那麼節拍器就加快一點。連續出現錯誤時,將之抽出來單獨練習。此處必是難點所在,要進行幾十次甚至上百次的練習。

  7、樂曲處理

  經過上面這麼多的程式,我們已經把樓房蓋到頂了。下面就要開始“裝修”了,此時可以參照我們的示範演奏進行模仿,依葫蘆畫瓢,力所能及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或者在老師的指導下把樂曲的風格以及要表現的內容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

  作為業餘的古箏學習者,每天最好要保證一個多小時的練習,節假日時間要加倍。嚴格按照以上要求,認真做好每一點,耐心練習,持之以恆。我相信你會在古箏的世界裡尋找到學琴的樂趣。

  四、給專業古箏學習者的建議

  l、在音樂學院的課程中,視唱練耳一直是作為主修和必修的課程。學生有一定的視奏能力,所以比起業餘古箏學習者來說,這幾個步驟或許可以免除,可以直接進入有效練習的過程。

  2、在練習的過程中,要多思考如何運用合理的指序,多注意左手的音準,這是為以後準確地把握樂曲的風格做好鋪墊。

  3、在樂曲處理上,把譜面上的符號以及文字正確地表現出來,淋漓盡致地體現樂曲的感情色彩,力求使力度、速度、情感等達到指標。

  4、獨奏時, 曲目處理上有點隨意性的張揚是可以接受的。作為合奏或者重奏則不然,要收斂個性, 明確自己聲部所處的位置,多與同伴溝通,合力表現樂曲的內容。而進行曲目錄音時,則要考慮到場地的大小***寬、窄、高、矮等等的尺寸***、混響的時間***室內吸音的程度***以及注意與錄音器材的磨合***麥克風與琴的位置和距離***,把握好力度和情緒,對電平的要求要有正確的理解,避免出現雜音***指甲聲、呼吸聲等***,還要考慮到空調對弦的影響所引起的音高的變化。通常的規律是熱脹冷縮,溫度持續上升,琴絃變軟,音高則降低;相反,則琴絃繃緊,音高上升。若進行錄影的話,在考慮音樂可聽性的同時,必須注意音樂的可視性,因為錄影是一門視聽兼備的表現藝術,在姿勢、動作、面部表情、服裝、背景、場地佈置、燈光音響的協調等方面要有所要求。

  專業的古箏學習者,每天最好保持不少於三小時的練琴,要多進行文化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更好地理解樂曲的含義,為更好表現樂曲的內容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

  五、給少兒習箏者家長的建議

  l、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教材。傳統、現代箏曲的內容及指法豐富多彩,要掌握它們,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學箏,應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教材,可從孩子熟悉的兒歌入手,激發孩子學箏的興趣,為以後的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

  2、為孩子安排合理的練琴時間。特別是對於年幼好動的孩子,不可過分勉強,初學階段,認真的話,半小時也是夠的,隨著學習的深入,練習時間慢慢有所加長。需注意整個練琴過程應讓孩子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3、適當的引導、監督孩子練琴。由於年齡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孩子的自我意識、自我控制、自我約束等能力較差,因此,孩子練琴時,需要家長適當的引導、監督,但這種監督決不等同於監視。首先,要讓孩子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要讓孩子在練琴的過程中感到快樂,積極培養孩子學琴的興趣和自覺性。其次,注意孩子彈奏的姿勢是否舒適、正確。個頭小的孩子,坐位寧高勿低,雙肩自然下垂,雙肘不外撇,臉眼與箏弦保持一定的距離,根據彈奏的需要,身子可以向前或向後。總之,要自然、大方、舒適。

  4、幫孩子檢查進度,以便更好回課。首先,看孩子練習時的姿勢是否正確。其次,看孩子指法弦位是否有誤。再次,看孩子樂曲演奏的質量,注意節奏,力度等問題的把握。最後,應留意孩子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及疑問,並及時向老師反饋,溝通。

  5、認真看待孩子學箏過程中的瓶頸。經過一段時問的古箏學習後,很多孩子會出現短時間的停滯不前的現象,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瓶頸。在漫長的古箏學習中,會不止一次地出現瓶頸問題,這個時候,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應有平和的心態,幫助孩子分析原因,看孩子是否紮實地練好了基本功,練習過程中有無盲目求快求難,必要時,應讓孩子暫時放下新作業,回頭多做基礎方面的練習。只要正確面對瓶頸,並積極去克服,你會欣喜地發現,每一次的克服都是一次質的飛躍,都將向前邁進一大步。

  6、認真正確對待考級。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讓孩子參加考級是必要且必需的,考級是對學箏成績的一次檢驗,通過考級還能激發孩子學箏的興趣與動力,但對孩子期望值莫過高,也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平時練習要循序漸進。還應正確選擇報考的級別, “好高騖遠” 自然不可取,但“消極畏縮”也一樣不可取。應在平時練習的基礎上稍稍加大一點難度,大膽嘗試,積極進取。

  7、要有一顆平常心。凡事需要付出努力,學箏更是如此,雖然努力不一定能出成績,對於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家長來說,一定要以平常心對待,學箏要出成績,還關乎個人天賦條件,綜合素質等。努力學箏不一定能出成績,但這種學習決不是無用功,對個人的總體素質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已具備先進的科學技術。儘管人類文明已經具備有衛星、宇宙飛船上天與外星進行探索對話的能力,但是萬物的變化發展是要遵循自然規律的。音樂的學習也是這樣,必須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從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勇於探索創新,勤能補拙,慢慢沉澱、積累經驗,這樣才可以把古箏這一中華民族的古老樂器演繹得更為出色,更好地體現古箏的精髓,使中華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