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學習方法態度

  好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是什麼?在學習上要始終保持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怎樣學習成績才會直升不降,但是很多學生往往忽略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導致學習成績一直提高不了。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一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祕訣

  有時候成績不好,我們往往歸結於自己不夠努力;然而努力過後,下一次仍然考不好,我們就會懷疑自己不夠聰明。這種在心理上的自我否認,會造成惡性迴圈,對以後學習成績和各種能力的提升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

  愛迪生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祕訣。”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學習成績提上去。它在學習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能讓你把已有的知識、能力發揮到最好的狀態。可以說,自信心的調整是重於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的。在學習過程中,心裡踏實,充滿自信,就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做題;心理積極,就能夠不斷地將壓力轉化為動力,保持對於學習的熱情,不被暫時的失意所擊敗。

  其實,自信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素質。在自信心激勵方面,除了自己的不斷努力,我還得感謝我的父親!

  記得剛上初中的時候,我的成績並不怎麼冒尖,當時同宿舍有個女孩子,學習成績又好,人緣又好,真讓我羨慕。我也曾多次向爸爸提起。

  一個星期天,爸爸送我回宿舍,憑感覺,爸爸很快就認出了那個女孩。去教室的路上,爸爸問我:那個女孩是不是某某?我覺得奇怪:我並沒有告訴過爸爸哪一個是她,爸爸是怎麼認出來的呢?於是我問爸爸:“你怎麼知道?”

  開始爸爸不告訴我,說這是祕密。在我的一再要求下,爸爸說了一句讓我至今記憶猶新的話:

  “因為她的眼睛像你一樣透著靈氣!”

  某某女孩本是我學習的榜樣,爸爸居然說她的眼睛像我一樣透著靈氣!這話給了我莫大的鼓舞!從此我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功課,我不再用羨慕的眼光看別人這個好那個好了!因為我心目中最重要的一個學習榜樣,居然還是“像我一樣透著靈氣”的,我只要把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就會是最棒的!

  當然,別人有優點,我們向別人學習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以自信為基礎。在此,我也希望天下做父母的,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不要老覺得自己孩子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正如父親常對我說的:“每個人都是大自然的精華,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有理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能夠激發人的活力,排程人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某一方面。如果我們把興趣調整到學習上,並且以此為樂,我們就會比別人多出許多精力,勝算也就大一些。更重要的是,興趣能調動人的求知慾。這種求知慾,會使我們不放過從自己身邊劃過的每一個知識,從而激發出別人難以做到的對於學習的一種衝勁。

  培養學習興趣並不是一件難事,在這裡我介紹兩種方法:

  1、人一定要有遠大夢想,並且認識到功課的學習對於實現夢想的重要性,努力地投以極大的熱情並以此為樂。

  人這一輩子,雖然讀書上大學不是唯一的一條路,但是在當今發展中的中國,在我們家族沒有強大的政治背景或強大的經濟後盾的情況下,讀書成才畢竟還是最好的一條路。何況學習能力的提升是一輩子受用的事,將來即使自己創業當老闆,也還是要學習。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沒有學習能力的人是很難長久立足的!

  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就會努力爭取學得好一點,一方面,這樣能得到別人的鼓勵與認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們總會對自己投入了較多時間和精力的事物更具有好感,所以它可以培養我們對學習的興趣。

  2、保持愉悅的心情,保持精力充沛的狀態,不要讓自己太過疲憊。

  如果一個人總是疲勞的時候讀書,一學習就想睡覺,長此以往,學習和睡覺之間建立了條件反射,學習的時候總是無精打采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上課總愛打瞌睡的緣故了。另外,疲憊時學習,效率低下,容易對自己產生失望情緒,不利於進一步的興趣培養,甚至會動搖自己的自信心。

  為了讓自己保持良好的狀態,我建議:可以在學習前做一些使自己身心愉悅的事情***比如深呼吸、遠眺、聽聽輕音樂、想想開心事***,把自己調整到精力充沛的狀態。學習的時候保持這種愉快、良好的狀態。以後,愉快與學習形成了條件反射,一學習就高興,一高興就學習。這樣非常有利於培養學習的興趣。

  三

  瞭解不同年級的主要學習任務。

  初一***高一***年級:《教學大綱》要求我們掌握的知識量比較少,這一年級最重要的學習任務是:學習方法的學習、學習習慣的養成。這比我們在班裡、年級裡考個前幾名還重要。我的很多同學,高一不怎麼的,到了高二下期突然厲害起來了,其實基礎是在之前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

  初二***高二***年級:《教學大綱》要求我們要掌握的知識量在初***高***中三年裡面是最多的。這一年的主要任務是用他在第一年所掌握的方法去學習新知識。建議大家除了按時做作業,一定要多看輔導書,多做輔導練習。

  初三***高三***年級:所要掌握的新知識也比較少,是複習鞏固、衝刺中***高***考的決勝期。高三的時候,我的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感覺:自己突然厲害了很多,原來不會的現在都會了。所以我個人覺得,複習***特別是第一輪複習***是一個讓水平突飛猛進的階段,所以複習的時候大家一定要認真對待,跟著老師的複習進度走,自己額外做一些參考資料,確保知識完全、有效地掌握。

  四

  紮實做好學習的每一個過程:課前預習、課堂聽講、課後複習、階段總結

  要提高學習能力,首先要掌握好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是貫穿在每一個學習過程中的。

  1、課前預習:瞭解新知識,複習舊知識。

  知識的學習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第二天要學的新知識,包含了很多以前學過的舊知識。剛上初中或高中的時候,大部分同學都是很努力、想上進的,但是一個或半個學期後,就開始鬆懈了,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學習越來越吃力了,為什麼會越來越吃力?其實並不是他們新知識學不好,而是他們原來學的舊知識已經忘了,所以學習新知識就越來越吃力了。所以,課前預習不但要瀏覽新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把跟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都複習好。

  課前預習,有三大基本任務:

  ***1***瞭解所學習的內容重點講的是什麼?***學習新知識***

  ***2***瞭解所學習的內容跟已學過的哪些知識有聯絡?***複習舊知識***

  ***3***對所學習的內容有什麼疑問?***提出疑問***

  如果時間不充足,預習的時候不需要面面俱到,但至少心裡要對將要學的東西有個大概的知識脈絡。所以在預習的時候要注意書上的標題和小標題,知道每部分的主要內容,這樣上課時才跟得上老師。

  2、課堂聽講:專心致志地聽,有選擇地記。以聽為主,以記為輔。

  課堂聽講,有兩種現象:一、聽了顧不上記;二、記了顧不得聽。這都不利於學習成績的提高。

  其實,剛上課的時候,幾乎每一個同學都是想認真聽、認真記的,但是聽著聽著,十來分鐘以後,就開始出現兩種現象:要麼聽了顧不上記,要麼記了顧不得聽,為什麼?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個人要同時做好兩件事是很難的。老師們也會告訴我們:上課要認真聽講、認真記筆記!但是怎樣才叫認真聽、認真記呢?我總結了幾點,供大家參考:

  ***1***專心致志地聽:思路要完全跟著老師走,老師講到哪裡就聽到哪裡、想到哪裡,老師問到哪裡,不管有沒有提問到自己,心裡都要有一個答案。

  ***2***有選擇地記:在保證思路完全跟著老師走的情況下,再有選擇地記筆記:

  ***一***記重點:筆記不需要把整堂課的內容全記下來,只記最重點的內容。

  ***二***記疑點:只記聽不明白的內容;完整的解題過程,只記聽不明白的某一步。不少同學,上課有了疑問,苦思冥想地總想當堂解決,結果問題沒解決,反而耽誤了課堂聽講,就算問題解決了,也是得不償失。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把疑問記下來,課後再解決。如果老師講到了書上的例題或某個知識點聽不明白,就在書上做個記號,以後複習才有重點。

  ***三***記亮點:聽課時如果忽然有了新思路,用三言兩語迅速記下來。很多同學思維都很活躍,上課時常常會有自己的新思路。有些人退步就是因為只顧沿著自己的思路去想而耽誤了課堂聽講。最好的辦法是:用最短的時間快速把自己的新思路記下來,留到課後思考。

  3、課後複習:先複習後寫作業。

  關於課後複習,我不贊成以下兩種做法:

  第一種:放學後就開始寫作業,不會做的時候,翻書、翻筆記,把答案抄上去。結果是:作業會做,考試不會考。

  第二種:從頭到尾全部複習。不分主次,平均用力;不管會與不會,重複用力。結果是:學得辛苦,但效率不高。

  因此,我建議大家:

  首先,整理筆記:一是把老師講的難懂的東西都理解了,把老師講的例題吃透了。二是整理書上那些很繁瑣、內容很多、很詳細的公式和知識點,感覺亂的地方都整理一下,我的習慣是都抄一遍,順便練練字。當然,也不要真的抄很多,要善於使用一些縮寫,提高效率。

  其次,看書,老師上課說過的例題,都看一看,加深印象。很多例題都有一些很好的結論,也可以記下來。

  第三,寫作業:寫作業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為什麼有些同學作業會做考試不會考?是因為沒有做到“規範化訓練”。

  所謂“規範化訓練”就是要做到:一、嚴格的時間限制,二、完全獨立的狀態。就像我們數學老師常說的“平時高考化,高考才能平時化”。

  4、階段總結:畫“知識樹”。

  學了一段時間***或一個章節***以後,把這部分的知識點列出來。快期末的時候,再把每次的小結整理出來,畫一棵“知識樹”,沿著這棵“知識樹”再去尋找、複習各個知識點。這樣就做到了:把厚書讀薄,把薄書讀厚。

  五

  正確把握學習的方向:重基礎、重精華、重方法、重自學

  1、重基礎。全國各地每年的中考、高考標準試卷,基礎題大約佔了80%,綜合拔高題僅佔20%。要想考得好,必須保證基礎題少丟分,甚至不丟分。很多人在考試以後,每門功課都有因為基礎不牢丟的分,不少人認為是粗心造成的,其實不然,我認為在考試中不存在所謂的粗心,而是對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全面、不準確、不熟練。

  2、重精華。多年來的中考、高考試題,對於某一個知識點或某種解題能力的考查,出題的方式主要就那麼幾種,這就是“題海無邊,題型有限”。因此我們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各種題目型別的歸納和解題思路的總結,並儘量把總結寫在本子上,從而達到做一道題會一類題的目的。對那些很簡單自己明顯已經會的題,就不用再重複做了。

  明白了以上兩點,我們就要力圖掌握過硬的基礎知識,這是學習的核心問題。紮實的基礎可以使成績穩定,使我們每一次考試都無所懼怕而坦然面對。

  據我理解,做題是打牢基礎、提高成績最好的方法,老師留的題一定要做,同時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補充一些練習。但不同的人做題會有不同的效果。做題少的人不一定學習差,做題多的人也不一定就成績好。

  為什麼呢?

  因為選題上是有學問的。做什麼樣的題要根據自己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來決定。如果要使自己基礎更加牢固,做題更加熟練,就需要找一些比較普通但涵蓋面廣的題來做,這種題不厭多做,甚至可以做上幾遍;如果要改掉自己做題時常犯的一些毛病,就找一些類似的題目做,或者把犯錯的題目抄起來***儘量多抄些***,隔一段時間以後再做。對於部分基礎比較好的同學,要多見識各種型別的題目,就要找一些新穎的題;如果要鍛鍊自己的解題能力,就要找大題難題由淺入深地做下去。

  要把平時的做題當成考試,用認真的態度對待,就像我們老師常說的一句話——“平時高考化,高考才能平時化””***這些話在前面“寫作業”部分提到一次,這裡再提一次是因為它的確很重要***。做題一定要做細,要落在筆上,最好在紙上寫出過程。只有做精做細,才有條件將來做大做強。做題一定要心平氣和,不要浮躁。如果沒有充足的時間就不要做題***指理科題***。當然,抽空做題也不是不好,但最好把細微的時間用到文科上,這樣文科和理科就能夠綜合地發展了。

  最後,做完題一定要總結歸納,把同類型的題放在一起,比較、琢磨,舉一反三。這樣的效果非常好!

  3、重方法。前面所說的大都是學習方法。關於學習方法,我們還要認識到兩點:

  ***一***學習方法不是天生的,是一點一點學習得來的。

  當然,如果有人進行適當的指導,那是再好不過的事了,如果沒人指導,也不要灰心,因為:

  ***二***學習方法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我們的。

  每個人都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好的學習方法,因為:

  我們每個人都是大自然的精華,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有理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4、重自學。在小學的時候,老師是扶著我們走的,所以我們不容易摔跤;到了初中,老師只是領著我們走,我們只要留心,也能跟上;但是到了高中,老師是在看著我們走。怎麼走,大部分要靠我們自己去摸索。所以升入中學後,尤其是升入高中後,自學習慣的養成和自學能力的鍛鍊相當重要。如果“課前預習、課堂聽講、課後複習、階段總結”這幾個階段都能夠按照上面說的去做,又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把握好“重基礎、重精華”的方向,那麼,學習能力的提升將是必然的結果!

  六

  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分析考試結果。

  考過試了,就很自然地要分析考試結果。分析得正確與否,關係重大。

  第一步,想一想,這次考試自己滿意不滿意,對什麼滿意,又對哪些方面不滿意。結論一般是一下兩種:

  1、考得不好!但不代表我不聰明,我努力,我就不信下回考不好!

  2、考得好!但說明不了什麼問題,一時僥倖,還得努力!

  第二步,分析每道題丟分的原因:是粗心丟分、知識不牢丟分、還是因“不會”而丟的分?

  1、粗心丟分:看錯、想錯、算錯、抄錯、還是書寫不規範?

  2、知識不牢:知識不熟練、掌握不全面、理解不深入、還是舉一反三能力差?

  3、不會丟分:缺少思路、缺少方法、題型生疏、還是概念生疏?

  第三步,建立“錯題本”。

  錯題本的作用:考前複習有針對性,保證曾經錯過的題不會再錯。

  錯題本的內容:日期、原題、錯解、錯誤的原因、正確的解法。

  第四步,制定下一步的學習計劃。

  在學習上,貫穿始終的就是計劃的制定。計劃分為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兩種。短期計劃要不停地制定,例如:晚上先寫什麼作業,最近幾天的主要任務是什麼***做哪些課外題、攻克哪方面的難關……***這都很好制定。長期計劃制定以後,必須謹記,必須堅持,要有耐心!

  計劃的制定切忌過高過大,尤其是短期計劃,制定時必須考慮到它的可行性,而且每一步都要按照計劃實行。制定計劃還要重視它的指導性,必須要看出通過計劃能讓你的效率提高,你的學習、生活不再是那麼沒條理了。

  由於制定長期計劃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內容比較多***如:自身的基礎,自己的人生目標等等***,這裡就不再細說了。

  七

  不要想在短時間內獲得巨大的進步

  有的時候,努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獲得成效的。我們不要希望在短時間內獲得巨大的進步。想在短時間內迅速收穫巨大的成績,很難。我們的學習都是循序漸進的,積累在於點點滴滴,一時半會看不出巨大的進步,但如果放到長遠上看,我們會驀然發現相比以前的自己,水平已經大有長進。

  當然,在日常學習中“突然很厲害”的人似乎很多,但其實他們的“突然”都是建立在長久努力的基礎上的,這是量變達到質變的道理。

  所以在這裡,我建議:一定不要太希圖短時間內獲得巨大進步,學習一定要有耐性,要一絲不苟地按照計劃來做,並始終相信結果是美好的。

  八

  要勞逸結合

  學會“玩”。玩,主要指在學習之餘要有一定的興趣愛好,還要通過玩來放鬆身心,使下一次的學習更有效果。興趣愛好可以使人有機會調整自己的精神狀態,通過更換自己的注意力所在,來調整自己的興奮點。我建議:課間十分鐘一定不要趴在桌子上睡覺,到走廊上遠眺或和朋友聊天都是很好的辦法;早晨和傍晚,做做消耗體力的運動***比如跑步***能夠緩解腦力上的疲勞。

  學會“偷懶”。“偷懶”實際上是指尋找更好的方法。對於簡單的題目,如果已經做過很多遍的,就不用再花時間去做了,跳過;當遇到一道十分複雜的題,一時難以攻下,不要急於苦思冥想,也不要直接去看答案,先放在一邊,有空閒而且精神狀態很好時,再想想有沒有好的方法。這樣不僅節省了解題時間,也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少女生理科學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不懂得“偷懶”。

  多看看文學書。不是說理科生就不要讀文學了,看看文化大家的著作不僅能拓寬自己的視野,還可以培養人的內在修養。經常做到以上幾點,可以使我們變得有靈氣。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不那麼努力卻會取得很好成績的道理。我建議,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看一些散文或者哲理故事書,古典詩詞、小說也可以,讓自己的大腦放放鬆,吸吸養料。

  九

  要正確對待網路

  充分認識到網路對我們學習、成長的的重要作用:網路是重要的學習工具。

  當今資訊時代,全球的資訊已相當發達,網際網路為我們的學習、成長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捷徑,我們要學會利用網際網路,學會上網查詢學習資料,瞭解各種資訊。

  但是也要充分認識到:網路它僅僅是一個工具,是我們聰明的人類發明的,用來為我們人類服務的。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就在於人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但是有的人卻只顧沉迷網路:聊天、玩遊戲,甚至上一些上不良網站,這就不是我們在使用工具,而是我們被工具使用了,即:我們成了遊戲開發商以及那些不良網站賺錢和傳播不良思想的工具了。這種人,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慧人了,因為他成了別人的“工具”。所以我們要學會正確選擇和使用“網路”這個工具。

  寫了九條,不寫第十條了,因為人沒有十全十美的,第十條留給各位學弟學妹自己寫了。最後跟各位學弟學妹說幾句知心話:努力吧!未來是屬於我們的!我們的前輩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已經盡了他們的力了。我們不要苛求父母太多,未來靠我們自己去創造!

  還記得十年前,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國人震驚,當時正讀二年級的我曾幼稚地跟爸爸說:“爸爸,美國佬那麼壞,我們中國人這麼多,為什麼不跟他們打?我們六個人打他們一個隨便打得贏!”

  ***注:本文寫於2009年11月***

  爸爸跟我講了三點:一、現在打仗不是靠人多,而是靠武器,特別是尖端武器,如導彈等;二、中國的武器還不如美國先進,如:美國的導彈能打那麼遠,中國的導彈就不一定能,美國的導彈能打那麼準,中國的導彈也不一定有那麼準;三、中國導彈的數量也沒有美國多,導彈的造價很高,造一顆導彈要花的錢,至少夠我們學校全體師生吃一年。我們中國還比較貧窮,所以不能打仗。我們目前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經濟,只要我們國家富裕了強大了,別人就不敢欺負我們了。

  臨末,爸爸對我說:“曉莉呀,快快長大吧,我們貧窮的祖國需要你呀!”

  當時的我,雖然還似懂非懂,但已經隱隱約約地覺得:自己的努力學習,跟國家的強大似乎有某種聯絡。

  一個人的努力,不僅是為了自己,還有為國家,為社會。不管是終日玩耍、無所事事,還是夙興夜寐、刻苦用功,時光都在匆匆地流逝。作為青少年,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為祖國爭光!為曾經生我們養我們的家鄉故土、父母親人爭光!我們要有很強的責任意識,時刻提醒自己:不能懈怠。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先賢梁啟超的願望,應該成為我們每一位中國少年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