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養生湯譜大全

  秋季乾燥,該如何養生?多進稀食是養生首選,不妨早上一碗粥、晚上一碗湯。那麼秋季養生適合喝什麼湯?下面給大家分享秋季養生湯食譜,希望大家喜歡。

  秋季養生湯食譜

  養生湯一:霸王花煲豬骨湯

  材料:扇骨500克,霸王花3顆,紅棗3顆,生薑1塊。

  做法:

  1、扇骨用流動的水沖洗乾淨。霸王花用清水浸泡15分鐘,沖洗乾淨。扇骨加生薑,涼水入鍋,大火煮開約2分鐘,邊煮邊撇去浮沫。

  2、焯水後的扇骨撈出,如果浮沫較多可用溫水洗淨。所有食材放入砂煲,加適量開水。大火燒開後加入少許黃酒、數滴香醋。轉小火煲約2小時,加少許鹽調味。

  功效:霸王花又名劍花,因其花冠碩大,氣勢懾人,因此人們稱其為霸王花。老廣東素有“霸氣橫生、暑氣頓消”一說,夏秋兩季常用它來煲湯消暑祛燥。乾花除了可以清熱潤肺外、滋補養顏外,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尤其對心血管疾病有較好的輔助療效。

  養生湯二:北沙蔘燉老鴨

  材料:北沙蔘15克,枸杞子30克,老鴨200克,姜2片,黃酒6克,精鹽、高湯等適量。

  做法:

  1、老鴨切塊,汆水洗淨血水,入盅內,洗淨的中草藥、薑片、黃酒、高湯注入盅內。

  2、以食用玻璃紙包住,橡皮筋封口,入蒸箱燉2.5小時後,加適量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北沙蔘性味甘涼,能養陰清肺、祛痰止咳。老鴨營養豐富、滋味鮮美,其性涼,既有滋陰養胃之功,又能利水消腫。二者共煮能滋陰補津,治療慢性咳嗽,解渴降肺熱。

  養生湯三:玉精山藥排骨湯

  材料:玉竹15克,黃精15克,豬淨排骨500克,鮮山藥100克,蔥、姜、八角、料酒各適量,枸杞5克,水髮香菇2個,鹽、芝麻油適量。

  做法:

  1、豬排剁成寸段,焯水過涼洗淨。將玉竹、黃精洗淨煎汁三次,混合澄清,鮮山藥去皮切塊。

  2、排骨入煲中加水,蔥姜、玉竹、黃精汁上火燒開,去浮沫,改小火慢煲燉至八成熟下入香菇,山藥塊,鹽繼續煲至熟爛用調味品調味即可。

  功效:本品具有滋陰潤肺、生津養胃、補脾益氣的食療效用。

  秋季養生要點

  1、健康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2、調理脾胃

  立秋之後應儘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洩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溼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3、預防秋乏

  俗語說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辦法就是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但要注意循序漸進;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預防秋燥

  秋天雨水較少,天氣乾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乾燥症”,比如面板乾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飲食調理,適當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酸角、西番蓮、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

  5、預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發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6、早起早睡

  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鐘,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