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的總訣與要言

  八卦掌又稱遊身八卦掌﹑八卦連環掌﹐是一種以掌法變換和行步走轉為主的拳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從民國年間至今,海內外出版發行的八卦掌書籍已近百冊,民間的所謂老本、抄本、內部資料等尚不包含其中。正所謂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那相同的又是什麼?

  八卦掌核心技法的理論體系盡在“總訣”與“要言”當中。如果說“總訣”是憲法,則“要言”便是憲法解釋,除此再無一物。同仁當謹記。

  八卦掌的“總訣”

  八卦掌,走為先,收即放,去即還,變轉虛實步中參。

  走如風,站如釘,擺扣轉換步法清。

  腰為軸,氣為旗,眼觀六路手足先。

  行如龍,坐如虎,動似江河靜如山。

  陰陽手,上下翻,沉肩墜肘氣歸丹。

  抱六合,勿散亂,氣遍周身得自然。

  擺扣步,要仔細,轉換進退在腰隙。

  手打三,步打七,手腳齊進莫遲疑。

  胯打走,肩打撞,周身擠靠暗頂膝。

  高不擋,低不攔,迎風接近最為先。

  數語妙訣掌中要,不用純功亦枉然。

  八卦掌的“學技要言”

  夫學此技者,須以忠厚為本,仁義待人。習練者朝夕不輟,日就月將。場中比試,揣摩研究,一要勞其體,二要講其理。勞其體使之有力,講其理使之有巧。講其理而不勞其體,徒知有巧,不知有力;勞其體而不講其理,只知有力,不知有巧妙也。學藝總要理、勢皆明,始得八卦之奧妙,神而明之,以達上乘,再加以至誠無息之道,方得登峰造極。然習之以法,曉之此理,調之以氣,會之以神,以成一藝,以五尺之距,不難盡天下之方也。

  但“要言”中隱藏了什麼?

  “理、勢皆明”中隱藏了“法”。 “理、法、勢”自古三位一體,前人的處心積慮後者自不必深究,但“不得法”、“法不當”卻是實實在在的影響著後人。而今成為一種風氣、一種時尚,似乎“三十六歌、四十八法”人人都拿來注一把。如果說“歌與法”是憲法下的細則法律,基於違背憲法的法律是違法的原則,如何審時度勢就有了清晰的標準和尺度。更況且“歌與法”的始作俑者同樣用心良苦,就如同道德經、如同***、如同紅樓夢,被人為的打亂了順序。正所謂:學問之美,在於使人一頭霧水;詩歌之美,在於煽動男女出軌;女人之美,在於蠢得無怨無悔;男人之美,在於說謊說得白天見鬼。解讀上的荒唐與怪誕也就在所難免。

  “學道幾人知道味,謀生底物是生涯。莊周枕上非真蝶,樂廣杯中亦假蛇。

  身後功名半張紙,夜來鼓吹一池蛙。夢間說夢重重夢,家外忘家處處家。

  元·劉從益《題閒閒公夢歸詩》

  一句“走為先”,前人三個字道出的重點,可惜,又被今人想當然的去斷章取義的理解。

  此時此地,如今的時髦詞稱為“當下”,我們說什麼做什麼,一定是有前題的。您要買車,好啊,有錢嗎?錢夠嗎?這是前題。沒錢?先去掙夠錢再說吧。

  走是有前題的!走的前題便是站。站不好自然走不好,站不對必定走不對。正所謂“藤杖一根拿的起才放的下,禪關兩門看不破便打不開”。讓您吐出來,前題是您能吃進去,沒吃您吐什麼?

  中文語法中“倒裝句”的數量不勝列舉,口語中更是比比皆是。例如:“尊老***”,其實質是“***尊老”。自然之道,***在先,尊老在後。試想我們哪一個不是從孩童長大,哪一個不是因為得到老一輩的關愛,才因此去尊老。反之我們的成長如果是個歷經暴打、謾罵的過程,我們還會去尊老嗎?

  “走如風,站如釘”,沒有“站如釘”做前題,“走如風”就是夢想。

  “動似江河靜如山”,做不到穩靜如山,又談何動似江河?而今人們評價一部好車最關鍵的就是它的“發動機”,衡量其效能的引數,看車子起步瞬間提速的指標,看它能在多少秒內將車速提升到一個怎樣的高度......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行如龍,坐如虎”,正身尚且做不到,擰身只是在擺空架子。虎踞、龍盤、推碑掌,陰出陽入一掌勁。要先從地虎開始,天龍直接學是學不來的。

  “沉肩墜肘”似乎永遠是老生常談,做到了墜肘,自然就會沉肩。

  “抱六合,勿散亂”。外三合與內三合,首先要做到外三合,要清楚的知道,做到外三合比做到內三合容易的多。外三合都做不到,想真正做到內三合談何容易。

  多次申明,多次強調,然而入門的關鍵卻常常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