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法制名言

  什麼是法?法就在於人們平時的一舉一動,法制就是法律制度,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範。我國古代起就已經有法制了,有哪些名言是關於古代法制的呢?今天小編為你分享的是的內容,希望你會喜歡!

  精選

  1***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2*** 法不殉情。

  3***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4*** 立法之業,益為政治上第一關鍵,覘國家之盛衰強弱者,皆於此焉。

  5***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6*** 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

  7*** 聖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

  8*** 喜不可從有罪,怒不可殺無辜。

  9*** 所以能制勝於天下者,用法明也。

  10*** 以至詳之法曉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11*** 誅不避貴,賞不遺賤。舉事不私,聽獄不阿。

  12*** 守一而制萬物者,法也。

  13***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14*** 一民之軌,莫如法。

  15*** 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無。

  16*** 法無古今,惟其時之所宜與民之所安耳。

  17*** 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

  18*** 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19*** 法施於人,雖小必慎。號令不虛出,賞罰不濫行。

  20*** 吏不良,則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則有財而莫理。

  集錦

  1*** 國無常治,又無常亂,法令行則國治,法令馳則國亂。***漢、王符《潛夫論、述赦》***

  2*** 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勸其德而樂其政,邪人痛其禍而悔其行。***漢王符《潛夫論、斷訟》***

  3*** 法生於義,義生於眾適,眾適合於人心,此治之要也。***漢、劉安《淮南子、生術訓》***

  4*** 法出於儀、威於義。 蘇軾《王振大理少卿》

  5*** 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舉天下惟法之知。 蘇軾《策別第八》

  6*** 以至詳之法曉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蘇軾

  7*** 寧正以逆眾意執法而違私志。

  8*** 法者,編著之國籍,設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

  9*** 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

  10*** 治國無其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

  11*** 賞不避仇讎,誅不擇骨肉。

  12*** 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13*** 而正方圓;聖人能生法,不能廢法以治國。

  14*** 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漢書、王尊傳》

  15*** 知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為吏者枉法以害民。***漢、劉安《說苑、政理》***

  16*** 法立於上則欲成於下。 蘇轍

  17*** 立法設禁而無刑以待之,則令而不行。 蘇轍

  18*** 聖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 宋、陳亮

  19*** 治國者,必以奉法為重。 《三國演義》

  20*** 法無古今,惟其時之所宜與民之所安耳。 張居正

  推薦

  1*** 善製法者,為匠人之用矩,不善製法者,如陶人之用型。***明、莊元臣***

  2*** 立憲利於國,利於君,利於民。 清、鄭觀應

  3*** 立法之業,益為政治上第一關鍵,覘國家之盛衰強弱者,皆於此焉。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4*** 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舉天下惟法之知。 蘇軾《策別第八》

  5*** 以至詳之法曉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蘇軾

  6*** 雖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規矩之正方圓也。故巧者能生規矩,不能廢規矩

  7*** 而正方圓;聖人能生法,不能廢法以治國。《管子、法法》

  8***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法法》

  9*** 法立於上,教弘於下。 《三國志、魏書、鍾會傳》

  10*** 設若上無道栓,則下無守法。 ***晉、葛洪《抱朴子、判子》***

  11*** 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唐、馬總《意林、淮南子》***

  12***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王安石《周公》***

  13*** 設而不犯,犯而必誅。

  14*** 當事而立法,因時而制禮。

  15*** 民不舉官不究。

  16*** 曆法禁,自大更始,則小臣不犯矣。

  17***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

  18*** 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

  19*** 人能勝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

  20*** 省刑之要在禁文巧。

看了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