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七星螳螂拳
七星螳螂拳又名羅漢螳螂拳,漢族傳統拳術之一,屬於北派螳螂拳的一種。其基本架勢以"七星步"為基礎。其勁力剛脆、橫裹、直撞。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七星螳螂拳的簡介。
七星螳螂拳
七星螳螂拳又名羅漢螳螂拳,漢族傳統拳術之一,屬於北派螳螂拳的一種。其基本架勢以"七星步"為基礎。其勁力剛脆、橫裹、直撞。練功分三部分:第一為基本功。它包括腰、腿、肩功、站樁、拍打功等;第二為套路技術。它包括小組合與套路。其套路有插捶、翻車、蹦步、攔截、摘盔、雙插花、十八梭、銼鋼、柔靈、摘要、螳螂九轉十八跌、白猿出洞、偷桃、獻果、入洞、拆手拍按等;第三是拆練。包括碰樁、踢打沙袋、排練周身十二捶、散打等。
七星螳螂拳的創始人是清朝光緒年間最末科武舉王永春,該拳創於光緒十八年***1892***。七星螳螂拳重在其意,不在其形,剛柔參就,手法有虛有實,有正有奇。總則為踢、打、摔、拿、點。
七星螳螂拳基本資訊
七星螳螂拳又名羅漢螳螂拳,漢族傳統拳術之一,屬於北派螳螂拳的一種。其基本架勢以"七星步"為基礎。其勁力剛脆、橫裹、直撞。練功分三部分:第一為基本功。它包括腰、腿、肩功、站樁、拍打功等;第二為套路技術。它包括小組合與套路。其套路有插捶、翻車、蹦步、攔截、摘盔、雙插花、十八梭、銼鋼、柔靈、摘要、螳螂九轉十八跌、白猿出洞、偷桃、獻果、入洞、拆手拍按等;第三是拆練。包括碰樁、踢打沙袋、排練周身十二捶、散打等。七星螳螂拳的創始人是清朝光緒年間最末科武舉王永春,該拳創於光緒十八年***1892***。七星螳螂拳重在其意,不在其形,剛柔參就,手法有虛有實,有正有奇。總則為踢、打、摔、拿、點。
七星螳螂拳基本簡介
七星螳螂拳是在螳螂拳的基礎上建立的,是螳螂拳在流傳過程中的一個分支。
螳螂拳是中國古有的一種漢族拳術,該拳始創於梁武帝年間的王郎,王郎創拳後,擊敗少林寺僧,後入少林寺傳拳術。螳螂拳在少林寺中只傳留少數人,更是輕不外傳之拳法。
螳螂拳傳於民間是在乾隆末年,山東茶縣西北蘆郷雲花觀之升霄與少林寺僧關係頗好,學得螳螂拳。升宵學得之後,又重集了少林短打祕鑰,並有增補。
道光十二年,山東陽信縣知事衙內捕快山東平度人李之剪經項思準引見,拜升宵為師,學得螳螂拳。
光緒十四年,李之剪到煙臺傳螳螂拳於王雲生、郝順昌二人。
光緒十八年,王雲生以李之剪嫡傳螳螂手、摘要、八肘等拳及與師弟郝順昌交換的小拳並少林真傳諸譜,幾經參學、研悟,應魁德堂之魁星以和七星北斗而創立七星螳螂拳門。
七星螳螂拳手法有虛有實,有正有奇;能柔能剛,可攻可守,可縦可橫;分身八肘為母,包羅永珍;更以摘要為譬,能生千變萬化;或拍前而攻後,或擊左而破右,勢勢之中,著著之內,步法俱備,攻發即中;手出映映忽忽,手發如雷電霹靂,勢勢之內,著著之中,重重疊疊如捶山;動則如閃電,不動則如泰山;此謂渾然一體也。
七星螳螂拳總則為踢、打、摔、拿、點。踢有二十四絕命鴛鴦腿,三十六暗腿。摔有三摔六跌,共三十六摔掠。打有一百零八字打法,二十四字總法。拿有十八大擒拿法,三十六滑溜,三十六黏凍,共合七十二把拿法。點有十二大穴、二十四***點法等。
七星螳螂拳拳法特點
一、 勁整力圓 周身相合
二、 拳緊體鬆 輕沉兼備
三、 貫穿緊湊 節奏明快
四、 剛柔相濟 長短互用
五、 開合收放 蓄髮相變
六、 騰挪閃展 身法靈活
七、 勾摟纏封 變化無窮 七星螳螂拳歷代祖師譜
鼻祖
王郎
升霄道人
初祖
李之剪 李義春
始祖
王雲生
二世祖
王世祿***王雲生之子*** 範旭東 遲書洛
三世祖
郭嘉祿、楊維新林景山 羅光玉、王傳義***王雲生之孫***
趙亮甫、張有德、肖樹賓、劉永昌
注:為什麼把李之剪、李義春定為初祖,按魁德堂王公雲生七星螳螂拳歷代祖師譜中記載,"在創七星螳螂拳之前,雲生學李公義春之華山派長拳及李公之剪之螳螂拳,吾以螳螂拳為主,綜幾家拳法,創出七星螳螂拳,原先之拳不叫七星螳螂拳,而這些師傅是吾當初學拳的師傅,而吾不能沒有師承,也不能自己創派而忘其祖師,所以把幾位師傅尊為七星螳螂拳初祖,王郎、升霄為鼻祖……"
七星螳螂拳弘揚發展
經過老一代的老拳師的繼承與發展,七星螳螂拳的門徒已經遍佈在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