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改論文範文

  美術教改的實施,讓美術老師更加註重學生對美術作品鑑賞能力的提高,進一步培養學生自由想象,獨立思考的能力。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美術課堂教學改革

  一、美術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師習慣於只關注自己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的“中心”地位,習慣於把學生當作被動的知識的承載體,為了在40-45分鐘內,向學生傳授儘可能多的識知資訊,為了確保“基本技能”“基礎知識”和教學目標得到落實,一味地強求學生進行簡單機械、枯燥的技能訓練,尤其是在教學中不厭其煩地,長時間地去講解、示範等,卻不讓學生親身體驗實踐。這種把學生當作教學客體的作法,極大地損傷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積極性,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陰影時時閃現在我們的課堂,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發揮,課堂不是學生的,而是教師的表演舞臺,教師枯燥的講解,反覆地示範,到學生機械地模仿,機械地重複練習。一句話,學生是為教師服務的。難怪在許多公開課、示範課和教學評比課中,上課教師會抱怨:學生不配合。

  ***二***把活的美術學科教成了死的學科

  多年來,美術課是那麼的吸引學生,是那麼地富有激情,是那麼的生動。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代在前進,社會在進步,可體育課在落伍。生動的美育活動卻變成了枯燥的磨調子和照抄範畫。學生原本想從美的海洋中暢遊一下、張揚一下、玩一下、樂一下。但是無數次的失望,讓他們喜歡美術卻不喜歡美術課。因為教師只是藉助教學方法和原則來“規範”學生的情緒與操作,學生的天性被慢慢扼殺。

  ***三***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教師缺乏創造性

  課堂教學模式化,本來對於傳統的教學應當是辯證地揚棄,然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成了一成不變的東西。走遍各地,你也許會發現:“一支筆、一張紙、一副範畫、一節課”的現象比比皆是。教師的個性在教學中得不到張揚。許多教師停留於一般的“繼承”上,沒有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忽視對學生心裡的研究。

  ***四***教學隨意性大,計劃與課堂實踐脫節

  由於不是考試學科,長期以來,丟課、換課、不上課、教學與計劃不符的現象非常嚴重。備課是為了應付檢查,而上課又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選擇。因此,隨意性大,形成了一個教學與課堂實踐嚴重脫節惡性迴圈局面。美術課不受領導重視,得不到學生的喜愛。

  因此,我們必須在反思課堂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改造我們的課堂教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充分發展個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造精神。

  二、學科教學改進意見

  ***一***轉變教學觀念,以創新教育思想走進新課程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爭做研究型的教師,永遠把美術教學工作作為研究的物件,針對不同的學生修訂不同的教學方案。“不重複過去的教學”是教師工作的一個準則。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首先是一個不斷實現教學創新的勞動者。我們的課堂永遠對學生有一種魅力才體現它的生命力。如果每堂課都是一個模式,每節課都是枯燥無味的“學生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活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又怎麼能激發起來呢?因此,教學要必須進行觀念的更新。要堅持以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終身美術素質的意識,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受到美的教育。教師要運用這些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在反思課堂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改造我們的課堂教學,要一改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作法,不要讓課堂成為教師表演的舞臺,要走到學生中去,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充分發展學生個性,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創造高度自由的想象與創造空間。要強化學生的主體性、豐富課堂的色彩,要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氛圍中從事練習,使課堂充滿活力,真正成為孩子們的樂園。

  ***二***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因此,在教學中要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就必須改革課堂教學,進行研究性學習、自主性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進行角色的變換,由課堂“主導”轉為學生課堂的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並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來選擇教學方法。所以,課堂上教和學的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應是多樣化的,可由學生個性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選擇。也可以根據專案特點,學生用自己的愛好去自由選擇、自由設計、自願組織、自主練習。

  教學方法的選擇,除了要考慮學生的情況以外,還要根據課型和具體內容的特點,作不同的選擇,即使同一型別的課,同一性質的內容也不一定強求運用完全一樣的教學方法,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不要把方法作為直接目的傳授給學生。方法是用來運用的,而不是死的教條,有靈活的方法,才有活生生的教學,也只有活生生的教學,才會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和能力。

  ***三***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和能力培養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優化的環境有利於學生創造活動的開展和創造力的形成。美國心理學家索裡認為“為得到最好的效果,必須鼓勵創造性的環境成為兒童整個生活的背景”,所以教師在極力營造學習環境時,要把它放在學生整個生活環境中去考慮,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去創造與學生生活背景相違背的學習環境。在教學中,營造環境的目的是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有積極影響的良好氛圍,使學生能夠在一個寬鬆,愉悅和諧的氣氛中進行更為有效的學習。

  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就最關鍵的因素而言,主要指各種教學手段、環境的佈置,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寬鬆民主的氣氛等。作為美術課來講,它比其它學科更具有形象性、美感性、情趣性、民主性、合作性的優勢。教師若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學生就會深受氣氛的感染,教師要充分利用美術的特點,靈活運用教具模型、經典作品、環境佈置,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如利用各種幾何圖形組成的圖案進行創新練習,可以擴大學生的想象的空間;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及表現技法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練慾望。

  ***四***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師生互動

  課堂學習情景是構成教學活動的諸多要素之一,兒童在歡樂的情境中,會產生愉快、興奮的情感,可激發他們的活動興趣,學生的活動興趣大多表現為直接興趣,要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應大量、合理地進行直觀教學,具體的實施、鮮明的形象、生動的語言,都是教師常用的直觀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儘可能為學生創設濃郁的趣味情境,在知識和學生間架起興趣的橋樑,利用一切教學手段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氣氛,讓學生在切身體驗中激發學習的興趣和思維,使學生沒有明顯意識到教師的意圖,而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掌握知識。教師把課堂內容故事化、情節化、師生分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並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來演練各種教學內容。

  ***五***創設合作氛圍,給學生成就感

  每個小學生都具有求成的心理願望,並希望能得到教師的表揚和同學的認可。這與人們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是分不開的。許多情況下,正是由於學生的這種心理,才促成了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因此,教師要注意把合作意識引進課堂,一個人做不了的兩個人來做,兩個人做不了的,一組人來做。讓學生在融洽的氛圍中享受美,在團結互助中獲得成功。

  成功是兒童心理髮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兒童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怎樣為學生創設氛圍給學生以成就感:

  首先,採用激勵性的語言,因勢利導,誘發學生動腦動手,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激勵其不斷努力奮發向上。

  其次,採用評比“成功之星”、“合作之星”等方法,激勵學生好好學習,積極向上。

  ***六***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讓學生擁有愛

  教師教態大方、語言優美、能說會畫、循循善誘,無疑會贏得學生的喜愛。教師既要有較高的繪畫表現能力,又要有輕鬆駕馭課堂的才智。既要表現對所教學科的熱愛,又要表現對學生的熱愛。事實證明,熱愛學生才能被學生所熱愛。課堂上,教師的鼓勵和期待,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教師的首肯和讚許會開啟學生心智的閘門;教師的一顰一笑,會堅定學生求索的信心;教師的風趣幽默,會給學生睿智和風範。如果課堂處處充滿著教師的關愛,處處洋溢著同學間的友善,課堂就好比溫馨的家,學生就會感到這裡不僅是學習的樂園,更是生活的樂園。

  總之,在新形勢下,教師必須把握機遇,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努力改造課堂結構,尋求有效教學的生機與活力讓他們盡情感受快樂,真正享受美術,真正的擁有快樂。

  初中美術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美術教育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對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幾年來我們國家也非常重視美術教育,許多學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學成果。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筆者對所在農村小學、初中的部分學生通過問卷、座談等形式,對農村學生對美術的愛好,認識、理解,以及家庭態度、學校課程開設情況、教師的師資教法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總結出的資料是驚人的:從孩子會用筆到幼兒園期間,孩子喜歡畫畫的佔調查人數的99%;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三年級下降到90%;再到五年級下降到70%;到了初中出現嚴重的分化,有對美術有興趣的只能達到60%;幾年的義務教育,怎麼使我們的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下降了如此地步呢?

  經過調查分析,作者認為有如下因素。

  一、學校外因素,家庭的誤導:在孩子入學前,多數家長以孩子能畫畫而給予鼓勵和誇獎,入學後則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衡量孩子,這就使孩子錯誤的認為學習成績是主要的,興趣愛好是次要的,於是本來的天性被慢慢扼殺。家庭構成社會,於是就形成了這樣的社會環境:畫畫是玩,學習成績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發展和認知事物的關係,只要求孩子文化課成績好,忽略了對孩子各種能力、興趣的培養,強制其學習尚不感興趣的文化知識,這樣就扼殺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

  二、學校內部因素:在農村很多學校沒有專業美術教師,在前幾年應試教育的約束下,學校多注重學生成績和學校的升學率,很多學校不開設美術課或者是虛設美術課。現在雖然有很大轉變,但許多學校的教育意識沒有轉變,許多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沒改變,上美術課時,因缺乏資料,或圖省事,只教學生臨摹作品,課堂氣氛低沉,講課呆板,是使學生失去興趣的重要原因。這些都侷限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興趣培養。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麼該如何來培養農村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創造能力?學校外部因素是大環境,我們很難改變,但是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改變內因,轉變教學觀念,從課堂抓起,培養其興趣。

  一、瞭解學生心理,培養興趣

  我們應該多瞭解學生,尊重學生的思維表現特點。由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事物有密切的關係,美術教育是學生身體發展水平,知覺能力、情感態度和生活經驗的自然產物,美術是學生認識世界過程中的一種表現。需要對事物的認識表達時就有畫畫描述的衝動,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會受到鼓舞。

  教師就要在課堂上引導好學生,激發其熱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線造型的美術課上,當有老師要求作業畫女同學頭像時,總會有個別學生提出要畫男同學,有的還要畫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畫只小熊貓。我們分析一下這些學生的想法,要求畫男同學的可能覺得自己能畫的更好;要求畫自己爸爸的是因為他最熟悉,能畫象;要求畫熊貓的同學可能是因為不自信,怕自己畫不好人頭像而要畫自己拿手的。

  如果這時教師大怒,以不按老師要求做作業和無理擾亂課堂批評的話,就使學生的繪畫熱情受到挫傷。因而應該給他們創作自由,讓學生從興趣開始,可以先畫自己喜歡的,興趣往往會產生“階段性”的成果,我們要把握好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及時的給予表揚和肯定,再畫教師佈置的作業,使學生乘勝進步。教師只有瞭解學生心理,正確的引導,才能培養其興趣,提高創新能力。

  二.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審美意識

  因為農村教學條件的限制和教師水平的差異,使農村的美術教育參差不齊,美術教師的個人意識也有差異,我們的美術課並不是把學生培養成畫家、美術家,也不是為了應付一節課或者認為是簡單的哄孩子玩。學生眼中的世界,描繪的水平絕對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樣,因為他們所表現的視覺形象多半是直覺與想象的綜合,只有隨著年齡增長,知識的積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漸漸使其變為直覺與理解的再現,才有可能變為主動的再創作。要在學習過程中陶冶情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高審美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當中,也不能以太高的準則來評價學生。而是看在畫中是否真實反映了學生的內心感受,是否有獨特性、新穎的表現。要多給予肯定的表揚,少有居高臨下的指責。觀念的轉變是教學的指導思想,首先教師不能有副科意識,美術是不重要的課程等意識。美術聯絡其他各學科,滲透各學科,體現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師要轉變觀念,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知識和意識,才能達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從興趣入手,提高創造能力

  1.改革教學方法

  過去有些人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書非常“認真”,把課堂教學當成只傳授知識的場所,沒有做到教書育人、培養才幹、開發智力。而是教法簡單化,教師講,學生聽,墨守常規,老一套,不變樣,致使學生思想僵化不開竅,以至學生失去興趣,這樣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所以,課堂教學方法必須改革。美術教育,形象生動,鮮明直觀,在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優勢。 然而如何發揮、擴大它的優勢作用,關鍵在於任課教師能否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勇於創新,根據學生興趣特點與認知的規律,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學習壓力,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比如在初一人物頭像的課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貼鼻子”遊戲教學,再貼眼睛、貼眉毛等,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在遊戲中瞭解人物的五官位置關係,掌握了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關係。

  因為農村學校條件的限制使很多課程不能開展,如果教師侷限在學校現有的條件裡,有的課堂教學內容只能是簡單的講講,甚至讓學生自己看看就上自習課了,我們應該利用農村現有的條件儘量開展好課堂教學。比如初三的雕塑課,農村學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來做雕塑練習的,但是我們可以利用農村的條件來上,不妨讓他們再回到兒童的玩“泥巴”時代,讓他們自己動手去挖紅泥,讓他們在課堂上由老師引導從兒時的“捏娃娃”遊戲開始講解雕塑,使學生更真實的感受到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這樣的課堂才是培養農村孩子興趣的樂園,這樣讓學生在興趣中吸取知識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學習效果,充分發揮課堂活躍的優勢作用。

  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現代化教育不能侷限在死板的傳授知識,應該是以興趣為引導,利用情景教學的模式創設興趣的課堂氛圍,達到美育的目的。學生興趣與教學方法密切相關,美術教育要靠得當的教學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據教材,不同的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活躍課堂,培養學生興趣。教師本身要有創造性思維,要思路活躍、方法新穎,學生感到有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學生積極思維,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2.充分利用現有裝置,直觀教學。

  只有搞好課堂教學,才能大面積提高學生美術知識水平,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教師上美術課時,總不能天天“遊戲”,長了也呆板,使美術課單一枯燥。要搞好課堂教學,我們還要利用現有裝置,培養學生興趣,上好美術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現在上美術課的主要問題是相關教材資料缺乏裝置不齊。特別是欣賞課,有些作品經過幾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圖片又不多,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就不能激發學生的美感。教師生硬的讓學生只是去畫畫,因此運用現有的教學裝置來補充就非常有必要。通過自己找些資料,如掛圖、畫冊、錄象、幻燈、光碟等,讓學生觀看欣賞。通過聲音、影象、音樂刺激學生,激發學生興趣。通過生動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只有通過大量作品欣賞,教學示範,才能使學生增加感性的認識,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不斷的藝術薰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術國畫的課程中,因為教室條件限制,教師示範很麻煩,而且學生也不容易觀看,我們就可以用 VCD通過電視來演示。讓學生先欣賞作品,再觀看繪畫過程和技法表現。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真正欣賞到美的內涵,同時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

  有的學校已經配備了多媒體教室,我們還可以用多媒體電教手段為學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觀,形象的感性材料,對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十分有利。

  3.課堂教學內容適中,訓練有層次。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主要讓學生多寫生繪畫,少臨摹,要分層次訓練,按高低年級不同的要求進行。低年級的主要進行不同類的物體練習,觀察要求低一點。如:初一年級的線造型練習,開始應該從簡單的造型畫起,有的甚至要從簡筆畫開始,不能從難度大的要求學生,那樣會使部分學生感到困難而退縮,要循序漸進,逐步加深。通過這種型別的練習,可極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在簡單的寫生訓練後可用默寫的方式加強學生對事物特徵的記憶表現,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觀察事物時認真仔細,經常進行這類練習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 只有根據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從自身出發,瞭解學生,轉變觀念,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工具,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不增加他們的負擔,培養他們的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篇2

  關於初中美術教學改革的思考及建議

  為了適應21世紀文化、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我國正在進行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目前初中美術教學的實際來看,普遍存在的現象是重視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而相對忽視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如:團結互助、協調合作的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而且學生大多是以被動接受方式進行學習,沒有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下面就結合初中美術教學的實踐,談一談本人對美術教學改革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及建議。

  一、在教材的形式和內容上,可進行更加生動活潑、富有創意和時代氣息的設計與製作 目前的初中美術教材雖然與傳統教材相比也有過一些小小的改動,但從形式到內容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實際上,美術教材與其他學科的教材相比,完全應該做到比其他教材更加美觀生動、設計新穎,讓學生愛不釋手。現在的美術教材是按欣賞——繪畫——工藝來編排的,這三方面又分別劃分成一定的課時,每一課時又有相應的知識點和具體作業要求,這樣雖然知識點編排很系統、具體,但形式顯得呆板,內容也略顯單一。

  為了使每一節課的課堂容量更豐富,形式更加活潑多樣,如果每一 節課都能設定一些小欄目,如:“畫家軼事”“美術故事”“繪畫小技巧”“筆墨遊戲”“畫種簡介”“每課一畫”等,不但在版面設計上可更美觀,課堂容量更為豐富,學生學起來也更有趣味性。為了使教材內容更富有時代氣息,更為學生所喜聞樂見,還可增加“卡通天地”欄目,把中外優秀的動畫形象介紹給學生,也可設定電腦繪畫方面的內容,或是推薦一些美術教育網站的網址,讓學生可以通過更多渠道瞭解更多美術方面的資訊和資料。當然,形式的豐富多樣應以內容的科學性和系統性為原則,但要兩者兼顧也並非難事,只要是適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水平的,對學生髮展有用的,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和技能,相信都會受到他們的歡迎與喜愛。

  此外,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繪畫工具不齊全往往也是一個令學生和教師困擾的問題,尤其是國畫、圖案等課的教學,由於作畫工具不齊全,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如果在改革教材的同時,也能根據每一學期具體的教學內容,有配套齊全的作畫工具和製作材料與教科書一起分發到每位學生的手中,也是教師和學生的一大幸事。

  二、在教學目標上,把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作為一個基本理念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而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試用***中,對於教學目的的表述中並沒有提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是在“選擇教學內容的原則”中提出了“美術教學內容應適應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注意循序漸進和趣味性”。現代教育改革的趨勢是越來越關注學生的自身經驗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培養興趣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顯得尤其重要。

  從表面上看,大多數學生似乎還是很喜歡上美術課的,但究其原因,更主要的也許還在於美術課與其他文化課程相比顯得相對輕鬆,沒有太多的教學壓力,而不是由於美術這門學科對他們有多大的吸引力。所以說,美術課堂教學應該力求讓學生髮自內心地喜愛美術,同時也要讓他們把課堂上學到的一些美術原理運用到生活中去,善於感受、發現和創造生活中的美。我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來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第一,降低學科知識和技能的難度和要求,選擇適應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內容進行教學。

  初中美術教學畢竟不同於專業教學,對於明暗造型、色彩造型等內容可適當降低學習的難度,這樣能夠使學生較容易在學習和創造中獲得成功和滿足感,從而增強學習美術的自信心。

  第二,應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絡,使學生領悟到美術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從學以致用的角度激發學習動力。

  現行初中美術教材雖然也有一些聯絡生活實際的內容,如:插圖設計、招貼畫設計、標誌設計等,但總體來看,線造型、明暗造型、色彩造型、立體造型這些系統的專業知識技能訓練仍佔相當大的比重,還可多增加一些生活中的應用美術,如:“為自己喜愛的書籍、影集、紀念冊設計封面”“為班級的黑板報設計版面和插圖”“設計製作一張平面或立體的賀卡送給親人、老師或同學”“為自己所在的學校設計校服的款式”“為某一課本劇設計製作相應的佈景或道具進行表演”“為校園設計製作建築模型及環境雕塑模型”等等。

  第三,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變被動接受型為主動合作型,注重師生間及學生間的交流與探討。

  傳統美術課堂教學的模式往往是教師先講解作畫要領,然後學生分別獨立完成作業,如果相互之間有語言的交流,往往教師也會為了維持課堂紀律而加以禁止。而現代教學改革則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來參與。

  以欣賞課教學為例,教師在作適當的講解介紹後應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可以讓他們談一談自己最喜歡的一幅作品,並說一說理由,可以個別發言,也可以分小組討論,再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對於一些較為枯燥的美術常識,我們可以借鑑電視上某些益智娛樂欄目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答,再以積分多少決定勝負。這種方式迎合了中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能夠極大地調動他們的參與熱情,使他們在愉快的遊戲中掌握了知識,也培養了團結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以及競爭意識。另外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課後查詢資料,蒐集一些美術方面的小故事或是著名畫家的學畫經歷等,再組織學生開展一場小型的美術故事會。總之,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活躍美術課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三、在教學要求上,把培養審美創造力與基本技能訓練統一起來

  中國的傳統教育不重視對青少年創造力的培養,這已是公認的事實,而今天時代不同了,面對新的世界科技革命的挑戰和國際競爭的挑戰,對青少年創造力的培養已經並還在引起空前的重視。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目標是什麼?是“雙基”的訓練還是創造力的培養?其實,這二者都不可偏廢,應將它們有機地統一起來。那麼,怎樣實現這個統一呢?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努力:

  第一,要以創造力培養為中心。不可否認,現今的美術課堂上學生所受到的訓練絕大部分是模仿式的專業技能訓練,教師和家長往往也以“畫得像不像”作為評畫的標準。因此,美術課堂教學迫切需要改革的便是突出創造力的培養。

  第二,要有計劃地輔以必要的技能訓練。藝術美的要義是形式美***如線條、色彩、造型、構圖等***,形式美的實現依靠技能,如果沒有一定的繪畫技能作為基礎,往往會產生“眼高手低”現象,今後在藝術表達上力不從心。因此,也不能為了鼓勵創造而拋開技能訓練,“以不教為教”,而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掌握紮實的知識技能。

  第三,技能的指導和訓練應服務於審美創造力的培養。初中美術課堂所面對的孩子中有極少數將來可能從事美術專業工作,對於他們來說,掌握紮實的繪畫技能是必要的。而絕大多數孩子將來所從事的會是其它各行各業的工作,繪畫技能在他們的工作中會用得很少,但美術課所給予他們的敏銳的觀察能力、豐富的想象能力和突出的創造能力卻是他們從事任何一個職業都必備的基本素質,因而技能訓練應服務於創造力的培養。

  四 、在教學手段上,既要用寫生教學改革臨摹教學,同時也要用創造性教學改革模仿性教學

  美術教學在歷史上經歷了兩次改革的浪潮:第一次是由臨摹到寫生的教學改革,第二次是由模仿性到創造性的教學改革。我國中小學的美術教學,在傳統的中國書畫習氣的影響下,沿襲了臨摹教學的方法,而美術專業院校則全面接受了西方先進的寫實主義繪畫法則,用具象寫生的方法進行專業的模仿性教學,這就致使我國美術教學出現了——中小學以臨摹教學為主,專業院校單純寫生——臨摹和寫生這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把美術基礎教學與專業教學分割成互不銜接的兩個教學階段。

  縱觀初中六冊的美術教材,臨摹內容仍佔教材相當大的比重,而從美術課堂教學的現狀來看,讓學生臨摹也仍是美術教師們用得最多的教學手段。而長期的臨摹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只能依照著範畫樣本模仿描畫,一旦寫生實物和進行憶想創作就束手無策,只能跟在老師和古人後面爬行,不能畫出更新更美的圖畫。寫生則能讓學生直接感知客觀實物,認識真實的立體的空間,必須經過自己在頭腦中思考比較、分析概括,才能反映到畫面中去。

  這種教學方式以感性認識為基礎,符合學生認識發展的規律。因此,教師應克服困難,儘量創設條件,增加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絡的以寫生為主的教學內容,如立方體、靜物之類的線造型就可以讓學生畫自己生活中的物體,風景可以畫校園或是村莊一角,人物可以畫父母、老師或是同學。也許寫生與臨摹相比難度會大些,但相信學生寫生的畫面會比千篇一律的臨摹效果要生動得多,學生的收穫也會大得多。至少寫生能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增強對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不僅僅是盯著書本。

  儘管寫生優於臨摹,但長期單一的寫生模仿訓練,在提高寫實能力的同時,也會養成對模仿的依賴性,這種依賴性影響了藝術創造才能的發展,它是導致離開模特就難於作畫的“學院派”習氣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們在用寫生教學改革臨摹教學的同時,還要用創造性教學改革模仿性教學。因為藝術不是模仿,而是創造。要實施創造性教學,首先應從教學內容上進行改革,精選一些便於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課題來進行教學;其次,應從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採用記憶畫、想象畫、自由畫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

  五、在教學方法上,可增加點畫、添畫、自由畫、命題畫、寫生畫、記憶畫、想象畫等多種形式的創作教學

  點畫比較適合簡筆畫、水墨畫等的教學,可以分成三種形式,即學生點老師畫,學生點學生畫,老師點學生畫。通過這些形式可以滿足部分學生的表現慾望,培養自信心和勇敢的創造精神。

  添畫可以是提供背景新增物象,或是提供物象新增背景,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形象請學生新增完整。這種添畫遊戲可以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自由畫即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材和手段進行自由作畫。

  命題畫是指讓學生圍繞一定的主題進行創作。如“愛我家鄉”“美麗的校園”“海底世界”“快樂的節日”“我的理想”等。

  寫生畫是指讓學生以現實生活中的人物、風景、靜物等為題材,邊觀察邊進行如實的描繪,準確把握其形態、結構、比例等關係。

  記憶畫可分為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教師在課堂上先演示實物或人物的動作,然後讓學生默寫造型,它可以訓練學生對空間、形體、結構、外形輪廓的記憶能力;另一種是情節或活動場面的記憶畫,一般是課前佈置觀察課題,然後通過課堂啟發學生的記憶並進行作畫。 想象畫常常與記憶畫合稱為“憶想畫”。但想象畫的創作教學也不是憑空而來的,在創作前也必須讓學生收集一定的形象素材,為想象創作加工提供更可靠的依據。只有在積累了一定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學生的想象創作才能有據可依。

  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綜合靈活地運用以上的教學方法,而不要僅限於臨摹教學,因為這些形式往往比臨摹教學更能開啟他們創造性思維的大門。

  六、在教學途徑上,注重美術各門類、美術與其它學科、美術與現實社會之間的比較、滲透與綜合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了解美術的不同門類並進行相互比較,如:繪畫、工藝、雕塑、建築、攝影等各自的藝術特色以及一些共通的藝術原理。而在介紹某一美術流派或是美術思潮時,如十九世紀法國的浪漫主義思潮,就可以從繪畫、雕塑、建築等方面分別選擇一些代表作品加以介紹並進行分析比較,最後總結出浪漫主義的特徵。在欣賞中國美術時,我們也可以在美術內部進行多方面的比較,如工筆畫與寫意畫、院體畫與文人畫、南方的山水畫與北方的山水畫、盛唐的仕女畫與明清的仕女畫等等。

  美術教學與各學科教學在知識與能力方面有互相聯絡、互相遷移的作用。如中國畫教學可以結合中國詩畫的傳統習慣,與詩詞配合教學來抒發感情,這樣更能體現中國畫詩情畫意的情趣。色彩教學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他們用詩或散文的語言說一說四季的色彩。對於三原色的講解則可與物理光學相結合並進行區分比較。寫生教學則要求學生要反覆比較觀察並掌握比例關係,瞭解整體與區域性、明與暗、冷與暖等對立統一的規律,這能夠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幾何形體的理解,還能掌握辨證的哲學思想。在想象畫教學中,可以通過音樂來輔助美術教學,激發學生的想象。不同的音樂能夠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塑造不同的形象,如熱鬧喜慶的豐收場面、安謐寧靜的田園風光、鳥兒的啼鳴、天鵝的優美、獅王的凶猛等都可以讓學生通過聽音樂來感受這些形象並通過想象把它們在畫面上表現出來。

  教師還應注意加強美術與社會現實之間的連線,可選擇一些具有一定社會意義的主題讓學生進行美術創作。如“反對邪教、倡導科學”、“反對戰爭、維護和平”、“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設計招貼畫”等等,並且利用學校的櫥窗進行美術專題展覽,這樣既能促進學生美術創作水平的提升,也能讓他們的心緊繫時代的脈搏。

  七、在教學效果的評價機制上,應以鼓勵為主,發揮評價在促進學生髮展、激發學生興趣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常規的考評學生美術成績的方法,往往過分地偏重所謂的思想性和技術性,單純評技術分或者用成年人的思想觀念去品評學生的作業,這往往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美術創造的積極性。作為美術教師需要轉變的觀念是,對學生作業考評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區分優劣,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美術才能的發展,為了激發學生美術創造的興趣來進行評價,要使評價對學生將來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而不是消極的抑制影響。

  因此,對於學生的作業,教師既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指出缺點和不足,也要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應以鼓勵為主來進行評價。評價的方式也可多樣,對於優秀的作業可以讓全班同學傳閱,或是組織全校性的美術展覽,對於尚須努力的作業教師可以寫上簡短的評語,提出期望和要求,對於一些創造性較強的想象畫或記憶畫,教師也可讓學生介紹自己創作的作品,或是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評價。

  美術教學改革是一個艱鉅的工程,對於廣大美術教師而言也是任重而道遠,有待於我們大家繼續探討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