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太極拳的三大特點
楊氏太極拳,太極拳的一個流派,是由河北邯鄲永年人楊露禪及其子楊班侯、楊健侯,其孫楊少侯、楊澄甫等人在陳氏老架太極拳的基礎上發展創編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楊氏太極拳的特點吧!
一、欲轉先沉
楊澄甫所傳大架子實腿轉身,即在承重腿實現轉身。如弓步時重心落於前腿則前腳碾轉,又如分腳或蹬腳轉身時用獨立腿碾腳轉身,碾腳轉身需鬆沉下氣不可向上聳起,坐實鬆透,立身中正。
建立起通天徹地的一根力軸,身體旋軸而轉,求得中定的勁勢統領全域性,即以腰為主宰的整體運動形態。
太極拳主張虛則靈靈則變,實腿轉變貌似與此相悖,實則不然,這恰恰是楊氏太極拳的高深奧妙之處,太極陰陽學說有“陰中寓陽,陽中寓陰”之說。
正因為太極拳講究實則虛之,虛則實之,所以在實際對戰中的步法往往讓對方琢磨不透。
二、進退步收於中而發於中
腳收至支撐腿內側,再由此邁出,水平面是圓弧垂直面也是圓弧,如此腳的執行軌跡則成球面。進退有序,腳踏中門而入既沉穩又有力,便於破壞敵方的重心。被譽為“腳踏中門奪他位,就是神仙也難當”,這與形意拳完全相通。
三、點起點落,邁步如貓行
乾淨利落絕不拖泥帶水,地面不允許有絲毫的拖拉痕跡,神似貓行輕柔矯健悄無聲息。
太極拳邁步如貓行,形意拳上步如犁地,八卦拳行步如趟泥,這是三大內功拳的步法特點,雖然提法不同形各有異,其本質卻是一樣的,都要求含意而行,不允許空起空落。
通過對以上三點的瞭解,相信大家對陳式太極拳有了更深的瞭解,接下來,小編再簡單介紹下楊式太極拳的練習方法。
練楊氏太極拳的好處
一、慢前心靜體鬆,周身輕靈
練拳伊始,以口訣導引意識,使身心兩方面都具備慢練的基礎。
如:心中默唸“坦坦蕩蕩,靜靜鬆鬆,手心空,足心空,心中空”等,一切都放下、都捨去,實在進入清淨拳境,感覺似乎在豔陽下、乾坤間、花草裡,又似乎在海上,搖晃晃,恍惚惚。
如此克服心浮氣躁、心煩意亂、心猿意馬,自然能“慢”下來。
二、慢中執行動作,以意導氣,以行應意
在精神聚斂後,要用一些意念觀注感覺體驗。比如,感覺頭懸頸豎,尾閭中正,手心發熱,全身似乎“拖泥帶水”,手心似乎託、攏、含、滾小氣球。
周身似乎有一個大氣圈包裹,推球如球在,抱攏如氣柱,腳踢如踢球,腳踩如踩重,運手如摸風,抱球球自在,進七則阻三。
退則有阻力,棚出如風行於水,捋則如箭穿蓮,擠則如錢投鼓,按時如掀箱蓋,採捌時如正反掏沙窩,肘時內勁集於肘尖。
靠時內勁似乎在肩部散開,進時如推***或蹬***石磙,退時如隨海浪湧於岸,手上託如先太陽升高空後捧氣貫頂。
腿下蹲如巨石沉海底,左轉身則意氣從右向左流通,右轉身則意氣由左向右流通,氣如環流有升有降、有旋有轉,如纏絲、如鼓浪,外旋拇指引領,內旋小指引領,帶動周身,一轉無不轉。
三、慢中體會臍輪轉圈、丹田磨氣、循經合脈、氣運四梢、抻筋拔骨、腹內鼓盪
這種體驗似真非真、似有似無,心意太執著則不能持久,反易散亂,如無心意則易分心不能用意恰當,不能落實腰脊主宰與丹田核心。故拳打有無中,無意是真意,反求在自己,別人難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