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在野外釣魚的技巧

  釣魚有許多的釣魚技巧,夏季釣魚也不例外,那麼大家知道哪些關於夏季野外釣魚的技巧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夏季野外釣魚技巧

  一、選擇天氣

  夏天什麼樣的天氣適合外出垂釣呢?出釣當天的氣溫最好低於30度;陰天伴有小雨,並有2、3級風;暴雨之後。在這些天氣出釣,氣溫低,水中的溶氧高,魚兒活躍,食慾旺盛。

  二、選擇釣場

  釣深水;釣活水;釣樹蔭;釣入水口。這些地方水溫低,水中溶氧量高,魚兒聚集在此休息、躲藏、進食,因此,常可釣到大魚。選擇大水域,勿選小水塘。水庫、湖泊等大水域受天氣影響較小,水溫變化不大,不像小水域,水中的小氣候容易受天氣的影響。

  三、選擇時間

  釣早、晚

  早9點以前、晚17點以後,氣溫轉低,各種魚兒抓緊進食,是垂釣的黃金時間。

  釣夜間

  夜間天氣涼爽,水溫較低,並伴有微風,且水邊寂靜,飢餓了一天的魚兒會趁機猛烈進食,大魚也趁寂靜到水邊進食,並且夜釣可以避免陽光暴晒。

  四、選擇物件魚

  對於鯽、鯉,不喜歡高溫天氣,但對於草魚、鰱鱅、魴魚,則進入一年的旺食期。出去垂釣,不妨多做些準備,早晚釣鯽鯉,午時釣草、魴、鰱鱅,不至浪費時間。

  夏季野外釣魚要點

  1、不釣草叢,釣明水

  夏季近草叢處釣魚明顯不如釣明水***亮塘水***,因為水草豐盛的地方通風條件差,散熱慢,水溫高於空曠的明水區。夏季多雨水、多風浪,除雨水可增加水中的氧氣外,水隨風而動,也可增加水中的氧氣,這時明水區氧氣充足,是選擇釣點的最佳位置。

  2、不釣雨前,釣雨後

  夏天多雷陣雨,雷雨前空中雲層厚、氣壓低,此時的水體溶氧量少,水中的魚感到煩躁不安,浮於水面嚼水,再好的餌料甩近它嘴邊也不想吃。相反,雨後水中增添了活水,氧氣比雷雨前更充足,魚兒活躍,雨後“出征”必有收穫。

  3、不釣陰天,釣晴天

  夏季氣候多變,由陰轉晴時,由低壓大氣流轉為高壓大氣流,水中會增加溶氧量,加之氣流運動,水域微波盪漾,氣溫下降,魚兒顯得十分活躍,故釣手不能放過陰轉晴的好天氣。

  4、不釣中午,釣早晚

  中午魚兒已從淺灘轉移到深水區乘涼,所以早上和傍晚在近水草處的明水區、石洞旁、竹排下、橋墩邊、碼頭等處下鉤,垂釣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5、不釣底層,釣半水

  夏季除早、晚可釣底層外,其餘多數時間不適合釣底層,而適合釣半水。魚兒遇到悶熱天氣,在近水中常呈浮頭狀態,這時應將釣線上的墜子取下1/2或2/3,採用半水逗釣魚兒***主要是鯽魚***,並將魚線上下或前後左右緩慢牽動,誘魚上鉤。

  野外釣魚注意事項

  一、把一切準備工作提前進行,防止丟三落四,並確定好出發時間。

  二、檢查好車況,攜帶的漁具要固定好,防止路上脫落,車速不要過快,安全第一。

  三、到垂釣水域後,不要急於下竿,要先觀察魚的活動情況,當然,經常光顧的水域也可以憑經驗直接下鉤。

  四、適當整理釣位,在不影響垂釣的前提下,使釣位安全舒適,並避開電線等障礙物。

  五、根據水位、魚種熟練操作釣具,野釣魚稀,可使用各種竿,長短、深淺、遠近佈陣,控制水域儘可能大一些。

  六、合理應用餌料,野釣物件主要是鯽魚,萬能釣餌蚯蚓是最佳釣餌,鯰、鯽等都喜歡吃,使用多竿垂釣時,也不需要像使用其它餌料那樣隨時盯著浮漂,如鯽魚等上鉤都會咬死鉤,大幅度頂漂或走漂,起竿遲點也不跑魚。

  七、長時間不上魚,可綜合周圍釣友的上魚情況,找出原因***根據經驗,主要是釣位選擇不當***,隨機應變。

  八、垂釣過程中,集中精力,如發現異常及時起竿,不要錯過機會,特別是上大魚的機會可一不可二。

  九、利用魚不咬鉤的時間,適當休息和處理雜事等。

  十、有錢難買回頭看,收竿後別忘了回頭看一看有無遺忘的東西。

看過夏季如何在野外釣魚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