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端正的學習態度

  本文講述的是如何培養孩子端正的學習態度?想信這是很多家長老師都想知道的問題,作者是百合,70後日籍華裔,兩次在當地國際育兒論壇發表講演,上過報紙及NHK新聞。下面是小編為你分享的的詳細內容,希望你喜歡!

  放暑假前孩子的班主任開了家長會,日本的家長會上老師完全不談成績的事情,只談孩子們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以及打遊戲、玩手機,暑假怎麼度過等事情。進入暑假後,每個家長有大約20分鐘與班主任進行個人面談的時間,這時候老師才會拿出一個保密的信封遞給家長,裡面裝著孩子成績單。為了保護孩子們的自尊心,日本公立小學學生的成績都是不公開,平時的小測驗成績老師不公佈,也不提名道姓,孩子們卷子拿到手後馬上就在寫著成績的地方折一個三角,這樣就不用擔心被別人看到了。偶爾也有關係好的或者大大咧咧的孩子大方的暴露自己的成績。

  所以我們雖然常常看到孩子們的試卷,聽他們說班裡大約有多少個滿分的,在心裡做個對比,大體有個數,並不瞭解孩子在班裡的成績排名。這次個人面談的時候,看到成績單上細細分類衡量孩子各項學習能力的具體數值,親耳聽到老師說小亞和小桃的各科成績都是出類拔萃的,小亞的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常常讓老師吃驚,小桃更是全方面拔尖的優秀生,感覺到很欣慰。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平時對孩子的分數看得很淡,從不多言,也不給他們任何壓力,只在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和培養端正的學習態度上下功夫,兩個孩子終於與其他孩子出現了明顯的差異。今天打算毫無保留的分享我培養孩子正確學習態度的經驗。

  媽媽不會,我也不會

  孩子做作業遇到了問題,常常來問我。不管是什麼問題,孩子來問你說明現在她有難處,你不能露出煩躁的意思。你煩躁會導致孩子更煩燥,與你和學習對立,所以要把心思集中到一起解決問題上。孩子低年級的時候問題基本都能解決,現在小亞上了高年級,有些理科以及社會、地理方面的問題我也沒有信心回答,也沒有地方去找答案。於是老實告訴她“媽媽不會”。小亞似乎很高興,“媽媽不會,我也不會,今天的作業就不用寫了。”這種時候我不生氣,用輕鬆的語氣對她說:“媽媽不會沒關係,反正媽媽又不需要寫作業。可是你的作業就這麼空著未免也太難看了吧。媽媽小時候和你們的教材不一樣,所以很多東西沒有學過,這不能證明媽媽沒有認真對待作業。這些媽媽不知道的答案,要是你能知道解答,媽媽會為你自豪的。”

  小亞聽了之後,沉思一下,重新坐回桌子前解答,不一會兒又把作業拿給我看,說“我試著解了這幾道題,不過不知道對不對”。我很為她的態度高興,誇她“好孩子。”,並且告訴她等明天老師公佈了答案,一定要告訴我答案,因為我也很想知道。這樣就把孩子想偷懶的心打消掉,把心思轉移到儘自己的能力去解答問題上,她曾經會與不會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努力過了,現在很想知道答案,想更多瞭解世界和驗證自己的能力。

  沒學過就可以不會

  小亞從三年級時候開始使用通訊教材自學。我們給她選了能夠打下堅實基本功的教材,而不用那種所謂提前學習的偽英才教育。四個科目的教材步步配合課本,把問題加深加寬,以及靈活運用。事先徵求過她的意見,根據她的水平將數學以及理科換成了高難度的。小亞不耐煩的時候就把教材推到一邊,找理由說“我沒學過”。

  在孩子學習方面我從來沒生過氣,不管是他們態度不好還是重複犯了很傻的錯誤。我的目標是培養孩子成為知識豐富的人,能夠用自己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懂得學習的快樂通過學習不斷進步、擁有幸福人生的人,所以用情緒去碰撞孩子的本該快樂的學習過程無疑是隻起反作用。

  我問小亞:“你沒發現你們年級越高,得100分的人就越少嗎?”小亞說:“知道啊。有時候老師說最高分是九十幾分,還表揚呢。”我又問她:“你想沒想過為什麼?”小亞答:“現在問題越來越難了呢。”我說:“是啊。低年級的時候只要認真聽講和練習,得100分一點也不困難。可是以後學習的內容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而且光是記住不動腦筋也不行。現在你可以對老師說我還沒學過,你不能出這樣的題。但是以後等到重要的考試比如中考、高考的時候,就沒有人管你曾經學過與否,考察的是你是否有解答的能力。比如媽媽沒有在日本上過學,但是不能一張口就說我沒學過,所以我不知道,沒有人因此會原諒媽媽的。再往極端裡說,世界上還有很多還沒有找到答案的問題,有很多了不起的人在努力的研究。我們覺得你很有希望,所以才為你選了高難度的題,希望有一天你也能夠成為為人類解決問題的人。如果覺得真的太難了,我們就選普通的教材吧,做普通人也不錯。”

  小亞想了想,說“就做高難度的吧,我能應付。”等她靜下心來,就開始自學高難度題的解法,根本不用管她***事實上我幫不上任何忙***,她自己真的都能解答出來。孩子的潛力無限,我所做的只是幫助她搬掉阻礙在學習路上的情緒障礙。

  遇到困難拼到最後

  心理素質在很多場合都會影響人水平的發揮,也許越是大人這個傾向就越明顯。去年坐在英檢1級的考場裡,在臨發試卷的幾分鐘我感覺心跳得很快,這是從來沒有過的。因為我知道這次考試的難度,想到了這次如果通不過的話該怎麼辦,而以前從未想過這類問題。在與其中最討厭的整整8頁的閱讀題搏鬥的時候,體驗到其實考試不只考一個人的知識和能力,他的耐力和集中力等心理素質也在得到考驗。面對高難度的考試,感覺到累和沒有把握的時候誰都會產生放棄的想法,甚至會厭惡自己。所以最後取勝的人就是克服所有客觀以及主觀的障礙,把自己的最好發揮出來,耐心堅持到最後的人。

  妹妹小桃或許是性格的關係,或許只是年齡小,解難題的時候比姐姐容易急躁。她以前在電腦上挑戰對她來說難度過高的兒童英語模擬考試,遇到她一點也聽不懂的問題,孩子就會抓狂甚至大哭起來。現在她不會了,她能夠冷靜地聽問題,不會就靠直覺選,一直堅持到所有問題結束。因為我不只一次告訴她:無論結果如何,挑戰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越是大人越怕出現壞結果,最後連挑戰的勇氣都沒有了。敢挑戰就是有勇氣的表現。對於回答不了的問題,根本無須在意,跟著自己的直覺走,憑直覺選答案。不要以為直覺不過是運氣,直覺是人的了不起的能力之一。相信自己,相信直覺,這樣直覺也會越來越準確。對於無法解答或做不完的問題,只要思路對了,不管別人給你判多少分,媽媽在心裡給你加一半的分數。這個心裡的成績很重要,孩子們反而不在乎自己到底拿了多少分了,他們更在乎我的肯定,在心裡對自己有一個更高的評價,自信心鼓勵他們不管結果如何,堅持到底絕不放棄。

  找到學習動力

  有天正在學習的小亞突然抬頭問我:“媽媽我學習你高興嗎?”“我當然高興了。”我回答。小亞高興的說:“那我就為媽媽學習。本來今天的任務已經完成了,我把明天的也提前做出來。”我摸摸她的頭,抱了她一下,說“真是好孩子。”

  學習當然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讓媽媽高興。如果這個理由成為孩子此刻自發的學習動力,何苦在這個時候講大道理,扳倒她自己的小想法呢。孩子自發產生的學習動機因孩子而異,只要不是歪門邪道,沒有必要馬上講大道理,把孩子扳回“正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發生很多變化,有一天會找到更好的學習動機的。在此之前,就拿這個當作目前的動機又如何?多麼可愛的孩子!孩子完成了給自己規定的任務,她高興我也高興,她會慢慢成長為一個自信,自愛的孩子。將來還會想起我曾經是為媽媽學習的嗎?

  日本娛樂圈裡有個爸爸,鼓勵兒子學習的方法就是給喜歡吃的兒子準備非常非常非常美味的東西,等兒子滿足的吃完後告訴他,如果你不努力的話,10年後你就吃不到了。大道理誰都能說,但是誰也聽不到心裡去,引導孩子為什麼不試一試獨特的方法呢。

  尊重孩子的時間規律

  我一向對學習這件事充滿樂觀,覺得一個人只要自發的產生了努力的願望,什麼時候都來得及。直到最近初次體會到年紀大了腦子越來越不好使的感覺,所以現在十分理解很多家長焦急的心情。但是家長不能把自己的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逼迫他們努力過上自己策劃的“高效率”“高質量”的人生。在孩子的世界裡時間是慢慢流逝的,孩子成長有自己特定的規律與步伐,他們的任務就是用全身的每一個器官充分的體驗世界,用心學會愛和信任,身心健康的發育,建立一生快樂和健康的基礎,然後才有可能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幸福的人生。

  小亞就是一個“慢騰騰”成長的孩子,生活學習都一樣。和小亞的班主任進行個人面談,我談到這個孩子在家裡老是拖拖拉拉,遲遲不肯寫作業。老師很意外,說小亞在學校裡一點都不磨蹭,所有任務都能認真準時完成,她沒有想到這個孩子還有這樣一面。回家後我笑著問小亞,為什麼你在學校裡能夠迅速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在家裡卻不這樣呢。小亞理直氣壯地問我:你願意我在家裡當好孩子,在學校當壞孩子,還是在家裡當壞孩子,在學校裡當好孩子?我苦笑:你就不能總當好孩子嗎?不行!小亞乾脆了當的拒絕了我。

  對於小亞愛磨蹭的“缺點”,我雖然希望她能夠改,但是內心裡並不對此著急生氣。孩子自己說不出來,但是我能理解,人不是按每小時生產多少件來衡量質量的機器,人需要努力,也需要什麼事情都不做的時間,在這個時間裡進行自我調整和成長。不會放鬆,不懂得發現和享受世界上美妙和感動的人,人生的收穫和意義會淺很多。孩子的步伐該由她自己做主,我能夠做的最多就是在她需要的時候指點一二,幫助她過得更加輕鬆和有意義一些。對於小亞遲遲不肯做作業的事我決不嘮叨,一直在心裡默默地守護著,期待哪天她會有改變。直到她上了五年級,可能作業多了,自覺也萌生出來了,我才覺得真正可以放手了。

  妹妹小桃在學習方面很自覺,基本上不用提醒就會自己做作業。她有時會來問我時間該怎麼安排,自己該做什麼。我告訴她,不要來問我,問問自己想要怎麼做。什麼都來向媽媽要指示的人沒有腦子,就像木偶一樣永遠要聽別人的,別人不指揮就動不了。永遠不要把自己的腦子交到別人手裡受別人控制。自己動腦筋安排時間,有什麼問題的話,媽媽隨時都願意幫助你。我會聽孩子的計劃,偶爾提提意見,總體上尊重孩子的安排。因為如果不合理的話,有一天她會自己意識到並且改進的。

  培養自控能力

  小亞學習的時間從來都是自己決定,再不合理我也不插手,只要第二天到校前做完了,而且學習上沒有任何障礙就行。但是我一直督促她學會作計劃,按照自己的計劃做事。有一次到了她預定學習的時間,開始放映很精彩的節目。要是我,我會為她犧牲,老公卻不管這一套。我問小亞怎麼辦,要不然你去隔壁房間學習吧。小亞說沒關係,我就在這裡寫。我一邊看著電視一邊時不時看看她,有點擔心她或許一邊寫著作業一邊側耳聽,但總之她的筆一直都沒停過。

  小亞花了一個多小時把作業都做完了。等她收起了本子,我特別欣喜地對她說:你知道你有多了不起嗎?你打敗了誘惑!就連很多大人都做不到呢。小亞聽我一說,也覺得自己特別了不起,臉上洋溢著興奮和自豪的光彩。我想小亞從這次打敗誘惑的成功體驗中獲得的喜悅遠遠勝過看了任何精彩的電視節目。有過這樣的體驗,以後她的自控能力一定會更強。我無法改變孩子的天性,小亞現在仍然是一個不算積極主動的孩子,但是她一旦認定要做了,就一定會堅持到底。人的真正動力來自堅強的內心,而不是被外界所迫。人的一生都要與誘惑作鬥爭,要做能夠自控,掌握自己人生的人。

  學習的快樂

  學習有很多種目的,我想孩子學習的第一個目的應該是滿足好奇心,滿足人自發產生的瞭解世界的願望。孩子們小時候不停的向我提各種問題,能回答的就回答,有時用科學的解答,有時用童話式解答,有時一起推理和思考,有時用幻想,有時只是滿足他們向我撒嬌的願望。對於我回答不了的問題,幼兒園的時候我和他們一起用圖鑑等書一起找答案。這時最好根據孩子的能力,大人悄悄退一步,把找到答案的喜悅留給孩子品嚐。當手頭的書籍裡都找不到答案的時候,最後一招是在網路上尋找。但是最後一招絕不能先用,否則孩子就會養成依靠網路輕鬆尋找答案的習慣,不再動腦筋和費力氣。孩子的基礎學習必須用時間和努力慢慢積累,絕沒有任何近路可尋。

  兩個孩子成長得很快,已經幾乎不再向我問問題了,反過來有時候來試探我知道不知道答案。我乾脆裝傻,聽他們欣喜的向我說明各種事情。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別人正是最好的學習方法之一,兩個“小老師”進步得最快。小亞向我表演用鏡子反射遙控器的訊號控制電視,她分辨出絲瓜的雄蕊雌蕊,人工授粉讓它結實,小桃知道很多很多的成語和歇後語,常常回答我的有關日語的“問題”。他們阻止過我摸捕獲海魚,讓我從被毒魚刺的危險中解脫。這個世界千變萬化,充滿了感動與好奇,他們感受著充實與快樂的生活,用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去了解這個世界。

  養成自己動腦筋的習慣

  網上常常有朋友來問我各種各樣的問題,很不客氣地說自己稍微用一點心就能找到答案,但是不知道是他們懶得自己找答案,還是不知道答案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找到的,習慣了張口就問。這種依賴別人解決問題的人多了我就頭疼,回答的話需要不少時間,不回答的話我心裡也不舒坦,只好敬而遠之。我真的不希望孩子們將來成為這樣精神上依賴別人的人,所以鼓勵他們動腦筋自己解決問題。

  我不覺得孩子有什麼不懂的是難為情的事情,哪怕是別人認為很簡單的問題,因為很多東西我也不懂。通常我會和孩子一起琢磨最合理的方法,叫她們先照我們琢磨的方法回答,然後我們再聽老師的裁斷。我們的答案或者解決方法不一定是正確的,但當時一定是最好的,因為是我們自己盡了全力量尋得的答案。我和孩子們一起分析,一起思考,一起推測,最後得到正確答案,然後充分咀嚼和消化理由,你會發現世界上很多事情原來都是有規矩可循的,邏輯思維就是這樣慢慢養成的。

  如何與別人競爭

  良性的競爭會促進孩子進步,但是在競爭中保持健康的心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你某一方面遠遠超過別人,也不可以侮辱和輕視不如自己的人,更不能因為自己的一點小成績就覺得自己有權利站在比別人高的位置上。大家的客觀主觀條件不一樣,無法扯平比較,自己也不可能樣樣拔尖,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一天自己的驕傲會拉自己的後腿,讓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小亞在其他方面都沒有,唯獨在電視上看到英語發音太差的日本人,會出言譏笑。兩個孩子知道真正的英語發音,對此有點小驕傲。有次看節目時,我叫兩個孩子模仿一下挑戰一個長句子,小桃大大方方,小亞卻不好意思了,心裡擔心自己說不好怕人笑話,因為她剛笑話完電視上的出演節目的人。在心裡把人根據某種理由分成三六九等的人,不懂得尊重不如自己的人,同時又在比自己更厲害的人面前自卑,不敢繼續前進,驕傲就是這樣在孩子的心裡拴上鎖鏈,阻礙她向前的。要想讓孩子進步,就必須打消她心裡的驕傲,學會尊重對方,承認對方的優點,腳踏實地的努力。

  有句話在電影《撒切爾夫人》中聽到,印象很深刻,可惜找不到出處:注意你的想法,因為它會變成語言;注意你的語言,因為它會變成行動;注意你的行動,因為它會變成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會變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會變成你的命運。

  反過來,當孩子失去了信心的時候,就需要家長的鼓勵。以我的經驗,到初中階段的學習,只要不是智力有問題的孩子,只要肯努力,又用對了方法,根本不存在什麼學不好的科目。日常不要總是盯著孩子的結果,要表揚孩子付出的努力、取得的進步。比如題量大又有難度的時候,能夠耐心認真解答就值得表揚。當孩子出現了氣餒情緒的時候,幫助她找到具體原因,不管花多少時間多少精力也要把它攻克。攻克它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孩子的氣餒,讓他重新恢復自信心,知道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夠做到。

  學習成績提高智力因素最多佔一半,而另一半因素在孩子的心是否有足夠韌性。教育上最忌諱但是很多人卻在實行的就是在孩子的心裡種植失敗和困難意識,家長和老師務必要注意。孩子偶爾跟我抱怨媽媽我學不好某某科,媽媽我討厭某某科。我告訴他們不會的,他們至少有普通的水平,現在根本達不到討厭的程度。我給他們講我這些年來各種失敗的可笑例子,他們都被我笑死了。這麼笨的媽媽都有今天,他們也沒有什麼可怕的了。孩子只要克服了自卑,愛現在的自己,一定會為了變成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最後,我常常被網友問到底是放養好還是精養好。老實說,我回答不出來,甚至說不清自己到底是在放養還是在精養,或者兩者皆有。可是世界上哪裡有這樣一條分界線呢?我們幹嘛一定要給自己劃一條線,強迫自己選擇站在其中的一邊呢?什麼對孩子好我們就做什麼,覺得不對了就馬上修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做家長的要不斷地尋找自己孩子的特點,打磨出只屬於他的光彩。

看了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