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即興演講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講文明講禮儀是中國的良好傳統,小編為你整理了幾篇稿,快來收藏吧。

  稿篇一

  那微笑改變了我

  真奇怪,不知從什麼時間開始,我只喜歡獨來獨往:很少會幫助別人,也不祈求別人的幫助。縱然得到別人的相助,也會像還債似的報答於人。大有我不負天下人,也莫讓天下人負我之勢。然而,這多年支配著我的思想,卻在那一次微笑的光芒中,瞬間變得如同一粒塵埃,飄散的無影無蹤……

  那是一場連續兩天的大雨過後,那條我每天上學必過的河上的水泥橋已被河水沖刷得找不到蹤影。只有那座高高的舊木橋還架在河的兩岸。那是一座只用兩根並排的又圓又滑的木頭架起的橋;平時我空著兩手走過也要膽顫心驚的橋。

  面對著那橋我猶豫著,還差10分鐘就要上課了。我猛的扛起我的自行車,做了一個連我自己也不敢相信的決定:扛著車從木橋上走過去。開頭的十幾米,是在雄糾糾氣昂昂的氣氛中行進著,沒感到什麼。漸漸地,腳下的木頭在拼命地抖著,木頭下面湍急的河水使我頭暈,腿越來越軟,好像很難再支撐我的身體的重量。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到木橋中央的。只剩下一半的路程了,我卻再也挪不開腳步。曾想著一點點挪回去,可我連轉身都困難,耳邊嘩嘩的流水聲使我近乎絕望了,幾次想把自行車扔進河裡。

  正在我前進不能。後退不得的時候。突然,肩上的車子一下子輕了起來,繼而漸漸離開了我的肩。是一隻大手從我的手中取下自行車。那一刻,我真無法說出心裡的感激。我慢慢扭過頭:是一張陌生的臉,臉上充滿了微笑。時間沒有容我仔細看,但只那一瞬間,卻使我感到那微笑是那麼真誠、可愛!

  車子和我終於安全到達了對岸,滿心的感激使我仔細地看了看那微笑的臉:不算黑的面板,眯細的雙眼掩不住真誠的目光。細碎的皺紋爬滿眼角,乾裂的嘴脣微微張開。啊,是一位40多歲樸實無華農民。

  這是何等普通的一笑呵!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卻讓我始終不能忘卻,它使我第一次體會到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東西,儘管那只是淡淡的一笑。許多年以來,那微笑一直深深埋於我的心中,我曾學著以同樣的微笑扶起跌倒的兒童,幫著推一把艱難行走的貨車或是一把雨傘給同學。而每一次當你不求回報幫助別人並與之真誠的一笑時,你才會真正體會到那埋於心底的微笑的真正含義與價值。那是一種稱不上崇高但卻讓你足以自豪的滋味。微笑,寄予著美好的情感,我實在找不出恰當的詞語形容它,或許,這句詩會表達它的含義吧:

  “與人玫瑰,留有餘香!”

  謂之然否?

  稿篇二

  今天,我想跟大家談一談“講禮貌”的話題。我們任何人在這世界上都是要講禮貌的。你是學生遇到老師要問聲好;你是乘客,在上下車踩到別人時一定要道個歉;你是個遊客,迷了路要問路時一定要彬彬有禮……總之,不論你在做什麼,也不論你在何時何地,都離不開“禮貌”這兩個字。

  什麼是禮貌呢?顧名思義禮貌就是言語動作謙虛恭敬的表現。世界上如果沒有禮貌,整個社會就會變得混亂不堪。中國曾有“君子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的古訓,意思是說,有道德的人待人應該彬彬有禮,不能態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遜。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怎樣才能做到有禮貌呢?《說岳全傳》上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牛皋向一位老者問路,他在馬上吼道:“呔,老頭兒!爺問你,小校場往哪裡去?”老人不但沒有給他指路,反而生氣地罵他是一個“冒失鬼”。過了一會兒,岳飛也來到這裡。他先離蹬下馬,然後上前施禮:“請問老丈,方才可曾見到一個騎黑馬的?他往哪條路上去了?”老人見到岳飛很有禮貌,便耐心地給他指路。這正如俗語所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這裡還有一個小故事也能說明這個問題。有一天張良閒遊到了一座橋上,遇到了一位白髮老翁。那老翁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子扔到橋下,讓張良下橋去撿,張良撿了上來,老翁又讓張良幫他穿上,張良就跪下來幫老翁穿鞋。老翁笑咪咪地離開了,臨走前留下了一句話:“孺子可教矣!五天後黎明時分在這裡等我。”張良按老翁的指示,在五天後天亮來到了橋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裡了,見了張良便怒斥道:“去見老人遲來,豈有此理,過五天再來見我!”說完就離去了。又過了五天後,雞剛打鳴,張良便匆匆來到了橋上,可還是比老翁來得晚。老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複了一遍上回的話就走了。這下張良有點急了,又過了五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這次比老翁來得早。老翁從袖中拿出一本兵書,送給張良,。張良回去認真研讀,當上了劉邦的高階參謀。同學們,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就總要和別人交往。學會禮貌待人,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社會就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稿篇三

  當燦爛的陽光綻放笑臉,當絲絲微風拂過臉頰,春天已經來了。第30個“全民文明禮貌月”的春天即將光臨我們的校園。我作為一名中學生,應該先從自己做起。

  首先,進行自我反思。其實,我在禮貌這方面也做得不是很好。每次在路上或校園裡碰到老師,很少主動地叫一聲“老師好”;碰到熟人,也不會主動上前問好;家裡來了客人,也不會說一句“叔叔***阿姨***好”。

  自我反省之後,做出下一步行動:自我改正。

  要想改得完美,就必須從小事做起。比如: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只要碰見認識的,都應該主動打招呼;家裡來了客人或去別人家做客親切的說一聲“某某好”。然後再端上一杯茶或與客人閒聊;再別人主動約你出去或有別的事情,應該先經過家長的同意再出去。如果不行,就用委婉的方式去拒絕。

  檢討過自己之後,就說說別人吧,發現了其他同學有不文明的行為,就及時指出。

  在校園裡,也出現了許多不文明的行為。有的同學亂吐口水;有的同學動不動就張口罵人,還全罵的是髒話;有的同學收了一點點委屈就去打架;有的同學上課事不尊重老師,有的同學進網咖、遊戲廳……

  這種不良行為是不應該出現在校園裡的,既影響了校風還違反了紀律。但有的同學是惡意報復,明明知道這樣是不對的,可是他偏偏就是要這樣做。這種惡劣的行為應該在學校及時制止。

  讓我們一起制止不良行為,爭取積極做一個文明禮貌,健康向上的學生,迎接第30個“全民文明禮貌月”吧!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