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秋季養生食譜老年人秋季如何養生

  老年朋友們在秋冬季節要更加註意養生保健,從中醫角度來看,秋冬宜調養人體的陽氣,養精蓄銳,以備“春生夏長”之用!為此,下面小編整理了老年人秋季養生食譜以供大家閱讀。

  老年人秋季養生食譜

  [靈芝紅棗烏雞煲]

  食物功效:益精氣止咳喘、安神、降血糖、利關節,適用於老年性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高血糖等症。

  原料:烏雞1只、靈芝25克、菜膽50克、黃酒10克,雞精、味精各2克,雞油30克,紅棗8枚,竹筍30克,蔥、姜、鹽、胡椒粉少許。

  製法:靈芝切成片,用鱉血炒制;烏骨雞去毛、內臟及爪洗淨;紅棗去核洗淨;竹筍用溫水發透;菜膽洗淨;姜、蔥切段;靈芝、烏雞置大火燒沸,再用文火蒸25分鐘,加竹筍、菜膽、雞精、味精、鹽、雞油煮熟,即成。

  [雙耳冬菇]

  食物功效:益氣、滋陰、止血。體弱消瘦、低熱者及出血病患者食用尤為適宜。

  原料:水發銀耳、木耳、冬菇各100克,精瘦肉150克,雞湯適量,黃酒、香油、鹽、澱粉各少許。

  製法:將原料摘好洗淨放入鍋內,置火上,用雞湯或精瘦肉湯燉熟透時,適量加入鹽、黃酒、香油少許,再調入澱粉汁,待湯汁粘稠明亮時即可食用。

  [銀耳杏仁白果羹]

  食物功效:清肺潤燥、斂肺止咳用於肺癆、肺燥之咳喘痰少、乾咳無痰,適用於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等症。

  原料:銀耳1m克、甜杏仁、馬蹄粉各50克,白果10個,馬蹄250克,冰糖適量。

  製法:銀耳浸透,洗淨;甜杏仁、白果***去殼除心***用水浸泡3小時洗淨;馬蹄粉用水調溶;冰糖打碎;馬蹄去皮、洗淨,切小粒;把銀耳、甜杏仁、白果放入滾水,鍋中大火煮滾、改文火燉3小時,然後放入冰糖,冰糖溶後攪入馬蹄粉,即成。

  [蟲草白鴨]

  食物功效:滋腎潤肺、止嗽化痰、適用於正氣已虛、疲乏無力、咳嗽痰少等症,是支氣管炎、肺結核病緩解期的調補佳膳。

  原料:白鴨1只,冬蟲夏草100克。

  製法:白鴨除毛,去內臟洗淨;蟲草洗淨裝入紗布袋封口,把蟲草放入鴨腹內加水上火輕煮,至肉爛,加食鹽等調味,煮沸即成。食肉飲湯。

  老年人秋季養生知識

  1.規律飲食,養胃生津

  老年人大多五臟功能逐漸轉弱,腸胃較為薄弱,如果飲食不注意溫熱、有節制,飢飽無規律,容易傷胃犯病。因此,秋季時節老年人應注意保持少吃多餐的飲食節奏,多食熟軟開胃易消化之飯食。

  2.放鬆身心,樂觀愉悅

  秋風蕭瑟,自然界淒涼的景色容易導致老年人悲觀傷感的消極情緒。因此,老年人應特別注意精神心理方面的保健,可適當選擇看書下棋、品評書畫、養花賞鳥等文化活動,以達到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的目的。

  3.增加鍛鍊,強身健體

  秋季,雲淡風輕,天高氣爽,正是室外運動的好時節,老年朋友們可根據個人的興趣,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選擇適宜的鍛鍊專案,如散步、慢跑、做操、練拳、打球、郊遊等。

  4.提高耐寒能力,預防感冒

  秋季溫差變化較大,風寒邪氣極易傷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適應能力降低,尤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發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應注意防寒保暖,有條件的可堅持用冷水洗臉、擦鼻,甚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天氣漸涼,也不必過於著急添衣,適當的凍一凍自己,有助於更好地適應即將到來的冬天。俗話說“春捂秋凍”,遵循一下“耐寒鍛鍊從初秋開始”的規律,使身體有抗禦風寒的能力,增強身體抵抗力。但秋凍也不能過頭,有支氣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則要注意適當保暖,防止舊病復發。

  秋季氣候轉變的特點,導致人們極易發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氣管炎發作、胃病、風溼病、哮喘及心腦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應結合自己體質情況重點防範,積極控制原發疾病,警惕秋季易發病的發生。如果老年人能做到以上四個方面,那麼在立秋轉涼時節,可以保持基本的健康。

  5.補養腎氣,堅持秋養

  從白露開始,天氣越來越涼,有些人出現手腳冰涼、肢體怕冷、尿頻、乏力等症狀,中醫講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所以從白露開始,可以經常給腎“打打氣”,即補養腎氣。

  每天晚上堅持熱水泡腳,水剛沒過腳腕最好,泡15—30分鐘,待到身體發熱效果更好。還可以搓揉腰部和耳朵,腎開竅於耳,耳朵上有密集的反射區,對應著全身各個器官。

  冷熱交替的季節,也是一些疾病的多發季節,這時可以通過吃一些時令的、常見的,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物來預防。例如:防治感冒可以吃蔥白、生薑、香菜;預防白喉可以用白蘿蔔煎汁;適當食用荔枝預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症等。

  在飲食方面,除了多吃當季產的食物和果蔬外,入秋時節尤其還應注意,脾胃虛寒者儘量不要生食瓜類、水果,以免引發胃腸道疾患。

  秋養,指的是飲食調養和適當休息。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五穀雜糧、蔬菜水果等大量成熟上市。醫藥典籍《素問》中曾指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氣味合而已之,以補益精氣”。秋季氣候乾燥,應適當多飲開水、飲淡茶、喝豆漿以及牛奶等,還應多吃些紅薯、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紅棗等柔潤之食物。

  適當增加休息時間,同樣也是老年人的養生良方。白天勞動、鍛鍊一定要注意適度,晚上更不宜晚睡,每天睡眠保證8小時。

  6.藥物保健,適量為上

  根據秋季的特點,可適當服用一些維生素類製劑。另外,還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進行保健,如西洋參、沙蔘、麥冬、百合、杏仁、川貝、胖大海等。平素為陰虛體質的人,可用中成藥六味地黃丸等。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原則,秋季是進補的季節,但是,進補不可亂補,應當注意“五忌”:一忌無病進補。無病進補,開支大,害自身。如魚肝油過量可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一系列心血管疾病。二忌慕名進補。認為價格越高的藥物越能補益身體,如:人蔘價格高,又是補藥中的聖藥,所以服用的人就多;其實濫服人蔘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三忌虛實不分。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氣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只不過是適得其反罷了。四忌貪多過量。正所謂凡事有度,過猶不及。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因此,進補要把握適量原則。五忌以藥代食。重藥物輕食物的思想不可取,要知道,藥補永遠不如食補。

  7.做好防護,注意減重

  秋天是鍛鍊的好季節,但是由於人體的肌肉、韌帶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明顯地降低,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調控能力下降,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運動時要注意防止運動過度,避免運動損傷。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專案。

  秋天氣候乾燥,對於熱愛運動者來說,每次鍛鍊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若出汗較多,可適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

  肥胖,既有礙於人的形體美,還會帶來高血壓、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等“文明疾病”,是人類健康的大敵。人的肥胖,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有所改變,有關專家指出,秋季,是人容易發胖的季節,肥胖者,更應當注意減肥。

  每年夏天,人的體重都會有所減輕,肥胖者亦然。這是由於天氣炎熱,人們活動量增加,出汗多,能量消耗較大,脂肪細胞代謝也較快的緣故。而到了秋天,天氣轉涼,人們的味覺增強,食慾大振,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氣候宜人,人們睡眠充足,汗液減少,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積極地儲存禦寒的脂肪,因此,身體攝取的熱量會多於散發的熱量,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增加,這對於本身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無形威脅。

老年人秋季養生食譜的人

1.老人秋季養生有哪些禁忌

2.秋季防病養生知識有哪些

3.老年人常用的養生保健知識

4.老人四季養生知識

5.老人養生知識大全

6.老年人冬季養生

7.老人冬季養生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