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湯譜大全

  春季溼氣重,人就容易生病,多喝去溼湯是最好的緩解方法。那麼春天煲什麼湯去溼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春季養生湯譜

  1、荷葉薏米煲瘦肉湯

  材料:荷葉、薏米、瘦肉、蓮子、扁豆、幹淮山適量。

  做法:將蓮子、薏米、扁豆和幹淮山洗淨,薏米、扁豆和淮山浸泡一個小時;瘦肉洗淨,切塊,汆水撈起;煮沸瓦煲裡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中小火煲一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升發陽氣,健脾祛溼,驅除疲勞。荷葉有升發陽氣之效,加上健脾祛溼的薏米、扁豆,能改善因天氣潮溼而令人感到疲倦乏力與不爽的感覺。

  2、芡實蓮子苡仁湯

  材料:排骨500克,芡實30克,蓮子20克,苡仁30克,陳皮5克,姜1塊。

  做法:首先把芡實、蓮子、苡仁放在清水裡浸泡清洗,然後把排骨剁成小塊,水開之後,焯一下,然後把排骨、芡實、蓮子、苡仁、陳皮和姜全倒進砂鍋裡,用大火煮開,煮開之後,改用小火燉兩個小時,最後放點兒鹽,這道芡實蓮子苡仁湯就可以食用了。

  功效:芡實和蓮子有健脾益腎的作用,苡仁健脾祛溼,陳皮,醒脾行氣開胃。

  3、冬瓜赤小豆煲生魚湯

  材料:赤小豆60克、冬瓜750克、生魚2條、豬瘦肉150克、生薑3片。

  做法:赤小豆洗淨,冬瓜洗淨,連皮切,生魚洗淨,宰淨去鱗、內臟,慢火煎至微黃。豬瘦肉洗淨,整塊不用刀切。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鹽、油便可,供3—4人用。

  功效:赤小豆冬瓜煲生魚湯清淡不膩滯又富有營養,同時又有祛溼健脾作用。赤小豆是廣東民間常用的煲湯料之一,有健脾去溼,消腫解毒的作用,冬瓜能解暑氣,而生魚能補脾利水。

  4、豬橫脷夏枯草湯

  材料:豬橫脷,夏枯草、棉茵陳,生薑。

  做法:豬橫脷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薑和豬橫脷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後轉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祛溼,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5、三豆鰍魚健脾祛溼湯

  材料:泥鰍300克,紅豆30克,黑豆30克,赤小豆15克,紹酒10克,生薑5片。

  做法:將泥鰍放入清水,吐淨泥土後宰殺,去內臟,洗淨;將紅豆、黑豆、赤小豆洗淨備用。將炒鍋以大火燒熱後加入素油,放入泥鰍煎至7分熟後盛起備用。將油煎泥鰍與洗淨的紅豆、黑豆、赤小豆、生薑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以大火燒沸,小火熬煮2小時,放入紹酒,調入適量精鹽即成。

  功效:泥鰍肉質細嫩,營養極高,其肉含有蛋白質、脂肪、無機鹽及多種維生素,性味甘平,具有溫中益氣、祛風利溼、解毒、利尿等作用,紅豆補血、利尿、消腫,赤小豆清熱、解毒、利溼,此湯有清暑祛溼、健脾補腎的功效。

  春季養生重點

  1、春捂

  捂好背、腹、腳。初春時節,氣溫如果升幅不大就儘量少脫衣。得知冷空氣即將到來,就提前增添衣物。春捂的重點在於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預防寒氣損傷“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機率;腹部保暖有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此外,有句俗語叫“寒從腳下起”,腳下神經末梢豐富、敏感,做好足部 保暖才能使身體真正地暖和起來。

  2、養胃

  少酸增甜多喝粥。中醫養生學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這是因為春季易出現 脾胃虛弱之症,故飲食最好少食酸辣,稍微偏甜較為合適,比如山 藥、百合、木耳等。而中醫認為,粥類飲食最養脾胃,如果平時感覺胃脘隱痛,食慾不太好,容易口乾咽燥,甚至形體消瘦、舌紅少苔,那麼不妨吃些山藥百合大棗 粥。山藥具有補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熱潤燥;大棗、薏苡仁健脾和胃,諸物合用有滋陰養胃、清熱潤燥的作用。如果因心情不好而引發胃部不適,建議吃些木耳炒 肉片。黑木耳益胃滋腎、調理中氣,與豬瘦肉合用,可補益脾胃、調理中氣。

  3、護肝

  晨起伸伸懶腰。春在五行屬木,與肝相應,所以春季一定要重視護肝。除了遠離菸酒,注意 飲食之外,最簡單的就是伸懶腰。人體睏乏的時候,氣血迴圈緩 慢,這時若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並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納新、行氣活血的作用。伸懶腰後,血液迴圈加快,能激發肝臟機能,從而達到對肝臟的保 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