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練習素材

  初三是整個初中階段最為關鍵的時期,在在作文的寫作中,學生可以積累的作文素材又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1:軍事家吳起

  戰國初期,七雄爭立,戰爭頻繁,而吳起所在的衛國較弱,是列強爭奪的物件。出生於富有之家而又胸懷雄才大略的吳起,面對四分五裂、千瘡百孔的祖國,不吝錢財,四處奔走,立志幹一番大事業,為祖國統一做出貢獻。結果功名未成,耗盡了家產,遭到鄉里的奚落和恥笑。一氣之下,離衛到魯去遊學。

  吳起到了魯國,受業於孔子名徒曾參門下,晝夜苦讀,學習治國本領。母親病亡,吳聞訊仰天悲號,旋即收淚,誦讀如故。曾參見吳起不奔母喪,視他為忘本之人,與其斷絕了師生關係。吳起審時度勢,毅然棄儒道改學兵法。三年業就,經相國公儀體的推薦,被魯穆公任為大夫。

  公元410年,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興師伐魯。魯穆公任吳起為將,率兵二萬,抗齊衛魯。當時,齊強魯弱,魯軍不是齊軍的對手,但吳起善於用兵,不與敵正面交鋒。當齊將張醜佯稱講和,到魯軍中探虛實時,吳起將其精銳隱蔽,令其老弱病殘者留守營帳。並設宴款待張,裝出怯戰申和的樣子。齊軍受了矇蔽,認為魯軍不堪一擊,貿然進犯。吳起乘其麻痺鬆懈,暗調兵將,指揮精銳,從三面突然開展反攻,齊軍倉猝應戰,一觸即潰,大敗而逃。齊魯之戰,顯示了吳起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但也因此遭到齊國的離間和魯國大臣們的詆譭。而魯穆公卻輕信讒言,欲對吳起削職究罪。吳起自知留在魯國已不可能有所作為,遂投奔到了廣納賢士的魏國,以求另創一番事業。

  此時,魏國已經興起變法革新運動,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正積極進行改革。國君魏文候求才若渴,任吳起為大將,受命伐秦,連克五城,佔領了全部西河地區***今陝西省大荔縣以東地區***;接著又協助樂羊消滅了中山國,配合韓、趙聯軍戰敗了齊國。從此,吳起的軍事才能得以充分發揮。他在魏國27年間,先後與各國諸候大戰76次,獲全勝64次,“闢土四面,拓地千里”。使魏國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強的一個諸候國。吳起在長期的戰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寫出了《吳子兵法》48篇,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軍事理論財富。

  吳起既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又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勇於改革的政治家。吳起在魏任西河守期間,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實行重大改革,成績卓著,受到魏武候器重,後受讒逃奔楚國,任令伊,輔佐楚悼王實行變法,採取了“明法審令”、“罷無能、廢無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精簡機構、裁減冗員、取消公族特權、節約經費開支、加強軍事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使楚國很快強盛起來。“南平百越,北並陳、蔡,都三晉,西伐秦”***《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威震八方,雄稱天下。

  吳起變法的鋒芒直指奴隸主,觸犯了權臣貴戚的利益。楚悼王死後,吳起遭舊貴詆譭被殺。但他的軍事著作《吳子兵法》和政治上變法革新的主張,至今還產生著積極影響。

  2:春秋五霸

  從公元前七七O年到前四七六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盪漾,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僅據魯史《春秋》紀錄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餘次。司馬遷說: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計其數。”相傳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路過連年吞併,到後來只剩較大的幾個。這些大國之間還互相攻伐,爭奪霸權。歷史上把先後稱溺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

  在歷史上,對“春秋五霸”有兩種區別的說法:一說“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另一說“五霸”是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齊桓公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促進國家的統一,“九合諸侯,一匡全國”,最先成為霸主。齊桓公是公元前六八五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經濟上作了一系列革新,使齊國強盛起來。由於齊桓公率兵擊退戎族、狄族的進攻,又率齊、魯、宋等八國之師破蔡伐楚,阻止楚軍北進,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六五一年,他大會諸侯於葵臣***今河南考城***,訂立盟約,成為華夏第-個霸主。

  晉文公***姬重耳***

  接著稱霸的是晉文公。公元前六三三年,楚成於帶領楚、鄭、陳等園部隊圍攻宋國京城商丘***今河南商丘縣南***。宋國派人到晉國求救。晉文公採用了部下的正確意見。爭取了齊國和泰國參戰,壯大了自己的氣力。爾後,又改善了晉同曹、衛的關係,孤立了楚國。這時,楚國令尹***官名,相當於宰相***子玉震怒,出兵進攻晉軍。

  晉文公為了避開楚軍的鋒芒,以便選擇戰機,下令隊伍向退卻卻九十里。古代部隊行軍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晉軍“退避三舌”,後撤到衛國的城濮***今山東省憋縣***。城濮離晉國比較近,補給供給很利便,又便於匯合齊、秦、宋等友邦部隊,集中軍力。公元前六三二年四月,晉楚兩軍開始決鬥。晉軍誘敵深入,楚軍陷入重圍,全部被殲。城濮之戰創造了在軍事上先退讓一步,後發制人的著名戰例。今後,晉文公請來周襄王,在踐土***今河南廣武***和諸侯會盟。周天子策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並犒賞他黑紅兩色弓箭,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晉文公成了華夏霸主。

  在齊國稱霸時,楚國因受齊國抑制停止北進,轉而向東兼併了一些小柄,國力強大。齊國巨集掉隊,楚國便向北擴張與晉國爭霸。公元前五九八年,楚莊王率軍在邲***今河南鄭州***與晉軍大戰,打敗晉軍。華夏各國背晉向楚。楚莊王又成為華夏霸主。

  楚莊王***羋侶***

  晉國稱霸的時候,西部的案國也強盛起來。秦穆公詭計向東爭霸華夏,但由於向東的通路為晉所阻,便向西兼併十幾個小柄,在函谷關以西一帶稱霸。

  秦穆公***嬴任好***

  今後,吳、越兩國相繼強盛,爭霸於東南。公元前四九四年,吳王夫差進攻越國,圍困越王勾踐於會稽***今浙江紹興***,迫使越國屈服。接著又打敗齊軍。公元前四八二年,在黃池***今河南封丘附近***與諸侯會盟,爭得了霸權。越王勾踐自被吳國打敗後,臥薪嚐膽,立志報仇,路過幾十年盡力,轉弱為強,滅了吳國。勾踐乘勢北進,與齊、晉等諸侯會盟于徐***今山東膝縣***,成為霸主。

  越菼執***姒勾踐***

  諸侯大國爭霸,說明確周朝王權的減弱。自公元前七七O年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今後,周王室愈加衰微。從前是天子統帥諸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此刻這些權威都落到諸侯手裡,“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扎樂征伐自醫生出”,甚至於“陪臣執國命”。新興地主階層紛紛起來奪權了。周朝奴僕制處於“禮壞樂崩”的田地。

  3:孫臏的故事

  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生卒年不詳,真名失傳,約活動於公元前4世紀下半葉,齊國人***今山東鄄城人***,吳國大將孫武的後代。相傳他少年時與龐涓同師於著名高人鬼谷子。龐涓為魏惠王將軍,因忌妒孫臏才能,將其騙至魏國,施以臏刑***割去膝蓋骨***,故稱孫臏。後為齊使者祕密帶回齊國,經將軍田忌舉薦,被齊威王重用為軍師。在齊、魏爭雄具有決定意義的桂陵之戰、馬陵之戰中,孫臏指揮齊軍兩次擊敗魏軍,迫龐涓自殺,使齊國成為強國之一。他在作戰中運用避實擊虛、攻其必救的原則,創造了著名的“圍魏救趙”戰法,為古往今來兵家所效法。孫臏及其弟子所撰《孫臏兵法》繼承了孫武的軍事思想,總結戰國中期以前的戰爭經驗,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軍事理論遺產。

  魏惠王也學秦孝公的樣,要找一個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錢招徠天下豪傑。龐涓來求見,向他講了些富國強兵的道理。魏惠王聽了挺高興,就拜龐涓為大將。龐涓真有點本領。他天天操練兵馬,先從附近幾個小柄下手,一連打了幾個勝仗,後來連齊國也給他打敗了。打那時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龐涓。龐涓自以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知道,他有一個同學齊國人孫臏,本領比他強。據說孫臏是吳國大將孫武的後代,只有他知道祖傳的《孫子兵法》。

  魏惠王也聽到孫臏的名聲,有一次跟龐涓說起孫臏。龐涓派人把孫臏請來,跟他一起在魏國共事。哪兒知道龐涓存心不良,背後在魏惠王面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魏惠王十分惱怒,把孫臏辦了罪,在孫臏的臉上刺了字,還剜掉了他的兩塊膝蓋骨。幸好齊國有一個使臣到魏國訪問,偷偷地把孫臏救了出來,帶回齊國。齊國大將田忌聽說孫臏是個將才,把他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也正在改革圖強。他跟孫臏談論兵法後,大為賞識,只恨沒早點見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龐涓進攻趙國,圍了趙國的國都邯鄲***今河北邯鄲西南***。第二年,趙國向齊威王求救。齊威王想拜孫臏為大將,孫臏忙推辭說:“不行。我是個受過刑的殘廢人,當了大將,會給人笑活。大王還是請拜田大夫為大將吧。”齊威王就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發兵去救趙國。孫臏坐在一輛有篷帳的車子裡,幫助田忌出主意。孫臏對田忌說:“現在魏國把精銳的兵力都拿去攻趙國,國內大多是些老弱殘兵,十分空虛。咱們不如去攻魏國大梁。龐涓聽到了,一定要放棄邯鄲,往回跑。我們在半道上等著,迎頭痛擊他一頓,準能把他打敗。”田忌就按照這個計策做去。龐涓的軍隊已經攻下邯鄲,忽然聽說齊國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剛退到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地方,正碰上齊國兵馬。兩下里一開仗,龐涓大敗。齊國大軍得勝而歸,邯鄲之圍也解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