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對手眼身法步的要求

  楊式太極拳是太極拳中的一個流派。它由第一代宗師永年廣府人楊祿禪及其子楊班侯、楊健侯,其孫楊少侯、楊澄甫祖孫三代人結合社會發展的需要,苦心鑽研,從陳氏太極拳發展而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楊式太極拳對手眼身法步有嚴格的要求,練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手、眼、身、法、步,高度概括了練拳和推手必須注意的五個方面,現依次說明。

  ***一*** 手

  手眼身法步,把手擺在第一位,充分顯示了它的重要性。在拳式所有的動作中,手的動作是最多的。而在技擊中,手是擊人最主要的部分。手的形狀、手的動作、手的位置等合理、準確,即會起到相應的作用,反之,會影響練習和使用的效果。

  楊式太極拳的手分掌、拳、勾。

  1、掌:楊式太極拳的掌要求五指自然伸直,指間稍離,掌心稍窩,五個手指基本在一個平面上。掌型有如下八種:

  A、坐腕立掌:坐腕,手心向前。這種掌法運用較多,一般前推均用此掌,如按式的雙掌;摟膝的推掌等。

  B、不坐腕的立掌:不坐腕,有前立掌,手掌向前微俯。如倒攆猴式的前掌;有手心向左右的立掌;如肘麻捶式的上掌等。

  C、坡掌:手背成坡形,手心斜向前下。如抱虎歸山式左推掌。坡掌在拳式中運用是很多的。

  D、仰掌:手心向上的掌,如高探馬式的後拉掌。

  E、俯掌:手心向下的掌,如白鶴亮翅式的左掌,摟膝掌等。

  F、橫掌:手心向前,橫向擺掌,如白鶴晾翅的上掌。

  G、扣掌:掌根向裡微扣,如轉身擺蓮式開始的雙掌。

  H、垂掌:指尖向下,如海底針式的插掌。

  不同的掌有不同的勁點,分清勁點所在之處,能有助於意到氣到勁到,比如坐腕立掌的勁點在全掌,橫掌在小指一側,坡掌在掌心,俯掌在虎口或小指一側等等。無論是練拳和推手,掌握掌的勁點是十分重要的。楊式太極拳要求手出有名,手打的方向,位置具有攻與防的意識,所以對手掌的仰俯、手的前後左右運轉要講究用意,不宜隨意出手,不能象做體操那樣,簡單的完成動作了事。

  2、拳

  楊式太極拳,拳的握法是四指併攏,向手心卷屈,大指壓住二指第二節,鬆鬆握住。楊式太極拳用拳的動作也很多,除太極五捶外,還有打虎式、雙風貫耳、上步七星、彎弓射虎等式。

  楊式太極拳用拳的型別有:

  A、立拳:拳眼向上或向下為立拳,如進步搬攔捶式有拳二彎弓射虎式左右拳等。

  B、扣拳:拳腕稍向里扣,如雙風貫耳式雙拳。

  C、仰拳:拳心向上,如撇身捶式有拳。

  D、楊式太極拳的出拳均含意念和勁點。比如立拳一般在拳面,仰拳在拳背等。

  3、勾手

  楊式太極拳的勾手做法是五指併攏下垂,勾尖朝下,如單鞭式右直勾手。勾手的勁點在腕根。

  4、手的動作 楊式太極拳手的動作非常豐富,無式非手,概括起來大體有:掤、捋、擠、按、採、挒、摟、搬、攔、封、抱、撇、疊、雲、探、託、分、貫等。所有手的動作都有它的實際練習內容,都須貫注意念,掌握勁點所在之處。比如掤手,意念和勁點在撓骨一側。捋的勁點在左手背和右手腕根小指一側,擠的意念和勁點在有腕、小臂外側,左手心。按的意念和勁點在雙手手掌,其他不一一贅述。

  ***二*** 眼

  楊式太極拳十分講究眼法。相傳楊公澄甫與人推手或交手,發勁時眼向對方一看,對方受力則向他眼看的方向跌出。從楊少侯遺像看,他的雙目似有精光射出,這是長期練習眼法及內氣貫注充盈的結果。

  楊公澄甫說:“目光雖然向前平視,有時當隨身法而轉移,其視線雖屬空虛亦為變化中一緊要之動作,而補身法之不足也。”

  楊式太極拳對眼法的要求是:

  l、眼向前平視。一般情況下,眼是向前平視的;通過前面的手向前看去,關顧到手,但不死看著手。眼也有向前下看的,要根據具體拳式具體的主手動作具體確定眼看的方向。

  2、眼神處於動態之中,眼轉動的原則隨身法。身動眼隨,身向那個方向,眼向那個方向望去,太極拳的執行是不斷前進後退左右轉動的,而前進後退,左轉右旋均靠腰身帶轉,眼的左顧右盼需隨胺身的轉動而轉動。

  3、眼與意一致。眼是心之苗目,心有所思,眼有所注,眼與動作不合即內外也不合,眼法在推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需注意對方的上中下部,密切注意對方的順背,在動態中抓住有利時機使對方處於背境。

  4、眼法自然。運用眼時不瞪眼、不閉眼,精神內含。眼神的正確運用與虛靈頂勁有關,虛靈頂勁,精神能提起,則眼自然有神。

  ***三*** 身

  楊式太極拳的身法在拳中起決定作用,身法的身在這裡是指人的中部,即從肩背至胯部。從生理學上說,身是五臟六腑所在之處,包括肩、背、胸、腹、脊、腰、胯等重要部位,傳統理論所提出的尾閭中正、含胸拔背、氣沉丹田、鬆腰胯、斂臀、吊襠,均針對中部要求而言的。對於這些要點,楊家先輩們已有詳盡的論說,這裡不再重複。

  這裡重點談身法中的腰的運用。楊式太極拳傳統拳論中說到腰為軸,為主宰:刻刻留心在腰間。要求“腰頂窮研生不已”。腰的重要性普遍為世人所公認,以致武術界有太極腰、八卦掌之說。但要把腰練到拳的動作上,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楊式太極拳的動作要求腰帶手腳,一般手腳不妄動,少動,靠腰帶動。這種練法不但練架子能有最佳的健身效果,更主要的是在提高防身技擊水平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楊式太極拳要求手一般只上下轉換移動,腰的轉動帶動手的轉動,比如雲手,是典型的腰帶手運轉的拳式。腰帶腳也一樣。虛步的前腳掌一般沒有獨立的動作,靠腰去帶轉。

  總之,腰帶腳、手、身、頭等。腰一動則全身皆動,腰一轉全身皆轉,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個別動作腰帶主手轉動,另一手向另一方向轉動,但這種情況不多。

  楊公澄甫的《太極拳使用法》書中說:“腰如車軸四肢如車輪,如腰不能作車軸,四肢不能動轉;自己要想車軸轉,可多澆油腰軸油滿方好,用意細細體會自得之,勿須教也。”本書關於架式練法文字說明把說明腰的動作放在首要位置加以闡明,希望能在這方面對學者有所幫助。

  對於身法中涉及呼吸的方法問題,楊式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呼吸自然。對於呼吸與動作是否要配合的問題,只要氣的出入自然即可。楊式太極拳講的是意到氣到、氣到勁自到,從這個意義上說動作與呼吸沒有關係,呼可放人,吸也可放人。拳論上有“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拏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也放得人出”。

  ***四*** 法

  手眼身法步中的“法”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招法,指整套拳架中的一招一式的展法;一種是將“身法”合為一內容,指用身的方法。作者根據傳統的說法採用第一種說法。

  練楊式太極拳時必須懂得拳式中每一招一式的實際含意,主要是指其明白技擊作用。當然每一招法可以演變為若干使用法。這裡的法,是指楊公澄甫的《太極拳體用全書》中所述的每一招式的用法,對方如何擊來,我如何站位,如何出手,出腳,化解還打等。練拳時,要有攻防的意識,這當然是“假設敵”。這種"假設敵"的練法,能使人集中精神,心靜用意,增加興趣,久久練習,不覺乏味。

  必須指出,運用楊式太極拳與人推手、交手,並不拘泥於現成的法,屆時因對方的變化而用“法”,招法熟練,前後、左右、上下均應物自然,不想法而法自到;隨手湊效。但要先懂“法”,後法自然而然而至。《太極拳論》中“由著熟而漸悟僮勁,由懂勁而皆及神明”。這裡的“著熟”是“法”要先著熟,這是學拳的必經之路。

  ***五*** 步

  步為拳的根,楊式太極拳的步法有以下7種:

  1、開立步:兩腳平行站立,腳尖朝前,虛實不分,起勢、合太極式的步法為開立步。

  2、弓蹬步:這種步是楊式太極拳的基本步法,使用最多,具體做法是前腳腳尖朝前,後腳在前腳外,腳尖方向與前腳腳尖方向成約45°角,兩腳的直線距離是練拳者自然襠的距離。前腳弓,後腳蹬,前弓腳小腿與地面垂直,前弓的活動限度為膝蓋不能超過腳尖。

  3、前虛後實步:這種步法分左、右虛步。左虛步的做法是,有腳踏實,左腳提起向左前方伸出半步,以腳掌點地,如白鶴亮翅式的步法。以腳根點地,如肘底捶式。左有腳易位為右虛步。這種步法要求後腿坐實,前腳不全虛,也具有支撐的力量。楊式太極拳的左、有虛步,前腳都不是全空的,都要分擔身體的重量。實腿分擔的重量多些,虛腿分擔的重量少些,多與少看架子的高低及以自己尾閭中正,轉動自然為合適。

  楊式太極拳的步法中沒有實腿分擔占身體重量百分之七十,虛腿分擔百分之三十這一類的說法。

  前虛後實步還有一種是後腳實,前虛腳全腳掌著地的,如倒攆猴式。

  4、橫行步:兩腳平衡站立,左腳向左橫跨一步,右實左虛,兩腳尖均向前。如雲手式。

  5、獨立步:單腿直立,一腳提起,膝與胯平,腳向裡收,腳尖自然朝下。如金雞獨立式。

  6、僕步:接前弓後蹬步,後腳外撇坐實,身胯下蹲,前腳腳尖向前,身稍向一側俯。

  7、騎馬式:兩腿開襠如騎馬式,這是轉換過程中所出現的步型,兩腳還是分虛實的。如雲手的動作過程中有此步法。

  楊公澄甫《太極拳之練習談》中說:“兩腿宜分虛實,起落猶如貓行,體重移於左者,則左實,而右腳謂之虛;移於右者,則有實,而左腳謂之虛。所謂虛者,非空;某勢仍未斷,而留有伸縮變化之餘意存焉。所謂實者,確實而已,非用勁過分,用力過猛之謂。”在《太極拳十要》中又說:“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

  楊式太極拳對步的要求要分清虛實,下盤有根;使虛實轉換清楚,絕不輕浮。

  楊式太極拳的步有進退二法,進步必後坐使前腳變虛,腰帶腳掌轉動擺好位置後,後腿往前送身體重量至前腳,前腳承擔全身的重量,後提虛腳動步。動步時不往前腳靠近,而是向前邁到確定的位置。《太極拳體用全書》的執筆者鄭曼青先生有一首《體用歌》講到了步與前進法,“我有一轉語,今為知者吐,湧泉無根腰無主,力當垂死終無補……足欲向前先挫後……”這反映了他跟楊公澄甫學拳和協助楊公澄甫寫書得到楊公澄甫傳授的精闢體會。湧泉在腳掌中,湧泉有根則步有根,步有根則腰才能有轉動的基礎,而腳要前進,首先身要向後坐。這種前進法是楊公澄甫所授的家傳練法。本書所傳的進法也是這種方法。

  退步,前腳提起向身後退一步,不向後腳靠近,直接向後落到確定的位置。這種進退步,在述架勢時結合實際再加以具體說明。

  掌握了楊式太極拳的“手眼身法步”的要求,就能對楊式太極拳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有利於今後學習拳架和推手。至於楊式太極拳關於身體其他部位的要求比如頭、肩、肘、胯、襠、膝等,太極拳門戶網將結合拳式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