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類閱讀中干擾項的設定歸類辨析

  高考新課標卷語文開門見山就是一道現代文的閱讀選擇題。現代文的閱讀選擇題主要取材於社科類或科技類文章,它以選擇題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形式出現,稍不加註意就會使考生與正確選項失之交臂。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實用類閱讀中干擾項的設定歸類

  1. 偷換概念

  這種干擾項就是把原材料中某個名詞的內容,故意變換成其它內容,達到迷惑人的目的。當考生在辨析此項時,應當注意所表述的名詞同原文的內容是否在概念上相等,有無漏掉或變換了原文中的一些重要字詞。

  例1. 閱讀下文,分析E項從中得出的判斷是否正確。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學會生存》中指出:“人們越來越要求把所有人類意識的一切潛能都解放出來”,然而,“人們的創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響的能力”。

  E.創造能力最容易受文化水平的影響。

  【簡析】不正確。E項中用“文化水平”偷換了文中“文化”一詞,用“文化”這樣相同的字眼迷惑考生,往往使不夠細心的人誤認為正確。

  2. 無中生有

  例2. 閱讀下文,判斷B、D兩項說法是否符合文意。

  這兩位學者是利用直徑為26米的射電望遠鏡,來尋找由浩瀚宇宙深處發出的未知訊號的。他們以波長21釐迷和10.5釐米的電波對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區域分別進行了三次和兩次調查。

  B.“三次和兩次”是指對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區域進行分片調查的次數。

  D.“三次和兩次”是指按照時間***天數***的長短分別進行調查的次數。

  【簡析】均不符合文意。B項中的“分片調查”、D項中的“按照時間的長短”在原文中都沒有提到,所以B、D兩項判斷有誤,屬無中生有。

  3. 強加因果/因果倒置

  例3.閱讀例6第一段,判斷下面說法是否準確。

  D.太空帆船的航速,在月球軌道上比在地球軌道上更大,所以必須在地球軌道上加速。

  【簡析】不準確。“強拉因果”類干擾項的“原因”及“結果”都儘量用原文語句或意思,只是其因果關係不成立,故不準確。D項“必須在地球軌道上加速”的原因是為了“擺脫地球引力”,而不是如選項前半部分所述。

  4. 答非所問

  例4.閱讀《讀書精神的失落》一文,完成:對“是書害了讀書精神”的含義的闡釋,正確的兩項是***文略***

  A. 出版物太多太濫,書籍只是一種商品,並不關心讀書的精神內涵。

  B. 現代人把讀書當作生活的一種點綴和娛樂行為,並不看重書籍的重量。

  C. 閱讀已經成了現代人包裝自己、推銷自己的一種手段,讀書至上的神聖光環已不復存在。

  D.書籍不再是信念和執著的見證,無休止的商業炒作瓦解了讀書人的精神防線。

  E. 現代人將書籍作為工具和玩具,放棄了對社會人生的追求。

  【簡析】正確項是A、D。A、B、C、D、E五項均符合原文意思,而B、C、E說的是“現代人”失落了“讀書精神”,不符合“書”害了“讀書精神”的題意,答非所問,故答案只能是A、D兩項。

  5. 前後倒置

  例5. 閱讀下文,判斷A項說法是否正確。

  按照計劃,到2000年時,陸基衛星發射器將把三個“太空帆船”送入軌道,這些太空帆船在軌道上“揚起帆”並只依靠陽光作動力朝著月球方向航行。

  A. 太陽帆船不用燃料,沒有汙染,是目前最好的航天器。

  【簡析】不正確。A項中“目前”與文中“到2000年時”從時間上不符,故A說法有誤。

  參考例證:1993年高考第28題B項“《學會生存》激發了吉爾福特和威廉斯的探討”中雖然沒有表示時間的詞,但文中表示時間的詞卻是判斷B項正誤的關鍵,《學會生存》是1972年發表的,而吉爾福特在1956年和1965年就提出了智力結構模式,因而B項說法不正確。

  6. 誇大與縮小

  例6. 閱讀下面文句,判斷D項理解是否正確。

  美國市場上現有的抗蛇毒藥物是從注射了蛇毒的馬血中提取的,馬血中的紅血球被去除了,只留下含有數千種不同抗體的血漿,而這些抗體中只有幾種能解蛇毒,這樣患者在使用了這種解毒藥之後,會對血漿中數千種其他的抗體和蛋白質產生若干種過敏反應,而且,使用劑量還必須很大。

  新一代抗蛇毒藥物是從注射了蛇毒的羊血中提取的,其血漿經過提純,使其中僅含能解蛇毒的抗體。在迄今接受這種新藥治療的32位患者中,大多數都沒有產生副作用,沒有一個產生使用傳統解毒藥時經常出現的嚴重的過敏反應。

  D.新研製的抗蛇毒藥物使用時所需劑量小,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

  【簡析】不正確。D項說法的前半部分符合文意,但後半部分就“誇大其辭”了,因為文中用的是“大多數”,馬虎的學生很可能把文中的“沒有一個”看成“產生副作用”的主語。

  例7. 閱讀下面一句話,判斷B項理解是否正確。

  用一種名為木瓜蛋白酶將每一種Y-形抗體的“杆”與其一對“臂”分離,後者才是該抗體與目標化合物結合的部分。

  B.該抗體指能解蛇毒的一種Y-形抗體。

  【簡析】不正確。B項誤將文中的“每一種”說成“一種”,屬於“縮小其辭”,走馬觀花的考生很可能漏讀文中的“每”而誤認為B項正確。

  7. 個別與一般***以偏概全***

  例8.閱讀下文後回答,A、B、C、D是對太空帆船的結構的說明,選出不準確的一項。

  一個劍橋科學家小組在建造歐洲參賽太陽帆船的挑戰中,因為設計獨特而處於領先地位,它設計的太陽帆船將在競賽中同其他太陽帆船一道,在一個載荷艙中由一個衛星發射器***如歐洲阿麗亞娜火箭***送入大約1萬公里高的軌道上。進入軌道後,它將展開成為3萬平方英尺的帆,並環繞地球許多圈,速度逐漸增加,直到達到擺脫地球引力並進入月球軌道的速度。

  太陽帆船可以用同風箏相似的方式來通過改變形狀***從錐體到平板甚至是馬鞍形***而加以操縱。與雨傘的脊相似的靈活的金屬脊決定著帆船的形狀,而且根據地面指令,金屬脊還能受熱致彎,從而改變帆船的形狀……成功的關鍵是位於帆船中部的一顆小型太陽能通訊衛星。該衛星為地面的導航人員提供視訊影象,帆船的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安置在衛星內。

  A. 有一張面積為3萬平方英尺的帆。

  B. 帆中有傘脊一般的靈活的金屬脊。

  C. 船中有一顆太陽能通訊衛星。

  D. 衛星中裝有計算機控制系統。

  【簡析】A項不準確,因為“面積為3萬平方英尺的帆”是劍橋科學家小組建造的帆船的結構情況,其他帆船的帆的面積不一定為3萬平方英尺,這是“個別”與“一般”情況的置換,也就是說,“個別”情況不一定能代表“一般”情況,這是我們應該注意的。

  8. 未然與已然

  此類干擾項就是命題者故意把現實中未發生的事實***又稱“未然”***判斷為已發生***又稱“已然”***或把已發生的事實判斷為未發生,。此類干擾項只要認真辨析,抓住關鍵字眼,是不難判斷出來的。

  例9. 如原材料“科學研究發現,複眼見於昆蟲和節肢動物,它由許多獨立的晶體組成……新的顯微機械加工技術使研究者可以製造出模擬昆蟲眼睛的極小的人造複眼。研究者甚至想辦法將多個晶體環繞一個半球形物排列,有朝一日或可用它來製造視野能達到360度的裝置。”

  干擾項設定為:“研究者可用多個複眼晶體環繞成的半球形物製造視野達到360度的”。

  經過辨析我們會發現,原材料所說“有朝一日或可用它來製造視野能達到360度的裝置應用於化妝培訓行業。”是屬於研究方向,只是表示將來有可能出現,而這只是一種假設的情況,而干擾項卻判定為“已經”的事實,這就違背了原材料意思。

  與此相類似的干擾項還有“可能”變“一定”***或然與必然***,“未知”變“已知”等。

  9. 必要與充要

  這種干擾項就是命題者把閱讀材料中的邏輯關係混淆在一起讓考生判斷推理,常見的是混淆“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的關係。“必要條件”的判斷特徵是“無甲必然無乙,有甲並非必然有乙”。如,“只有存在空氣,植物才能生長”一句,沒有“存在空氣”這個條件,植物必然不能生長,但有了“存在空氣”這個條件,植物也不一定必然能生長。

  而“充要條件”的判斷特徵是“有甲必然有乙,無甲必然無乙”。

  例10.我們看原材料:“超聲波清洗技術是功率超聲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主要是利用超聲波在液體中的空化作用將物體表面的汙物層剝離,從而達到清洗的目的……它不僅能把附著在物體表面和死角內的汙物打散,而且振動加劇溶液的脈動和攪拌,更增強了清洗的效果。因此,超聲清洗已成為國內外最有效的清洗手段。”

  干擾項設計為:“將物體表面的汙物剝離,達到清洗的目的,是離不開超聲波清洗技術的。”

  通過辨析材料,我們可以知道“超聲波清洗”只是“將物體表面的汙物剝離,達到清洗的目的”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要條件,即沒有這個條件未必就沒有這個結果。

  10. 描述當解釋

  在理解重要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時,一些描述性的說明或補充性的闡釋,並沒有準確揭示事物的特徵。

  例11.從對"沙塵暴"的解釋中,選出最準確的一項,B項"沙塵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態平衡的一項工程".此句雖可在原文中找到,但它只是一種描述性的說法,並沒有揭示出沙塵暴的本質特徵,是無效資訊。

  本文僅就原閱讀題中某一段落進行閱讀,或對某一選項的正誤進行分析,這樣文字少,讀者的注意力集中,失誤率較低。如果面對整個現代文閱讀,面對大量的文字、紛繁的選項,考生對選項認真辯析、增強抗干擾能力就尤為必要了。

  解答高考現代文小閱讀題,通常採用三遍閱讀法,即

  ①第一遍:閱讀全文,把握思路,領會主旨,勾畫關鍵句;

  ②第二遍:結合題幹,重點閱讀,勾畫相關資訊;

  ③第三遍:對照題乾和原文,辨明干擾項,找出選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