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名言語錄

  科技世界深如海,正如曾國藩所說的,必須有智、有識,當你懂得一門技藝,並引以為榮,便愈知道深如海,一起來看看吧!!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1*** 名節之於人,不金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足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難保。

  2***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 或曰:交處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謗。曰:“去六邪,用四尊,則可矣。”曰:“諫未深而謗君,交未至而則友,居未安而罪國家,家不儉而罪歲,道不高而凌貴,志不定而羨富,此之謂六邪也。自尊其道,堯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親,天下不得而絀也。自尊其己,孩孺不得而娛也。自尊其志,刀鋸不得而威也,此之謂四尊也。”

  4*** 薦賢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5*** 恆言平穩二字極可玩,蓋天下之事,惟平則穩。行險亦有得的,終是不穩,故君子居易。

  6*** 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為主。

  7*** 不見己過,便絕聖賢之路。喜談人過,便傷天地之和。嫉惡心不可不明;嫉惡語不可不忌。

  8*** 盛怒極喜時,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須一商之有識者。不然,悔隨之矣。

  9*** 世間極佔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佔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10*** 以禍福得喪付之天,以贊毀予奪付之人,以修身之德責之己,此是至簡於易之事。

  曾國藩語錄經典

  1*** 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識見。多一分享用,減一分志氣。

  2*** 無為名屍,勘破幻妄也。無為謀府,無思也。無為事任,無為也。無為知主,地知也。然須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實行不去。莊子曰:“吾以無為為樂矣,又俗之所大苦也。”大顛曰:“眾人而不思不為,則天下之理幾乎息矣。”應事接物只是一個情字為累,若無情則無累矣在,故曰聖人無情。

  3*** 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

  4***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禍。小人不知禍福之相倚伏也,則僥倖以為嘗。是故失意之事,恆生於其所得意,惟其見利而不見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5*** 士能寡慾,安於清澹,不為富貴所淫,則其視所物也輕,自然進退不失其正。

  6*** 當至忙促時,要越加檢點。當至急迫時,要越加飭守。當至快竟時,要越加謹慎。

  7*** 才智英敏者,宜加渾厚學問。

  8*** 凡有橫逆來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處之之法,不可便動氣,兩個人動氣,就成了一對小人,一般受禍。

  9*** 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0*** 君子事來而心始見,事去而心隨空。

  11*** 君子之學也,憂不得乎實,不憂名之不得也。君子之仕也,憂不崇其德,不憂官之不崇也。

  12*** 吾常見誇己者,以要譽而受嗤也;吾常見媚人者,以求悅而招鄙也。夫士處世,無為可議,勿期人譽,無為可怨,勿期人悅。

  13*** 甘讓君子其志卑,不讓小人其量淺。

  14*** 聞人善則疑之,聞人惡則信之,此滿腔殺機也。

  15*** 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16*** 慎言謹行,是修己第一事。

  17*** 傷化毀俗者,雖親雖貴,必疏而遠之。清公貞修者,雖微雖踐,必親而近之。

  18*** 人有毀我誚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養其量。

  19*** 規模先要個極大,意思先要個安閒。古之人先約而豐人,故群下樂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審處,故己不勞而事極精詳。褊急二字,處事之古礙也。

  20*** 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誇功,此眾人事;讓美歸功,此君子事;分怨共過,此盛德事。

  曾國藩語錄經典句子

  1*** 寧人負我,毋我負人。

  2*** 人之制性,當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壞之易。若不顧其氾濫,一傾而不可復也。

  3*** 以德遺後者昌,以禍遺後者亡。謙柔卑退者,德之餘,強暴奸詐者,禍之始。

  4*** 君子與小人鬥,小人必勝。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懼禍而誤入小人之黨,亦不可恃為君子而有與小人角勝之心。

  5*** 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

  6*** 水激逆流,火激橫發,人激亂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激之則君子可使為小人。

  7*** 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於人謂之暴,才多於人謂之妖。

  8*** 德不怕難積,只怕易累。千日之積,不禁一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9*** 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保富貴之心事君,則無往而不忠。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10*** 矜名譽,畏譏毀,自好也。忘檢制,肆偷惰,自棄也。自好者,中人也,可導之使為善也。自棄者,民之為下矣。

  11*** 人有求於我,如不能應,當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

  12*** 名節至大,不可妄交非類。

  13*** 凡與人晉接周旋,若無真意,則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無文飾以將之,則真意亦無所託之以出,《禮》所稱無文不行。

  14*** 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

  15*** 二十年來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16*** 氣為心害,養心當先制氣。

  17*** 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18*** 聞人之善而疑,聞人之惡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惡而無善。故不知世間復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會以誣善良,鬼神必殛之。

  19*** 行事常思退一步。

  20*** 因循二事,誤盡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21*** 老來益當奮志,志為氣之帥,有志則氣不衰,故不覺其老。

  22*** 人有過喜談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過惡,聞之漫無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謂大公,以責人之心責己,是謂大勇。

  23*** 學者能高眾也,毋以勝人,行標俗也,毋以繩人,免矣。

  24*** 陰,小人者。陽,君子也。進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畢矣。

  25*** 容耐是處境第一法;安祥是應事第一法;退讓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若將富貴貧賤死生,置之度外,是養心第一法。

  26*** 有惻隱之心者,必有羞惡。

  27*** 責己者當知天下國家無皆非之理。故學至於不尤人,學之至也。

  28*** 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雖不與謀,若從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處此有三道,以至誠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於其間,又其次也。

  29***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紛,此亦不必過為退避也,但因以為利,則市道矣。

  30***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飾己以要譽。所以古人臨大節而不奪,今人見小利而易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