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四大養生機理

  太極拳是一項柔和緩慢的養生運動,每天練習太極拳教學可以達到健康長壽的效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簡述

  有好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太極拳動作那麼慢,比劃比劃難道就能健身。小編告訴您完全能達到健身效果,而且這也是太極拳的運動優勢。

  1、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的古老命題,也是能充分代表華夏文明文化特色的思想模式。天人合一的實質是天人和諧,包含有天人,體,天人相應,天人互感等概念,這些理念在中國傳統保健養生體系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太極拳的練習過程中,就非常重視自我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太極拳健身是科學性的,近幾年,許多科研人員通過驗證,發現練太極拳的人身體機能得到提高,同時練拳的人越練越年輕,出現“逆生長”跡象。

  2、形神兼備

  形神關係是傳統哲學、宗教和自然科學界常涉及到的重要範疇。形指形體.即臟腑身形,神指以五神五志為特徵的心理活動。二者是人作為生命體的兩大要素,缺一則不成其為活著的人。傳統養生非常重視形神共養,太極拳就更注重形神合一。

  3、伸筋

  早在《易經》 中,就有“筋”一詞,《易·繫辭》 說:“筋乃人身之經絡骨節之外廠肌肉之內,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非絡,聯絡周身通行血脈而為精神之外輔。”由此可見最初的“筋”是指廣泛分佈於身體各部分的經絡。

  其實中國民間的許多俗語早已將“健康”“壽命”與“筋長”緊密聯絡起來。比如:“運動強筋骨,吐納良肺腑”“老人多搖扇,筋骨更舒展。”

  研究證實,練太極拳能使身體每個部位都延遲衰老,而且練太極拳能增加骨質密度,防治骨質疏鬆。

  “老筋長.壽命長!”“筋長一寸.壽延十年。”這些俗語聽起來很樸素,卻有深刻的醫學內涵,是數千年來中國民間養生保健經驗的口頭傳承。縮是人體衰老的原因,也是人體衰老的結果。

  人老了,眼花耳聾,腰駝,背弓,腿僵,渾身沒勁。相反你看見一個高齡人,眼不花耳不聾腰不駝,背不弓,腿腳靈活,渾身輕鬆,你一定會相信他還能活很長時間。

  從中醫角度看,衰老與氣虛衰,氣血失常有關。而十二經筋,不僅連綴百骸,還分佈眼、耳、口、鼻、舌、陰器等部位,對這些器官功能活動起著維繫作用。所謂“骨正筋柔,氣血自流”,自然會讓人的五官等緩衰老。

  4、拔脈

  這裡拔脈是指加深呼吸、拉長氣脈。

  太極拳的特點

  ***一*** 輕鬆柔和

  太極拳的架式比較平穩舒展,動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體的生理習慣,沒有忽起忽落的明顯變化和激烈的跳躍動作。

  所以,練習一兩遍太極拳以後,會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會出現氣喘等現象,給人以輕鬆愉快的感覺。由於太極拳具有這個特點,所以,不同年齡、性別和體質的人都可從事太極拳練習。

  ***二*** 連貫均勻

  整套太極拳的動作,從“起勢”到“收勢”,不論動作的虛實變化和姿勢的過渡轉換,都是緊密銜接、前後連貫,看不出有什麼明顯停頓的地方。整套動作演練起來,速度均勻,前後連貫,好像行雲流水,連綿不斷。

  ***三*** 圓活自然

  ***四*** 協調完整

  太極拳不論是整個套路,還是單個動作的姿勢,都要求上下相隨,內***意念、呼吸***外***軀幹、四肢動作***一體,身體各部分之間要密切配合。

  在練習過程中,要以腰為軸,上肢和下肢動作都由軀幹來帶動,並且互相呼應,切忌上下脫節或此動彼不動、呆滯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