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正確飲食養生

  健康的飲食習慣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那到底該如何正確飲食呢?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飲食養神的方法介紹

  1、 注意飲食衛生

  飲食衛生的內容很多,其一是防止飲食不潔。六畜及魚蝦蟹類以及某些水生植物可以是某些寄生蟲的中間宿主,食品在加工、貯藏,運輸過程中也易於受到各種寄生蟲蟲卵、包囊、致病微生物,以及工業生產中產生的“三廢”或殘留農藥的汙染,因而進食不潔食品,常可引起多種胃腸疾患、寄生蟲病、傳染病或致中毒。其二是不要攝食腐敗變質的食物或自死、疫死的六畜肉類,以免“飲食中毒”。***《諸病源候論》***

  2、 提倡飲食有節

  食養中主張對飲食物要有節制,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提倡定時定量,防止飢飽失常。認為“食能以時,身必無災”。***《呂氏春秋·盡數》***食量則因人而異。若暴飲暴食,則易食滯,損傷胃腸功能,或繼發生它疾;長期過飢則臟腑身形失養,正氣日弱,亦易招致外邪之侵襲而發病。

  3、 克服飲食偏嗜

  克服飲食偏嗜是謹和五味以養生的重要內容,它反映了平衡膳食,提倡全面合理營養的食養思想。克服飲食偏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其一是克服飲食的偏寒偏熱。恣食生冷寒涼,易傷脾胃陽氣;長期偏食辛溫燥熱,易致胃腸積熱或加重痔疾等。故對食性的要求是做到寒溫適中,少吃辛熱,慎食生冷。

  其二是克服五味偏嗜。五味養髒,各有其親和性。如果長期偏嗜某種飲食,易致髒氣偏勝而功能失調,或形成“膏樑”之變;同時,會導致其他營養物質的匱乏而使機體失養,繼發產生種種疾患。此亦如,《保生要錄·論飲食門》中所指出的:“所好之物不可偏嗜,偏嗜則傷而生疾;所惡之味不槿全棄,全棄則髒氣不均。”

  4、 藥膳保健

  藥膳,是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將食物與藥物***以及食物的輔料、調料等***相配合,通過藥物的炮製加工與食品的烹調加工而製作的具有防治疾病的保健強身作用的美味食品。藥膳常用的藥食品有人蔘、黃芪、黃精、枸杞、冬蟲夏草、何首烏、茯苓、桑椹、芝麻、胡桃仁、蜂蜜、蓮子、獼猴桃、牛肉、鴨肉、魚類等製成的多種型別的食品。藥膳的主要特點及運用要求包括:藥食結合,因時制宜,辯證施膳等。實踐表明,適宜的藥膳,具藥、食二者之長,確能收到保健防衰抗老的功效,是食療、食養中一個頗具特色的內容。

  飲食養生的禁忌

  1.寒證疾病忌食生冷、瓜果等寒性食物,而熱證疾病忌食辛辣、姜、煙、酒及油炸等溫熱性食物。水腫病人忌食鹽類等鹹寒之物,頭暈、頭痛病人大多為陽光之體,忌食動火食物,等等。

  2.服藥時也應注意飲食的適應性。服熱***時應配食熱性食物,服涼***時應配食涼性食物。否則影響藥效。如服發汗解表藥時,應忌食生冷酸性食物,固酸性食物有收斂作用,可使藥物不能發散;服滋補藥時應忌食蘿蔔有破氣作用,可抵消補氣作用。

  3.四季變化對飲食宜忌也有不同要求。一般講,冬日應食熱食,夏季愛吃涼食。從大的方面講,春季不宜多食油膩辛辣之物,應多吃清淡蔬菜、豆類及豆製品;夏季宜多食用甘寒、清淡、衛生的食物,如綠豆湯、茶葉粥、西瓜等;冬季可多吃蘿蔔、梨、杏仁、惹仁米粥等,以清肺降氣化痰;冬季易受寒邪,宜服熱粥、年羊肉等溫熱性食品,有禦寒之功,但也不可過食肥甘厚味,以免助溼生痰。四季飲食還應根據個人身體的特點,採取適宜的食品。

  4.體質不同,飲食宜忌也不同。體胖的人多痰溼,應多吃清淡祛痰食物;體瘦的人多陰虛血虧,應多吃生津食物。身體不健壯的人和年老體弱的人應多吃容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品。

  5.日常膳食不講宜忌是不科學的,飲食生活講究宜忌是合理的。應因時而宜、因地而宜、因人而宜、因病而宜。這就是飲食宜忌的基本內容。