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如何應對即興口語表達
在播音主持藝考中,即興評述是很重要的環節,即興評述就是考生根據事先抽到的材料在現場進行的口頭敘述和評論。即興評述的目的是考查應考者快速思維和組織語言的能力、口語的表達能力以及臨場不慌的心理素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分清模擬主持與即興評述
一直以來,模擬主持和即興評述都是播音主持藝術類考試甚至是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資格證考試以及各類廣播電視機構主持人招聘中常用的即興口語表達考查形式。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發現很多考生往往將即興評述和模擬主持混為一談,或者說無法找到兩者的區別在哪裡。
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是模擬主持?模擬主持是在虛擬的情境之下模仿廣播電視節目中主持人的工作狀態,依靠已有的背景材料,適當運用廣播電視手段完成一段節目的主持。要求完整,有兩種以上的廣播電視表現手段,有一定的評論性語言。
再說即興評述,即興評述實際上就是一篇口頭小議論文,從字面上就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評”和“述”。所謂評述,就是既要有“述”,也要有“評”。有了 “述”就可以讓人對話題的由頭有所瞭解;有了 “評”就能夠讓人瞭解你所持有的觀點和看法。
一般來說它僅適用於新聞類節目的模擬主持,而模擬主持事實上是很寬泛的,可以包攬新聞類、社教服務類、綜藝娛樂類、體育類等等,但是無論對於哪一類節目而言,以上圖表中所列出的“開場白”、“結束語”包括串聯語等組成的欄目設計必不可少,在這個框架的基礎上,還要把積極的演播狀態、身份感、交流感貫穿始終。
那麼,什麼是身份感和交流感呢?我們繼續來解釋一下。
主持人是依託巨大的廣播電視平臺,有一定話語權的傳播者。擁有“說話”權利的同時也必須相對客觀、公正且謹慎——節目絕對不是個人觀點的釋出站。模擬主持在融入個人思維的同時也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還有引領大眾認識、思考的義務——“身份感”。
說話的本質是為了交流。想不想說、說什麼、為什麼說和怎麼說,究其根本應該是對誰說。只有明確了一定的物件,有了一定的播講慾望,“想不想說、說什麼、為什麼說和怎麼說”才有實際意義,否則,就是自說自話、自言自語——“交流感”。
下面,我們簡單地將即興評述和模擬主持作一個對比,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
•即興評述的語態是相對個人化的語態,模擬主持則是“群體化”的語態。主持人個體的語言是代表媒體、代表大眾輿論的語言,不是個人語言;
•即興評述相對強調個人態度,模擬主持相對強調媒體高度;
•模擬主持可以看做是使用了廣播電視手段的即興評述;
•兩者均考察的是考生的知識面及瞬間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模擬主持更注重副語言
需要怎麼做
•***1***看到稿件後先對事件的整體做一次大致的分析,從哪方面著手?是內容囉唆還是內容過於簡單,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刪繁就簡,或增值擴容。但無論如何不能偏離主題。
•***2***文字稿件可以根據自己闡釋的角度調整結構,考慮一下這樣的條理、思路是否順理成章?主體部分段與段之間、話題與話題之間設計的串接詞是否合適?有無給受眾以提示?書面化的文字是否口語化了?
日常訓練技巧
•日常積累,學會“看”電視,再至適當模仿;
•即興評述的題目用做模擬主持;
•訓練提綱式記憶;
•提前準備開場白和承接性語言,多加熟悉;
•適當準備節目框架,如:開場白——大螢幕——嘉賓甲——嘉賓乙——結束語。
命題演講 hold住全場
命題演講,顧名思義就是已經給了主題,或者是給了題目的一段演講或分享。那麼,它跟大家所熟知的命題即興評述、模擬主持有何不同呢?
我們先拋開“命題”,也拋開“即興”,只談談“演講”本身。
什麼是演講?演講又叫講演或演說,是指在公眾場所,以有聲語言為主要手段,以體態語言為輔助手段,針對某個具體問題,鮮明、完整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闡明事理或抒發情感,進行宣傳鼓動的一種語言交際活動。
請大家注意以上這段文字中的紅色字型內容。“公眾場所”闡明瞭進行演講這個行為的空間或者說“場”,它一定是當眾進行的,傾聽者不止一個而是很多。事實上倒是有點像大學裡的課堂,不少優秀的專家學者講課事實上就是一場精彩的演講。這種當眾的演說,務必要注意到兩點:1.聲音要洪亮,足以讓在場的每一個都能聽得清楚,語音語調應當富有起伏變化,從而增強感染力和說服力。2.一定要兼顧到在場的聽者,要注意跟聽者的互動,這種互動除了真正意義上的言語交流,也在於眼神、肢體動作等的交流。總之,演講一定不會是像播新聞那樣正襟危坐,一定是生龍活虎、眉飛色舞的,一定是激情澎湃的。
再提一筆即興演講。即興演講是演講者預先沒有充分準備而臨場生情動意所發表的演講,它是一種難度最大、要求最高、效果最佳的演講方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針對聽眾的心理和需要,靈活機動,迅速調動語言的一切積極因素,以懸河之口生動的直觀和形象的直感染力,是其它各種演講方式都無法比擬的。
即興演講沒有事先精心寫就的演講辭,臨場發揮是特別重要的。演講者在構思初具輪廊後,應注意觀察場所和聽眾,攝取那些與演講主題有關的人物或景物,因地設喻即景生情。即興演講無法在事先做充分準備,完全依靠即興抓取材料,其來源,一是平時的知識積累,二是眼前的人和事,又應以後者為主。如過多的引用間接材料,往往失掉即興演講的現實感和針對性,起不了應有的作用,只有多聯絡現場中的人和事,才能緊緊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比如你完全可以摒棄那些“隨著……”、“現如今……”的老套路了,你完全可以用“剛剛在走進考場前,我遇到了一件……的事”,然後引入到演講主題,這才是鮮活的演講,這才是即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