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人際關係產生原因

  距離縮短的表現。它是人際關係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自我人際關係產生的原因一般分兩種。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外部因素

  1. 不同個體的差異 每個人都是有著不同個性的個體,他們來自於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習慣和經歷,因此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等。這些差異很容易導致不同的人際關係。

  家庭環境的差異:

  ①貧富差異。家庭條件好的學生自小就生活優越,養尊處優,在與同伴交往過程中,均選擇與自己家庭條件相似或相同的人,而家庭條件相對較差或貧困的大學生也是隻與相似處境的宿舍同學交往。較為貧困的學生多數人際交往比較被動,有困難也很少與同學交流,由此引發了人際關係的交流阻礙。

  ②城鄉地域的差異。城市中成長的大學生視野相對開闊,人際交流頻繁。而在農村成長的大學生受地域環境的侷限,接觸新鮮事物少,教學裝置低,交友、交際有限,所以有些城市學生認為農村學生見識少。而農村學生則認為前者自私、霸道、冷漠。地域差異有時也會引起人際衝突。有些北方人說南方人斤斤計較,南方人說北方人粗魯等等。

  ③獨生子女家庭的差異。有心理專家指出,當前獨生子女大學生心理問題比較突出。由於獨生子女在眾多恩寵中長大,逐漸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一切都考慮自我利益,很少考慮到他人的感受,也很難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這些性格特點就極易引發人際關係矛盾。 生活習慣的差異,大學生都已經在各自的生活圈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有些不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越發難以去除,根深蒂固地存在於人的一切行為當中。當然這與其多年來所處的家庭、地域等有關係。在同一時間和空間裡,具有不同生活習慣的人之間必然要發生衝突。你需要休息的時候,別人卻在說話,打鬧,不考慮你的感受,你想放聲唱歌的時候,他人卻想要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你喜歡把鬧錶放在桌上提醒自己的時間觀念,有些人卻討厭在睡覺時候聽見它滴滴嗒嗒的聲音。這樣的情況實在太多太多了,這些瑣碎的小事看似微小,往往就是引發激烈人際衝突的導火索。

  個體的差異:在當今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也崇尚個性的全面發展。大學生們在興趣、氣質、性格等方面的差異,造成了各種人際交往的不和諧。大學生往往喜歡與自己愛好相同或相近的成員交往,而有些大學生喜歡與自己性格互補的人接觸,如性格外向的人,有些就喜歡同性格活潑的人共同學習生活,覺得比較有共同的語言和內容,而有些則喜歡同性格稍內斂的夥伴接觸,達到互補的良好狀態,這就是不同個性特徵的人有著不同的心理需要,這樣的結果就易形成小團體。

  2.缺乏交流技巧 人際關係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和諧的人際關係需要科學的交往知識和技能。當今大學生無不是從深山題海中拼殺出來,幾乎沒有閒暇的時間和精力用來進行和諧的人際交往,學習交往的技能技巧,他們的人際交往技巧和技能是來源於自身原始的、經驗性的,他們對人際交往的技巧、造成人際衝突的原因、面對人際衝突的應對方法所知不多,也不知如何處理和解決。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當中,大學生往往憑自我感覺,憑情緒和自我經驗來處理各種人際問題,這樣就很難適應新環境下複雜的大學生活,很多情況下反而會造成人際衝突,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3.社會影響 社會物質文明的發展使道德觀念被弱化,人們的誠信度不夠,大學生的誠信品質也受到了質疑。而沒有誠信就很難進行良好的溝通,也就不會有彼此間的相互理解和包容,更不能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其次,當今社會追求個人利益。在大學生活中,它表現為強調自我,以自我為主,忽視其他人的需求,一旦發生這種矛盾,就很容易導致人際衝突。再次,社會生存原則是當代大學生面對著就業壓力,在學業等各方面充滿了激烈的競爭。為了使自己在競爭中處於優勢,獲得更多的利益,一些人往往不擇手段,這種為了個人利益而進行的爭鬥,增加人際衝突的可能性。

  :內部因素

  1.自卑心理 進入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一切都需要學著去適應。學習上,有些人在從前可能是三好學生,優秀幹部,班級裡的佼佼者,很可能在大學裡就排在了後面。生活上,從一切由父母照顧變成了什麼都要自己去處理和適應。同時,看到周邊與自己同時入校的夥伴在學業、社會實踐、學習工作等方面取得一些驕人成績的時候,那些強烈的自我失落感就產生了。另外,家庭經濟情況、社會地位即自身的某種生理缺陷等原因,可能會給大學生的相互交往帶來不良影響。

  2.自傲心理 嫉妒心理是由於嫉賢妒能,不願意別人超過自己而產生的一種心理情緒體驗。嫉妒者因心靈巨大的創傷或某種無法補償的缺陷,無力或不敢與強者競爭,或因為怕吃苦而不想與別人競爭,又容不得別人的長處與優勢,害怕別人超過自己,心理上發生矛盾,失去平衡,便自覺或不自覺的貶損別人,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