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時如何在戶外避震

  每個人都應該具備避震的常識,這樣才能在危險來臨時能夠及時的應對。那麼地震發生時你在戶外如何避震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地震時在戶外避震方法

  1、操場避震:在操場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2、街道上避震:就地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不要隨便返回室內,避開人多的地方;避開高大建築物,如:樓房、高大煙囪、水塔下;避開立交橋、過街橋等結構複雜的構築物。

  3、開闊地避震:躲開人流,就地臥倒或蹲下。

  4、野外避震: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沿著與岩石滾動相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順著滾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結實的障礙物下,或蹲在地溝、坎下;特別要保護好頭部。

  5、海邊避震:儘快向遠離海岸線的高處轉移,避免地震可能產生的海嘯的襲擊。

  6、行駛的電***汽***車內避震:司機應及時停車。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去後再下車。

  7、遇到火災時逃生:地震引起火災時要用溼毛巾捂住口鼻,逆風匍匐逃離火場。

  8、遇到燃氣毒氣洩漏:用溼布捂住口鼻,逆風逃離。注意不要使用明火。

  地震應急處理物品

  1、水

  為了應急,應儲備家庭使用的三天水量,可以參考每人每天4升的標準儲存***2升用來飲用,2升供準備食物和清潔衛生***。

  請注意以下幾點:

  ***1*** 若有兒童、老人、病人則需加量。

  ***2*** 水須裝在乾淨、密封、易攜帶的塑料瓶中。

  2、食品

  準備足夠72小時之用的聽裝食品或脫水食品、奶粉以及聽裝果汁。幹麥片、水果和無鹽乾果是很好的營養源。

  請注意以下幾點:

  ***1*** 不要選擇那些讓你容易口渴的食品。選擇無鹽餅乾、全麥麥片和富含流質的罐裝食品。

  ***2*** 只儲備無需冷藏、烹飪或特殊處理的食品,類似食品可供選擇的有很多。

  ***3*** 別忘了應包括嬰兒和特殊飲食需要者的食品。你還應該準備一些廚房用具和炊具,尤其是手動開罐器。

  3、日常生活必需品

  ***1*** 一兩套替換衣服、手電筒、火柴、蠟燭、小刀、袖珍收音機。

  ***2*** 洗臉用具***香皂、肥皂、牙刷、牙膏、手巾、梳子等***。

  4、處理外傷的輔料和急救手冊

  包含包紮、止血、固定、傷口處理等急救用品,講述處理各種外傷方法r的急救手冊。

  5、特殊用品

  準備必要的特殊用品,比如藥品、備用眼鏡、隱形眼鏡護理液、助聽器電池、嬰兒物品***嬰兒食品、尿布、奶瓶和奶嘴***、衛生用品***小溼巾和手紙***等家人所需的物品。

  6、重要的檔案和現金

  確保在自動取款機、銀行和信用卡系統癱瘓時,有足夠的現金可用。同時,保留信用證明、身份證和一些重要檔案的影印件,比如存摺、保險單和財務記錄等。

  7、其它

  地震應急工具如求生口哨、耐磨手套、應急雨衣、手搖發電的手電等。

  避震小常識

  1、震時應先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目前多數專家普遍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這是因為,震時預警時間很短,人又往往無法自主行動,再加之門窗變形等,從室內跑出十分困難;如果是在樓裡,跑出來更幾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裡,發現預警現象早,室外比較空曠,則可力爭跑出避震。

  2、在室內結實、不易傾倒、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或物體旁,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外遠離建築物,開闊、安全的地方避震。

  3、避震時應該趴下,使身體重心降到最低,臉朝下,不要壓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儘量蜷曲身體;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以防摔倒或因身體移位,暴露在堅實物體外而受傷。

  4、避震時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和後頸;有可能時,用身邊的物品,如枕頭、被褥等頂在頭上;保護眼睛: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5、避震時不要隨便點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充溢;要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無論在什麼場合,街上、公寓、學校、商店、娛樂場所等,均如此。因為,擁擠中不但不能脫離險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傷。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