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播音主持如何避免發音過度

  所謂發聲過度,是多種錯誤用聲的統稱,它與發聲的音色、音高、音量以及用聲時間的不適當都有聯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音色過於明亮

  不少考生在播音訓練中不懂得考慮內容和感情色彩的需要,喜歡使用富於金屬色彩的極其明亮的音色發音。 一味追求聲音的明亮,以為這種音色聽起來好聽,其實,這對嗓音保護是不利的。我們知道,語言傳播用聲是一種有控制的發聲狀態,其強度和起伏度比日常說話一般都要大些,喉部的負荷自然也比日常狀態下要大。特別是當發強實聲的時候,聲帶會緊密靠攏,產生一定的摩擦碰撞,從而進一步加大喉部的負荷。如果長時間用這種極為明亮的聲音講話,就會使聲帶一直處於摩擦碰撞之中,嗓子很容易疲勞,甚至引起聲帶充血。由此可見,聲音過亮對嗓音是有損害的,大大削弱了聲音的表現力。

  音色過亮的調整方法:比如用自己生活口語的音色作比較,向自然的口語音色靠攏;也可以用“氣裹聲”的方法,使音色虛實結合,變得自然柔和些。“氣裹聲”的發聲特點是,吸氣時喉部儘量放鬆,呼氣發聲時,如同嘆氣一般,氣息帶著聲音一起送出口外,聲音鬆弛飽滿,但沒有明亮的色彩。這種練習,可以使聲音完全鬆弛下來。此後,可以通過一些音色變化的練習,運用共鳴將聲音的亮色再調節出來。

  追求虛聲

  從發聲角度來看,聲音過虛也是不可取的。虛聲發音時,聲帶之間不完全閉合,會留有較大的縫隙,因而需要較大的氣息量,但發聲的效率卻不高。長時間用虛聲工作,聲帶經常不能輕鬆閉合,需要頻繁補氣,這樣,就會加重喉部肌肉與呼吸器官的負擔。因此說話時聲音過虛也是一種用聲過度的表現。長期使用虛聲,形成不良習慣,會使發聲能力降低,發不出明亮有力的聲音,聲音顯得細弱,表現力自然大受侷限。此外,和單一的亮聲一樣,單一的虛聲表達會給人單調之感,甚至讓人覺得矯揉造作,這同樣會妨礙語言的表現力。

  聲音過虛的調整:首先應該在認識上走出誤區。以聲傳情的方式多種多樣,實與虛交相變化的聲音更具有表現力。從嗓音保健的角度來看,虛實聲也比較符合自然語言的發聲規律。同時,要以自己的生活口語音色為參照,進行實聲發音的鍛鍊,聲音儘量舒展明朗些,用面對眾人講話的較大音量進行練習。在語言表達時,也要以實聲為主,注意虛實結合,不斷豐富聲音的表現力。

  用聲偏高或偏低

  在語言傳播用聲中,聲音偏高或偏低是較常見的現象。人們的生活口語,用得最多的是中音區,音高起伏基本不超過一個8度。語言傳播用聲,是以生活口語用聲為基礎,分別向高、低兩端作適當拓寬,音高幅度大約在一個半至兩個8度左右,其中又以中音為主的自如聲區用得較多,高低兩端的聲音用得較少。

  但是,我們常常會碰到一些用聲偏高或偏低的人,他們往往不自覺地拋開自己的自如聲區,過分提高或壓低聲音。偏愛高亢明亮的音色的人,一味往高音上走,以至於聲音越來越緊,尖利刺耳,並且只能往高音推,不能往低音落。也有的人偏愛渾厚沉穩的音色,就一再把聲音往低處壓,甚至形成濃重的喉音色彩,渾濁暗淡,一點高音都出不來,聽來沉重壓抑。這樣,久而久之便養成了不良的用聲習慣。並且,還會給至關重要的發音器官--喉部,帶來額外的負擔。用聲偏高,聲帶閉合過緊,喉部負擔就會加重,極易疲勞;用聲偏低,聲帶閉合費勁,聲音彷彿是擠捏出來的,喉部負擔同樣很重。

  調整方法:為了保護嗓子,也為了良好的聲音效果,在聲音的使用中,應注意把握適當的音高,避免用聲偏高或偏低。如何避免並不難,我們可以通過錄音比較,檢查自己的用聲是否脫離了生活口語發聲常用的中音區,如有偏離應儘快調整。也可以藉助於鋼琴等鍵盤樂器,確定自己的最大音域範圍,找到其中的自如聲區***除去最高和最低的兩個音,便是以中音區為主的自如聲區。

  用聲時間過長

  除了與發聲方法有關的各種發聲過度之外,發聲時間過長形成的發聲過度也對嗓音有一定危害,所以在聲音訓練中要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用聲時間過長。

  總體說來,以上種種發聲過度的問題和不良的發聲習慣,既不利於嗓音保健,也有礙於思想感情的充分表達。可以說它們具有操作發音器官和影響傳播質量的雙重危害。因此,這些問題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要儘量避免出現過度現象,矯正不良的發聲習慣,使我們的嗓音經常保持最佳的狀態。自己無法察覺或察覺到問題不知如何改正的,應該及時尋求同學或老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