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小孩如何教育

  三歲的孩子開始出現第一逆反期的.這個時期他們有對事物的看法,所以不會像3歲以前聽從父母的話。那麼,3歲的孩子怎麼教育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三歲小孩教育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3歲孩子教育方法

  一、加強早期教育:

  ①語言:鼓勵孩子多說話。通過玩具、看圖說話、講兒歌等促進語言發展。多給孩子講故事。與孩子說話時,態度應和藹、親切。

  ②運動:通過遊戲、模仿操、拿筆劃道道等活動,促進孩子肢體大運動和精細運動。

  ③心理:家庭氣氛和諧,孩子做錯事時以理教育,維護孩子的自尊心,激發向上的心理。

  定期健康檢查,預防疾病。

  預防意外事故:家中的電源、熱源等易引起幼兒外傷的設施應放置在孩子不容易拿到的地方。

  做好計劃免疫:此期應進行百白破類毒混合製劑的強化接種。

  二、學齡前期

  學齡前期指3~6歲。學齡前期兒童體格生長仍穩步增長。神經心理髮育迅速,精細動作發育接近協調;語言、思維、想象力日漸成熟。此期的孩子不僅會自己穿脫衣服,書寫數字,玩精細玩具,而且好奇心大,喜言多語,多動。如飲食無規律,吃零食過多,則影響營養的攝入與吸收,易患貧血、厭食、營養缺乏等疾病。

  ***一***保健要點:

  1、合理膳食:食物應多樣化。定時進食、少吃零食,不挑食,甜食和冷飲食限量攝 入。

  2、學前教育:學前教育有極重要的作用,該期的教育為入小學好基礎。學前教育包括:學習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及品格、毅力的培養。

  3、合理安排日常活動:保證充足的營養、睡眠。多進行戶外活動、遊戲等。家長應培養孩子正確的坐立、書寫姿勢。看電視的時間不過長,每看半小時到1應休息一下。

  4、定期健康檢查,按時免疫接種。每半年到1年檢查一次,家長應帶孩子到指定的社群醫院進行血壓、齲齒、視力、吃力、貧血的檢查有異常及時矯治。

  5、預防意外事故。學齡前兒童活潑好動,少有主觀感覺疲勞,而對外界環境的危險因素的危害意識不到,因此,外傷,藥物、毒物中毒,交通事故的情況相對較多,家長及保育人員應教給孩子交通安全知識,如不要在大街上玩耍,穿越馬路要有家長帶領,應注意躲避汽車、自行車等知識。家中的藥物及不能食入的有毒物品***蟑螂藥、老鼠藥***應放置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

  ***二***父母教育孩子的態度

  1、允許寶寶撕東西、揉東西

  1~3歲左右的孩子,腦海中開始浮現物體的形象,對創造東西的遊戲逐漸感興趣。但此年齡段的寶寶,小肌肉發展還是很有限的,手指也不太靈活,所以,做出來的東西常常跟他所想的不符合。父母可先教他玩一些簡單的遊戲,如,撕紙或把紙揉成團,這不僅能培養他的手指靈活性,還能發揮其創造力。

  2、正確對待寶寶的提問

  1-3歲寶寶身心發展迅速,好奇心越來越強,會經常反覆地問“這是什麼”、“怎麼回事”等等,有時甚至會問一些連父母都非常為難的問題。寶寶好奇、好問是一種好現象,說明寶寶有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這也是他善於思考的表現。……

  從小給孩子制定嚴格的標準,規範孩子的行為,真正做到明是非,懂道理是很重要的。這樣可以讓孩子從小養成嚴格要求、奮發向上、樂觀自信、規範行為,明辨是非的目的。具體做法如:1.讓孩子知道學校的規定都是有道理的,即使存在缺陷也是在不斷完善中,所以作為學生要嚴格執行學校的規定,做遵守紀律的模範。2.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作業完不成是一種瀆職行為,所以在完不成作業的情況下家長可以強制不允許看電視、上網,沒有商量的餘地,其實這樣時間久了孩子也就習慣了。3.教育孩子要有感恩的心,讓孩子從小感謝社會,感謝老師,感謝家長,感謝同學。例如:孩子小學畢業後我請小學老師吃飯,小學六年都沒有請過,老師不理解。我和老師說我請老師的目的不是我感謝老師,因為教好孩子是老師的職責。而我的目的是刻意培養孩子有一棵感恩的心。4.我們在制定標準,規範孩子行為的時候,一定要和孩子一起,讓孩子參與,這樣就會增加其主動遵守的自覺性。

  三、父母對孩子教育的心態

  1.蹲下去.

  這不僅指身體上的蹲下去,而是指心態上的蹲下去.有時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議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長就會大發雷霆.其實,你應該考慮一下你的建議對於小孩來說是否合適.不妨換一個角度,從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親都喜歡逛商場,但小孩子不一定喜歡,為什麼?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會發現:你看到的是琳琅滿目的商品,他***她***看到的是琳琅滿目的腿.你如果埋怨他***她***不聽話,你有道理嗎?所以,在小孩不聽話的時候,最好換一個角度去想,這樣,教育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一點!

  2.走過去.

  小孩為什麼不願與大人們交流,不僅僅是什麼代溝的問題,更主要的是我們這些成人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出現,不願做他們做朋友.試想你整天擺出一幅長者的臉孔,以一種教訓的口氣,不停的抱怨,不停的責備.他怎麼會聽你的話呢?我開家長會的第一句話就是:請大家關上手機,認真的聽兩個小時;如果你連兩個小時都堅持不下來,你有什麼資格來責備你的小孩,要知道他***她***每天在教室裡要坐上八九個小時,不說學習,光只是坐都不好受,可是我們有哪位家長能體會小孩的苦處呢?

  我與自己的小孩是最好的朋友.我從不責備他,當然有問題的時候,我只是幫他分析產生的原因.所以我與小孩的關係很好,他也很樂意向我講一些他的趣事或苦惱,和我探討一些他這個年齡不懂的問題.這樣做當然不夠.我一星期,不管工作多忙,總是要抽出一兩個晚上的時間與他一起活動活動.比如,打球,散步,讀書,看電視什麼的.所以要想小孩與你交流,作為家長,必須學會與他成為朋友.

  3.放開手.

  現在的小孩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是不爭的事實.怎麼造成的呢?還不是我們大人們的原因。在家裡,你什麼事都給他代勞了,他用什麼來鍛練自已的能力?而我們往往卻給自己找一個藉口:只要你學習搞好了,其他事不用你操心。這裡,我們恰恰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生活的能力與學習能力的相通性,或者說相互促進性。我的小孩從三歲起就開始自己穿衣,平時的日常生活的一些事務全部由他自己獨立完成。到現在,他自己洗衣,自己做飯***我們值班的時候***,自己清理房間,自己收拾學習用品,等等。所以,他的動手能力很強,說實話,有時候,作為父親,我都很祟拜他.比如,他做的手工之類的作品,簡直太有特點了,可以算得上是工藝品.這些我都收藏著,他不在家的時候我就拿出來欣賞.再舉一個例子:兒子上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早上上學沒有帶作業本,我也不作聲.結果那天被老師罰了站.回家後,他責怪我為什麼不提醒他,我說,自己的事自己做.從此,他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的事情.

  一個自理能力強的人,就是一個做事有條理的人,也是一個思維有特點的人.這些素質表現在學習中,其潛力是無法想象的.所以我奉勸家長們儘量放開手去,讓小孩自己完成他自己的事.這樣對小孩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

  4.多鼓勵.

  一個人的健康成長總是離不開鼓勵的.我想這一點家長們都知道.關鍵是如何鼓勵,以什麼方式鼓勵,在什麼時候鼓勵.這些家長們未必都十分清楚.這裡有幾個誤區:第一,一味地強調物質鼓勵.小孩考好了,他提什麼要求都可以,考差了可能什麼也得不到了.第二,不適當的鼓勵.有些家長機械地認為,提倡鼓勵就是不管小孩做得怎麼樣,都是一樣的鼓勵.到最後,可能你的鼓勵對你自己而言都沒有什麼公吸引力.第三,從來不鼓勵.認為嚴厲可以讓小孩更好的成長.、

  三歲兒童的教育方式

  ***一***在遊戲中發展兒童的認識能力

  可將兒童認識的事物編成遊戲,在兒童玩的過程中讓兒童自然地認識這些事物。通過遊戲練習兒童各種感官能力。

  ***二***發展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

  要讓兒童接觸更多的人,有成人,也有年齡不同的兒童,在接觸中鍛鍊兒童的交往能力。在家庭中,應創造一些條件讓兒童有機會和夥伴一起玩,兒童只有在直接接觸中才能體驗到自己和別人的關係,在接觸活動中不斷適應、彼此關心、並學會怎樣一起玩。

  ***三***培養兒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習慣

  3歲的兒童身體和手的基本動作已經比較自如了,能夠掌握各種大的動作和一些精細的動作,所以生活自理能力的練習要在此時抓緊培養。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幫助下,讓兒童獨立做一些事情,兒童可以漸漸學會。家長們的包辦代替只能養成兒童模仿大人生活的習慣。

  ***四***正確對待兒童的“反抗行為”

  3歲兒童可以按大人提出的要求去行動,但一有機會便要採取獨立的行動。如果成人不允許兒童的這些獨立行動,採取預先限制或當時強行制止的方式,兒童就會表現出情緒煩躁不安和反抗。兒童的這種“反抗”一直會延續到4歲。對待3歲兒童出現的反抗行為重要的是理解和滿足兒童要獨立行動的要求,儘量多地創造一些條件滿足於兒童做多種活動的要求,使兒童有事可做。一旦發生了反抗行為,成人不要對兒童急躁,更不要和兒童對抗,要耐心詢問,設法創造條件去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